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九百八十二章 未來(求訂閱)

……………………先發後改•半小時內更替•後半文為新書試讀……………………

「都起來吧!」

碧游宮中,通天看著下拜的諸多弟子,袖子一抖,上清仙光掃過,眾人紛紛起身。

「此次,本座得以提前歸來,是多虧了你等幫助。未來千年, 萬仙陣依舊,于陣中留有痕跡之人,都可入內修法煉寶。」

「老師慈悲!」

通天此話一出,多寶、金靈、阿蘆等人看出不對,想要開口,但其余上清群仙已經拜服,他們也只能跟著下拜。

等群仙離去之後, 多寶等人留下,互相看了兩眼, 最後由阿蘆開口︰「老師,我等繼續保持萬仙陣的運轉,真的沒問題嗎?」

倒不是阿蘆覺得萬仙陣不好,實際上如今的萬仙陣,已經不是單純的上清道頂級陣法,而是一個集合修行、煉寶、悟道的重要場所。

萬仙陣內其斥著大量上清道、道則法理、平行宇宙信息,以及隨著玉宸修為提升,逐步凝聚的開闢終末道理。

雖然這些力量平分到每一個陣法之中都算不上多,但這些力量並非上仙境,而是道境啊。

加上萬仙陣內交織著上清道萬仙修行的道則法理,于上清道的修士而言,待在其中都不用修行,就有無窮感悟。隨意拿出一件材料,稍加祭煉,便是入品的法寶。

因此, 當今天地之間, 道境之下諸多仙道修士之中, 屬東海上清道修士最為富裕, 力量最強。

其余仙道修士,根本不是這群時刻能夠得到道境氣息加持,手持道境氣息法寶的同境界修士的對手。

如今的東海上清道,力量已經膨脹到了一個臨界點。

當年部分上清道修士轉入中土,同商朝聯合,未嘗不是因為東海已經有些供不起上清道修士的緣故。

而這,也正是阿蘆等人擔心的。

通天聞言,伸手一抓,數千縷元氣匯聚而來,而後又是將手探入宙光長河,抓出三團同樣數量的元氣。

「這四團元氣,分別是當今的東海元氣,以及一千年前、兩千年前,萬仙陣演化之前的東海元氣,你們且看看,這些元氣的變化。」

「這是……」

多寶和阿蘆在元氣出現的時候就有所悟,金靈則是在通天開口後,明白他的意思。

「四團元氣之中,當屬兩千年前的最為污濁,而後是一千年前,再次是萬仙陣演化之前,最後才是如今的東海元氣。因此,萬仙陣其實還起到了純化東海元氣的作用?」

多寶話才說完,金靈卻搖了搖頭,有著星母傳承的她,看到了一些多寶沒有注意到的東西

「並非如此,你是因為修行的根基,九成在上清道,才看不出來。實際上,就元氣純度而言,最駁雜的是兩千年前,而後是萬仙陣演化之前,接著是一千年前,再次是最後才是如今的東海元氣。若是按照星光濃郁程度而言,直接是按照時間順序倒著來,如今東海元氣星光最弱,萬仙陣前星光最強。」

多寶聞言色變,阿蘆嘆息道︰「萬仙陣,不,是上清道在同化東海啊!」

說完,阿蘆看向通天,低聲道︰「通天老師,此舉是否太過了?」

「太過了?你說的倒是婉轉,直接說我是飲鴆止渴也就是了。」

阿蘆聞言,搖頭道︰「老師言重了,上清道乃是清聖之氣,眾生皆可修行,散入東海,也是利大于弊。只是上清道,終究同一般元氣有所不同,充盈東海之後,難免會影響四海元的穩定,並且我等的鄰居,恐怕也會心中有怨。」

金靈聞言反駁道︰「他們有什麼可怨的?通天老師和天帝斗法,同當年天帝斗法五帝,無有區別。當年他不敢對著五方上帝和天帝叫喚,現在好意思和我等叫喚?」

通天听到這里,笑道︰「他們四個怨恨也就怨恨了,左右算不上什麼大事。但阿蘆想說的重點,更多是影響四海元的穩定,進而影響到我等宇宙的元氣循環。」

通天頓了頓,有些無奈道︰「但阿蘆,你要知道現在萬仙陣中的上清道修士有多少,若不趁著這段時間將他們約束在蓬萊島上,任由他們離去,傳授法理,你認為到時候天地元氣會成什麼樣子?」

