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七十八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趙普話說到這,已經很明顯了。若是太宗還不明白他想說的,恐怕當年也坐不上這個寶座。

于是心中盤思著,這事的重要性。對方如此行事,不僅揣摩了他的聖意,還非常了解朝中勢力錯綜復雜的關系。可見對大宋朝廷的監視,已經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

對朝廷這般細致入微的研究,任誰看,都絕對沒有懷著什麼好意。

再參照之前侯莫陳利用之時,宋太宗也就有猜測了,于是道︰「趙愛卿,依你的懷疑,哪方勢力最有可能?」

「大遼的奸細,或者,誘使侯莫陳利用的那伙神秘人。」趙普對後半句很是著重,明顯更懷疑是後者所為。

太宗眉頭緊蹙,捋著小胡子,沉思者。這兩伙人,若是前者還好,畢竟是明面上的敵人。若是後者,這股一直暗中實力,太宗可就是要發愁了。

「對于這伙人,查的可有什麼進展?」

「武德司從玉清觀得到情報,這伙人可能來自昆侖山。向來以昆侖山使者自稱,山上還有位聖主。只是這股勢力十分什麼,至今無人知曉他們的宮殿究竟在何處。」趙普如實回答。

「他們怎麼知道的?」想不到這個江湖中第一的勢力,居然比自己這個皇上還手眼通天,這讓宋太宗很不不悅。心中,對樞密院,兵部,武德司不禁有些怒氣。另外,對這個江湖第一門派,也不禁有了些許顧慮。

「據說,是遼國烏蘭巴托的大賀李氏族人,李真,親自去玉清觀拜訪時透露的。此外還說道,就在遼國入侵我大宋之時,吐蕃一度進攻西州和黃頭的回鶻二部,甚至越過回鶻,攻入遼境。而且高麗國遣人埋伏在滹沱河畔,意圖刺殺遼恆王耶律隆慶和遼于越耶律休哥,都有其參與。」

趙普將所有知曉之事,一一啟稟太宗,沒有一絲隱瞞。

宋太宗趙炅也是大吃一驚,看來經日因為箭傷所擾,有些怠慢國事。這等重要的消息,居然都沒有第一時間掌握,反而是趙普這個閑賦在家的老狐狸告知自己。這也算是變相給自己提個醒,看來日後不能在如此怠慢政事了。

「這伙人到底什麼目的,一面聯合契丹,殺我忠臣大將楊業。一面又與吐蕃合作,攻入遼境。前後如此沖突,是有什麼企圖?」宋太宗不禁發問道。

「老臣不知,但看其所作所為,似乎是不想天下太平。」

太宗似乎又想起什麼,在此發問道︰「依你往日的脾氣性格,鮮有無利起早的時候。這次為李昉喊冤,可是有什麼其他發現?」

「回稟聖上,老臣早些年確實有些無為,一心參與朋黨之爭,卻忽略對大宋的貢獻。如今年事已高,卻被陛下三度任相,真是感激涕零。老臣也活夠了,什麼榮華富貴也都享受過了,自然不在乎這條老命了。只要護的我大宋江山社稷,老臣死不足惜,將來百年之後見了太祖,也好有個交代。」

這老狐狸說了這麼一番話,確實讓太宗有些接不住手。但其所言真誠,眼中沒有半絲猶豫,很是堅定。宋太宗點點頭,道︰「趙愛卿能有如此覺悟,乃我大宋之幸。不過,你行此事,又有和用意呢?」

「如今朝中老臣寥寥無幾,舊派大不如前。而李昉又是其中最為嚴謹之人,若被冤屈,必引百姓文武抵觸此事。倘若再如此趕盡殺絕,日後定然讓朝中上下舊派勢力及家族對朝廷不滿。

此外新派人數眾多,一味謙讓他們,最終將難以平衡兩派,導致宮廷內斗。」

緩了緩又道︰「我知陛下用意,希望新派早日掌權。可如此草率行事,難免引發掌握實權的舊派不滿,讓朝廷動蕩。所以才借此案,將新派引出。兩派各打五十大板,陛下不僅可以平衡局面,又可樹立威信,何樂而不為呢?老臣甚至懷疑,對方營造這種局面,很可能就是為了引發內斗。陛下可不能順了他們的心意。」

推薦一個app,媲美舊版追書神器,可換源書籍全的\咪\咪閱讀 \\ !

「你的意思,朕已經明白了。想不到你這老狐狸,在派系斗爭之中模爬滾打這麼多年,果然有些造詣。」

「陛下謬贊了。老臣不過是為了明哲保身,難免對這些利害關系,多些揣測。」趙普連忙道。

「行了行了,朕已經明白你的用意。今日之事,萬不可透露其他人知,至于昆侖山方面,朕會讓秦王武德司那里,多些監視。」

「老臣告退!」趙普一听宋太宗心里有數了,也不多留,告辭而去。

宋太宗趙炅則在御書房里,開始尋死著,這麼處置這些個罪臣。

結果次日早朝,便有諭旨下達︰「因胡旦,趙昌言等人挑唆滋事,誣蔑當朝宰相李昉以及其他朝中重臣。貶趙昌言為崇信節度行軍司馬,陳象輿為復州團練副使,董儼為海州團練副使,胡旦為坊州團練副使,梁灝為虢州司馬參軍。」

至于那個布衣秀才翟馬周,則被開封府定罪,流放海島。這海島便是如今的海南島,可見路途遙遠,這一路走都要走死幾回。

即便活著抵達,您可別以為就平安無事了。那個年代的海南可不是如今,熱帶度假的聖地。那個年代,海南島便是孤島一座,毒蟲瘴氣四處可見。流放至此的,基本就是與宣判死刑無疑。

可見太宗對這位擾亂朝廷,害的剛剛穩定的新舊二派,險些再戰的罪魁禍首,有多恨之入骨。這還是太祖當年立了規矩,文人不可處死,只可流放。否則,太宗早就將他凌遲處死,碎尸萬段了。

誰知這事剛平定,又有人敲登聞鼓,要告御狀。宋太宗這個惱啊,很不得即可便將著登聞鼓撤了,永不再用。可身為明君,又怎能行如此無道行為。忍著怒火,讓李公公將狀紙呈上。

結果這次已經不是一個人擊鼓了,而是一眾考生。所狀告之人,竟然是今年剛剛晉升禮部侍郎,兼知貢舉的宋白,宋太素。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