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交出頭骨之後,老趙正準備遠離那些狂熱的人,去休息一下。

沒想到又被一些匆忙趕來的人給圍住了,這些人正是一同前往地下迷宮的幸存者們,當他們得知趙繼統安全回歸之後,特意趕來探望加道歉。

人家在他們遭受攻擊的時候挺身而出,而他們卻在其受傷時集體退走,是顯得有點不地道。

當然,至于說老趙怎麼逃出來和密涅瓦的生死卻沒人去問,顯然「天使號角」是一個眾所周知的「秘密」,既然能全身而退就已經說明了所有問題。

由于這一番同生共死的經歷,為首的幾個人也開始互相熟絡起來,他們鄭重的通報了姓名,這樣就不用使用「閣下」等尊稱了,也算是承認相互是朋友關系了。

光明一方領頭的是英國的加文(gavin)騎士,也是唯一存活的近戰類戰士,還有法國的杰佛瑞(Jeffrey)大法師;黑暗方有祖籍是德國的奧特(Otto)親王和出身希臘的裴吉(Page)大巫師。

幾個人聊得很暢快,第二天,奧特親王親自登門拜訪,目的很簡單,還有一處神秘的地點看他有沒有興趣,即使沒有水晶頭骨也會有關于末法時期的遺留物。

趙繼統表示考慮考慮,奧特親王更是拿出厚厚一沓子資料留給趙繼統研究。

我們的地球已經誕生了46億年了,而地球上的生物經過了多年的演變和進化,有了現在這幅模樣。而我們人類是在幾百萬年前才出現的,但是幸運的是,我們人類進化出了一種和其他的動物的,最重要的區別。

那就是我們人類擁有智慧。智慧是我們人類文明的發展的,最重要的武器。

在我們人類的歷史上,出現了非常多神奇的文明。可惜這些文明存在的時間不長,只在人類歷史上輝煌了一時,就神秘的消失了。

其中讓我們人類感到最神秘的文明之一,就是古埃及文明。

尤其是在那個時候建造的金字塔,到現在為止都是,我們人類的考古學家的,重點研究對象。開羅郊區的吉薩大金字塔(又稱胡夫金字塔)是由埃及古王國時期第四王朝法l老 胡夫(公元前2509年—公元前2483年)所建,是現存最高最古老的金字塔,也是現存至今的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胡夫金字塔原高達146.5米,地面呈正方形,每邊長220余米,由230萬塊巨石組成,在4500多年前耗費了10萬人力和20年時間才完成修建。

胡夫大金字塔旁邊是其兒子哈夫拉的金字塔。胡夫兒子哈夫拉的金字塔,建于公元前2650年,比其父大金字塔低3米,現高為133.5米。

由于它的地面稍高,因此看起來似乎比胡夫的金字塔還要高一些。但建築形式更加完美壯觀,塔前建有廟宇等附屬建築和著名的獅身人面像,在古埃及神話里,獅子乃是各種神秘地方的守護者,也是地下世界大門的守護者。因為法老死後要成為太陽神,所以就造了這樣一個獅身人面像為法老守護門戶。

獅身人面像的面部參照哈夫拉,身體為獅子,高22米,長57米,雕像的一個耳朵就有2米高。

整個雕像除獅爪外,全部由一塊天然岩石雕成。

第三座為胡夫孫子孟卡拉的金字塔,規模更小一些。旁邊還有三座微型金字塔。

它建于公元前2600年左右。當時正是第四王朝衰落時期,金字塔的建築也開始被腐蝕。

孟卡拉金字塔的高度突然降低到66米,內部結構倒塌。

三個金字塔頂端正對著獵戶星座的三顆星,可是天狼星的伴星,可到了1862年望遠鏡發明之後才被觀測到,也是金字塔建造3000年之後的事情了,可古埃及人怎麼知道那有一顆星星存在呢?

胡夫大金字塔大約建造于前2570年。

在1889年巴黎320米的艾菲爾鐵塔落成之前,大金字塔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物。

胡夫(Khufu),全名胡尼胡夫,埃及第四王朝第二位法老,希臘人稱他為奇阿普斯(Cheops)。

據希羅多德記載,胡夫是一個殘暴的君主,胡夫強迫埃及人民做苦工,每10萬人為一批,夠批勞功3個月,先後用了30年時間,才建成了大金字塔,其中修築運輸石料的道路就花費了10年時間。

胡夫大金字塔高146.5米,後因近5000年的風化損毀,塔基被沙石拖理,現高只有137.18米;塔基原每邊長230米,現為227米,繞一周約1000米,佔地52900平方米。

公元前l世紀的狄奧多洛斯曾把胡夫的金字塔列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塔身由230萬塊石塊砌成,平均每塊石頭重達2.5噸,據說其中最大的有50—100噸重。

更為令人吃驚的奇跡,並不是胡夫金字塔的雄壯身姿,而是發生在胡夫金字塔上的數字「巧合」︰人們已經知道,由于地球公轉軌道是橢圓形的,因而從地球到太陽的距離,也就在14624萬公里到15136萬公里之間,從而使人們將地球與太陽之間的平均距離149,597,870公里定為一個天文度量單位(現代科學通過精確測量日地平均距離為149,597,870公里,大約為15,000萬公里);如果把胡夫金字塔的高度146.59米乘以十億,其結果是14659萬公里正好落在14624萬公里到15136萬公里這個範圍內。

事實上,這個數字很難說是出于巧合,因為胡夫金字塔的子午線,正好把地球上的陸地與海洋分成相等的兩半。

難道說埃及人在遠古時代就能夠進行如此精確的天文與地理測量嗎?

出乎人們意料之外的數字「巧合」還在不斷地出現,早在拿破侖大軍進入埃及的時候,法國人就對胡夫金字塔的頂點引出一條正北方向的延長線,那麼尼羅河三角洲就被對等地分成兩半。

人們可以將那條假想中的線再繼續向北延伸到北極,就會看到延長線只偏離北極的極點6.5公里,要是考慮到北極極點的位置在不斷地變動這一實際情況,可以想象,很可能在當年建造胡夫金字塔的時候,那條延長線正好與北極極點相重合。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