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在全國人民為中國與北方最大的鄰國全面簽署了一份和平條約而振奮不已時,北京城里也面臨著一場狂歡。

這次主角不是張漢卿,而是那已經下台的皇帝。

公元1922年11月初,有關退位皇帝愛新覺羅-溥儀,要和郭布羅氏榮源家的名叫婉容的女兒、和額爾德特氏端恭家的名叫文繡的女兒,一封為後一封為妃、舉辦婚慶大典的消息,對京城百姓來說,那可是聞所未聞的熱鬧。

小朝廷專門成立了一個大婚籌備處,向外界定期發布信息,迎親的日子經擇吉,經御準,剛稟報三位太妃,還未來得及公示,便不脛而走,滿城盡知。

大概人都是這樣琢磨的︰娶媳婦是常事,但皇帝娶媳婦,百看不一遇;誰知將來中國還會不會再有皇帝?如果真的永遠共和下去,這回錯過,也許再難踫到。于是,街頭巷尾,胡同旮旯,無不談論這樁婚姻;茶樓酒肆,戲院商鋪,莫不期待這場喜事,竟烘托出這個冬月小陽春的十分明媚來。

于一凡是最好事的,她早早就約了張漢卿,要和他一起去看看這場婚禮。畢竟,在北京她面子不夠大,頂多處在外圍和尋常百姓們一道看熱鬧。而張漢卿則是十足十的超級貴賓級的人士,跟著他可以無所關隘,可以看到普通人所看不到的東西。

張漢卿是則懷著考古的心情去見識一下何為帝王家的大婚的,見識其排場、其奢華。此外,是不是因此有機會獲利免費故宮游的機會?要知道自己一直無緣一見,從穿越前到穿越後都是。

皇帝大婚用得還是傳統的農歷︰十一月二十九日,淑妃(即文繡)妝奩入宮;十一月三十日午刻,皇後(婉容)妝奩入宮;巳刻,皇後行冊立禮;丑刻,淑妃入宮。

十二月一日子刻,舉行大婚典禮,寅刻,迎皇後入宮。

十二月二日,帝後在景山壽皇殿向列祖列宗行禮;十二月三日帝在乾清宮受賀。

本來按民國的規定,只有神武門屬于清宮,民國政|府卻破例,特準「鳳輿」從東華門進宮。在神武門、東華門、皇後宅、淑妃宅等處及經過地區警察廳所屬各該管區,還加派警察保護︰步軍統領衙門派出的(淑妃)經過沿途站哨官員、士兵,軍樂隊士兵、號兵,憲兵司令部官員、士兵…光民國政|府派出的軍警,足有數千之眾。

隊伍有四五里長,中西合璧,古今一體,洋鼓洋號,嗩吶喇叭,高頭大馬,八抬大轎,遺老遺少,磕頭膜拜,好奇百姓,夾道迎送。

加上五六千軍警沿途護衛,維持秩序,排場之宏大,聲勢之顯赫,儀仗之輝煌,鹵簿之壯觀,那大場面,大氣派,大手筆,大動作,可讓看熱鬧的北平人,大飽眼福的同時也跑細了腿。

這場王朝復闢、回光返照的大戲,又將荒唐和悖謬推進一步。

這熱鬧,固然令前朝耆舊熱淚盈眶,同時也令革命人士氣憤填膺。在民國的天空下,這種時光倒流的感覺,這種僵尸復活的感覺,實在是匪夷所思。

最引起社會上反感的,是小朝廷在一度復闢之後,又公然到紫禁城外邊擺起了威風。在民國的大批軍警放哨布崗和恭敬護衛之下,清宮儀仗耀武揚威地北京街道上擺來擺雲。

正式婚禮舉行那天,在民國的兩班軍樂隊後面,是一對穿著蟒袍補褂的冊封正副使(慶親王和鄭親王)騎在馬上,手中執節,在後面跟隨著民國的樂隊和陸軍馬隊、警察馬隊、保安隊馬隊,再後面則是龍鳳旗傘、鸞駕儀仗七十二副,黃亭(內有皇後的金寶禮服)四架,宮燈三十對,浩浩蕩蕩,向「後邸」進發。

在張燈結彩的後邸門前,婉容的父親榮源和她的兄弟們——都跪在那里迎接正副使帶來的「聖旨」。

張漢卿可不這麼想,他清楚地知道,這只是清末帝的曇花一現。兩年後,馮玉祥一怒之下,小皇帝和他一家大大小小的妃嬪監娥都被趕到天津去,從此紫禁城徹底與皇權說拜拜了。

于一凡則是沒心沒肺地對現場品頭論足,什麼冠帶好看啦、北京城里的新娘子已經用上紅傘啦、皇帝大婚莊|嚴是莊|嚴了,但是少了一份熱鬧的氣氛啦等等,讓張漢卿忍俊不住慨嘆︰「人家婚禮,你瞎操什麼心吶?」

于一凡撇著嘴說︰「這叫參考你懂不懂,就跟你當初做什麼參議啦、參謀啦差不多。有什麼講什麼,但是不作數唄,除非等到自己做主的那一天。」她望著張漢卿,有些害臊地說︰「我結婚的時候,一定要穿婚紗。」

西洋之風刮過神州大地,喝過洋墨水的新式年輕人大都選擇了婚紗,如果有條件的話。張漢卿對此無可無不可,婚紗在現代基本上都成批發狀態了,有時反而覺得傳統中國新娘妝好看呢。

