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十二章 一聲大哥,一生大哥

「此計,莫非是斷鹽之計?」

陳暮沉吟問道。

田豐驚詫不已,睜大了眼楮說道︰「子歸猜到了?」

陳暮苦笑道︰「冀州用鹽皆依賴于青州,此計是最好的陽謀,我又如何能不算得出來?」

田豐不善長陰謀詭計,而喜歡用陽謀。

歷史上包括與沮授勸袁紹迎天子,勸袁紹在曹操弱小之時,以及趁他征徐州之時攻許都等等,都是正大光明的計策。

當時與田豐對線的正是郭嘉,曹操征徐州,擔心袁紹來攻,郭嘉勸道︰「紹性遲而多疑,來必不速。備新起,眾心未附,急擊之必敗。此存亡之機,不可失也。」

于是曹操決定冒險攻打劉備,此時田豐也馬上勸袁紹趁機南下,攻取許都,結果袁紹推辭兒子生病,根本不采納田豐的計策,導致曹操穩定了後方。

可以說,田豐與郭嘉對線,並不是輸在計策不好,而是輸在對于人心把控。郭嘉準確模到了袁紹心理,而田豐過于剛直,最終害了自己。

不過也不是說田豐對人心把控不到位,而是他自身性格問題。

包括官渡之戰後,袁紹打敗,有人覺得田豐已經預料到了這個結果,必得重用。

結果田豐卻說︰「若軍有利,吾必全,今軍敗,吾其死矣。」可見他對袁紹的本性,還是十分了解。

那為什麼他一定要固執己見,非要作死呢?

這就是漢朝士人之風骨。

田豐明知袁紹性格缺陷,不會采納自己的計謀,他依舊要說。

明知袁紹大敗,自己必然會被處死,依舊直諫犯上。

明知事不可為而偏為之,便是鐵骨錚錚!

包括諸葛亮也是如此,知道魏國勢大,北伐必敗,可他依舊要匡扶漢室,依舊要六出祁山。

因此不能說田豐在智力上就低于郭嘉,只是他的性格太直了,不懂得,或者說不願意用更委婉的方式而已。

陳暮猜到田豐之計也並不難,歷史上冀州不缺鹽,袁紹佔據渤海,可以學齊國那樣煮海鹽來維系。

可如今海岸線被劉備公孫瓚瓜分,沒有地方給他煮。

關中鹽池確實產鹽,但被關中那些西涼軍閥控制,而且青州鹽價低,關中鹽價高,冀州百姓早已經習慣了青州海鹽。

一旦青州采取斷鹽之策,哪怕袁紹從關中運鹽來,價格也必然高昂,百姓習慣了低價鹽,鹽價若是暴漲,肯定會怨聲載道,引發內亂。

此時趁著冀州內亂之時,青州軍與幽州軍全面進攻,則可一戰能定乾坤!

這就是為什麼之前田豐準備召集平原國各大世家的緣故。

因為他們作為地頭蛇,掌握著食鹽中間運輸環節,若要實施這個計策,肯定要和他們先通個氣。否則敵人還未內亂,自己先亂了,那就很尷尬。

田豐听到陳暮已經猜到了他的計,心中倒也佩服不愧是智計百出的陳子歸,帶著些許期待道︰「子歸覺得,此計如何?」

陳暮思索片刻,道︰「元皓兄是打算逼袁紹來決戰吧。」

「不錯。」

既然被看破了,田豐也不隱瞞,大大方方地承認道︰「袁紹看似實力強橫,然自王芬開始,與明公和公孫使君連年戰爭,數年下來,冀州百姓凋敝,兵馬俱已疲憊,本該是剪除他的好時機。」

「可惜當時明公和公孫使君也是在關中打了兩年,兵馬同樣疲倦不堪,以至于在結束了葛亭之戰後,不得不進入防御階段,暫時先修養生息,等待再圖它日。」

「然則不僅是我們在休養生息,袁紹也同樣已經休養兩年,冀州土地本就比我們多,耕地無數,丁口極盛,再拖下去,必為大患。」

別看袁紹是在興武元年,也就是193年9月才掌控冀州,但在他之前,王芬就已經和劉備打了幾次架。

時間線的梳理也很簡單,從190年十八路諸侯討董,然後虎牢關在投石車的猛攻之下,只堅持了半年董卓就撤入長安,到191年劉備率領曹操公孫瓚孫堅鮑信,殺入關中,再到192年董卓之死。

