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丈外就是那吸引的源頭,以劉毅無妄境的實力幾乎可以說瞬息可至,然而他卻絲毫不敢動彈,甚至在瞥了一眼之後連視線都移了開去。
他很清楚,這個東西還不是他現在能夠覬覦的。
因為那一枚印璽是與「天子六璽」並稱的第一璽,傳國璽!
劉毅面上不動聲色,實則在心里暗暗嘆息。
確認了吸引源是傳國玉璽之後,他的很多計劃就要隨之改變。
因為他必須要拿到傳國璽。
劉毅入宮前對有可能是吸引源的東西都做過了功課,包括但不限于「御璽、斬蛇劍、王莽遺物、劉秀的隕石碎片」等等,都以獵奇為由向便宜族叔打听過。
因此他知道,此時皇帝一共有七枚玉璽,分別是傳國玉璽以及「皇帝行璽」、「皇帝之璽」、「皇帝信璽」、「天子行璽」、「天子之璽」、「天子信璽」,功用各有不同。
之所以傳國璽同其他「天子六璽」區分開,是因為那玩意不是用來蓋章的,就是擺設,只是個正統的象征而已。
而劉宏案上的兩枚璽,「傳國玉璽」和「天子之璽」是由皇帝親自保管的,通常隨身攜帶,除了這兩者以外,其他的五枚印璽都交由隸屬于少府的尚符璽郎中保管。
如果是其他五枚,說不定還有操作的空間,然而這兩枚,他連想辦法過手的機會都沒有。
劉毅微微下垂的眸子里閃過一絲精芒。
除非那個機會
上首的劉宏根本就不知道眼前恭敬肅立的劉毅正打著他案上傳國璽的心思,他輕笑一聲,說道,「劉北海上前入坐。」
在漢代,皇帝稱呼不是用「愛卿」之類的稱呼,而是直接叫官職,通常采用姓加官職的稱呼方式,只有獨一份的官職,例如三公九卿之流才會省去姓氏,例如「大將軍」。
劉毅聞言猛然回過神來。
現在還不是想這些的時候!
他收斂了思緒,行了一禮,說了一句「謝陛下」隨後就趨行到了右側的靠著劉宏御案的一個桌案後坐下。
他的這個「謝」,倒不是謝的「入坐」。
因為在此時不同後世,漢朝皇帝召見大臣的時候讓入席就坐是個標配,不是什麼所謂的恩典,反而如果皇帝沒讓你入席倒是說明對你心中有意見了,大臣就要自己掂量掂量哪里惹了皇帝不痛快。
他謝的是「上前入坐」的「上前」。此前負責教授御前禮儀的中黃門告訴過他,上前入坐是一種顯示親近的方式,因為通常情況的,接受召見的官員能入坐的位置是固定的,兩千石的坐席距離皇帝御案足有二十步遠。
而得到「上前」的許可後就可以到專供「上前入坐」的坐席上去,是這個位置距離劉宏只有十一步,等同三公級。
這就確實是一種恩典,雖然他有些懷疑劉宏有可能是嫌距離遠他說話費力。
劉毅入坐後擺了一個跽坐姿勢,直到此時,他才終于可以抬起頭來。
然而劉毅抬頭看向劉宏的第一眼他就愣住了,差點沒笑出聲來。
因為皇帝沒有席地而坐,而是坐在一個爬爬凳上!
不對!
他細細瞄了一眼,不是爬爬凳,而是看起來十分類似爬爬凳的交凳,非常像他前世趕火車時沒座位買的那種可折疊的小凳子。
這
堂堂皇帝,正兒八經的坐在這小凳子上。
劉毅怎麼看怎麼都覺得畫風非常奇詭,他琢磨著,劉宏下面的,應該就是第一代的龍椅了。
不應該叫龍凳,畢竟沒有靠背嘛。
劉毅心中暗暗有些月復誹。
這一年下來他原本都已經習慣了席地而坐,跽坐逐漸適應,結果突然看到了有人坐凳子,頓時就感覺不好了,前世的三十年養成的習慣瞬間反撲,他立刻就覺得渾身不舒服,恨不得也搬個凳子坐一坐。
因為御前不能動用真氣,他只能強行忍耐。
劉毅心中暗暗有些月復誹,既然你自己都覺得坐小板凳舒服,給我們這些陛見的臣子也搞個啊!
他心中打定注意,既然有皇帝起了個頭,回去立刻也把凳子給弄出來。
劉宏不知道這短短的數息下首看起來恭敬如初的劉毅已經打定主意要山寨他的凳子,他見到劉毅坐定,便緩聲說道︰
「劉北海,上計的事情不用著急,朕倒是對你十八騎七日破四城的事情比較感興趣,雖然此前奏表中有言,但畢竟不如你親口講述。」
劉毅嘴角微勾。
這個我擅長!
沒辦法,這件事他在前些天已經講了六七遍,從剛開始的比較粗糙的初始版,現在已經吸收了其他人比較感興趣的點進化成了終極版。
通過前幾天的交流,他發現了一個問題。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姓劉的骨子里都有著武夫因子,那些劉氏骨干個個都對他「十八騎七日四城」的事跡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並且對此評價極高。
原本劉毅更自豪的是自己弱冠之齡就靠著自己的努力,有了無妄境的修為,然而沒想到在那些坤珞都不到的小弱渣口中只得到了一個「善」的評價。
反而是被黃巾逼急了才搞出來的「十八騎七日四城」被他們「嘖嘖稱奇,甚異之。」
翻譯過來就是,「我靠,萬萬沒想到你這麼厲害,牛炸了!」
劉毅對此只能暗中感慨,原本只是為了百姓的無心插柳之舉,現在反而給了他莫大的幫助,他現在已經回過了味來,不論李賀還是劉虞甚至是何進,之所以對他另眼相看,乃至于願意詢問他這個毛頭小子的意見,就是因為有這個戰績作為背書。
如今劉宏同樣對此事非常感興趣,連昨日都沒有發生的「太平道徒恐怖襲擊案」都沒有問,反而先問了他心目中的陳年舊事。
劉毅連斟酌都不需要,直接張口就來。
「陛下,毅此前」
然而他還沒說幾個字,就被劉宏給打斷。
「劉北海稍待。」
劉宏抬手打斷了劉毅的講述後轉頭對著身側的一個宦官吩咐道,「去永和宮將伯和帶來。」
永和宮?
伯和?
劉毅心中一動。
這不是劉協麼?
既然何進想他要幫助劉辯,自然給他講過劉辯的最大競爭對手劉協,因此他知道劉協別名伯和,因為劉協的母親王美人被何皇後給弄死了,所以劉協由永和宮的董太後撫養。
劉毅隱蔽的皺了皺眉頭。
現在劉協也就四歲多點,這時候喊他過來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