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這話問得有些意思了。

眾所周知,中華民國成立之,以歐美為主的西方世界很快便承認了它的合法性。倒不是他們好心,而是他們認為一個有「組織」的中國更容易讓他們獲得更大的經濟利益,就像當年慈禧太後向八國開戰但仍在戰後獲得八國聯軍的「諒解」一般。

但無論如何,中華民國已經是一個完全意義上的國家了︰它有總統、有國會(雖然更多是形式上的),有佔據優勢地位的國防軍——北洋軍、有令四方臣服的政|府。

即使經過了洪憲皇帝的那出鬧劇,繼任的黎元洪大總統、段祺瑞總理仍然恢復了北洋政|府的名號。不過原本被袁世凱擰為一根繩的北洋軍閥群體,現在逐漸分化為許多散戶,直、皖兩大派系分裂的局面已經出現。

考慮到當初各方步調一致的反袁,孫逸仙便有機會在廣東另設護法軍政|府,蔡鍔的雲南護國軍都在事實上獨|立。但是名義上,中華民國仍然是一個國家,大家反的只是老袁稱帝而不是另立中|央,這一點中外各方都沒有異議。教官的話,有些考校他國家大局的意味。

張漢卿胸有成竹︰「所謂現代國家,無例外地對外表現在獨|立外交、司法、海關及領土完整,這一點中國遠遠不及——弱國無外交,司法未獨|立,海關都在英國人掌握中,西南、西北地方中|央政|府的管理都還鞭長莫及。就是北洋軍內部,軍權也大都集中在各省督理手中。關鍵時候,中|央想調兵還要看各位督理的臉色,這就是軍權並沒有完全統一。

國家對內不能實現政令及軍令統一便不能成其為完全意義上的國家,就像諸侯與周天子之間的關系一樣,在東周被稱之為國家的期間,有春秋和戰國兩個大的時代。名義上周天子是當時中國的最高統治者,但他的話出不了洛邑。現代民國與此異曲同工,它的表現更是有目共睹——從民國成立起,各省便是事實上獨|立的軍政體系,現在的民國體制既不是聯邦,亦不是邦聯,亦不是共和,而是由各路軍閥湊合起來的集合。單以東北而論,即為中|央政|府所力所不及,但三省亦各有其統屬。即以奉省來說,雖然張督是中|央任命的督理,但同樣還有馮幫辦的二十八師超月兌于奉天,儼然呈分庭抗禮之勢。

對外,列強環繞,因為滿清政|府的丟土失地,導致國家孱弱。列強更趁機瓜分我國,將來各地必然掀起扶植各方傀儡的熱潮。以中國的力量,要杜絕列強對我國內政的干涉,一場大仗必不可少。可是,以中國現在的力量,難矣。

所以我說,中國當前遠不是統一國家,離統一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是中國有‘全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傳統,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真正統一的這一天一定會到來,我堅信。」在公開場合,他一般敬稱乃父張作霖為張督。

中年教官欣賞之色又濃了一層,但是他接著問︰「有見地。那你看來,是誰,最終會完成統一中國的大任?段總理、徐副總統?還是孫先生的力量?」

張漢卿心內暗暗吐了口唾沫,這在上時空可是連小學生都懂的常識。他充滿自信地說︰「徐世昌一系鼠目寸光,段祺瑞一系攜洋自重,均難成大業,而孫逸仙先生目前之政策仍處在模糊階段,尚未能團結中國絕大部分的民眾,現階段都不可能擔當起統一的大任。最終由誰來完成統一中國的大業,隨著局勢變化總有曲折,但我相信有德者居之,總會有一個力量應運而生的。只要它能夠代表中國的呼聲、把握時代的脈博,最終是哪個派別又有什麼分別?」

他卻在心里大呼︰「你沒有想到的是,奉系不久後將在中國政壇佔有一席之地,而因為我的存在,能夠統一中國的舍我其誰!」只可惜他的大志只能深深地埋在心底,要不然首先要被當成瘋子——現在的奉系,連門都不知朝哪開。

中年教官追問說︰「所謂孫逸仙政策之模糊是指什麼?」

張漢卿微笑說︰「孫逸仙先生是一個富有遠見的領袖,但是孤掌難鳴。他為了達成個人的政治目的與意圖,不惜在國民黨之外另立新灶,重新組建中華革命黨。但是中華革命黨為了約束黨員及控制組織,不但采用幫會秘密結社的方式,還要求黨員向孫逸仙個人絕對效忠,要按手模宣誓,並且將國民按入黨時間分成等級,享有不同待遇。據說黨章里要填寫誓約,其中有‘永守此約,至死不渝,如有二心,甘受極刑’這樣類似黑社會的語言。僅從內部組織上看,這個中華革命黨更像一個幫會式的組織,而不像是革命的政|黨。笑話!靠宣誓就能夠使政治人物做到忠誠,他想得未免有些兒戲了!這是黑社會還是政|黨革命?

