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一十八章 听郭圖的話

事關重大?

袁紹听到這句話,臉色頓時沉了下來。

郭圖之前因為和淳于瓊屢次在青州軍手上失敗,慢慢淡出了冀州高層權力中心。

也就是這兩年好不容易才取得了自己的信任,重新爬了回來。

結果才剛拿到軍權,就導致騎兵全軍覆沒。

雖然找了個冠冕堂皇的理由,還說什麼任務已經完成。但任務完不完成歸一邊,騎兵全軍覆沒,難道就沒有責任?

現在還敢來裝腔作勢,一副有什麼機密要事要與自己相商的模樣,難道他已經忘了他犯的錯誤?

當真是欺我過于善良!

想到這里,袁紹大怒,拍案呵斥道︰「郭公則,這里沒有你討價還價的余地!有何機密就明言,休要裝模作樣,莫非你還想擾亂軍心不成?」

「明公,圖絕無此意。」

郭圖連忙承認錯誤,他這人做擅長的就是見風使舵,知道袁紹已經對他容忍到了極限,便立即說道︰「圖想說的是,劉備軍的糧倉並不是只有臨西一處,且他們已經準備充足,即將南下攻打魏橋。」

「什麼?」

許攸大驚道︰「不可能,絕對不可能。他們怎麼可能會攻打魏橋?」

劉惠也是皺眉說道︰「郭公則,話可不能亂說。劉備的主力大軍明明就在界橋,他們哪里來的兵力南下?何況就算南下,那麼長的糧道,自平原到魏橋四五百里之遙,不談中間消耗,即便是他們冒險攻打魏橋,他們就不怕我們劫糧?」

之所以劉惠要幫腔,是因為當初斷定青州軍不會攻打魏橋的就是他和許攸,力排眾議讓袁紹屯兵界橋的也是他和許攸,如果真的是這種情況的話,那就證明他們的判斷是錯的,這怎麼可能呢?

然而郭圖卻不急不緩地說道︰「明公,此事千真萬確。是圖從臨西逃出來之後,偷偷潛伏進了下堡、東趙、尖冢等鄉亭探听回來的消息,而且還是親眼所見。」

袁紹沉聲說道︰「你先說說你們去奇襲臨西,到底發生了什麼。你又是如何逃回來的?我如何得知你是否已經被俘虜,投降了劉備?」

郭圖立即道︰「明公,圖若是被俘虜,劉備又怎麼會派我回來?我家人都在冀州又不是青州,他拿什麼要挾我?」

「額」

袁紹這才意識到自己問了個很愚蠢的問題,郭圖的家人都在冀州,如果郭圖投降了劉備,劉備有多傻才會把他放回去?

一是劉備沒有什麼要挾的手段,人一回來就是放虎歸山,你無法保證他能夠答應做臥底。

二來郭圖本身確實對袁紹忠心耿耿,這一點袁紹也很清楚。

所以這話本身就不該問。

「不過我如何逃出來的,此事確實應該向明公稟報。」

郭圖繼續道︰「那日我奉命領趙叡蔣奇等人進攻臨西,疾馳一夜,于夜半時分抵達臨西,見到劉備軍大營外守備森嚴,周圍巡邏士兵無數,唯有西門敞開,守衛頗為松懈。」

「為什麼西門守衛松懈?」

袁紹下意識又問。

郭圖搖搖頭道︰「明公忘了,那日剛好是劉備派出騎兵來接應糧草的日子。」

「唔。」

袁紹這才想起來,郭圖已經跟他說過了。在焚燒糧草之後,剛好遇上了來取糧草的青州騎兵,這也符合他們之前偵查到的情報。

至于劉備軍夜間派人去取糧這個說法,包括許攸劉惠荀諶等人在內,都沒有懷疑它的真實性。

因為古代戰爭是非常殘酷的,各種手段無所不用其極,包括斷糧道,焚毀糧草,所以在運送糧草的時候,選擇夜間輸送以躲避敵人偷襲部隊是很正常的事情。

郭圖又道︰「我們那時還不知道劉備派來的居然是大隊騎兵,所以見到西門防守松懈,便準備從西門攻入。我先派人從營寨東門騷擾,吸引敵人注意力,然後大部隊順勢從西門破入,焚燒糧草。」

「嗯。」

袁紹點點頭,這是一個很不錯的策略。

郭圖嘆息道︰「可惜我們萬萬沒想到劉備居然藏了上萬騎兵,當時我們才把火點起來,大火四處蔓延,我們便打算從北門出去,奈何火勢燒得太快了,北門被大火吞噬,不得已只好從南門,結果才剛出了南門營寨,就被青州騎兵堵住了去路。」

