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太後過壽恰逢嶺南戰火最激烈的時候,嶺南傳了消息過來,說嶺南王親自上了戰場,勢必要和大辰死磕到底。

太後心下不安,過壽也不打算大肆操辦,一來也算是與民同憂,二來貴妃待產,也不宜操心這些。

最後只受了百官朝拜,在康寧宮設了家宴。

太後家宴,德妃還特意裝扮一新,饒是特意收拾過,那衣著打扮也清新俊雅,在康寧宮中也毫不喧賓奪主。

她到的早,伺候太後除去朝服,又接了湯藥喂太後服下。

姜太後近來心情一直不錯,連帶整個人看上去都是容光煥發。

「人都到了嗎?」

外頭宮人稟報道︰「貴妃娘娘和陳美人還沒到。」

德妃有些奇怪︰「眼下這個時辰,貴妃還未起身?」

「不著急,她是有身子的人,哀家等等她,無妨。」

德妃攙她起身,往殿外走去,此刻後宮之中除了陸初茉沒來,禁足的那幾位也難得現身。

陸初容對她們不錯,哪怕禁足各自宮中也都沒有絲毫怠慢,吃穿用度等同先前。

而有了上次端陽佳節游湖的不快,這次她們再來就都老實多了,見了太後嘴巴甜的厲害,送上賀詞又送上禮物。

因著沒人在她跟前搬弄是非,太後如今看她們竟也多了層不一樣的感覺,愈發覺得順眼許多。

雙喜怎麼說的來著,距離產生美,沒錯,可不正是如此嗎!

而此時的陸初容正在樂安殿中,陳元灃讓她看戶部新送上來的幾份文書並各地秋收來的作物果實。

「也不知他們是怎麼想的,非要叫你看看,朕問他們為什麼讓你看,他們又說不出個三四五。」

「這一畝田,就只產二十石粟米?這也太少了吧?」

陳元灃好奇的考上她去,那粟米的產地是召北郡。

「召北郡苦寒,能產這些已經不錯了。」

陸初容若有所思,又細細研究其那粟米的果實︰「正因為苦寒,當地百姓才願意種植粟米這種很好活下來的糧食,只可惜產的太少。」

「听聞戶部已經打算在北方大面積耕種番薯,實在不行還能吃番薯。」

「皇上也說了,那是實在不行的法子。」

後者失笑︰「怎麼?你還想研究研究這粟米怎麼種?」

陸初容撇嘴︰「這有何不可,左右臣妾就喜歡弄這個。」

男人在她鼻尖勾了一下,後者仰起小臉,男人便只得垂下頭去,在她額頭印上一吻。

陸初容剛想笑,就見陳雲歌出現在樂安殿的門口,甚至還驚訝的捂住嘴巴,不可置信的看著這一切。

陸初容亦睜大眼楮,她好像已經听到陳雲歌一連串的‘甚美!甚美!甚美!’

沒等她將人推開,這陳雲歌已經一個閃身躲到殿外。

直了身子,捏了她的下巴讓她正視自己︰「想什麼呢?」

「啊?沒什麼!」

後者不滿︰「朕怎麼看你魂不守舍的?」

「我……」

眼看著男人的俊臉又向她靠來,她趕緊伸手阻止,並義正言辭的拒絕︰「該,該去後宮了!哎呀,這,這陳美人怎麼還沒來呢……」

說曹操曹操立馬到,陳雲歌已經蓮步輕移跨過門檻,交握了雙手屈膝見禮道︰「妾身參見皇上,參見娘娘。」

不知為何,看她神態自若,面無表情,陸初容率先紅了臉。

「那,那什麼,陳美人怎麼,怎麼來的這麼快啊,哈哈!」陸初容干笑,有些不自在道︰「跟陳大人聊完了?」

「多謝娘娘體恤,給了妾身和父親敘舊的恩典。」

「哎呀,舉手之勞,沒什麼的,本宮看到你們父女團聚也很高興!」

陳雲歌微微一笑︰「那……」

「那我們去康寧宮給太後祝壽吧!皇上是現在過去,還是一會再去?」

陳元灃負手道︰「你們先去吧,朕還有些公事未完。」

她又指指桌案上戶部的文書和那幾袋作物的果實,後者了然︰「一會叫小餃子送鳳棲宮去。」

陸初容這才滿意離去,一路上總會悄悄看陳雲歌打量自己,反叫她愈發不好意思起來。

太後的壽宴簡單而又倉促,後宮眾人聚在一塊吃了個飯,晚間皇上又過來陪太後吃了個飯。

變故便在太後壽宴的第二天來了,先是江北王王妃的娘家人御前告狀,狀告江北王世子當街行凶打殺娘舅,緊接著又有人彈劾江北王侵佔先帝賞賜的皇莊,不勝其擾。

陳元灃不肯管這些,但那告御狀的非要撞死在朝聞殿中,萬不得已,他只得息事寧人。

「此事便讓大理寺受理就是!若事事都送到朕眼皮子底下,那朕整天不用干別的事了!只要料理你們這些雞毛蒜皮就行了!」

那告御狀的是死者的老父,听聞已勞累縱橫︰「這是兩條人命啊皇上!怎麼能是雞毛蒜皮!我那苦命的兒子和女兒難道就白白丟了性命嗎!高祖曾賜我等勛爵之餃,如今倒叫他這個潑皮破落戶騎到頭上作威作福!我等不服!」

「不服啊皇上!」

兩人一唱一和,殿中哭嚎起來,陳元灃只覺得一個頭兩個大︰「不服你當初還把女兒配給江北王!如今女兒死了,便賴上門來說人是潑皮了!好沒道理!」

「那是以前遇人不淑!」

陳元灃道︰「罷了罷了!朕跟你掰扯不清!陳維!陳維!」

大理寺卿陳維忙出列道︰「皇上!」

「這兩個案子!你趕緊給料理了!」

陳維一臉為難︰「皇上,非是微臣不願接手,實在是……再者說來,江北王世子打殺娘舅的事情不是已經了結了嗎?」

陳元灃怒道︰「那你就讓他們在朕的朝聞殿胡鬧?!」

陳維一縮脖子,悄悄看了江北王一眼,見他沖自己點頭,這才勉為其難的應下。

如此,這兩樁案子正式由大理寺接手。

也不知此事是怎麼傳出去的,一傳十,十傳百,一時間,竟有無數百姓聞風而至,紛紛去向大理寺擊鼓鳴冤,無一不將矛頭指向江北王府。

不止京城百姓,就連那些長途跋涉前往京中告御狀的百姓也不知躲在何處,一時間全冒出來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