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本卷出現勢力及地域】

三國︰越國;

九州︰荒州,青州,蠻州;

另注︰截至目前,本書世界觀所設定的三國九州已全部出現。分別為,虞國(轄雲、天、海三州),涼國(轄羌、狄、胡三州),越國(轄青、荒、蠻三州)。

本卷劇情發生之地,荒州,青州,蠻州,原型分別為我國西南,華中(南部)及華東(南部),華南地區。其中,筆者只去過我國華中地區,從未身至我國西南及華南地區,對地理區位,氣候環境及飲食習慣的敘述謬誤之處,難免多于寫北部地區的章段。即便是以往的三卷,也多有為精簡情節而與現實偏離之處。實屬小說作者基于現實取材而想象的架空世界,與現實及現實中的歷史並無絕對關聯。

城池︰荒蓉城(古時巴國都城),巴荒城(荒州東部大城,荒州漕運重鎮),青陽城(九省通衢,名樓黃鶴樓所在之地),青岳城(位于雲夢澤附近的大城,名樓青岳樓所在之地),青干城(青州東方大城,名樓滕王閣所在之地),青沙城,青義城,青潭城,青化城,鳳凰,青邵城(青州南部靠近蠻州城池),月關鎮,青永城,五陽城,三水城,碧江城,香山城,媽港;

十大派︰影響天下漕運的江河幫,荒州寒鵑谷,雲州雲墨派,天州天涯閣,海州鎮海宮,羌州真武寺,狄州北海昆侖宗;

其他門派︰藏天門,青城刀派,黑山宗,皇天教,夜雨劍派,南江刀派,九煞島,竹枝幫,刀鳳幫,清水洞,月關門,瀟湘派,無量宗,碧海派,桃柳門,五陽派;

【登場人物(含傳說及對話回憶提及)】

洪辰︰化名「紅茶」,欲南渡檀杭島,坐騎為羌州良駒踏雪,武器為斷刃消愁;

丁師兄︰青城刀派弟子,被陳圖搶了師門寶刀;

賈天下︰青城刀派掌門,綽號「眉山刀王」;

吉師兄︰青城刀派弟子;

戶師弟︰青城刀派弟子;

杜宇︰巴國第一名君主,望帝,被傳把鱉靈綠了;

鱉靈︰巴國第二名君主,叢帝,被傳被杜宇綠了;

韓疊影︰寒鵑谷弟子;

季茶︰生死不明的自稱魔教教主之人;

杜律衡︰寒鵑谷谷主,天下一流高手,但既不會望帝神功,又不用啼血劍;

陳圖︰原居東海的俠客,為了救心愛之人,劫掠神兵利刃去與金蛇島主人交易;

崔靈均︰綽號「遮天手」,黑山宗的長老,曾暗算陳圖;

寒鵑谷祖師︰曾通過為望帝招魂的陣法悟出了望帝神功,建立寒鵑谷;

劉世良︰刀帝,天下聞名的刀客,雲墨派掌門;

白獨狼︰季茶的師兄,同時也是真武寺弟子,以天鐵兵器覆水刺殺西涼國主,幫助大羌王成為新國主;

查雨歸︰神醫,如今與弟子馬四海浪跡天涯行醫;

白無常︰查雨歸的舊交;

章子追︰前江河幫長老,綽號「獨眼水怪」,如今亡命天涯;

師父︰洪辰師父,桃源里住竹屋的人;

賣魚強︰桃源賣魚人;

紫大娘;洪辰在桃源的鄰居;

掌櫃︰桃源酒樓的掌櫃;

顏桀︰小燕王;

劉儀之︰輔佐小燕王的高手;

鄧晶輝︰江河幫荒州分舵舵主,一流高手;

驚雲子︰峨嵋劍派高手,被陳圖以醉劍擊敗;

老藥王︰荒州西華谷主人,藥師之王,告訴陳圖有關金蛇島主人之事;

金蛇島主人︰南海金蛇島的主人,被老藥王說是天下醫術最高之人,身份與行事動機都非常神秘;

馮金蟬︰南江刀派長老;

齊越︰雲墨派弟子,如今江湖威望甚大;

王麗鳳︰雲墨派女弟子,王遠威之女;

王遠威︰本書第一位死者,身中幽冥鬼掌,穿寶衣依然被一刀斜砍兩段;

鄭吉通︰雲墨派弟子,綽號「無影刀」;

孫蘭溪︰九劍天衛第九,快刀無影;

鳳含羞︰刀鳳幫幫主,原神鳳刀主人;

岳觀︰月關門門主,和清水洞洞主等人均為九煞島所殺;

黎雪鬢︰瀟湘派掌門,曾身中某九煞島殺手的幽冥鬼掌;

于塞鴻︰雲墨派一位已故長老的弟子,在無量宗伏擊九煞島殺手時,被某九煞島殺手以一式落塞鴻擊殺;

某九煞島殺手︰左手使劍,右手使刀,會使用幽冥鬼掌第二重天,還以落塞鴻一式擊殺雲墨派于塞鴻;

許觀海︰無量宗宗主;

