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六百八十七章︰謊言

(請書友們留下推薦票、月票,謝謝大家)

時光荏苒,轉眼間就到了十二月底。

「中港實業」的設備全部安裝到位開始生產.

由于職工手生,為了確保質量,暫時以定額的三分之一管理織布機、紡紗機等等,故而顯得設備多且有富余。

因此暫時用不著三班倒,六七千女工都上兩三個月的常日班。

這兩三個月里每天都組織學習、培訓兩個小時,第三個月就得開始重新考核,能夠輕松完成定額的才是合格的技術工人。

合資企業不論資排輩,只比生產能力,被認定為能夠完成定額的熟練工、技術工後工資直接翻倍。

第三個月,管理機器數量達到標準的女工基本工資就應該能拿二百多,職務工資、崗位工資、誤餐費、夜班費等等以及其他福利不低于一百五十塊。

這就意味著「中港實業」一個技術合格的熟練工,月收入將要達到四百塊。

在全國平均工資只有一百塊錢左右一個月的八七、八八年,「中港實業」的月薪絕對讓人向往。

「中港實業」在剛開始談合資時就承諾給工人加工資,合資成功的當月職工的平均工資就超過了二百塊。

漲了工資的職工心里安定,故而實現了平穩過渡,職工不缺乏積極性。

張霞等等三十個中、上層管理人員從日本學習、考察回來後一個個如同換了個人。

為啥?他們覺得憋屈,因為他們不僅僅發現了中國跟日本如同隔了時代的差距,還發現中國人在日本活得沒有尊嚴。

不能再夜郎自大了,更加不能再渾渾噩噩,萬萬不能自欺欺人。

他們回國後不僅僅嚴格要求自己,管理時還學了點日本式的不近人情。

黃瀚宣布了規定,「中港實業」所有的中、上層管理者都有機會出國考察、學習,明年秋天還會選拔三十人去日本。

選拔干部出國學習的標準很簡單,第一是對公司忠誠。

第二,主動工作主動學習。第三,能夠團結干部、職工。

原本還羨慕嫉妒恨的其他干部听了這三個條件後立馬轉變了態度。

白拿一千美金公費去日本一個多星期,回來時家里就能夠用上日本的大彩電、收錄機、電冰箱,誰舍得失去這個機會?

萬一說怪話被判定不能團結職工、干部,麻煩大了。

無欲才能夠做得到無求,「中港實業」的干部都是俗人,都有所求,他們盼望出國,盼望拿一千美金,他們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了毋庸置疑。

「中港實業」頒布了能夠完成定額的熟練工、技術工的工資標準後,發現自己的收入有可能再次翻倍的六七千女工簡直是奔走相告。

一時間「中港實業」的干部、職工學習文化、鑽研技術蔚然成風,七個廠區都生機勃勃。

每每看到這一幕,黃瀚就會感嘆資本的力量,資本這玩意兒真的讓人又愛又恨!

要是沒有從美國股市里賺到美金,哪有資本整合三水市的紡織業?哪有可能讓這些吃苦耐勞的女工拿到手對得起付出的報酬?

「中港實業」生產的面料在不愁銷路的情況下,賺外匯更加劃算。

秦淑潔當然要最大化利用成本優勢對外傾銷,內銷除了保證「華美風」的供應,基本上不主動推銷。

然人就是容易犯賤,「中港實業」的面料越是不在國內推銷越是有單位、個人找上門來采購。

原因很簡單,「中港實業」生產的幾十種面料填補了國內空白。

以前國內市場上的這些面料種類都是從廣東、福建那一邊過來的,都是舶來品,而且不是正經八百渠道進口的。

「中港實業」號稱投資一個億美金,各大主流報紙都進行了報道,這個消息還上了中央電視台的新聞聯播。

因此在剛剛投產時就有不少單位和個體戶找來三水市求購? 不少在商業街開店的個體戶紛紛要求經銷。

拿現錢找上門進貨可以給? 要求經銷?暫時不考慮!生產沒有進入正常化? 產量有限!

