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440 AM接收,效率接近15%!進階任務完成!(求訂閱)

魏興思笑容不減,詢問道︰「你來找我有什麼事情嗎?AM的文章改的怎麼樣了?」

許秋解釋道︰「AM的審稿人提出要補充半透明器件的顯色指數,但我不知道哪里有資源可以進行這項測試。」

「顯色指數,色度儀^讓我想想。」魏興思推開218的門,返回辦公室的桌子前坐下,過了一會兒說道︰「我聯系一下唐雲坤吧,他是物理系的,可能會有門路……本來想找龔遠江的,但他那邊太遠了,就算能測,也得耽誤不少時間。」

說罷,魏興思直接撥通了唐雲坤的電話,兩人開啟魔都話聊天模式。

許秋有些听不大懂他們的聊天內容,便找了個椅子坐下等待,順手抄起幾篇新出來的小文章瀏覽起來,又看到一篇ITIC相關的小文章發表在JMCA上。

當下ITIC系列非富勒烯受體的熱度,甚至已經壓過了統治有機光伏領域長達十數年的PCBM富勒烯受體。

說起唐雲坤,之前他幫組里墊了經費購買了一台TRPL儀器。

後來魏興思禮尚往來,帶著他一起在ACSEL上發表了一篇關于非富勒烯受體的綜述文章。

不過,再後來雙方之間的合作就比較少了。

主要是因為唐雲坤那邊幾乎是搞純理論研究的,很少做實驗,大多數的時候都是純粹依靠模擬計算等手段來進行研究,相對更加偏向基礎科學,這和魏興思這邊偏向應用科學的研究方向偏差有些大,

另外,也是因為魏興思找到了其他理論研究方面的合作者,而且都是偏向應用的,更加契合,因而雙方也就漸行漸遠了。

像瑞典的馮盛東,他們有激光設備,可以測試TAS、TRPL、THz等;

芬蘭的Ronlad,他們那邊也有CELIV、TOF等手段。

幾分鐘後,魏興思掛斷了電話,朝著許秋說道︰

「搞定了,唐雲坤說他幫忙聯系好了物理系的一位老師,對方的實驗室在邯丹校區恆隆物理樓三樓的307房間,明天上午你直接帶著樣品過去,報唐雲坤的名字就可以測試,據說測起來並不難,直接帶著做好的器件過去就行。」

「好的,」許秋點點頭,默念了一邊地址︰「恆隆物理樓三樓的307房間……」

「對了,這篇《焦耳》文章記得更新在我們課題組的網站上,另外院系那邊也聯系一下,讓他們幫忙宣傳宣傳。」魏興思笑著說道︰

「有了這篇《焦耳》,十二月我們組織的行業會議,我就更有底氣了,要是另外一篇《自然•能源》也能快點出來結果就好了。」

沒等許秋接話,魏興思繼續自顧自的說道︰「等下我把這篇綜述發給其他人,順便給龔遠江打個電話。」

「那我先去忙啦。」許秋起身告退。

魏老師估計是要向他的朋友們去吹一波課題組發表的《焦耳》了,許秋就不去湊那個熱鬧了。

周五上午,許秋帶著之前留存的半透明電池器件,作為樣品,前往恆隆物理樓。

恆隆物理樓也是一棟老樓,建成有幾十年了,因而外牆有些破破爛爛的,不過里面還是比較整潔的,也沒有有機實驗室溶劑的味道。

到達307房間,許秋報上唐雲坤的大名,一位研究生模樣的男生接待了他,然後幫他測試樣品。

許秋在旁邊圍觀,整個測試的過程看起來並不是很難,就是用鑷子把樣品放上去,儀器運轉,電腦操控一下,數據便到手了。

每個樣品重復測試三次,一共6個樣品,總共花費不到半小時的時間,最終拿到的是數據是一組一組的坐標,還有一張標準色度圖。

評估顯色指數的大體原理,是將樣品的透射光譜與AM1.5光譜折疊,以獲得在太陽光下的感知透射照明結果數據,再與CIE-1931-2標準觀察者進行顏色匹配的函數耦合,從而獲得相應的橫縱坐標點,最後再在標準色度圖中將每個樣品的坐標標出。

許秋這篇AM文章,當初為了追求工作量,做了從10納米到20納米不等的薄層電極器件,所以一共得到六組坐標。

結果表明,半透明器件的薄層金屬電極越薄,得到的色度坐標就越靠近圖像的中央,也就是透過去的光越接近正常太陽光。

晚上,許秋加了個小班,把AM的文章改好,審稿意見答復文件寫好,交由魏興思修改後發回給編輯。

周日,模擬實驗系統已經基于之前的Y3開發出了新的Y4、Y5材料。

現在許秋手中有從Y1到Y5的一系列材料,其中︰

Y1是NT和單 吩T的體系,中央的D單元為五元稠環,兩側的A單元為I,性能不佳。

Y2是NT和TT的體系,中央的D單元為七元稠環,兩側的A單元為I。和給體J4結合,最高器件效率可以達到13.3%。

Y3是Y2經由側鏈調控得到的產物,D、A單元的共軛結構相較Y2沒有改變。和給體J4結合,最高器件效率可以達到14.2%。

Y4是基于Y3,將I端基改為I-2F的結構。和給體J2結合,效率14.3%,和給體J4結合,效率14.6%。

Y5是基于Y3,將I端基改為I-2Cl的結構。和給體J2結合,效率14.7%,和給體J4結合,效率14.8%,和給體PTQ1結合,效率13.8%,和其他哪怕是初代的寬帶隙給體結合,比如H1、FTAZ、PBDB-T之類的,器件效率也可以輕松破12%。