羅輕寒︰劍狂,天下頂尖高手,落塞鴻因他而聞名天下;

東海劍魔︰曾一人之力擊敗天雲三猛,卻被羅輕寒以落塞鴻誅殺的劍客;

凌波︰碧海派弟子;

陶路遙︰桃柳門弟子;

王非王︰五陽派弟子,王侯弟子,侯非侯雙生胞兄,比侯非侯在右眼處多一顆米粒大的痣;

侯非侯︰五陽派弟子,侯王弟子,王非王雙生胞弟;

路仁︰曾刺殺虞國皇帝的矮個子天下頂尖高手;

黑衣人︰保護虞國皇帝的神秘高手;

宗星河︰前刀帝,曾向戴夫人留下「消愁」位置;

蓋木、歐瓦︰北海昆侖宗的兩位天下頂尖高手;

王侯、侯王︰原名分別為韓霜,梅傲雪,二人並稱「王侯雙俠」,率領五陽山正魔大戰幸存者,在五陽山的紫陽崖下建立五陽派隱居;

陳劍天︰前碧海派掌門,被某九煞島殺手所殺;

朱丕︰前桃柳門掌門;

天雲三猛︰紫衣衛的三名統領,老大宇文猛,老二宇文剛,老三宇文勇;

李統領︰紫衣衛統領,左手使劍,深受羅輕寒與燕天師信任;

陳叔夜︰紫衣衛副統領,右臂曾被洪辰斬斷,現已接上完好如初;

羅輕寒︰紫衣衛指揮使,被稱為「劍狂」的天下頂尖劍客;

夏菩提︰曾經的妙手仙醫;

無名女子︰三十年前敗盡南越高手的天下第一劍客。

【階段總結】

由于各方面原因,本卷的創作,前後長逾一年。好在本卷出場人物與勢力雖多,劇情不至于漂無邊際,以洪辰南下尋找檀杭島為主線,加以關鍵人物陳圖,帶出武林中過去與現在的明暗交織大事線索。雖然新出場的人物們大多不會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但正如世界中大家本就是天涯逆旅中難以留下雪泥鴻爪的匆匆過客一樣,恰與本卷主題所相對應。

【引用】

卷首語「遙知湖上一樽酒,能憶天涯萬里人」出自歐陽修《春日西湖寄謝法曹歌》。

羅輕寒彈唱的「樓上晴天碧四垂。樓前芳草接天涯。勸君莫上登高梯。」出自晏殊《浣紗溪•黃鐘•第三》。

「菊傲寒霜梅傲雪,男兒寶劍傲王侯。」出自老舍《贈木村菊男》。

「侯非侯,王非王,千乘萬騎走北芒。」出自《後漢書》。

杜宇與鱉靈的故事引用自巴蜀傳說。

【本書武功補充說明及作者對武俠文化中武功的理解】

第一卷小節中已指出,內功分為下三境(悟氣、覺明、入微),中三境(破曉、游空、遁天),上一境(千軍)。內功境界決定一個人的內力領悟程度,與內力深厚程度有重要關聯但不呈絕對正比,與力量大小,速度快慢,武功高低無絕對關聯。至于本書所寫的外功武學招式與動作,則大抵取材于我國傳統的技擊術,即通常所謂的「武術」,作者本人非專業武術運動員,只憑部分查閱到的資料訊息及個人的動作想象進行描寫,並不與現實或其他文化作品中的武功招式共通。

內力真氣,為小說家所虛構的一種可為人體運用的奇妙力量。作者個人考究,內力真氣的起源當是古印度文化與中國文化的結合。印度文化中的三脈七輪,與中國文化中的經絡氣脈(十二正經與奇經八脈),有相似之處,佛教密宗與道教關于二者的異同及優劣的理論,爭論至今。瑜伽術中關于人體內能量中樞的概念查克拉,經武俠小說家本土化演繹,即為武俠小說中的內力真氣。

另,武俠文化中,常有「天下武功出少林」之說法,少林寺翻譯印度佛教經文時,將部分修行術也一並翻譯過來,演變為可修內力真氣的武功心法,經過長久歲月中無數武林宗師的豐富與發展,就有了成千上萬種的武功,達摩老祖與《易筋經》等等傳說,可與之相互印證。

內力真氣的起源,為宗教理論下對人體的玄奇幻想,不可用科學理論來解釋。內力真氣的本質,也與仙俠小說、西方奇幻小說。東方高武玄幻小說中的法力、魔法力、靈力、斗氣等等無甚區別。武俠小說,心法武功並非現實中的武術,而與仙俠玄幻小說中的功法類似,只是動作招式,取材于我國的武術文化。