但在董卓死之前,王芬擅自立了一個冀州偽帝,導致他與洛陽朝廷發生了沖突。緊接著又斷掉關東軍糧草,陳暮就立即唆使劉備前去攻打,那時雙方就已經交惡。

等到董卓死後,天子罹難,原本流落于長安的朝廷回了洛陽,眾臣迎東海恭王之後,宗室長者劉虞為天子,大軍回師,開始正式討伐王芬。

此時已經是192年的事情,然後再到193年王芬病死,這個過程從192年打到193年,雙方就已經打了整整兩年仗。

袁紹繼任冀州牧,同樣也繼承了和洛陽朝廷的敵對,當時對于他來說,面對劉備公孫瓚以及洛陽方面的進攻,三面包夾之勢,壓力非常大,曾經考慮過廢除冀州偽帝,奉洛陽為正統,以緩和矛盾。

可那時黨人在冀州的勢力極大,為了穩住黨人,袁紹不可能去那麼做,只能先步步剪除黨人的兵權,等到自己徹底掌控兵馬之後,指揮了葛亭之戰,將公孫瓚和劉備趕出魏郡。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那時不僅袁紹處于內部權力交迭的虛弱狀態,劉備和公孫瓚也差不多,他們的精銳兵馬連年在關中打仗,士兵士氣低落,厭戰情緒很高,急需休養,很難再進行大規模決戰。

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雙方都需要休養生息,于是從193年持續到194年,自葛亭之戰結束之後,青州幽州與冀州長達三年的戰爭,勉強算是告一段落,三方進入了長達兩年的對峙階段。

在對峙階段的時候,不僅青州在發展,冀州同樣在發展。憑借著人口多,耕地面積大的優勢,這兩年袁紹算是喘了口氣,再加上偶爾剝削大族,兵糧慢慢充足,實力漸強。

雖然在兵員素質上,冀州的士兵普遍要比劉備跟曹操的精銳士兵要差,在頂尖大將方面,也非常缺乏撐得起門面的水準。

可誰讓冀州體量擺在這里呢?

