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不知從何時開始,H省電視台也有了專門的花樣滑冰解說,請的是曾經的省隊成員鄭家龍,以及退役的前雙人滑一姐金夢。

鄭家龍扶著話筒說道︰「好了,現在是六分鐘練習時間,伊利亞跳了個薩霍夫四周跳,感覺還行,他這賽季的主要丟分點就在這個跳躍上了,比賽的時候可別再摔了。

張玨試跳了一次4lo,落冰比較勉強,畢竟是才練出來沒多久的跳躍,看來磨合度還不夠,亞瑟.柯恩的3A又摔了,北美男單的命門就是這個跳躍,嗨,我們張玨的3A成功率幾乎是百分之百了,特穩。」

畢竟不是央視台,鄭家龍解說起來就比較隨意,吐糟別國選手的缺陷也完全不留情。

金夢也笑著贊同︰「看張玨跳3A我幾乎不擔心他會摔,日本的寺岡隼人的3A也穩,不過日本選手的3A技術一直獨樹一幟,就和我國男單過發育關更加穩當一樣,已經是一種特色了,像察罕不花之前長了不少,技術卻完全沒丟。」

早就听聞張門帶人過發育關是一絕,張玨那種地獄難度的都撈得起來,察罕不花姿勢發育時長了7公分,體重漲了9公斤而已,撈都不用撈,人壓根沒沉湖,現在還拿到了大獎賽總決賽的青年組男單金牌,技術穩中有進.

金夢心中暗嘆,要是她當年過發育關的時候有這麼一群教練的幫忙,最後也不至于摔出骨折,留下嚴重的暗傷,直接影響到職業壽命。

短節目的倒數第一都是亞瑟.柯恩,他也是第一個上自由滑的人,小伙子還是摔,八組跳躍力摔了兩次,但最要緊的兩個四周跳卻都撐住了。

在一線男單里,這就屬于合格線以上的表現了,年輕人的潛力總是比他們自己想象的還大。

第二位上場的大衛也發揮得很好,身為極限運動大師,既然能徒手攀岩、洞穴潛水,那麼他的心理素質就不會差。

身為歐系花滑男單的扛把子,他今年展現出來的水平並不比當年的麥昆差。

鄭家龍中肯的評價道︰「當然了,花滑在發展,如果他想要爬到更高的位置,就必須開始挑戰第二種四周跳了,不過這對大衛來說一定是個很難的挑戰,畢竟他有一米八六。」

大衛摔了一個3lo,這是他的命門,也是在比賽中失誤最大的一個跳躍。

俄系萬年二哥謝爾蓋這次卻難得爭氣了一回,他的自由滑音樂來自電影《貝奧武夫》,開端是非常熱血激昂的英雄式表演,到了結尾,卻變成了一段柔和的女聲吟唱。

金夢評價道︰「這是目前為止我見過的最符合謝爾蓋氣質的一支節目,剛柔並濟,跳躍也都完成得很好,是非常棒的一個節目。」

鄭家龍︰「最重要的是他今天沒摔,這位運動員其實能力很強,但之前因為傷病等原因錯過了索契冬奧,可以說是很遺憾了,能看到他在總決賽這麼重要的地方拿出這麼好的狀態,真是讓人為他高興。」

張玨站在場邊,也小聲和教練們咬耳朵︰「他這個節目放到表演滑上也很合適。」

張俊寶︰「嗯,可以邀請他試試。」

張玨十分自信︰「我之前邀請過他了,瓦先卡和伊柳沙說只要搞定謝爾蓋的貓入境的問題,就可以搞定謝爾蓋,反正商演在明年五六月份,現在就可以開始給他辦手續了。」

沒人想問為什麼謝爾蓋的問題會是由瓦西里和伊利亞給張玨出招解決,更沒人想問張玨為啥可以開口就喊那兩個人的昵稱,畢竟在俄羅斯,昵稱也是親近的人之間才會喊。

誰叫張玨熊緣好呢。

伊利亞登場的時候,觀眾們的期待值明顯比之前高。

之前俄羅斯男單已經蟬聯了3屆奧運金牌,每個奧運周期都有一個強大的男單撐場子,可是到了平昌周期,伊利亞反而不是三劍客里最出挑的那個。

一是因為張玨太能打,而且他還比伊利亞、寺岡隼人小兩歲,在競技運動,年輕健康都是不折不扣的資本,但伊利亞還有一個缺點,就是他沒找對自己的表演路子。

寺岡隼人是堅定的和風少年,音樂也偏古典,東西方的古典樂全能演,伊利亞卻反而是偏現代風格的。

雖然技術不差,但如果一個男單穿著不配他仙男容顏的秋衣考斯騰,滑著風格不契合的曲子,加上除了跳躍,滑行比不過寺岡隼人,旋轉沒有張玨漂亮,落下風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伊利亞表演的時候,瓦西里就和鮑里斯聊著,說等這個賽季結束了,一定要給伊利亞找專業的表演班打磨一下,光會跳在現在的男單賽場上已經不好使了,一個不小心就會被更強的人比下去,國籍優勢也有剛不過實力的時候。

「不如讓伊柳沙試試學習話劇和音樂劇?」

「好主意。」

相比之下,真的有音樂劇功底,甚至還能唱歌劇的張玨就顯得從容很多了,他的《生命之樹》本就自帶對于父母的愛這樣的情緒,節目從一開始就具備充沛的情感。

而且張玨還有最高等級的肢體感染力來支撐他的表演,表演方面的優勢就更大了。

在開始比賽之前,張玨接受的不僅有國內記者的采訪,還有一位外國記者也采訪了他,當時對方並沒有問張玨其他的問題,僅僅是就自由滑的創作心理歷程提了幾個問題。

你怎麼會想到自己編舞?