總而言之「中港實業」運營良好,產量在穩步遞增中。

由于有原材料自行進口權,甚至于可以進口印度的棉花、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化工原料,「中港實業」根本不可能出現國內的紡織廠停工待料的普遍現象。

進口原材料只要大大低于出口份額? 能夠享受關稅優惠。

因此「中港實業」的紡織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優勢明顯。

由于是新品牌沒有口碑和名氣? 幾家嘗試合作的國際貿易公司都是秦淑潔以前的老關系。

人家肯少量經銷一些完全是因為秦淑潔積累的信任度。

黃瀚很自信? 不僅僅能夠確認「中港實業」紡織品的價格具備壓倒性優勢? 還能確認質量同樣具備優勢!

他認為只要那些外國佬開始經銷「中港實業」的面料? 很快就食髓知味。

老關系、老客戶、合作幾十年等等都不是理由,相信只要能夠多到手三個點的利潤,那些外國佬一準翻臉無情。

當下歐美的紡織品主要采購地點之一居然有尼日尼亞? 這個國家八十年代初紡織品的出口額居然達到一百億美金。

黃瀚是先知,當然知道後世的尼日尼亞人絕大多數穿中國生產的衣服? 用中國生產的紡織品。

能夠肯定這種對手該是多麼不堪一擊。

可以斷定「中港實業」接下來的訂單量肯定會逐月遞增。

那時候經過兩個月學習的女工們肯定都適應了管理新機器,管理的數量必然大幅增加? 可以開始兩班倒。

與此同時一次大招工必須有,怎麼著也得招兩千多人。

市里給了「中港實業」一千五百畝工業用地,肯定不能圈在那兒長荒草,硬化土地已經在進行中,開了春就建造標準廠房。

爭取在八八年國慶節左右完成原「東方紅布廠」廠區的搬遷,原廠區暫時租給「華美風」生產成衣。

「華美風」明明有獨立的廠區,擁有廠房七八萬平方米,為什麼還要租原「東方紅布廠」的地方?

那是黃瀚的布局體現出價值了。

三水市成為了全國知名的商品集散地,各路商家紛至沓來,商業步行街的房子漲價了還有價無市。

租金翻倍了還僧多粥少!

沒有店面房的增量,只是存量在內卷,勢必會影響市場的擴張,造成商家成本虛高。

是時候把「華美風」臨街的樓房租出去打壓虛高的租金。

這樣做才是本著負責任的態度,市場經濟固然重要,但是永遠都不能離了監管,政府調控必須有。

當下的三水市政府還沒有能夠意識到這一點,只覺得商家紛至沓來,西大街的門面房越來越值錢、租金越來越高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根本意識不到導致商家經營成本過高後,有可能讓他們選擇另外一個房價、租金相對便宜的地方。

