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接下來就是趙繼統接管了夢境里的內容,當然,他沒那麼大的耐性卻詮釋整個戰爭過程,還是以這座美麗的柏林為基礎。

盟軍就開始對柏林進行了數年的空襲,之前繁榮無比的柏林滿目瘡痍。

勃蘭登堡門,建造于德國崛起的普魯士時期,是日耳曼民族的象征之一,其意義如同法國的凱旋門,然而在空襲,這座德國人的驕傲建築,損毀嚴重。

聖塞瓦斯蒂安教堂,它是柏林市區難得的年代久遠的古跡之一,卻在1943年的一次轟炸中不幸起火,其精華部分大多被燒毀。

亞歷山大廣場,曾是德國工人運動最活躍的地方,德國不少統治者都在這里檢閱過軍隊。在戰爭結束前的幾天,這里也慘遭戰火波及,許多建築物被摧毀。

柏林國會大廈,興建于普法戰爭後,總共花費了20多年時間才最終落成。柏林戰役國會大廈被希特勒當作軍事工事,四個角樓中有兩座被改建成高射炮掩體。大廈的窗戶被砌死,整個變成一座大碉堡,地下室充作戰地醫院。由于當年的國會縱火案是希特勒罪惡統治開始的象征,因此,蘇聯紅軍在攻克柏林的戰役中,也將把紅旗插上國會大廈作為最後戰勝希特勒的象征。

為奪取國會大廈,紅軍曾進行了一場激烈的戰斗。1945年4月28日,德軍與外界聯系中斷,蘇軍的152毫米、203毫米榴*炮運進柏林市區,對著德國國會大廈進行強攻。德軍部署在國會大廈屋頂上的輕型榴*炮敵不過蘇軍的大口徑榴*炮,不是被摧毀,就是被打啞。紅軍戰士通過被炮彈轟開的缺口沖進了國會大廈,與德軍逐層、逐屋地展開爭奪戰。

4月30日下午2時半,紅軍戰士把紅旗插上德國國會大廈。就在此刻,法西斯頭子希特勒用手槍結束了罪惡一生。希特勒和他的新婚妻子愛娃先後自盡,納粹高層戈培爾等人此後也畏罪自殺,地堡中的納粹分子紛紛自盡,第三帝國正式迎來了毀滅,惡魔迎來了他們最終的結局。

到了此時德軍沒有馬上投降,爭奪國會大廈的戰斗依然在進行。直到5月2日下午3時,德軍才完全停止抵抗,柏林市防司令才率殘部投降。

5月8日,最高統帥部總長凱特爾元帥作為德國投降代表簽署了投降書,歐洲戰場的戰爭宣告結束。整個柏林在戰火中喪失了四分之三的建築,激戰區的城市面貌如同地球表面一般,隨處可見的畫面都是一片廢墟。

盟軍士兵在德國總理府門前排隊進入,觀看自殺的德國總理希特勒在地下掩體中的尸體,總理府外的希特勒雕像也遭到摧毀,只剩下希特勒雕像的頭部留下廢墟之中供士兵們拍照取樂。

在德國投降的時候,德國國內的男性面臨著大量缺失,要麼戰死、要麼被拘押,清理城市的廢墟、重新營造家園就只能由女性來承擔。她們排起了一條隊伍,通過手遞手的方式把碎石斷磚運輸至瓦礫集中場,可是還要忍受異國男子毫無尊嚴的侵犯•••

圍觀的四個人雖然通過書籍知道德國後來戰敗了,也知道柏林被一分為二,但是沒想到當時的情景是這樣的慘烈!

一個個義憤填膺,就連「造夢師」都忘了自己應盡的職責,看入迷了。由于他徹底放棄了控制,亞曼拉自然也就一點也找不到關于他的線索,趙繼統也明白自己失誤在哪了,他應該給他們希望,這樣他們才能主動聯系自己。

圍觀的四個人頓時面面相覷起來,因為其中有兩人正是所謂的蓋世太保(國家秘密警察的縮寫音譯)。

以「劊子手」外號聞名的海德里希竟然起身迎接,陪同的還有帝國保安部(國外)第6處(Amt VI)處長瓦*特•施倫堡(Walter Sberg)。

圍觀的人們雖然听不見他們在交談什麼(趙繼統故意弄成的‘無聲電影’就怕有什麼疏漏),但是那兩個蓋世太保卻頻頻點頭。

這棟大樓雖然被戲稱為蓋世太保總部,但是外人不知道得是,蓋世太保在內部被稱為第4處(Amt IV),而處長海德里希•穆勒(Heinrich M ller)的影響力在帝國保安部內卻難以匹敵施倫堡。

因為施倫堡是黨衛軍首領希姆萊的絕對心月復,有大事時海德里希更喜歡和他一起參詳。

比如1941年5月底,施倫堡陪同海德里希,與陸軍軍需總監瓦格納將軍進行了短時間的會談,並在最高統帥部(OKW),陸軍總司令部(OKH) 和中央保安局(RSHA)關于「特別行動隊」(Einsatzgruppen)在東線的投入達成一項協議。

「特別行動隊」是一種流動武裝警察部隊,由保安警察、保安處和蓋世太保組成,用來進攻和處決被佔領國的敵人。

眾所周知,這些「特別行動隊」在正規軍的後方制造了無數的「萬人坑」。施倫堡雖然參與了組建,但他巧妙地回絕了被邀請去指揮這樣一支部隊的要求。

1944年7月20日後,由于刺殺希特勒計劃失敗,原隸屬國防部的軍事諜報局(Abwehr)局長卡納里斯海軍上將為密謀集團人員被密裁,全德國的情報機構包括前國防軍諜報局全部並入施倫堡所指揮的國外情報局。

施倫堡在保安局里的位置僅次于中央保安局局長卡爾登布魯納(Kaltenbrunner,1943年1月30日接替被刺殺的海德里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