作為佔據了一半華北平原的大州,廣袤的耕地面積和人口就是它最大的優勢。

你青州多年開荒,到現在也不到四千萬畝田,然而冀州本身就有近億畝,雖然不能跟後世河北近三億畝耕地相比,但在漢朝已經是天下最大的糧倉。

人都說得民心者得天下,可在古代封建社會,得糧食者得天下。

袁老曾經說一粒糧食能救一個國家,也能扳倒一個國家,在那個時代就是最真實的寫照。

因此在處理冀州問題上,田豐沮授乃至包括荀彧陳暮在內,都認為宜早不宜遲,時間拖得越久,對于青州來說越不利。

「嗯。」

听到田豐的話,陳暮贊同地點點頭︰「這兩年除了徐州和兗州偶有戰事以外,大家都在盡力發展,以圖強大。然冀州實力擺在那里,確實不能掉以輕心。」

田豐長嘆道︰「這還是子歸你設計削弱過的冀州,若是袁紹能得渤海,不再擔憂食鹽之事,實力恐怕遠遠不止如此吧。」

「當然。」

陳暮笑了笑,官渡之戰袁紹可是十二萬打三萬,而且後方還有大量的預備役,總兵力超過二十萬,哪怕是輸了戰爭,要不是袁紹病了,後面也未嘗沒有再擊敗曹操的實力。

並且袁紹即便是死,留下的遺產也十分龐大,若非袁譚袁尚這些人分家鬧矛盾,曹操想平定河北最少還得七八年。

「因而我才出此計策,逼袁紹早日決戰。」

田豐說道︰「如此我軍佔盡地利,給予來犯之敵迎頭痛擊,待其兵馬崩潰之際,再大舉進攻,將冀州奪取,豈不妙哉?」

「是個好主意呀。」

陳暮嘆了句,又搖搖頭︰「可惜不能用。」

田豐頓時皺起眉頭︰「為何不能用?」

「大哥不會允許的!」

「此江山社稷之大業,明公怎麼能婦人之仁!」

「這不是婦人之仁,乃為千古仁義!」

陳暮辯解了一句,然後又道︰「何況這個計策想要完美實施,太過困難,青州一旦禁運,私鹽不絕,最後受苦的,也不過是冀州百姓而已!」

「哼!」

田豐不滿道︰「此計不去試又如何知之?我正準備向明公通稟,忠臣肺腑之言,明公怎可寒我之心?」

陳暮苦笑道︰「元皓,你太鑽牛角尖了,過于固執,有些東西,不能做的。」

「子歸」

田豐正準備繼續說點什麼,就在這個時候,門外忽然進來一個侍從。

國相府的侍從稟報道︰「府君,州牧回平原了。」

鄃縣離平原本來就不遠,攏共不到二十公里,半日就能走個來回,因此劉備經常會回到平原縣,親自運輸糧草裝備,或者偶爾坐鎮,探訪民情。

听到劉備回來了,田豐站起來大喜道︰「明公回來了,他必納吾言,我這就去迎接!」

說罷也不管陳暮,急匆匆跑出去了。

看著他興沖沖要去找劉備對線的背影,閻忠無語地問道︰「他一直這麼勇敢地嗎?若是在董卓麾下,這種人估計早就被砍了。」

「田元皓」

陳暮也只能苦笑地搖搖頭,不知道該怎麼評價。

田豐的情商還是低了。

經過上次關中劉備不納他言,被劉備關過一次後,劉備反省自己,向田豐道歉,從那以後對他差不多已經是言听計從,這讓田豐產生了一種錯覺,以為他的計策劉備肯定會听。

但如果是完全正確的計策,劉備采納肯定沒有問題。可有一些計策,哪怕它的方向是對的,然而一旦觸踫到劉備的底線,他也不會听從。

就好像諸葛亮力勸劉備不要伐吳,劉備堅決要為關羽報仇,一意孤行是一個情況。

這些年來,哪怕陳暮已經踩過劉備很多次底線,也只敢暗中悄悄地做,從來不告訴劉備,就是很清楚,劉備講兄弟情誼,為兄弟寧願舉國之力報仇,但也信奉仁義,不願讓他兩面為難。

而田豐的舉動,就會踩到這條紅線。

誠然,斷鹽之計,確實是對付冀州一個非常出彩的陽謀。

糧食重要,鹽也很重要。

百姓另說,如果軍中缺鹽,士兵長期不吃鹽的話,就會變得手足無力,戰力削減。

因此鹽對于袁紹太重要了,特別是他麾下那二十萬大軍。

然而冀州依靠青州的鹽生活,只要青州將食鹽供給斬斷,那麼冀州馬上就會陷入缺少食鹽的境地。

時間短還好說,時間一長,三五個月後袁紹肯定頂不住,只能下令強攻。

所以說這個計劃實施得好,確實非常完美。

但就跟歷史上田豐一開始勸袁紹攻打許都,袁紹不肯,等到曹操擊敗劉備,劉備投奔袁紹的時候,田豐又勸袁紹用疲敵之計一樣。

疲敵之計對于士兵和將領的要求極高,需要指揮能力出色的將領來完成,不然的話就會變成添油戰術。

于是袁紹沒有采納這個計策,估計大概率就是擔憂軍中沒有將領有這個水平。

現在也是如此,斷鹽之計倒不是需要優秀將領,而是很考驗青州能否完美地把售賣給冀州的食鹽產業鏈斷開。

青州這邊一禁運,冀州那邊鹽價必然暴漲,這是個經濟學問題,同樣也是市場規律的問題。

如此一來,邊境世家百姓見有利可圖,必然會向冀州倒賣私鹽,到時私鹽猖獗,將會給青州邊防造成極大的壓力,反而平添內亂。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問題,那就是鹽是生活必需品,鹽價暴漲,受苦的最終還是冀州百姓。

到時候冀州人民凋敝,生活艱難困頓,絕不是劉備願意看到的事情。

因此田豐獻的這個計策,看似相當不錯,但一來實施起來比較困難,二來會導致冀州百姓凋零,不管從哪方面考慮,都只能算是一個理論上的妙計,而非實際可操作的計策。

情商低了呀。

陳暮緩緩站起來,對閻忠徐榮道︰「走吧,我們也出去,你們,也是時候該見一見我大哥了。」

閻忠模了模自己已經變白的頭發,苦澀地搖搖頭︰「我多想再年輕幾歲呀。」

若是再年輕幾歲,在劉備麾下,也能再多展幾年抱負吧。

徐榮則是微微有些緊張。

畢竟他是臭名昭著的董卓麾下大將,如果被認出來,不知道陳暮能不能保住他

一時間,兩個人都有些患得患失,但還是挺起胸膛,緩緩出門。

庭院外,一偉岸男子,在眾人簇擁之下,進了府中。

陳暮走在最前。

陽光下,他笑得很開心,微微彎腰拱手,看著那位臉上露出驚喜交加的男人,輕聲說道︰「大哥。」

一聲大哥,一生大哥!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