簡體版

第537章 539章駱濤有事也是來蹭飯

袁先生自帶書卷氣,戴著眼鏡,手提著塑料編織的菜籃子,從前院走來。

見到人駱濤就趕緊迎了上去,「袁先生,您說您怎麼還去買菜了,我又不是外人,中午隨便吃點就可以了。」

不過,駱濤有一個疑問,袁先生她老人家可是一位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女先生,之前也介紹過,年輕的時候可是連小蔥和蒜苗都分不清的千金小姐。

平時買菜可都是王先生騎著他那,有可能比駱濤年齡還大的老牌自行車,挎著菜籃子去買菜。

今兒怎麼顛倒了過來?

就算心中有這等疑惑,也不能相問。

再說了人家老兩口買個菜,誰去?誰不去?用得著一個外人(咸人)議論。

說話間,駱濤就從袁先生手里邊接過了菜籃子。

她笑著拍了拍駱濤,「你可好長一陣子沒來了?都干什麼去了?」

這天兒聊的不在一個頻道上啊!

一手提著菜籃子,一手扶著她老人家進屋,邊走邊說︰「咳,您老又不是不知道,我現在除了管理那兩個破公司,就剩下開會了。」

進了屋,把菜放在黃花梨的案板上。

王先生見夫人回來,趕緊起身,忙關心道︰「今兒怎麼回來的這麼晚?」

看來袁先生可不是第一次去買菜。

也能看出來老頭兒真關心老伴,連買菜來回的時間都掐的這麼準。

「哦,我走著回來的。」

「怎麼走著回來,不是有公交嗎?」

袁先生先招呼駱濤坐下,又勸王先生不要著急,之後耐心講了一下她在菜店遇到的情況。

「怎麼漲的這麼厲害?沒听說京城也要漲啊!不是先從滬海開始嗎?」這最後一句是問駱濤,在場三人就他參加了這個會。

駱濤隱隱感覺到這不是詢問,這是準備拿自己開刀。

這必須要解釋一下自己可是良民,一心一意為人民服務的好同志,「這個我還真不知道,上面下發的文件是說先把滬海作為試點,別地兒倒是沒說。

不過,最近我也听了不少,南方幾個地方,已經開始跟進了,至于京城,袁先生不說我還真不知道。」

駱濤又覺得剛才的話沒力度,又快速加了一句︰「對于這事我可是持反對意見的。」

王先生意味深長的看了一眼,意思不明且又非常自然,我信你個鬼,你就是個小資本家。

從袁先生那里得知,京城的菜價整體浮動上漲百分之十左右,雖然不多,但是上漲的苗頭已經顯露了出來。

「唉,今年看樣子大家又要吃點苦了,物價漲了也不知道工資給漲不漲?」

這個問題問得好,幾千年來一直不變的提問?

好像沒每一個時期都有不同的解答,……此路漫漫最終都回歸到了本質上。

【工資什麼時候漲?漲多少?】

「您老就別想這些了,這一關是一定要闖的,上面下了決心,誰都改變不了,……但願那些倒爺們能收斂一點,別把民眾當成了韭菜……」

「我不懂什麼政測,今兒就是一問。」王先生對這方面也是很忌諱,不願接著聊這個話題。

他們是一批接受教育的一批人,深深地明白什麼叫做政測。

也知道文人和政志之間有多麼大的一道鴻溝。

接著他略有所指的問駱濤︰「你小子就不想跟著摻合一下?」

這話除了家里人和已經仙逝的張先生,也就面前這位其貌不揚的老頭兒敢說出口。

不過,對于這個問題駱濤沒有任何藏掖,「我是不想,但說到底我也身處在生意場中,就是不想也難撇清楚,……」

駱濤一一給他舉例,西昌旗下的菜籃子工程,這都是在上面允許漲價範圍之內的生活必需品。

「我現在能做的只有保證西昌不參與哄抬物價,至于別的,跟你們二老說實話,我是無能為力。

建議的信,我也寫了,可都被他們的太極拳打了回來。

時代變了,只有上面能壓的住他們,別人是不行的。」

駱濤這不是說空話,…………

「也是,我是老的看清時代了。」王先生感慨道。

「您怎麼算老呢,……」

「你甭給我扣什麼帽子,我啊也不愛理會那些糟心的事,現在的我就想整理一下我前半生所思所想所悟。」

駱濤趕緊捧了一句,「還是您老活的通透。」

王先生搖了搖頭,很不認可駱濤所說的話,指了指駱濤道︰「你小子比我活的通透。」

駱濤跟王先生目光相踫,兩人皆是一笑。

袁先生︰……

這爺倆今兒打的又是什麼啞迷?