「然後呢?」

袁紹追問。

郭圖道︰「見此情形,將士們不得不浴血奮戰,奈何我們是經過一夜馳騁,又突襲了糧倉,馬匹早就體力不支,不堪驅使,比不得如狼似虎的青州騎兵,我站在馬背上,從營寨柵欄上爬過去,翻越柵欄之後,躲入營寨附近的坑道之中,才僥幸撿回一條命。」

「青州軍沒有追趕?」

「沒有。」

郭圖搖搖頭︰「他們或許以為我已經葬身火海當中,因而沒有四處搜捕,我不敢往北,一路步行往南,到了東趙鄉,將腰間的玉佩賣掉,換了身衣服,一路東躲西藏,在河邊把所有錢給了一位船家,終于逃了回來。」

他的話九真一假,真的地方在于所有的事情經過全都是真的,經得起推敲。假的地方在于青州軍的糧倉里根本沒有糧食,全都是稻草和石頭。

但郭圖不可能把真相告訴袁紹,因為這樣的話,就證明他去的這一趟,不僅毫無意義,還損兵折將。同時還證明政敵許攸的判斷是正確的,到時候別說他,就連袁紹自己臉上都掛不住,因為袁紹是不贊同許攸的判斷的,認為許攸是自己膽怯。

所以郭圖一定要咬死,臨西糧倉里面有糧食,不僅有,而且很多,全都被他們燒掉了。這件事是大功一件,即便損兵折將,騎兵全軍覆沒,但至少把這些「糧草」燒掉了,功過相抵,好歹完成了一定戰略目標。

不然的話,帶著那麼多騎兵去進攻一個空殼,然後還死得精光。以袁紹的性格,必然拿郭圖當替罪羊。畢竟命令是袁紹下的,郭圖只是個執行者,可袁紹不能背鍋,你不背誰背?

听到郭圖的經歷,袁紹細細思索了片刻,里面沒什麼破綻,整個敘述的過程郭圖也十分坦然,沒有一絲躲閃,可見真實性應該很高。

想到這里,袁紹這才緩和了態度,緩緩說道︰「既然你們成功燒毀了臨西糧倉,且剛好是運氣不好,撞上了來取糧的青州騎兵,導致騎兵全軍覆沒,那此事就不該責怪公則。不過我們的騎兵也損失慘重,功過相抵,此事就罷了吧。」

「多謝明公寬恕。」

郭圖拱手一禮,又繼續說道︰「不過在回來的路上,我看到青州軍在東趙鄉、下堡鄉、尖冢鄉等地四處運送糧草,後來我偷偷偵查過,劉備在這些鄉亭周邊,修建了大量的莊園塢堡,我懷疑這些糧草,就是藏在其中。」谷

「你不是說你把劉備軍的糧草全部燒光了嗎?怎麼又冒出來那麼多?」

許攸打岔逼問。

郭圖瞥了他一眼,冷笑道︰「明公,我軍存糧都已經一兩千萬石,劉備進攻我們,難道還會低于千萬石糧草嗎?在臨西只是燒掉了他們的一部分而已,那陳子歸狡猾得很,在界橋周邊修建大量糧倉,分散存儲,就是為了防止我們襲糧。」

「此事如何證明?」

「我記得我軍在東趙下堡尖冢等鄉就有探子,不日功夫,這些消息就應該傳來了。」

「哼,今日午後各地探子公文就已經送達,我怎麼沒見到?」

許攸冷哼一聲,他最近就負責公文處理。

听到二人對話,袁紹忽然臉色一僵,然後想起了什麼似的,快速在自己桌案上一堆亂七八糟的公文當中搜尋,最終找到了一封公文,打開迅速查看。

眾人注意到袁紹臉色不對,連忙看向他,許攸眼巴巴地望著,他記得今日公文確實應該沒有這方面消息才對。

「呼!」

袁紹長舒了一口氣,搖搖頭道︰「這份公文是才傳過來不久的,乃是下堡鄉的暗探所送,公文中說最近下堡鄉周邊鄉亭來往青州軍很多,似乎有大動作,且青州軍從一些莊園當中,運出大量糧草輜重,確實可以作證公則所言。」