難怪黃興這樣的革命元勛都拒絕參加,部分同時流亡日本的國民黨員對這個也都很排斥,原同盟會中重要人物如李烈鈞、柏文蔚、譚人鳳等俱都沒有加入。這使得他的力量大弱,削減了中華革命黨的執政基礎——不是說這樣做不對,而是現在的中華革命黨魚龍混雜,已經形成尾大不掉之勢。槍桿子里面出政權,沒有一點軍事力量的孫先生若想統一中國,還遠得很呢。

不信,西南蔡將軍舉起反袁大旗了,中華革命黨在干什麼?只听說在國內組織了幾起並不成功的武裝起義和暗殺。一共幾百人的秘密組織,能夠擔當起領導中國革命的重任嗎?看一看近代史上,哪一個革命政體是靠刺殺贏得政權的?

從誕生之日起,國民黨內部就黨同伐異︰先是宋教仁不明不白的被刺殺了,然後陳其美暗殺鄭汝成。前者已成疑案,但按照誰獲益誰有疑的觀點,我不願妄自猜測;後者是革命者反抗袁政|府,可以另當別論。但當初革命軍攻克南京十天後,陳其美即在滬軍都督府內槍殺了拜會其的民軍參謀長陶駿保、為了爭奪浙江都督暗殺光復會領袖陶成章,然後袁世凱派貼身衛士袁繼良在陳宅刺殺了陳其美。國民黨內部殺來殺去,袁世凱卻安做大總統,這難道不是個巨大的諷刺嗎?」

這是實情。

孫逸仙當初擁有的實力確實有限︰辛亥革命後大部分的省份主要的軍事憑借卻是各地的團練與新軍,或是混入部分華僑以及洪門與旗下哥老會的成員,無論在裝備與士兵素質上,皆無法與曾經的清朝主力北洋軍抗衡。此外由于孫並未實際投入革命戰事,故各省的革命勢力紛紛推出自己的領導,使革命勢力呈現多頭馬車的情形。至于1911年的武昌起義是共進會與湖北新軍革命團體文學社共同策劃的,甚至只是一次偶然的擦槍走火事件。當時孫逸仙人還在美國科羅拉多州的丹佛的朋友的餐廳打工度日,對革命事並不知情,所以孫逸仙說︰「武昌之功,乃成于意外」。

這使他在國民黨內的威望,甚至一度不如黃興,連號稱「中國通」的洋記者、英國《泰晤士報》的資深駐華專刊作者莫理循都在公開的報道中說他是「半中國人」——意即對自己的國家很少了解的人,並痛斥孫逸仙︰「革命威望來自吹牛。」

認為孫文不懂中國國情,在當時不只是袁世凱一人。張謇也曾說︰「(孫文)于中國四五千年之疆域、習俗、政權因革損益之遞變,因旅外多年,不盡了澈,及各國政治風俗之源流,因日在奔波危難之中,亦未暇加以融會貫通。」

黎元洪則認為︰「世人對孫逸仙有錯誤的認識…孫逸仙離開中國時間長,與這里的任何勢力均無關聯。他在國外名氣很響,因此他似乎適合這個位置。我從未听說他對革命工作提供過什麼實質性的幫助。他的名聲在很大程度上是虛構的…」

而現在的孫逸仙尚在上海,前不久還發表了一篇空洞無力的討伐袁世凱的文章《討袁宣言》,正不知路在何方。這個時候的孫逸仙,所代表的政治力量已不再是主角,其中難免有中華革命黨這個政治上敗筆的因素在。也許因此讓他幡然悔悟,中華革命黨在幾年後再次改組為中國國民黨。

歷史上後來的變化是一回事,前提是沒有他張漢卿在。

中年教官明顯黯淡的神情讓張漢卿感覺這個人或許與孫逸仙有些淵源,或者至少是同情者或向往者。在派系壁壘明顯的時代,這種明顯的傾向性是為大多數政權所不見容的。不過以張漢卿的眼界,卻已經超越了這個階段,他有些對這個人感興趣起來。

明顯的,這個人一身正氣,遠不像典型的一些老兵痞慣有的邋遢與狡黠。軍服在肩上部分有一塊補丁,且整件衣服顯得已有些發白,明顯是長期漿洗過的舊制服,不過卻仍顯得甚是威武。一般地說,在中上層軍官中能夠仍然保持這麼樸素的,立身一定非常嚴謹。于是張漢卿的好感頓增。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