這便是同一個領域不同體系的連攜作用,一旦某個地方取得了突破,前期從其他領域中獲得的經驗,便可以立刻平鋪過來。

而如果沒有之前的前期工作,哪怕拿到Y1,也得花費一番苦功夫,才能得到Y4、Y5。

當下最高效率14.8%,距離15%只差一步之遙。

周一早上。

許秋在食堂和學妹一起吃早點的時候,突然愣了一下。

他發現系統進階了,馬上意識到應該是上周修改過後的AM文章被接收了,SCI一區文章數量達到了十篇。

果然,沒過多久他就收到魏興思轉發過來的郵件,許秋便直接把「AM文章接收」這個消息分享給了身旁的學妹。

「哇,師兄,好厲害~」韓嘉瑩咬了咬豆漿的吸管,說道︰「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這應該是師兄的第十篇SCI一區文章吧。」

「是啊……」許秋有些微微吃驚︰「你怎麼記得這麼清楚。」

「那必須的,我還記得具體的期刊呢。」韓嘉瑩得意的笑了笑︰「三篇AM,兩篇AEM,一篇Agew,一篇NC,一篇Joule(《焦耳》),怎麼少了一篇……唔,是四篇AM才對,剛剛又發了一篇,師兄我說的沒錯吧。」

「沒錯。」許秋寵溺的模了模學妹的腦袋。

「那我呢,我發了幾篇一區文章呢?」韓嘉瑩追問。

「這……」許秋猶猶豫豫的答不上來,只好開始猜測︰「六篇?還是七篇?」

「哼!」韓嘉瑩雙手叉腰,做出一副氣鼓鼓的樣子。

回到材一216,許秋廢了半天功夫把韓嘉瑩安撫好,然後找了個角落,仔細查看系統消息。

【檢測到宿主以第一作者/第一通訊作者身份發表SCI一區文章數量達到10篇。進階任務已完成,獲得20000積分,權限等級+1。

【當前權限等級為8級,模擬實驗系統I、II、III升級,周常任務獎勵翻倍。】

【檢測到宿主當前主要研究方向為︰有機太陽能電池。】

【獲得進階任務︰以第一作者/第一通訊作者身份在《自然》、《科學》、《細胞》任一雜志上發表一篇文章。任務獎勵︰???。】

【模擬實驗系統I(LV7)︰

可以掃描一定空間內的實驗設備、耗材,並在系統空間中將其完全模擬出來,宿主可以在模擬實驗室中進行實驗,每小時消耗100積分。

當前可掃描的空間上限1立方千米。

模擬實驗室內開啟內置加速功能,當前開放倍率1/64-64倍,使用該功能時,消耗積分為100*倍率積分每小時。】

【模擬實驗系統II(LV4)︰

基本的模擬功能等同于模擬實驗系統I,但時間流速與現實一致,且不可加速。

允許宿主創造4個初級模擬實驗人員,其各項實驗技能等同于宿主自身,可以對其下達實驗指令。

每個模擬實驗人員在執行實驗指令時,每小時消耗100積分。】

【模擬實驗系統III(LV2)︰

基本的模擬功能等同于模擬實驗系統II。

允許宿主創造2個高級模擬實驗人員,其各項實驗技能等同于宿主自身,可以對其下達實驗指令。

每個模擬實驗人員在執行實驗指令時,每小時消耗100積分。

允許宿主支付額外的積分,讓高級模擬實驗人員執行宿主未熟練掌握實驗技能的實驗指令,依據實驗指令與宿主已掌握技能的相關程度,消耗的額外積分,最低限度為0.1倍,最高限度上不封頂。】

【科研輔助系統】

權限等級︰8

積分︰23.7萬

……

##

之前三選一的任務,現在已經完成兩個,只剩下最後一個任務,發表一篇《自然》、《科學》、《細胞》S主刊。

只是這次任務的獎勵居然沒有列出,也不知道會是什麼?

發表一篇S主刊,對于有機光伏領域這個不那麼熱門的領域雖然比較難,但許秋現在手里有新的Y系列材料,並不是很慌,努努力還是有很大概率可以完成的。

另外,許秋現在用的比較多的是模擬實驗室III,也就是高級模擬實驗人員,現在人數由原來的1人變為2人,模索的效率直接提高100%,當然消耗的積分數量也會隨之加倍。

好在之前許秋比較節制,積攢了不少積分,再加上這次系統升級周常任務的積分翻倍,現在倒是不用太擔心積分消耗問題。

只要不作死跨領域,基本上積分是花不完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