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426章 招商引資

此時張作霖離京返奉,孫烈臣總督關內奉系軍政,駐節天津。在張漢卿建議下調任郭松齡為關內奉軍總參謀長,按照西北人民軍模式全權負責關內奉軍整編、訓練事宜。雖然人民軍發展迅速,但是奉軍仍為他的根本,兩只軍隊最終是要合並的,就從現在開始緩緩進行吧。

孫烈臣和他親若一家,先從他的軍隊開始改造,一是以孫烈臣的影響力,反彈最小,二是自己就在近邊,容易獲得就近支持。

改編軍隊已經有成熟的經驗了,郭松齡的能力是讓人放心的。

也因為有了他,自己有機會月兌身,利用少帥的身份,頻繁接觸北方的工商界人士,介紹東北的財政政策並招商引資。

按後世的經驗,對外開放才是強國之路。而中國經過2000余年的封建時期,建立了完善且實力強大的自然經濟,以家庭為生產單位、土地為最主要的生產數據、產品自給自足的經濟方式使得自然經濟在一個很小的範圍就能夠形成完備的體系並獨立發展,成為民國軍閥能夠依省割據的經濟因素。

中國在當時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形成了大批具有濃厚自然經濟特色的地主與紳商,他們的發展一般也在一個很小的地域範圍內,對全國性的市場沒有足夠的興趣,並在勢力範圍內利用工會、商會抵制外來經濟。

辛亥革命時他們擔心自己的既有利益受到侵害,害怕民國政|府的土地改革與限制私人資本發展,采用支持當地實力派人物尋求保護。對全國市場統一的淡漠與渴求安定生產環境與一定政治特權的願望使他們成為當地軍閥有力的統治支持者與經濟來源之一。

即使有些有遠見的民族資本家,也只在本鄉、本縣、本省開辦工廠,興辦實業,很少見到有跨省際的大公司。加之各地軍閥紛爭,安全因素不但成為商人遠行的重要評估,也成為軍閥為防止外來滲透而進行控制地封閉自治的一條誘因,如後來閻錫山在山西自造的小火車便是一例。

這樣的經濟狀況,雖然在後來的抗戰中有有利的一面——各地受外界封鎖影響較小,均可自行作戰。也有不利的一面——資本小則很難形成規模,也很難在重大工業方面有突破或形成門類齊全的工業基礎,導致十四年抗戰,節節抵抗,節節敗退。這種情況是張漢卿所不願見到的。

更重要的是東北新政進入了一個關鍵時期,在基礎經濟建設方面百廢待興,投資巨大。雖說這樣的基礎建設是經濟騰飛的必然選擇,但是花錢如流水,非東北財政短期所能承受。還有政|府興建的國有廠礦,更是投資驚人,東北聯省自治政|府成立2年來又已發行了近5億元的國債,尚不能滿足急劇膨脹的財政投入需求。

不是還有大量黃金沒用嗎?只要把黃金在國際市場上這麼一兌,錢不就來了嗎?主要考慮這筆錢來之「不義」,就像盜了銀行的連號鈔票一樣,必須化整為零,一點一點消耗掉。雖然奉系政|府也是這麼干的,畢竟緩不濟急。

張漢卿劫來的黃金,運來沈陽後的300噸已經所剩無幾了︰100噸做為貨幣發行儲備,擴大沈陽兵工廠用去5噸,建設六條鐵路預留30噸,舉辦鐵礦、煤礦等實業陸續投資用去70多噸,公路、水利建設用去30多噸,拖拉機廠用去3噸,配套工廠用去5噸。在關內興建天津汽車廠用去20噸,新建的唐山機床廠用去5噸。這些都變為東北實業銀行或交通銀行的股份,握在自己手里。剩下的部分,已經作為建設大學和普及義務教育的預留資金了。

而且即使有巨額黃金在手,但對于發展這麼大的一個國家,靠奉系一家支撐起工業化之路卻是行不通的。想在短期內形成巨大變化,非得各界齊心協力不可。張漢卿所能做的,就是用巨資引導行業的發展,並擔當起穩定金融的擎天柱作用。

所以,當劉尚清來到關內,幾位奉系金融高手便在天津發行起價值5億元的工業債券,預計年息百分之六,由梁士詒、朱啟鈐、熊希齡、張漢卿等作為認購發起人,聲勢相當浩大。

梁士詒和朱啟鈐兩位舊交通系首腦,一為精神領袖,一為實力派,都向奉系靠攏,朱啟鈐還屈尊擔任奉系主導下的秦皇島市長,讓人大跌眼鏡。加上民國政壇備受尊重的熊希齡也以憂國憂民的姿態加入,這本身就是一種風向。