追溯武俠小說的起源,先秦時期即有志怪小說流傳,同時期便亦有了「俠」的概念,但武俠小說真正有了相對完整一些的雛形,則在唐代的筆記小說當中。中晚唐時期,安史之變結束,宦官逐漸專權,牛李黨爭導致官員形成集團互相傾軋,甘露之變中大量文武官員被殺,滿朝文人官員面對政事無可奈何,轉而延續了南朝文人的志怪小說創作,創作了大量筆記小說故事,與廟堂相對應而充滿了奇人異士的「江湖」的概念,便誕生于其中。筆記小說充盈著玄奇、驚悚、靈異、武俠、修真等元素,所寫內容多為朝廷秘史,異域傳說,坊間奇聞,名士怪談,仙佛妖鬼,幻術道法等等,為今日幻想類小說的重要源頭。無論是當代武俠小說之源的還珠樓主,武俠小說類型文學代表作家金庸,古龍,到文學巨匠魯迅,老舍等人,創作無不深受筆記小說的影響。雖然,相對而言,武俠小說亦受到了明清時期的公案小說及歷史演義小說重要影響,但武俠的真正特征「武」的起源,實質並不比玄俠、仙俠、玄幻更加科學。至于現當代文學的武俠小說中所出現的內力真氣系統,在小說家筆下,有一定的理論邏輯,能服務于劇情即為合理,至于部分人要求內力真氣系統去和科學規律進行嚴絲合縫的契合對應,實屬難為。

在本書,第一位明確指出內功境界的王遠威,武器為三百斤的冷金刀,也是本書目前為止使用武器最重一人,之所以用此重武器,一方面是他身材魁梧,肌肉發達,再以內力真氣來增幅個人力量,自然比常態下所能擁有的力量要大,另一方面冷金刀也非他常用武器,對強敵方令門人拿出。其他內功境界與王遠威相同或超過王遠威的角色,一般使用的武器仍是十斤到三十斤之間,一來方便攜帶,二來武器體積小重量輕,可使用的武學招式也更加靈活,但威力就不及重武器這麼大了。不過,以本書設定,角色只要身體得到充足鍛煉,並且內力真氣的蓄積足夠深厚,想要拿起數百斤重量物品,或撼動上千斤乃至近萬斤重量物品,皆可做到。

現實中,部分武術格斗愛好者尚可用二三十斤長槍耍出令人眼花繚亂的武術套路,而他們的身體力量,未必及得上專注于提升身體維度與力量的健身愛好者。筆者本人的臥推重量可達八十千克,雙手各舉二十五千克啞鈴雖略感吃力,亦可連做數組,但這樣的水平,在健身愛好者當中,只是中游。有些大肌霸,拎起百二十斤的成年人來,簡直如華農兄弟拎雞一般輕松。可見,即便是現實中,一名常年進行專業健身力量訓練,有了極高的身體素質,且學會了長兵器武術套路的人士,能用起五六十斤的大刀重戟進行套路演示,理論上也是可行之事,遑論小說中有內力真氣這種玄奇力量的角色了。

武俠小說里,角色飛檐走壁,一躍數丈,乃至水上漂浮,掠空滑翔,以及攜帶數百斤重量物品步履如飛,皆屬正常。即便是現實當中,很多專業的跑酷選手憑借肌肉力量和個人訓練出來的專業技能,已可做到翻躍三米以上的牆體,在城市的建築屋頂上自由穿梭等等。國內外均有大量跑酷高手活躍在城市當中,拍攝了大量超高難度,令人嘆為觀止的視頻,上傳到各視頻網站上。武俠小說中的輕功,則屬于基于現實中人物所能實現的動作,加上小說作者設定的內力真氣系統提供的加成,進行的合理幻想。

又如,武俠小說中類似獅吼功之類的音波功,從文字描述上是靠著高響度的發聲來震蕩他人的經脈,髒腑。但現實中,能對人體造成實質性殺傷的,為高震蕩幅度的次聲波(即振動頻率小于二十赫茲,不進入人體听覺區間,波長長,部分頻率容易誘發人體共振的聲波),上至核彈爆炸,火山噴發,海嘯,磁暴,龍卷風,下至汽車行駛,鼓風機,擴音喇叭,都會產生次聲波、音波類武功即可理解為以內力真氣系統為基礎,發出次聲波,以對他人造成共振殺傷的武功。本作品中劉世良的雲龍吟,羅輕寒的離恨苦,路仁的虎吼功,皆屬此類。自然,相關衍生的也可有超聲波類的武功,比如能以超聲波震碎人體內的結石,起到治病救人的神奇功效。

至于真氣離體,化為護體罡罩,裹兵劍罡,乃至能揮出隔空劍氣,以內力融化金屬,都屬于武俠小說角色在內力真氣系統範疇下,符合這種玄奇力量幻想邏輯的行為。只要不是移山填海,指滅星球,破碎空間,逆轉時光,穿越次元等等此類明顯高于約定俗成的內力真氣系統力量體系所能達到的行為,並不可視為超越武俠的概念。

綜上所論,武俠文化中的武功,本質是一種來源于現實規律卻又月兌離現實規律的玄奇幻想力量,但在創作者及文化受眾中,又有一定的約定俗成限制,需與力量系統和表現力皆有不同的仙俠修真法,中武玄俠及高武玄幻修煉法有較為明確的區別劃分。只要創作者的描寫與敘述滿足符合自身給出的設定,即可視為合理,而部分人過分追求武功和現實相關聯的邏輯性,想讓武功去完全符合物理化學與生物規律,實屬舍本逐末,無理取鬧。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