「華美風」逐步把房子全部租掉根本不吃虧,收到的租金拿出一半用來租地盤有三百畝左右,廠房超過十萬平方米的「東方紅布廠」足夠了。

關鍵是「東方紅布廠」在「黃陳居委會」,離北大街沒幾步路,職工們上下班依舊方便。

「家園集團」的開發進行得如火如荼,門面房的預售空前火爆,八八年六月底,後街的所有門面房都要交付。

屆時又能緩解因為供需不足造成的價格虛高。

漲價是好事,但是不能翻著倍漲,一個月漲幾個點,一年漲五成,在這個時間段蠻理想。

然黃瀚的理想僅僅是一廂情願,以後究竟會變成什麼樣子他真的沒法預料,因為當下的三水市跟歷史上的早已面目全非。

……

這段時間黃道舟和邱老師已經參加了春晚彩排。

央視團隊的質量當然無與倫比,《從頭再來》、《紅酥手》的伴舞、配樂、和聲等等不僅僅尊重黃瀚團隊的原創,還增加了一些配樂。

總而言之,央視版的畫面、聲音應該算得上是當下的流行風格,導演組對黃道舟、邱老師到位的演繹相當滿意。

這次的首都之行不可以來去匆匆,黃道舟和邱老師連續五天都參加排練,黃道舟還利用排練間隙搞公關。

首都的酷暑厲害得狠,這里是「全力空調」最主要的戰場,黃道舟派來的都是精兵強將。

空調肯定能夠賣進各大部委,做好服務爭取得到這些在京干部的好評是既定目標。

「全力企業」在首都布局了四個銷售網點,唐建設和陶俊是全力企業首都銷售公司的負責人。

這倆小子是黃道舟一手培養的,也是跟著黃道舟起家的老資格。

黃道舟來了首都,這倆小伙子當然全程陪同。

因此他倆得以跟中央電視台的不少領導交往,晚上去領導們家里拜訪必不可少。

唐建設、陶俊長得帥氣干銷售工作四五年,接人待物沒得說,不少領導蠻喜歡他倆,表態黃道舟不親自來這倆小伙子一樣的可以辦事。

企業要做大做強,哪有可能不跟中央電視台合作?

黃道舟這是為接下來的廣告攻勢鋪路。

但是他有些想不通,為什麼黃瀚堅持沒到鋪天蓋地做廣告時候,要求八九年下半年才開始在中央電視台做廣告。

唉!有些話真的說不清楚。

八八年的價格闖關導致搶購潮,什麼東西都賣得掉。

「全力空調」屬于良心產品,質量沒問題價格不比同類產品貴,閉著眼楮賣,八八年年底都能實現零庫存,干嘛要浪費廣告費?

「全力企業」總經理兩次上春晚,他還寫了幾部暢銷小說,有這個宣傳效果足夠了,全力空調的銷售員可以大講故事。

已經有了五十幾個銷售網點,還在增加中,一個網點一天平均賣三五台,一年也能賣出去五六萬台。

況且此時的空調采購基本上是大單位、賓館,只要拿下訂單基本上是三十台以上,真的用不著擔心銷路。

錢要用在刀刃上,廣告費的數目不小,能省則省,用省下來的錢在大城市買房子布局網點不香嗎?

黃道舟喜歡思考不肯盲從,這是優點,黃瀚只得耐心解釋,讓他稍安勿躁,並且拍胸脯保證明年的五月底,「全力」空調成品肯定零庫存。

不僅于此,必然會有想經銷「全力」空調的公司舉著匯票要求排隊等現貨。

黃道舟雖然將信將疑,但是這些年兒子的預言沒有落空過一次,他選擇了等到五月份看情況。

如果那時沒有實現零庫存,做不做廣告就不听黃瀚的了。

由于黃道舟的名氣如日中天,故而《一九八一年》成為了一九八七年最暢銷的小說,沒有之一,遠遠超過窮謠、三貓的作品,連金大俠都望塵莫及。

如果說《一九八一年》還有一個強有力的競爭者,那就是剛剛出版不久的《劍出呂梁》,同樣是輪峰回筆的大作。

在當下的中國熱血澎湃的抗日題材作品人人愛看,這部書有戰斗故事還有戰地戀情,簡直是老中青三代男女通殺。

老首長居然也在看《劍出呂梁》,而且看得津津有味,那是因為這部書不是胡吹亂侃得沒邊兒了。

而是在尊重事實得基礎上略微夸張,謳歌抗日英雄是重點,描寫八路軍怎麼發展壯大是主線。

積小勝為大勝才是那時的真實寫照,可寫的小規模伏擊戰太多了,而且每一戰都不盡相同,基本上都有奇思妙想。

黃道舟還寫了百團大戰之後國民黨不發軍費時,八路軍怎麼自力更生。

不僅僅是老首長看了《劍出呂梁》拍案叫好,太多老革命愛不釋手,連最上層的領導們都知道了這本好書。

黃道舟這個名字在幾位最大領導們的記憶中又加深了。

八八年元旦,幾天前被提拔為副市長的成勝利一定要請黃道舟、秦昆侖等等好好喝一杯,不醉不歸。

黃道舟、張芳芬、秦昆侖、錢國棟、成勝利、宋丹華、宋春華、張霞、王慧、陸惠、黃道武、黃進加上黃瀚在徽派宅院堂屋里坐了一桌。

天兒冷,在院子里再擺一桌不現實。

因此黃顰、黃宇、楊學茹、張春梅、成文閣、錢愛國、陸瑤、蕭薔和成文閣媽媽楊順紅、秦昆侖愛人沙少琴等等安排去了隔壁「事竟成飯店」。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