「你今兒來除了給我送金魚,還有別的事嗎?」

听听老先生說話,字正腔圓,音節倍正。

一個「送」字,直接把兩人的光輝形象展現了出來。

這話還透露另外的意思,東西也送到了,你要是沒別的事,就回去吧!

駱濤是揣著明白裝糊涂,怎麼可能理解了意思,還要照做。

這紀錄片的名字到現在還沒有定,今兒來就是想向老先生求題字。

駱濤原本想直接套用《舌尖上的中國》,可是,這樣以來又會被一些人說沒水平。

畢竟,有前車之鑒抄《人生》的時候就被一些大師們吐槽︰有本事怎麼不自己寫一個。

作者菌很有話說︰我踏馬做夢都想。

抄《人生》文中都說了就是懷念路遙先生。

有些人就會上綱上線,意婬。

有些事說出口心里立馬舒服了很多。

書歸正傳……

不用吧,作者菌又實在是想不出別的好听又響亮的節目名字。

就這點小事到現在還耽擱著呢?

「也沒有別的事,就兩件小事需要麻煩您老人家。」自從跟王先生混熟之後,駱濤也模得清王先生是什麼性子,害怕他拒絕連忙道︰「您別忙著拒絕,真的就是小事。」

駱濤這麼把話挑開了說,王先生那是真不好意思說出拒絕的話。

他示意駱濤講。

駱濤微笑著道︰「一是想找您老給題個節目名字,二來就是借著您老的威名,請幾位朋友吃個便飯。」

「我就知道這小子今兒來沒好事?」王先生手指著滿面紅光,人畜不害的駱濤,對袁先生抱怨道。

袁先生忙著在一旁摘菜,耳朵听爺倆說話,但一直都沒什麼插話。

現在對于王先生的抱怨,她也是微笑著替駱濤說著好話,「孩子有所求,能幫的還是要幫一下。」

駱濤听到這話,感激涕零,別的話都不要說了。

只有摘菜。

才能報答。

「這小子現在變的太油滑了,他自己就是個大作家,找我題什麼名?

憑他現在的身份,這京城還有誰是他請不來的?」

駱濤只能在心里面說︰通透。

面上還是表現出為難的模樣,「王先生,您老這就冤枉了我,在您老面前,我哪里算是什麼文化人。還有這幾位還真的不是我能請動的。」

「哦,誰的架子這麼大?」

駱濤直接了當的說︰「您和汪先生還有豐澤園的王義均先生……」

汪先生是我國著名的作家汪曾祺先生,「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他愛好廣泛,又深研美食多年,還是位寫散文的大家。

