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若想能有所作為,和他一較高下,除非朕遭受刻骨之痛,讓神魂穩固無比,或有一線機會,打敗那惡魔。
若讓諸子爭位,無辜之人,死傷只會更多。
無辜之人的魂魄,于朕無益,但卻對那惡魔有效,會讓他實力更強。
諸般苦痛,便讓朕一身擔之吧!
便是要朕斷子絕孫,朕也絕不假手于人,朕的兒女,便和朕生死與共吧。
肅容說道︰中車府令趙高接旨。
詔曰︰
皇長子扶蘇,懦弱無能,守邊無功,誹謗朝政,謀立太子,為人不孝,不為人子,深負朕望。
未免其禍亂朝綱,賜其自盡。
欽此!
喧完口詔,低聲說道︰擬旨,加璽吧!
趙高伏地哭喊︰陛下,尚請三思啊!未必便非要如此,或許只是危言聳听,嚇唬咱們呢。
始皇帝流淚說道︰朕見多了那惡魔諸般手段,非人力所能抗衡,朕之祖父和父王,當年想必就是知道其中凶險,這才不願與那惡魔合作,最終才會先後離世。
可惜朕當年年少無知,不知其中厲害,這才答應了他,被他暗中操控。
若是繼續錯下去,等他實力更強之時,再無人能治,或許便是亡族滅種之禍。
既是朕犯下的大錯,就讓朕親手彌補吧!
若是今日朕心存僥幸之心,來日還不知會有多少無辜百姓,喪命于此。
朕既稱作始皇帝,便當為後世帝王,做個表率。
以朕為始,便也自朕而終吧!
朕的江山,雖不能萬世不倒,但能讓後世帝王引以為戒,也就夠了。
朕駕崩之後,表兄你把朕之棺醇,置于另開墓室之中,不佔地宮一寸土地。
讓後世子孫明白︰朕建皇陵,另有原因,並非朕勞民害民。
看到趙高含淚不動。
始皇帝又說道︰扶蘇孩兒不死,人心不散,天下不亂,朕不能感知刻骨之痛;朕死之後,便會魂飛魄散,也就白死了,遵旨照辦吧!
趙高說道︰陛下,這道旨意,便
是傳到扶蘇公子手中,又如何執行的下去?
公子手握三十萬虎狼之師,主將蒙恬對陛下忠心耿耿,又和扶蘇公子交好,又怎會尊此荒唐聖旨?
始皇帝低聲說道︰朕已經發密信告知二人,其中厲害,他們自然知曉,扶蘇孩兒仁孝,必不會讓朕失望,希望他下輩子,不要生于帝王之家。
趙高哭泣道︰臣遵旨!不知其余公子,如何處置?
始皇帝沉思半晌,這才低聲說道︰其余一眾公子,性格仁厚懦弱,難以托付大事。
只有幼子胡亥,性格剛毅,听話孝順,有幾分朕當年的風采。
卻又身份最低,容易引起他人懷疑輕視,產生得位不正之念,便會生起不臣之心。
表兄你日後,未免死傷太過,也有借口撥亂反正,給天下一個交代。
朕駕崩之後,賜死一眾皇子公主。
胡亥皇兒,朕早有交代,自會自裁謝罪,你便立子嬰為帝吧!
母後為朕,付出良多,卻又被人惡意誹謗,讓她清譽受損,朕如何不知?
母後和你不同,乃是平原君外室所生,不被家族認可,幼年孤苦。
得遇先王之後,卻又分多聚少,先王又走的早,在秦國,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
繆毒任俠仗義,與我母子,皆有大恩,乃是朕私下授意他和母親相近。
後卻被那惡魔惡意迷惑,失了心智,這才犯了大罪。
把他處以極刑,其實也並非朕的意思,朕拼盡全力,只能救下他的孩子,再要救他,卻無能為力。
母後和朕,相依為命多年,感情深厚,母後為朕,付出了所有,朕立她的孩子為帝,算做報答,也不算便宜外人。
說起來,子嬰和你也是兄弟,你便好好輔佐與他吧!
自此︰朕自應誓言,斷子絕孫,朕既為至尊,為天下蒼生萬千生靈,免遭涂炭,朕無怨無悔。
只可憐朕之皇兒愛女,被朕連累,說完流淚不止。
趙高也陪著大哭,泣聲說道︰陛下放心,事畢,臣絕不獨活,必將相隨于陛下。
至于子嬰公子繼位之後,將會如何?臣實在顧不得了,就听天由命吧。
情緒平靜下來之後,始皇帝紅著眼楮說道︰也罷,朕最放不下的,便是不能和房娥姐姐見上一面。
房娥姐姐最愛櫻花,徐福臨走之前,朕讓他帶了櫻花種子前往海島,生息繁衍,安民建國。
以後該島,便稱作櫻花島吧。
若是建國,便稱作櫻花之國,立為不征之地,後世帝王,皆需遵守。
張文博這才明白苦思不解的這個問題︰當時胡亥繼位之時,京師空虛,人心不穩,若是沒有依仗,他何敢向手握重兵的扶蘇宣旨,賜死人家?就不怕人家不鳥他?
扶蘇如果不是傻子,就絕不會束手待斃。
自古謀朝篡位,如果實力不濟,如何能夠成功?
蒙恬和扶蘇,亦師亦友,手握雄兵三十萬,天下雖大,幾無抗手。
京城連農民起義軍都抵擋不住,哪來的膽子?招惹手握百戰之師的將軍,和身懷大義名分的皇長子扶蘇?
胡亥此舉,實乃找死。
偏偏扶蘇竟然真的遵守了旨意,蒙恬也認了,毫無反抗,如果沒有原因,打死都不信。
這時候,腦中場景,漸漸模糊起來,再也體察不到任何東西。
張文博內心之中,卻變得恍恍惚惚,思緒紛亂無比,各種念頭,不由自主,份襲而來,忽喜忽憂,難以分辨。
又不知過了多久,心中感受到一絲喜悅之意,發現虛體已經化作霧狀,原路返回。
虛體形體,延綿百米,體型延伸極長,一邊回返,一邊被內丹吸收。
內丹形體也越來越大,從上次變成的碗口大小,現在已經超月兌束縛,成球形不斷增大,已經散到小月復之外了。
雖已經變為實質,外人卻看不見它的存在,應該是類似于暗物質一般的存在。
但張文博卻堅持認為︰虛體並非暗物質,而是透明物質。
不是看不見,而是視而不見,就好比空氣或是透明玻璃一般的存在。
先前內丹分作氣丹和魂丹,相互作用,並不相融
如今卻早已融為一體,不分彼此,不停飛速旋轉,且形體越來越大,是好是壞,無法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