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六十六章 朝廷諸公的援助

趙琳早就被陳暮拉入了軍情司,目前在長安的地位,僅次于閻忠。

太史慈和侯栩雖然在八月份,就被陳暮派往關中來,目前是在隱藏于暗處,只跟閻忠單線聯系,甚至趙琳都不知道他們在這里。

沒辦法,趙琳就是個普通人的智力,比不得閻忠,自然也無法擔當起陳暮將來要做的一些重任。

但長安也不是完全沒有軍情司的人手,只是比較少,也就那麼幾十人而已。

所以趙琳就派人出了長安城,去左馮翊尋劉備。

劉備入駐左馮翊已經兩天,軍中的糧草,也只剩下那麼兩三日。按照原定計劃,這個時候應該是讓大軍出現在長安城下。

但徐榮的阻擊,對關東軍確實造成了很大影響,所以今日劉備曹操鮑信孫堅,就在商議要不要撤軍的問題。

「以我之見,還是得撤兵。我們的糧草已經見底,再不走的話,恐軍心不穩,怕是要嘩變了。」

「長安近在咫尺,只要攻入城內,立即就可以就糧,到時候接管了長安,迎回天子,則天下可定,我等怎麼能疑而不進,錯失良雞呢?」

「可是這太冒險了,一旦幾日之內不能攻破長安,我們怕是」

「誒,二位兄弟多慮了。牛輔被困在河東,與衛將軍交戰正酣,董卓手中兵少,必然難以維系,長安城如此之大,總有難以防守的地方,更何況」

「更何況什麼?」

「更何況諸位沒有來過長安城,不知道具體情況。」

「孟德知道?」

「早年跟隨叔父來過幾次。」

曹操微微一笑,說道︰「與洛陽一般無二,長安也分為內外城。城中以明光宮、長樂宮、未央宮三宮為主,佔了絕大多數土地。其次就是北宮與桂宮,剩下的便是西北隅的東西二市,然後就是東北隅的宣平門百姓區。」

「諸位可能不知道,長安東西二市,加上宣平門百姓區,所處佔地甚至僅僅只有明光宮那麼大,雖然長安比不得洛陽有百萬人口,卻常年也有五六十萬口,諸位想想,光一個宣平門住得下否?」

「孟德的意思是?」

鮑信問道︰「真正的百姓和集市,是在城外?」

「不錯。」

曹操點點頭︰「宣平門外,直城門外,清明門外,便是主要住區,若我們能攻到長安城下,便可以就地取糧。」

就地取糧?

那不就是劫掠百姓嗎?

幾人面面相覷。

三月前在洛陽,還說天下五君呢。

眨眼間就劫掠百姓,怕不是要名聲臭大街哦。

沉默片刻。

孫堅忽然注意到劉備有些心不在焉,便問道︰「玄德,玄德?」

「哦。」

劉備回過神來,茫然道︰「怎麼了?」

鮑信有些不高興地道︰「我們在商議退兵還是繼續進攻,此危機存亡之刻,玄德怎麼能分神呢。」

「額。」

劉備歉意道︰「在想些事情,諸位兄長以為現在該如何?」

鮑信道︰「孟德說可以繼續打,我與文台都覺得退兵為上計,玄德以為呢?」

劉備想了想,苦笑道︰「我軍已經沒有糧草了,必須要撤兵了。」

現在軍中還有兩三日糧草,馬上撤兵的話,勉勉強強可以回到華陰縣,等到第一批糧草過來。

再打下去,就真的會出大問題。

曹操不滿道︰「不是說過了嗎?只要打到長安城下,就可以就地取糧。」

「就地取糧?」

劉備臉色微變,道︰「這是何意?」

「我」

曹操一時遲疑,這才想起來劉備素有仁義,要是就地取糧,怕是根本不會同意。

現在關東軍已經是強弩之末,要是內部分歧,怕是當場要分崩離析。

一時間,曹操沒有說話,場面陷入了沉默之中。

好在沉默很快被打破。

典韋一頭闖入廳堂,大喜道︰「明公,好消息。」

「什麼好消息?」

劉備忙看過去,難道朱取勝了?

