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91、八貝勒有空吃烤鴨卻沒空寫話本

康熙一看那名兒《郡主小廚娘》, 再看他的新名字美味不用等,眉頭直跳。

他快速翻閱了一番……

選取肥鴨,以灸火烤之,烤制現金黃之色……

油光竟有玉潤之色澤, 肥而不膩, 外脆里女敕, 片下鴨皮裹——面片兒, 蔥白, 包以甜面醬聊,送入口中, 口中綻放出絕佳滋味, 閉上眼回味其中芳香,快活似神仙……

那異種——所作香料, 小廚娘將之稱呼為辣子,味道極其霸道,只听滋啦一聲, 油已滾燙,放入辣——、調味以醬料,將那黑魚片成薄皮以滾燙的熱油澆熟, 那魚鮮女敕得如豆玉般,入口即化!

康熙一時無言以對。

一章一個菜色,——百種不重樣, 往往一個章節——為三部分,燒菜步驟即手藝為其中之一, 菜色成品及他人品嘗反應佔其中之二,之後才是故事進展。

「這算是話本?」

這根本就是套著話本皮的食譜!

果真是如名字一樣,關注點全都在吃——!

這種話本若是賣出去, 還不知道多少看客們會指責筆者水字數的行為!

康熙輕嘆一聲︰「胤,正事以外的時間你做什麼,朕足夠開明,不多管束你。但,皇叔還在等你——第三篇。」

吊人胃口的事兒做多了不覺得良心痛嗎?

胤還算有一點點良心,這一陣子忙完,他確實有繼續——下一篇的打算︰「汗阿瑪,兒臣止步不前也不是沒原——的,前秦歷史太過難考是其一,之後要——始皇收權,這可太難寫了,從在眾人擁護下打敗競爭者繼承秦王位,到對呂不韋等人的心態轉變。從最開始的與趙姬母——親情,到後來的決裂。大秦崛起之勢,並六國之戰,各國為此而采取什麼樣的計策來反抗聯合。留存至今的文書記錄寥寥數語,我卻要將其詳——為完成的故事,將每一個人重要之人都寫到極致,其實還是很難的。」

只從他的概括之中,便可听出胤其實已經做了不少準備,只是那些還不足以令他動筆將故事給徹底理順。

康熙眯了眯眼,念出了《史記•呂不韋列傳》中的記錄︰「始皇帝益壯,太後婬不止。呂不韋恐覺禍及己,乃私求大陰人嫪毐以為舍人,時縱倡樂…………」(1)

胤道︰「始皇突然听說太後和男寵生了兩兒子,還不是秦王室血脈,那男寵還意圖造反,這能忍嗎?」

康熙想了想始皇帝那時候的處境,還真挺窒息的。

「漢時還有野史傳言始皇帝不是秦王室血脈的。」

「流言止于智者,」康熙淡淡道︰「——兩任秦王都不蠢。秦王室,宗室及大臣也不瞎,不過是有反對者扭曲事實,憑空污蔑,以攻其權罷了。」

康熙見天色還早,原打算今夜翻牌——召年輕妃嬪來侍寢,這會兒聊史興致上來,與胤探討了起來。

康熙認為,始皇心境變——應與王權有巨大關聯,為帝者最忌權臣把持朝政,更不能忍受有人約過自己做主張。從前是年少羽翼不豐,始皇心懷大志,一旦他長大羽翼漸豐,收回權利,打壓權臣,敲打宗室,招攬新臣乃是大勢所趨。

既然一統宇內之志,秦國又有吞六國之勢,必將收拾好國內,為統一大業做充足準備。

康熙教胤,在羽翼不豐的時候,始皇的政治舉措及後宮動向是可以有互相關聯的,你得看看當時始皇及先帝妃嬪們分別來自哪些國家,來自哪些家族。

比如嬴子楚借華陽夫人人脈拉攏了楚國勢力,比如秦國當年的宣太後羋月後人在朝中盤根錯節。

在自己弱小的時候平衡朝局,令權臣們互相爭奪,自己則隱忍不發,積蓄實力。

待他們拼出個兩敗俱傷,再拉攏可拉攏的,排除異己,扶持自己的人上去,直到某一日將其一網打盡!

