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玄看他們互相的懟了起來,左手扶額,哎呦兩聲,說是頭疼,揮了揮手,把他們都趕走了,「都退下吧,吵得朕頭疼。要吵到別處吵去,有了結果再來稟報。」
爭論雙方,都停住了。
高潔、曹琳等人遵旨,行禮退出。
李仁修、錢本等人不想就此作罷。
往炎帝瞧去。
曹少欽扶著劉玄起身,不搭理他們,斥責御前听用的太監︰「都像木頭似的杵著干什麼,還不快去傳御醫來?」一個小太監被嚇的屁滾尿流般的跑了出去!
曹少欽︰「陛下,奴婢扶您到後殿躺著歇息吧?」
劉玄扶著額頭,哎呦哎呦的申吟著,「嗯」了一聲。
——這毫不掩飾的拙劣的演技!
李仁修看得暗怒!
心底哼了一聲!拱拱手,轉身就走!
劉玄看著他們離去的背影,左手放了下來,臉上在笑,嘴里還在「哎呦哎呦」的叫。
李仁修與錢本找去內閣。
高潔與曹琳接住。
又爭論了一會兒。
也沒什麼結果。
高潔、曹琳借口內閣事務繁忙,沒時間浪費了,要爭等有功夫再說,下達「逐客令」!
李仁修與錢本,含著氣憤,回了驛館。
兩人房中商議。
李仁修陰沉著臉。
錢本在旁進言︰「六爺,看這樣子,炎國分明就是不想借糧啊!以下官看,既然好言相說不成,不如……」
听他一說,李仁修的臉色更陰沉了!
出使炎國借糧。
本來諸皇子,一個也不願來。
結果,李仁修腦袋一熱,跳出來扛擔子了。
他一跳出來,別個皇子就大大的松了口氣。
出使的人有了。
那麼,接下去的問題就是︰具體怎麼借糧呢?
這也是一門功課!
朝堂之上,繼續廷議。
剛才沉默寡言的皇子們,這時卻踴躍積極,爭著發言出主意了。
太子李仁元仁厚,主張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誘之以利。
四皇子李仁予,就與之唱反調,把李仁元嘲諷了一番,說他異想天開。主張派兵壓境,威逼利誘!
李仁元雖然仁厚,但也是有脾氣的呀!一本正經的與之爭論︰你這樣做,定然令炎國不滿,甚至生出恨意!他們本來願意借,這樣恐嚇,也不願意借了!
李仁予不以為然。
不派兵威嚇,靠嘴皮子,就能說來一千萬石糧?異想天開!只有武力威嚇,才能得來糧!因為炎國弱小,又承平數十年,武備松弛,我大軍壓境,他必恐懼,才會出糧求安。
李仁元不敢苟同!
要是他不怕,還整軍對戰怎麼辦?難道要發兵南下,與炎國開戰嗎?那樣的話,豈不正中蠻齊下懷?!我吳國兩線開戰,還是在大災之年,內憂外患最嚴重的時候,這樣做,簡直就是亡國之舉啊!
李仁予嗤之以鼻!
我吳國有戰兵百萬,而且久經戰場!他炎國才多少?有十萬嗎?听說京畿路也不過三五萬而已!我國只要發兵三萬,陳列邊界,就能令他舉國震駭,惶惶不可終日!有這樣的威嚇,六弟前去借糧,必然旗開得勝,手到擒來!
李仁元︰說的這麼輕松,你剛才怎麼不主動請纓去炎國借糧?
兩人爭論的時候,依附于兩派的官僚,也跟著幫腔。
……
吳帝看著皇子、官僚們互懟,手扶額頭,腦殼疼。
他不是裝作腦殼疼。
他是真腦殼疼。
他們爭論的熱鬧,李仁修反倒沉默了,不和他們爭論。
//
「六爺,看來四爺說的才是對的,」錢本,「這炎國君臣,畏威而不知懷德,我們和他們好言相說,他們竟敢侮辱我國!以下官看,您應寫信給徐將軍,叫他……」
李仁修︰「你先出去,我一個人靜靜。」
錢本︰「六爺!……」
李仁修︰「出去!」
「是。」錢本只得出去了。
雖然李仁修也有窺伺皇位的野心。但是他在朝堂上的人脈、影響力,完全不能和太子李仁元、四皇子李仁予比。
所以,他只能收斂野心,寄于太子黨下。
他是不想借助許將軍的力量的。
因為,這違背太子的主張。
如果他這麼做了,太子黨會怎麼看?
到時太子黨排擠、四爺黨排擠,那在朝堂之上,還怎麼立足?
「唉!~」
長嘆一聲!
右手扶住額頭!
腦殼疼吶!
他在房中坐了一天。
反復的權衡利弊。
到傍晚的時候,終于有了決斷!
——父皇派徐將軍領軍陳兵桂河,看來並不反對用武力威嚇!
——我要是就這樣回去,不借用許將軍的力量來努力一把,豈不是白來了,也有失父皇的心意?
——與炎國交惡、開戰,不可取,但是,適當的恫嚇,是可以的呀!
——二哥(太子)的確異想天開了!
——四哥嘛……
——哼!老謀深算!對來炎國借糧,沒有十足把握,所以也不主動請纓!
李仁修寫了一封密信,喚來心月復,叫他即可送去給徐將軍!
那心月復去了。京城距離桂河有五百多里。他腳力體魄驚人。
這天(七月二十三日)傍晚出發的,翌日(二十四日)半夜,就到了徐將軍的軍營中!
見著了徐將軍,把李仁修的密信送上。
徐將軍接過密信,看了。說道︰「六皇子的意思,我明白了。你在軍中休息一晚,明早再走。」
那心月復點點頭。
徐將軍揮揮手,吩咐人帶他下去安置。
第二天(二十五日),天才蒙蒙亮,那心月復便起身回去。
二十六日上午,回到了京城,向李仁修復了命。
邊關急報的消息,比他晚了三個時辰,是下午的時候到的。
二十五日上午。吳軍之中,突然走出一隊人馬,身穿甲胃,不帶兵器,到了橋邊!
炎軍這邊見了,即刻出了一隊人馬,在橋這邊擋住,喝令不準過來!
吳軍那隊人︰我們丟了一只狗。有人看見狗過橋,到你們那邊去了。我們要去尋找!
炎軍那隊人︰什麼狗?沒看見!回去!不準過來!過來就當侵犯我國,把你們抓起來!
兩隊人在橋上對峙起來,互相喝罵、推搡!
人越聚越多!
數十!
上百!
數百!
很快!
炎軍在橋這邊,就聚集了三百余人!
吳軍在橋那邊,聚集了三千余人!
雙方都默契的沒帶兵器。
兩撥人,隔著河,互相罵!
場面。
額。
陸建義坐鎮橋頭堡,心驚,急報朝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