「沒想到青州軍真的在這些鄉亭當中暗藏了糧倉,那陳子歸狡詐之名,果不虛傳。」

「《戰國策》雲︰狡兔三窟,青州軍看來深諳其道呀。」

「如果是這樣,恐怕斷其糧草之事,就沒那麼容易了,我軍有一兩千萬石糧草,劉備軍恐怕也不會低于千萬石,他們每處存放百萬石,焚燒一處,還有九處,根本燒不過來。」

「現在我們的騎兵盡失,就算想要突襲糧倉,也已經難了。而且他們的糧倉位置也不是很明確,想要打擊他們的糧草,十分不易呀。」

幾名謀士議論紛紛,他們也沒有想到劉備居然這麼不怕麻煩,像兔打洞一樣到處修建糧倉。

糧草集中存放在一點有壞處也有好處,壞處就是一旦糧倉被襲擊,那麼所有的存糧全都會毀于一旦。好處也很明顯,那就是方便運輸。

前線大量士兵聚集,每日人吃馬嚼消耗的糧草數以萬石計,將所有糧草集中管理,自然方便往來運送。

不然你在十處存糧,缺糧的時候還得到處跑,本身就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

郭圖拱手說道︰「明公,圖還有第二件事要說。在過來的路上,我發現青州軍有大量的士兵在往南移動,糧草也在往南運送,他們已經盡取清淵館陶元城等地,再往南,就是魏縣了,這必然是要對魏橋動手。」

「你說青州軍四處修建糧倉,將千萬石糧草四處安置我還相信。但如果他們要進攻魏橋,那是痴人說夢吧。」

劉惠站出來反對道︰「明公,此事之前我們就討論過。魏縣位于魏郡的東南方,離河內二百余里,離界橋也有二百余里。劉備想要配合關羽一起從東南方進攻,兩邊的戰線補給都會拉得極長,我相信劉備不會犯這樣的蠢。」

「嗯」

袁紹沉吟著點點頭,這個問題,他也贊同劉惠許攸荀諶等人觀點。

因為這本身就屬于一種舍近求遠的行為。

洛陽軍是從河內郡出發進攻魏郡,過了洹水之後一片坦途,完全沒必要再跑二百多里路到魏縣去。

青州軍也是一樣,過了界橋就是一片坦途,往南繞魏縣,補給線又會拉得極長。

之前說過,現在的青州軍暫時是從平原運輸到鄃縣,再從鄃縣把糧草送到甘陵,最後再轉送前線,整個過程大概是三百多漢里,接近四百漢里的樣子。

而從界橋前線再送到魏橋前線,又是二百多漢里,接近三百漢里,總路程換算成公里的話,大概在300公里左右。

這段距離在交通發達的後世可能還沒什麼,但在古代那已經算是很長的補給線。

也就是道路還算暢通的河北地區,擁有廣袤又平坦的平原區域。如果是在連綿山區,比如朝鮮半島或者四川盆地那種地方,短短300公里可以要人老命。

最重要的是,多那麼幾百里的補給線,不僅意味著成本增加,風險也在增長。

因為如果你要進攻魏橋的話,主力部隊就得轉移過去。

那麼界橋這邊又該怎麼辦?

界橋的位置是在青州軍進攻魏橋的中心地區,袁軍如果猛攻界橋,把界橋東岸佔據,那麼你在前線的魏橋軍隊就會與後方月兌節,直接被人家從中間腰斬。

到時候劉備軍就會成為孤軍,補給要麼依賴于洛陽,要麼只能從東郡運送,戰線又得拉長拉遠。

所以打魏橋,顯然不明智,劉惠許攸荀諶等人都認為劉備應該不會那麼蠢,因此眾人商量的最早戰略地,就是在界橋打一場阻擊。

現在郭圖卻告訴大家,青州軍的目的根本不是界橋,而是魏橋,這怎麼可能呢?

「這就是劉備打的主意,我們所有人都認為劉備不會進攻魏橋,他卻偏偏進攻魏橋。大家想一想,這不就是出其不意嗎?」

然而郭圖卻認真說道︰「我們之前所考慮的,都是青州軍拿不下魏橋會是什麼結果,如果他們能夠孤注一擲拿下魏橋呢?屆時利用我們對魏橋疏于防範,正好讓他得逞。」

「是倒是這個道理。」

袁紹認真想想,之前的考慮,確實是從青州進攻魏橋的難度點來出發。

問題在于,難度也不是不能克服。

至少青州軍如果配合洛陽方面,對魏橋發動一次大規模戰爭應該還是沒有問題。

即便沒有攻克,糧草不濟那就撤兵嘛,也損失不了什麼東西。

可一旦攻克了呢?

那對于冀州軍來說,就是滅頂之災。

因為魏橋過去,一片坦途,配合洛陽直撲鄴城,鄴城一旦陷落,那冀州就徹底危險了。

想到這里,袁紹也逐漸開始覺得,郭圖的話,似乎也不是毫無道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