正如張漢卿在認購前宣傳大會上所講得那樣︰「(本次認購)就是要募集社會閑散資金,集中力量建成幾個有一定競爭力、能給國家工業帶來蓬勃生機的企業,走出一條中國人自強不息、迅速發展的道路。我們勁往一塊使,心向一個方向,人多力量大,讓世界看到,中國人絕不是一盤散沙,我們也一定會強大!」

奉系所在的聯省自治政|府(因為地域的擴大,原先的東北自治政|府早已被取代)作為擔保,承擔了此次債券發行的所可能剩下的全部金額。其實此次也只是一次試水,奉系完全有能力全部承擔此次認購,它只是要讓中國的民間資本、特別是民族資本家看到經營的一個方向。

中國民族資本家的傳統強項在于輕工業,而張漢卿迫切需要的卻是重工業的突破。一般而言,重工業的先進程度直接帶來軍事工業的變革。英國自工業革命以來用蒸汽機代替人力引起了劃時代的進步,並遠涉重洋不遠萬里打敗了二千年來一直雄居世界前列的中華滿清帝國;日本明治維新全面西化,用歐洲先進技術傾國發展了大炮巨艦,兩次打敗世界大國(滿清與俄國)而一躍「月兌亞入歐」,成為亞洲公認的強國。按照張漢卿的思路,應該是先重工業後輕工業,這也是後來新中國成立後依照蘇聯優先建立重工業布局的原因所在。

不過再後來蘇聯窮兵黷武,雖然軍事實力超出了美國成為超級大國,但是人民生活窮困,間接導致了國家的解體。張漢卿自然不會玩到這種程度,但是要想在東北佔穩腳跟直至壯大,重工業卻是不得不是首選。民間資本的實力或投資眼光,根本不會也不敢觸及到這一塊,而政|府有需要,卻沒錢做太多的事情。

其實日本倒是很想參與到東北新政里頭,它也曾經積極拉攏東北系的軍政要員,以加大日資的參股比例最後擁有決定權。

但是與前世不同,眼看著奉系實力強大,張作霖對日本在家門口的經濟投入非常敏感。以張作霖為首的奉系財經界要員堅持由東北聯省自治政|府下屬之企業佔有企業控股權,日商可以出資獲利,且在投資項目上作了種種限制。以張作霖之聲望及影響,奉系政|府對付日系經濟滲透可謂滴水不露。

日商秉承政|府旨意,當然不會白白拿錢給東北政|府發展經濟。自1907年4月日本政|府在大連建立「南滿鐵道株式會社」以來,這個會社不僅直接經營南滿鐵路,還是一個龐大的壟斷企業,從事煤炭、木材、鋼鐵、化工、電力、航運、建築、郵電、農場及文化教育。屬下有大型企業80余家,1919年總投資額達3.7億元。會社屬下的興農部農務課首先在南滿鐵路沿線公主嶺、熊岳建農業試驗場,又在開原、大屯設立豆圃,在大榆樹、鐵嶺、鄭家屯(今遼源)、海龍等地修渠平地,開闢大片水稻種植田。直接獲利可行,為他人作嫁衣裳卻不是日本人的國民性。

既然東北聯省自治政|府在日本所取得資金較少,向內地北方招商引資勢在必行。

一時間,北京、天津十里洋場,張漢卿風度翩翩,大展風姿。他大量接觸北方工商界人士,介紹東北政治經濟發展的狀況,以招商引資。既是交際,免不了要有為國犧牲色相、花前月下之舉。因經常留連于戲院舞場,博得與袁克文(袁世凱子)、溥侗(清末帝溥儀族弟)、張伯駒(張鎮芳子)並稱「民國四大美男子」的雅號。

張漢卿東北工業建設的主要方向之一是原材料開采,主要是采礦,當時的工業以煤礦為主燃料,所以煤產量可以看出工業化程度。雖然東北有較豐富的礦藏分布,但是到第二年末的1919年,東北煤炭產量才達為2000萬噸,僅接近日本明治維新後1913年的水平(2130萬噸)。

另外是缺少比較專業的人才與設備,冶鐵、煉鋼與軋鋼技術尚處在原始階段,制約交通與軍工的重大技術類像機車與汽車制造基本為零,這也是張漢卿接下來積極引進道奇汽車的動力之所在︰張漢卿一想起他的奉軍現在輜重運輸還是主要靠騾馬就郁悶不已,像作為奉軍部隊里師級主要支持火力的75毫米克虜伯山炮(或75毫米博福斯山炮),其在現代不算什麼的重量(僅約1.4噸而已)即需6匹馬的拉力,還有人力、炮彈、人及馬匹給養的輸送,這些都造成龐大的後勤困擾。

如果采用機械式牽引,即會使上述問題迎刃而解。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