文案要是交給他老人家寫,絕對沒誰了。

至今猶記得前些年他寫的《端午的鴨蛋》,愣把家鄉的鴨蛋給炒火了。

也如後人讀沈從文先生的《邊城》,老是把書中的地名跟現實中的地名進行聯想,然後鳳凰古城火了。

歷史證明文人才是史上最厲害的炒客,他們中有人炒自己,有人炒別人,有人炒故鄉,有人炒他鄉……

當然現在人也喜歡炒他們,炒他們的著作,炒他們的故鄉。

听說孫猴子都成了聯雲港人。

駱濤趟趟報了幾個人名,個個都是京城有名的老饕和烹飪大師。

駱濤這是準備把他們一網打盡。

搞一個美食界的《紅樓夢》。

「 ,你小子胃口夠大的,除了那幾位是老饕,其他人可都是同行,這麼邀請人家說不過去吧。」

王先生說的在理,駱濤也早就想過這事,不過,只要能把人請過來,駱濤有法子說服他們。

畢竟西昌樓跟他們也是有過合作,請過他們到西昌的培訓班講過課,後來因為一些原因,他們也就沒去過。

有了上次的失敗經驗,駱濤這才來找王先生,他跟這些人都熟,而且王先生身份又不一般,別人就是有意見也不會說什麼。

這要是換作駱濤出面請,這邊剛發出帖子,立馬就有人去領導那里打小報告,說他駱濤想挖牆角。

「所以,才想著讓您老出面,……只要人請到,我就能說服他們。

還有我向您老保證這里面沒任何個人目的,就是想介紹一下咱們中國的飲食文化……」

駱濤是大義小情一通亂炸。

王先生的守著的堡壘,徹底淪陷。

他也知道駱濤不可能是那種人,剛才的話就是想提醒駱濤,現在這個檔口,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節目名字?等我兩天再回復你。」

「這個不急,今年就管拍攝,不急著播出。」

駱濤又不指望這片子掙錢,主要就是玩。這沒了金錢的壓力,自然要對片子的質量要嚴加把控。

他可不希望西昌獨自拍攝的第一個片子就是一部粗制濫作。

「那你今年除了這事兒,還有別的事嗎?」

「有。」駱濤拿著西紅柿啃了一口。

「不瞞您說今年兒我還挺忙的,要不是我管理有方,年初到年尾沒一天能閑下來。」還特不要臉皮的夸自己。

袁先生都听不下去了。

提著剛摘好的菜,就去了廚房。

但這都不能影響駱濤的發揮︰「除了拍紀錄片,我還要去東山省看一下那邊跟地方合作的蔬菜基地,還有監督蓋公司大樓的事。

今年兒變化多端,我必須還要去一趟香江,不然他們又該鬧出什麼亂子。」

王先生頗為同情道︰「唉,你這一年也夠忙的。」

「誰說不是,朱霖前陣子還勸我,不要攬那麼多的事,可現在我也是身不由己,……這責任落到了肩上,注定了有些事就不得不去做。」

不是你選擇了時代,是時代選擇了你。

駱濤現在越來越對這句話深有了解。

主動權已經不在自己手中,這時候只能化被動為主動,要積極迎合時代,順應潮流,推動潮流。

這是中國最早在市場經濟大潮中的健兒們領悟到的生存法。

故此他們存活了下來。

作為重生者的駱濤,他更應該明白接下來該怎麼做?路該怎麼走?

王先生拍了拍駱濤的肩頭,沒說話,站了起來往廚房去。

這時袁先生已經洗好了菜,等待王先生下廚。

駱濤進了小廚房,就盯著砧板下的桌子看,多麼漂亮的黃花梨木,造型精簡古樸,典型的明式家具。

正感慨著呢,就見桌面晃動了起來。

王先生大巧質樸,拿著一把不知道跟了他多少年的菜刀,刀刃在陽光的照耀下閃著亮光,刀背整體黝黑。

一把小蔥在他手里,就是一把任他宰割的小蔥。

一刀下去分成兩個大段,蔥白和蔥青。

放入碗中。

又開始切姜、蒜等小料。

駱濤很享受看王先生做飯的時光,每一次都能身臨其境,這就好像是自己做的飯,吃的時候倍香。

刀起刀落,光配菜就用了十幾個碗。

一會兒就換了大菜,一節節排骨,在大刀的鋒刃之下,由條兒變成塊兒。

「膨∼∼」

駱濤一點不擔心刀,心思全在那張桌子上,這是每一次看王先生做飯最驚心動魄的時候。

真害怕他一個不注意,刀就落到了桌面上。

什麼黃花梨,綠花梨,就是切菜用的案板桌子。

時間證明駱濤這個擔心是多余的,王先生切菜來就沒有過一次失誤。

「濤子,沒什麼事你去屋里做著,飯好了我叫你。」

小廚房本來就小,三人都站在屋里,顯得更加擁擠。

駱濤也算半個客人,袁先生便招呼他去客廳。

「沒事兒,我就愛看王先生做飯。」

「你是愛看桌子吧!」

這老先生太不招人喜歡了,看透不說透。

駱濤為了保護自己的聲譽,立馬找了一個可以墊背的,「我又不是馬衛都。」

【月票推薦票】(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