對于幼帝如何發育成勵精圖治的雄主,康熙有一堆心得體會。他回憶往昔,感慨萬千「當初朕也是舉步維艱,八歲繼位之時亦有過無措之感。」

胤好奇問道︰「您說的是誅殺鰲拜?」

「鰲拜當年隨太宗征戰四方,戰功赫赫,有’滿洲第一勇士‘之稱,」康熙意味深長道︰「先帝,也是他擁戴即位的。」

「但是他弄權結黨,只手遮天,囂張跋扈至于朝堂之——給朕難堪。」

「其實現在回憶起來,朕幼時的經歷至今還深深印刻在腦——里,」康熙曾經畏懼過鰲拜,在他稚女敕到只能依偎在皇瑪嬤身邊時,那時候權傾朝野的鰲拜如同一座高山橫跨在眼前,——如同一柄利劍、一根尖刺梗在喉嚨口。

先帝留下四大輔臣,鰲拜與蘇克薩哈不合,雖蘇克薩哈亦有罪,卻一夕之間被鰲拜列罪以處死,鰲拜之勢,如何不令康熙膽寒忌憚?

而他,克服軟弱,豐滿羽翼,終有一日平了這高山!跨越為帝路上的層層阻礙,收皇權,平天下,收回台灣、治蒙古、攻下西域,走到如今。

康熙道︰「待朕百年,若能如始皇般留下千古一帝美名就好了。」

胤笑道︰「汗阿瑪不考慮讓人——個傳記什麼的?」

「朕現在讓人寫,」康熙敲敲桌——︰「誰敢寫朕不好?那是要掉腦袋的。朕讓文官給朕——傳記?在後人眼中,朕豈不就成了好大喜功?朕之舉措,自有史官記錄,功過是非,千百年後自有後人評說。」

「如同始皇嬴政,」康熙道︰「于我們這些後人而言,始皇功大于過。」

貨幣、度量衡的統一,長城、運河的修建,郡縣制的確立對後世的影響深遠,遠超于其暴政帶來的影響。更主要的是,大一統思想,與加強君主集權。

康熙惋惜道︰「始皇終究困于壽數,急于布置,他或許並非不知戰後之秦需休養生息,只是時間不夠。急于治,則政令促,民不堪負重,則反心起。後人——……以至秦二世而亡。」

後人,指的自然是秦二世胡亥,宦官趙高、丞相李斯各自弄權。

康熙說好了這些以後,一邊夸始皇,一邊也「暴露」了自己的心思。

哼哼,一千九百年前,秦二世而亡,也讓後人吸取教訓,為後人治理國家提供了借鑒。

而今,已經是一千九百年後了,朕的大清定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朕的繼承人遇皇——都很優秀,一定能千秋萬代。

胤的小腦袋卡了一下,他確認了一下,發現汗阿瑪竟然是認真的!

他忙立刻接口附和康熙︰「汗阿瑪說的對!」

他默默低下頭,掩飾自己抽搐的嘴角。

您想兒子們都優秀,大清未來千秋萬代,那您有本事將太子與大哥的矛盾給調節了啊!

搞得好像九——奪嫡不會發生一樣。

看看現在的朝堂,納蘭明珠在汗阿瑪的打壓下辭官回家,家族後人在朝中任職。

索額圖一家獨大,走到哪里都風光,支持太子的黨羽越來越多,歪瓜裂棗也聚集了——來,眼看就要給他們拖後腿犯錯了。

而汗阿瑪呢!他要太子自己意識到君父之權柄不容侵犯,要太子自己下手去約束下屬,砍自己黨羽。

就差指著太子鼻子問「如果朕與索額圖同時掉水里了,你會救誰?」

這些事胤全都看在眼里,但是又不能說!

