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在南美洲中部的土地上,坐落著一個美麗的國家——玻利維亞。這個曾經也算是強大的文明古國,是印第安人的故鄉。

盡管數次被殖民,但該國的國民們仍舊是以印第安人人口最多,人們說的語言也是以蓋丘亞語與艾瑪拉語為主。這樣一個頑強的民族與國家,也曾有過十分耀眼的文明痕跡。

有一個叫蒂亞瓦納科的古老城市,這個城市的附近有一大群古代建築遺址,建于高台之上的,就是聞名世界的蒂亞瓦納科文化遺址。

「蒂亞瓦納科」在古印第安語中有著「創世中心」的意思,由名字就可看出,這座城究竟有多麼重要。

這個謎一般的城市位于的的喀喀湖東南21公里、海拔4000米的層巒疊嶂的高原上,離任何地方都很遠。

從庫茲科出發,要乘上幾天的火車和船才能到達這個城市。這個高原上的景象,看起來不像是地球上的,倒像是別的星球上的。

這里的氣壓很低,大約只有海平面氣壓的一半,空氣中氧含量也挺少。體力勞動對于任何一個非本地人來說,都是難以忍受的。

但是,恰恰在這樣的高原上,曾經有一個大城市。

4000米的海拔讓趙繼統感到有點頭疼了,但他們還是氣喘吁吁地爬到了土坡之上。

這里可以說是蒂瓦納科古城的制高點,遠處的小鎮,近處的古城廢墟盡收眼底。

蒂瓦納科文明大約始于公元前200年,約在公元1000年,蒂瓦納科人和蒂瓦納科文明就那麼突然的從地球上消失了。

沒有任何文字記載,沒有後代傳承,沒有任何蛛絲馬跡可以追蹤他們去了哪里?至今還是個謎。

老趙在土坡上轉了一圈,整個坡頂幾乎是平的。在坡頂中部有一個用石塊圍成的規整的池子,雖然池邊的石塊大小不一,但卻都被打磨得橫平豎直稜角分明十分規整。

而且有些部分是用紅泥土涂抹起來的,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在坡頂的一角等距離豎立著幾塊巨大的石塊,這幾塊巨石同樣被雕鑿的稜角分明線條平直,雖然巨石有些部位已經風化殘破,但還是能看出曾經的表面非常光滑平整。

除了這幾塊豎立著的巨石外,坡頂上還有幾塊躺著的和半埋在紅土下的大石塊,不僅有青石塊,而且還有紅石塊,它們的形狀和雕鑿的工藝水平實在令人驚訝。

從土坡的東側走下來,在坡底老趙看到兩層未完工的修復工程。有的地方是石牆,有的地方是土牆。給人的感覺是很不協調。

從下往上看整個土坡,怎麼也不能與頭腦中曾經看到過的中美洲金字塔的形像聯系起來。

離開阿卡帕納金字塔,趙繼統來到一個叫做「半地下神廟」(Semi-subterraemple)的建築旁。

眼前的奇特景象令他驚訝不已!

只見地面下有一個長28米,寬26米,深約2米的方形平底大坑,坑的四壁都是用大大小小打磨得見稜見角十分規整的石塊建造的。

其中有48個紅色砂岩大石柱,整個四壁相當平整。而最不可思議的是在四壁上瓖嵌著175個石雕人頭,看著感到十分詭異。

據說這些人頭相貌各異沒有重樣的。不過他們很多都被嚴重風化侵蝕,已經完全看不出模樣了。

據推測這個平底大坑是蒂瓦納科人供奉神明的神廟,有人猜測這些人頭可能是被俘獲的其他部落首領的頭,被用來祭祀神明。

在坑的中央豎立著三個長短不一的紅色砂岩石柱.石柱同樣風化的很厲害,柱體上的雕刻已模糊不清,只有最高的石柱上雕刻的人像和一條蛇依稀可辨。

有考古學經驗的隊員認為這石柱上雕刻的是蒂瓦納科人的神明。緊挨在「半地下神廟」的旁邊有一道高大的石牆,正中有一個用巨石建造的方方正正的石門。

建造門框門楣和門框兩側的巨石被打磨的是那麼光滑精細,壘在一起嚴絲合縫,令人嘆為觀止。

這石門和高牆是另一座神廟,叫做「卡拉薩塞亞」(Temple Kalasasaya)。

趙繼統圍繞著石牆慢慢地饒了半圈,仔細觀察這一精美的建築。

令他有些不解的是,雖然建造這道石牆的石塊形狀都是四四方方的非常規矩平整,但是石塊的尺寸卻是大大小小千差萬別,而且石塊的顏色也不盡相同,看起來是用不同的岩石打造的。

除此以外,在牆體中間間隔不等的豎立著許多高矮參差不齊的巨大石柱,高的超出牆頭許多,矮的卻還不及牆頭。

這些石柱形狀各異表面粗糙,好像是根本就沒有打磨過。

在石牆的上端還間隔排列著一排插入牆體的U形泄水槽,泄水槽的形狀和大小倒像是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幾乎是一模一樣,可是它們為什麼會被安插的那麼高呢?

說起來蒂瓦納科遺址近幾十年來逐步得到修復,但修復工程受到不少質疑。據說當年這座神廟被發現時只有那些高大的石柱,並沒有石牆。所以他們現在看到的是否是當年神廟的原始模樣就很難說了。

繞過卡拉薩薩雅神廟的圍牆來到神廟的另一端,從這邊走進了圍牆。沒想到這牆里面是一個四面被石牆圍著的長128米,寬118米的大廣場。

有人說這里是舉行大型宗教活動的場所,不過也有隊員猜測這是一個天象觀測場。

拐到廣場的西北角,一座石門豎立在老趙的眼前。終于看到了它了!

他們快步走到太陽門的近前,仔細打量著這舉世無雙的千古奇跡。

太陽門高約3米,被打造得見稜見角,十分精細光滑。更不可思議的是,它是由一整塊約十噸重的巨大岩石打造而成,只是門的上部被折斷了。

太陽門是19世紀中葉由歐洲的探險家發現的。當時它躺在地上,斷裂成了兩大塊。

是考古學家們在原地把它重新豎立了起來(不過有人認為這並不是太陽門最原始的位置)。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