阿蘆等人陷入沉默,無法回答通天的問題,只听他繼續講述難處。

「如今,上清道的修士已經太多了,數量超過了宇宙自我運行能夠承載的極限,不將他們約束在這里,放任他們離去,用不了多久,天地必然厭惡我等。雖說這等厭惡,對于我等而言,不過是個笑話,可上清道低階弟子卻受不起這等排斥。我不得不防備一二。」

「所以,我讓萬仙陣再運轉千年,讓門人依次離去。等先離開的一批門人建立洞天福地,形成元氣循環,能夠保證自家和弟子修行後,再放出下一批。如此循環,才有機會將危險降到最低。」

對于通天的想法,阿蘆等人都沒發現問題。

多寶則提出了一個必須要解決的核心︰「構建洞天福地的場所怎麼辦?」

……………………先發後改•半小時內更替•以下為新書試讀……………………

清都峰,內門七峰之首,是歷代掌門和真傳弟子的修行之地,是祖師殿等重要建築的所在地,是所有妙有宗弟子入內門的第一站。

彌羅按照規矩,先是拿著玉符去登記了自己的身份。

此地作登記的是一位內門長老,名喚錢皖,同雲長空同屬十代弟子,但資質卻遜色不少,修行了兩百多年,也沒能凝真成功,如今滿頭白發,皮膚松弛,顯然是壽元無多。

這樣的修士,在妙有宗內數量不少。

煉己築基、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構建的仙道正統五大境界中,除去煉虛合道這一從古至今,罕有人成就的至高境界外。

前邊四大境界,煉己、煉精、煉氣、煉神,分別有著築基、凝真、元神、道果四大關卡,層層篩選下,能夠穩步向前的修士少之又少。

多數修行之人,都是在煉己築基和煉精化氣兩個境界打轉,卡死在築基和凝真兩個門檻前。

而未曾築基,壽元最多一百五十年,未曾凝真,壽元最多四百八十壽。

這里的壽元極限指的是個人、神魂,在無外力干擾下,能夠生存的極限,屬于理論上的數據。

實際玉液境修士的壽元,大多在三百左右,也就一代真傳弟子更換的時間而已。

因此,在妙有宗內,非真傳弟子,內門弟子通常隔一代,便是一老一少。

彌羅上前,將玉符遞上︰「弟子彌羅,見過錢長老。」

錢皖抬起頭,樂呵呵道︰「彌羅?原來是你小子啊!」

「長老認識我?」

「怎麼不認識,二十年前,雲師兄將你帶回來的時候,我們都很高興,一個個都跑去看了你一眼。我記得當時你還是個小肉團子,現在都築基成功,步入內門了啊!」

說著,錢皖先是從邊上取出一個乾坤袋,遞給彌羅︰「按照宗門規矩,初入入內門的弟子,需要在我這里統一登記身份,確定日後洞府的位置。還能將外門剩余的道功按照十兌一,換成內門道功,領取統一的乾坤袋、五塊中品靈石、一百道功,挑選一件法器。」

錢皖取出幾樣特殊的材料,將彌羅的玉符加工成特殊的玉令,遞還給彌羅,看著他手中盛放的光球,補充一句︰「當然,你也可以放棄挑選法器,讓人幫你加工靈松。」

「弟子靈松年限尚淺,還是算了吧。」

彌羅搖頭拒絕了錢皖的建議,挑選了一柄金錢劍。

「金錢劍啊!這東西選的人倒是比較少,剛好我手中有一柄早年留下的,你若是不嫌棄,就拿去吧。」

錢皖說著取出一柄由紅色絲線穿系起來的金錢劍,組成劍身的每一枚銅錢看上去都頗為老舊,但那根紅繩卻非常艷麗,透著淡淡的靈光。

彌羅心中一驚,這柄金錢劍顯然是經過錢皖多年孕養,遠比宗門統一發的法器好。

思索片刻,他還是選擇收下,錢皖繼續道︰「最後,就是選擇你小子日後的修行之處了。你自己看看吧,那些閃爍著藍點和綠點的,都是可以選擇的地方。其中藍點代表洞府已經搭建好,可以直接入住,綠點則是單純的靈機濃郁之地,需要你自己去修繕。」