還有對大哥也是,朝堂要制衡,把大哥給拉——來對太子形成制衡。

之後其他的兄弟們長大了,——別在朝堂任職,每天上朝的時候,汗阿瑪看到底下的兒子們扎堆,就像是雞媽媽看著長大的小雞仔們一樣,對小雞仔們私底互啄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就這還嘲笑始皇——孫不成器,而自己兒子個個都優秀,大清後繼有人……

胤不說話,他可以稟告各方動向,可以詢問君父布置,但不能在私底下幫太——說話,也不能幫大哥、或是任何一位兄弟們在政治立場上說話。

他必須要保持自己的立場「干淨」,只站在君父一方,不斷地加強君父對自己的信任。

不過,他還有筆在手。

可以以話本暗示,借故事比喻。

胤筆記記得飛快,听汗阿瑪回憶往昔,能給他新的靈感。

邊上的梁九功幾乎與柱子融合為了一體,後腦勺的冷汗嘩嘩嘩地往下流。

八阿哥究竟有多得皇——寵愛?!

為君之道,連太子殿下與皇——交談時都要斟酌語句!

八貝勒還問皇——要了恩典,請他為第四篇「橫掃六合」作序!

康熙興致高昂,以今人之眼光,客觀點評先人在古時候所做政治舉措的錯誤之處。

一千九百年前的先秦時期,在《大秦傳奇》描繪出一幕幕經典的畫卷。

戰國四大名將,戰國四公子,百家爭鳴的過往,先賢聖人的足跡。

這里有後宮,有朝堂,有國戰,有法家、儒家、墨家、道家思想的激烈踫撞。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縱觀歷史,康熙深深地覺得荀——那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精妙,民心很重要,若是老百姓活不下去,那定是會掀桿而起的。

他說道︰「所以自戰事定後,朕之治國安民之策,裕民為先,與民休息,減免賦稅。」

胤連連點頭。

「朕慕漢文帝之王道、仁政。惟願天下安,做明君、仁君,希望在朕之治下出太平盛世。治國之道,定要寬仁,朕相信距離那一日已經近了。」

拋開政治立場,只談論國家大事,民生大事時,胤可以暢所欲言,他將近些年的各地人口增長之數稟告給君父。

康熙道︰「盛世滋丁,永不加賦!」

胤終于將第三篇「秦王嬴政」的故事脈絡理順了!

他滿面欣喜地謝過君父,捧著對先秦史寫滿了筆記的冊——,還有汗阿瑪的觀點離去。

留下康熙久坐于御前,沉思良久。

「公子扶蘇……秦二世胡亥。」

「胤是在暗示朕什麼?」

梁九功一臉迷茫。

他沒听懂啊!

皇——與八貝勒難道不是在聊秦朝歷史,聊始皇,然後聊到了皇——的功績與對未來的暢想?

您不是夸八貝勒能力絕佳,不慕名利,一心為公,乖順孝順嗎?

康熙想了想,——覺得是自己想多了。

京城的烤鴨店,不知道怎麼的突然就火爆了起來!

永樂年間至今的老字號飯莊便宜坊,以燜爐烤鴨味特色,滋味鮮美、外酥里女敕,天天客滿,來客洛洛不絕。

不明真相之人一問,得知竟是一作話本所致,不由驚奇。

「傾城你知道嗎?就是八貝勒!據聞八貝勒的福晉看了美味不用等——的《郡主小廚娘》,問八貝勒誰家的烤鴨最好吃,八貝勒不假思索就帶八福晉來了我們便宜坊!」

「連傾城都夸美味不用等的話本有意思呢!是一本適合邊看邊吃的話本。」

現在便宜坊最貴最肥美的烤鴨,八貝勒親自提字「外酥里女敕」!

——什麼?!八貝勒有空吃烤鴨卻沒時間寫《大秦傳奇》?!

胤從外頭溜達了一圈回來,對著胤捧月復大笑︰「八哥,你出名了!你知道嗎?現在外頭人都在說,最好吃的烤鴨叫‘八爺烤鴨’!」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