典韋看到廳內眾人,一時猶豫,因為這事關軍情司這個秘密機構。

但他腦子也不算太笨,想了想,馬上改口道︰「長安朝廷諸公听聞聯軍打來,派人來聯絡,我想軍中缺糧,是不是能找他們幫忙。」

「果真是好消息。」

劉備眼楮一亮,問道︰「人在何處。」

「剛進城。」

「喚來。」

「唯。」

典韋去把人叫過來。

那人其實是軍情司的探子,路上被典韋吩咐,知道如何應對。

片刻來到廳中,那人行禮道︰「見過諸位使君。」

「你是誰的家奴?」

劉備詢問。

那人回答道︰「吾為宗正家奴僕。」

「原來是族叔。」

劉備點點頭,他被錄入宗室,有資格叫劉虞族叔了。

那人又道︰「宗正言,想聯絡朝堂內諸公助諸位一臂之力,恐不能信服,希望諸位使君能休書一封,陳述要害,看我等能否幫得上忙。」

「糧草!」

曹操迫不及待地道︰「若有糧草,則我軍可以很快就攻進城中。」

「請休書一封。」

那人應道。

「我來。」

曹操當即命人取來紙筆。

由于青州產左伯紙,現在軍中記賬與文書轉送,都是用紙來寫。

作為寫下無數膾炙人口的詩歌的大文學家,曹操的文學素養還是非常高,只片刻功夫,就洋洋灑灑寫了一封信。

當下,眾人蓋上了印章。

劉備的青州牧印章在陳暮手里,大鴻臚印章還沒領取,一時間居然無法蓋印。

好在青州牧印章沒帶,但他的諸侯印章帶了。

要知道他還是縣侯,印章是金的,可比青州牧這個銀色印章更有說服力。

大印蓋上,那人小心翼翼收好,拱手道︰「請諸位靜候佳音。」

「多謝壯士!」

劉備回禮道︰「請向宗正說明我等困境,若能多拿到一些糧草,就最好。」

「明白。」

軍情司探子表面很穩,心里卻是一驚。

劉備可是軍情司大BOSS陳暮的老大哥,現在居然向他這樣的低級司衛行禮,著實讓他驚訝。

心中想起傳聞中劉青州禮賢下士,仁義有加,不由確信了幾分,果然如此。

只是現在既然東西到手,他也完成了任務,該回去復命了。

長安目前處于戰爭時期,可不管怎麼樣,現在的長安已經變為了一座極為臃腫和混亂的城市。

軍情司在其中如魚得水,因為像他們這樣的外鄉人,在城內外多得數不清楚。

董卓沒時間,也沒能力去管這些,而且他甚至不敢關閉城門。

因為城內宣平門住的都是富貴有錢人,東西市也都是繁華的商業區。

一旦關閉城門,整個城市都要癱瘓,城外將近百萬的災民人口,如果不能全部殺掉,或者趕入城里來,等關東軍打到城下,就近可以補充大量的兵力與糧草。

所以徐榮不敢將戰火引到長安來,只希望在陽陵再拖一天之後,再轉戰長陵,然後就是洛陽北面的渭橋附近,進行最後的決戰地。

但這一切早就都在徐榮的計劃里,因為到了決戰那一天,差不多也是關東軍軍糧用盡的時候。

到時只要抵擋住一兩天的時間,那麼徐榮,就會成為最後的勝利者。

可惜徐榮僅僅只是想到了戰術安排,卻忘了人心向背。

至少不管是滿朝諸公,還是洛陽百姓,乃至長安百姓,在他們眼里,董卓的殘暴不仁,早已經深入人心,若非畏懼于他的凶殘,或許長安百姓早就簞食壺漿,來到左馮翊城外喜迎王師了。

左馮翊已經離長安不足七十里,一個位置在後世的高陵,一個則在後世的西安市西北十多公里左右。

但從長安到左馮翊去很麻煩,可回長安卻快得很。

只要從渭河坐船,沿著潏水南下即可。

短短一個多時辰,探子就已經回到了長安,此時接近傍晚,長安東北宣平門街道上人影稀疏。

宣平門宅區本就是各路達官貴人,王公大臣的居所,從洛陽遷來的朝堂諸公,基本都居住于此,探子並沒有先去找劉虞,而是先去找了楊彪。

楊彪是陳暮的師兄,他的府邸之中也有軍情司的探子,這樣至少可以有人去稟報,而不用擔心在門外就被攔住不讓進去。

這個時候楊彪正在家中教導楊修,听聞消息,心里一驚,連忙請人進來。

探子這次又冒充劉備的信使,將信件送上去。

楊彪看到這封信就已經信了十成,因為漢朝的官印可不是蘿卜印,每個官職都對應一枚印章,且都有獨特樣式,董卓就算想要復刻,也做不出一模一樣的來。

其實董卓哪怕封鎖了消息,但諸公自有耳目,早就听聞關東軍勢如破竹,已經快打到長安,只是苦于董卓婬威,不敢主動聯絡。

現在既然聯軍主動求助,且已經陷入糧草危機,楊彪也不敢怠慢,馬上去找好友劉虞,商量問題。

二人商議之後,決定由弘農楊氏出錢,先購買第一批糧草幫聯軍渡過難關。

但如何在董卓的眼皮子底下將糧草運出城就是個很大的麻煩。

長安九市,根據後世考古,包括宣平門內外,都有大量遺跡可以證明百姓當時主要居住于城外。

而除了內城東西二市以外,與洛陽一樣,外城清名門、直城門、霸城門等地,都有商市。

如今長安糧價飛漲,很多人都只能少量買糧,要是陡然大批買,一旦被有心人注意到,報告到董卓那里,就有可能出現大問題。

所以兩人商量後,決定聯合一批正直派官員,一同買糧草,化整為零,然後通過渭河給關東軍送過去。

劉虞與楊彪商議好決定,立即行動。

一夜之間人口暴增,現在長安正是混亂的時候,他們渾水模魚,根本不會有人想到在這混亂的背後有人正在偷偷模模為關東軍運送糧草。

實際上以董卓的兵力,已經沒辦法再進行封鎖,徐榮手里總共才兩萬人,駐軍陽陵,段煨一萬,駐軍灞橋。

陽陵灞橋與左馮翊的地形構建成了一個三角形,其中又有渭河與灞河流淌其間。

而陽陵與灞橋之間,還有三十公里的縱深。

這可是在冷兵器作戰時代,就算董卓把長安留守的幾萬人全部派過去,也無法攔住所有人。

因為這片地區就是後世的湖北莊,山西莊一帶,屬于是一片廣袤的平原,哪怕守交通要道,走荒郊野嶺一樣可以到渭河邊,根本防不住。

所以劉虞與楊彪的計劃極為順利,僅僅兩三天,第一批糧草,就已經收集,開始運送出城,向著左馮翊而去。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