于一凡機靈得很,張漢卿沒有像以往的大贊,已經說明問題了。她看著張漢卿,不滿地嘟著嘴︰「就知道你滿腦子封建思想。」

張漢卿很奇怪︰「這個怎麼和封建思想聯系上了?無非是傳統和現代的差別而已。各有各的美感,各有各的意義啊。」

于一凡的回答令人吃驚︰「傳統的就是反動的,就是落後的,我們同學都這麼說。你看那小皇帝的婚禮不就知道了?」

這次遜帝大婚,也把沉寂了十多年,郁悶了十多年,憋得五脊六獸的封建余孽、遺裔孤臣、沒落貴族、八旗子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了。皇帝大婚消息一出,各方面送禮的絡繹不絕︰滿蒙王公,遺老舊臣與活佛等,都有進奉;民國要人,上至大總統,下至各地軍閥、下野政客,也紛致賀禮。

黎元洪送如意、金瓶和銀壺,紅貼子上寫著「中華民國大總統黎元洪贈宣統大皇帝」,其聯文雲︰「漢瓦當文,延年益壽,周銅盤銘,富貴吉祥。」

曹錕送如意和衣料;吳佩孚送來衣料和銀元7000元;張作霖送成套的新式木器;王懷慶送九柄金如意;連復闢不成的張勛也送來銀元1萬元。

保皇派康有為除送磨色玉屏、磨色金屏、拿破侖婚禮時用的硝石和銀元1000元外,還有他親筆寫的一副對聯︰「八國衣冠瞻玉步,九天日月耀金台。」以豪富著稱的遺老們,如陳夔龍、李經邁等,送的都是鑽石珠翠,上海的猶太人大資本家哈同、香|港的英國籍大資本家何東,也都送了不少珍貴禮品。由于無處存放,溥儀叫人都儲藏在建福宮里。

當初那個擁護復闢不成的總統府侍從長廕昌,代表中華民國向溥儀行鞠躬禮,以對外國君主禮節,表示祝賀。之後又跪在地上叩首,並對溥儀說︰「剛才行鞠躬禮那是代表民國的,現在奴才以滿人身份自己給皇上行禮。」

有意思的是此時名聲並不彰的馮玉祥也送金表、金銀器皿和如意過來。不過如果宣統皇帝知道,就是他,在後來不到一年的時間後,他的手下便把帝後都驅出皇宮,讓遜帝大不「如意」,這份禮是收呢還是不收呢?

許多報紙對這些怪事發出了嚴正的評論,這也擋不住王公大臣們的興高采烈,許多地方的遺老們更如驚蟄後的蟲子,成群飛向北京,帶來他們自己的和別人的現金、古玩等賀禮。重要的還有是財物,而是聲勢,這個聲勢大得連他們自己也出乎意外,以致又覺得事情像是大有可為的樣子。

遜帝大婚這樣足以滿足小市民窺私心理的熱鬧,便成為那個冬季里的一場好戲。雖然,大清朝的龍旗換成了民國的五色旗,雖然像走馬燈似地換總統,溥儀卻總是在紫禁城當他的遜帝。是快活歡樂、還是悲哀痛苦,這次大婚,總算有揭開這層薄紗的可能。

作為國家的「要員」之一,張漢卿也被隆重邀請出席觀禮,在他的身邊,是無數奉系在北京城的軍政人物,也有許多心存偎依的牆頭草。本來就是引人注目,加上旁邊千嬌百媚的于一凡在,若非皇帝大婚,只怕焦點都會集中在這里。

這種場合下,跟于一凡討論這些嚴肅的事情很不合時宜。張漢卿很矜持地望著她︰「這個問題我們以後要好好談談。」

吉時一到,皇後身著龍鳳同合袍,正式坐上鳳輿向皇宮出發。寅時到了乾清宮,在恭侍命婦的導迎下走出鳳輿。早就等候在一旁的張漢卿這才終于一睹皇後真容。

這位取自《洛神賦》中「宛如游龍」的旗人中的極品美人,用她那曼妙的身材、嬌美的容顏和高雅的儀態一下子就把張漢卿的心抓過去了。張漢卿位置在所有人中最尊貴,也離得最近,就這樣看著她裊裊娜娜地抱著遞過來的寶瓶、踏過火盆。她輕提鳳袍的一剎那,張漢卿的心都醉了。

這就是皇後,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咦,為什麼要說一人之下呢?那個皇帝,不是說身體上無能的嗎?記憶中有關于末代皇帝的種種浮上心頭。

這樣一個年輕漂亮的女孩,才17歲有如花一般的年紀,就要送到這深宮大牆內守活寡,這讓張漢卿的心恨不得馬上就替皇帝進行人道。都是女人,皇帝的女人應該比其她的女人更有滋味吧?

民國之初袁大總統已經把總統的地位抬高到無與倫比的程度︰終身制、指定繼承人制,他為什麼還想要做皇帝呢?權力已經大到極致,所缺的,無非是一個心理的滿足而已。

我們建立民國,逼迫清帝退位,所為何事?不就是為了打倒這種特權?我辛辛苦苦南征北戰,卻讓那個小皇帝安心睡天下第一美人(那是皇後啊),不能接受。

大清朝這一頁該翻過去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