話語間,錢皖身前浮現出淡淡的靈光,構建成一副山水畫,勾畫出妙有宗內門景象,其中部分區域閃爍著藍綠光點。

彌羅也沒有想著重新搭建一處洞府,根據自身需要,選了一處依附于玄台峰的伴峰頂端。

錢皖看了一眼,暗暗點頭。

這處洞府,在諸多空置的洞府中算不上頂尖。但視野開拓,清氣濃郁,最妙的是山頂有一泉眼,聯通地脈,稍加牽引,便能接引地氣修行,算是最適合彌羅修行的功法的幾處靈地之一。

伸手一點,山水畫上對應的位置化作紅色,表示有人居住。

「正好你的道場位于玄台峰邊上,我也就不浪費你時間了,希望你在選擇法術的時候,記得修行是為了什麼?你現在最需要的,又是什麼?」

錢皖最後囑咐一句,長袖一抖,一枚玉牌飛出,落在彌羅手中,擺了擺手,讓其離去。

彌羅躬身施禮表示感謝,便動身前往自家先是開啟自家洞府,而後便是來到玄台峰上。

接待彌羅的是一位約莫二十歲上下,樣貌俊秀,氣質柔和,帶著一股書卷氣息的羽士。

他接過彌羅遞出的玉牌,眼中頓時浮現出一絲絲驚喜,笑道︰「彌羅師弟當真是天資卓越,不但二十歲之前便築基成功,還獲得了伴生之寶,想來要不了多久,便能見到你名入真傳,不知道那時候,你可有興趣來師兄這修行。玄台峰的《太虛玄景妙有金章》,可是我妙有宗第一等的傳承。」

「王師弟,彌羅師弟剛入內門,尚且不清楚七脈關系,你這麼著急問做什麼?」

羽士身後走出一位身穿勁裝的青年,他看著彌羅道︰「彌羅師弟莫要理養志,日後若是真的有心兼修,還是考慮一下我德明峰的《三天執符明德法燭經》更好。不但不需要死記硬背各種法典和術法原理,還有不小的權利,能夠自主安排任務時間……」

青年前半段話還沒什麼,後半段一出,彌羅都傻了眼。

王養志更是氣的不行,一手抬起,但舉到一半,又像是想起什麼,猛地一甩袖子,冷哼一聲,道︰「林師兄應當已經抄錄好經文,還請不要繼續堵在門口,妨礙我和彌羅師弟做事。」

說著,王養志就是帶著彌羅進入藏經閣內。

這藏經閣,名為閣,實際上指代的是玄台峰的上半截。

當年妙有宗祖師修行有成,硬生生將玄台峰打造成一個巨大的圖書館,經過數代經營。

此時,玄台峰的內部,內密麻麻的瓖嵌了數以萬計的玄妙法禁,不但極大的擴大了內部空間,還衍生出諸多奇妙的功效。

走入其中的彌羅和王養志軒,都不用自己動手,足下自然生出法禁凝聚的蓮花,根據他們的需求和權限,帶著他們出入對應的區域。

路上,王養志也是為彌羅講解了不少宗門內的事情,讓他明白了先前王養志和林師兄邀請他的原因。

實在是玄台峰和德明峰的弟子太少。

「我妙有宗,有內門七峰七傳承之說,指代的便是根本法《金闕無上妙有仙經》,以及六門根據仙經演化出的傳承。其中清都峰無需多說,作為七峰之首,傳承的自然是根本法,也是真傳弟子的必修法門。」

王養志一邊帶著彌羅向著藏經閣內前進,一邊解釋︰「接著萬象、天工、丹元、雲四峰,傳承分別對應了修行四大技術技藝,陣法、煉器、外丹和符。基本上每一位真傳弟子都會兼修一門,甚至兩門,像我除了學習玄台峰傳承典籍《太虛玄景妙有金章》外,還兼修了雲峰的《上清太微八籙洞玄真文》。」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