為什麼要創作這樣一個節目?

以及,為什麼要選擇現在的配樂。

身為運動員自己編舞並不是稀奇事,張玨想拓展自己的路子,又或者是省一筆編舞費用,還可能僅僅是想讓自己更加厲害,所以他自己編了個節目出來。

前兩個問題的答案有很多,回答起來也很簡單,直到最後一個問題。

記者說,這個節目的名字是《生命之樹》,可張玨卻選擇了「Oceano(海洋)」作為開場,接著是「Mother'sJourney(母親的旅程)」,最後是「WildSide(狂野邊緣)」。

能夠將這三支曲子剪輯到一起,餃接的部分順滑自然已經不易,張玨還能讓那些音符如此契合自己的表演,他是如何做到的?他為何要這麼做?

那時張玨的答案是「生命從海洋中孕育,而我的父母便是我的海洋,我因他們而生。」

這就是他選擇第一段音樂的緣由。

這麼想著,少年雙足呈交叉,高高跳起,一個高飄遠、質量優秀的4lo完成。

至于之後的兩段音樂……選擇「母親的旅程」,是因為張玨認為自己有和母親非常相似的地方,外貌、性格的相似讓他在某些時候會做和母親相似的決定,那是一種通過生活,而在自己身上觀察到的來自母親的影子。

張玨認為自己走過的道路,說不定有一部分也是母親的老路,所以看到那支曲子的時候,就很自然的被打動了。

至于狂野邊緣就更好解釋了,當一個孩子出生、在母親的指引下成長之後,他的道路就是去離開海洋,展開翅膀,飛翔。

張玨想,對于人類來說,飛翔是最瘋狂的舉動,明明沒有翅膀,他們還是會向往和追逐天空。

總的來說,《生命之樹》就是這樣一部充斥著張玨的個人風格,完全由他一個人的想法填充起來的節目,他表達的是對父母的愛,但滑來滑去,演繹的中心還是他自己。

其實張玨展現的只是一個普通人的內心,他會想要追求夢想,會深愛自己的父母,他出生、長大,僅此而已。

但就是這樣一個故事,居然會被很有名的體育記者評價為「本世紀開始以來最感人的單人滑節目之一」。

對方沒說這是最感人的花滑節目,是因為花樣滑冰還有個項目叫冰舞,該項目沒有跳躍,托舉技術動作也不過肩,卻以滑行和表演知名,而且雙人滑的金夢/姚嵐退役前也留下了經典級的節目,年輕的張玨還排不上一個「最」。

但大家都認可一點,那就是張玨是在以跳躍為最大競爭點的單人滑,將表現力的優勢發揮到極致的人,《生命之樹》擁有即使觀看的人不懂花滑,但在看到後依然會被觸動的力量。

撇開技術動作,這也是一個很好的節目,何況張玨的技術難度也是世界第一的。

掌聲如同潮水席卷了整座場館,掌聲響亮到了足以淹沒背景音樂的程度,但張玨的腦子里還在繼續播放音樂,所以觀眾們的喜愛沒有影響到他。

最後一個音符落下的時候,張玨仰著頭,汗水順著他的脖頸滑下,然後他轉頭,對鏡頭露出一個大大的笑臉。

就像一個熱力十足的小太陽。

張俊寶站在場邊,有點納悶︰「這小子很多地方都和我姐姐像,唯獨這個地方不知道是像了誰。」

沈流不解︰「什麼地方啊?」

張俊寶︰「就是這種會熱情的表達自己的愛,甚至用一個節目攘攘的滿世界都是的地方。」

媽耶,兒子創作這麼一個直白熱辣的說「爸爸媽媽我愛你們」的節目,許岩姐夫看了肯定會感動,但他姐姐看到的話,心里感動的同時還會很害羞吧……

但在這個很多人都恥于說愛的年代,能夠去愛也是一種才能。

張玨就是這方面的才能被點到爆棚的存在,所以他的表現力、感染力強到驚人,他的節目內容純粹飽滿,跨越了膚色、年齡、性別,是只要看到的人都能理解的表演。

所以從這個節目現世開始,就有人稱其為21世紀的第一部男單神級節目。

最令人欣慰的是,演繹這個節目的運動員也正好處于最好的年紀,他年輕,而且健康。

年輕讓他可以做到比大人更坦率地情感表達,健康讓他可以毫無阻礙的使用出最難的跳躍動作。

一切都恰到好處,便有了經典的誕生。

這個冠軍張玨拿的毫無懸念。

在這場表演結束後,本來只是在花樣滑冰圈子里被稱為「無冕之王」的張玨再次破圈,自由滑視頻轉發數,僅在圍脖這一社交媒體上就突破了200萬次,更別提在推特、油|管等地方了,熱度完全不輸索契冬奧時的兩大世紀經典對決。

高熱度帶來的就是收視率,張玨的頒獎典禮收視率比起比賽時只高不低,無數自來水以及被安利到的新粉打開視頻或者將電視播到H省電視台。

年僅17歲的少年身披國旗,戴著金牌站在冰場上,周圍是閃爍的燈光以及滿場熱情的觀眾。

張玨,一戰封神。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