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72章 中日關于一戰的較量(下)

這次,日本態度大變,竟然大力催促中國對德國斷交。在中國向德國提出抗議的當天,日本外相就告訴中國駐日公使,沒有必要先提抗議,也不必等德國對抗議的回應,可直接宣布斷交,而且極力鼓動中國盡快參戰。

日本為什麼對中國參戰問題的態度有了根本性變化?一是袁世凱已死,中國政|府的實權在軍閥段祺瑞手中。段祺瑞是親日派,如果中國參戰,日本可以通過段祺瑞增強其在華勢力。二是日本已相繼獲得西方列強許諾,由其繼承德國在山東利益,贊成中國參戰可以換取列強的進一步承認。

當列強一邊倒支持中國參戰時,中國內部卻出現了一場關于參戰問題的大爭論,外交家、政治家、軍事將領及社會各界都卷入了爭論。雖然意見紛呈,莫衷一是,但主流意見還是建議中國參戰,認為中國參加對德作戰,從小處著眼,是為了應對日本,為了在戰後和會上佔有一席之地;從長遠看,是為了加入國際社會,走向國際化,使中國在新的世界秩序中有發言權。

主政的段祺瑞亦相信︰「日本既已加入,我若不參加,日本對青島勢必染指掠奪」,而「德國雖系當即當今之強國,但眾怒難犯。料其難以勝利。將來協約國取得勝利,中國將成局外之人,而我國參加,那將迥然成另一局面。到時中國也是戰勝國之一,和會上有我一席之地,必將提高中國之國際聲譽。

就這樣,1917年8月14日,經過半年左右的斗爭和辯論後,中國政|府對德宣戰。此時,距一戰結束的1918年11月11日還有不足1年3個月時間。

中國參戰後即收回德、奧在天津、漢口的租界,撤銷兩國領事裁判權,同時獲得協約國許諾︰庚子賠款自1917年12月起暫緩五年償還(俄僅同意緩還1/3),免加利息;德奧賠款永遠撤銷(佔20.91%,其中德國9000余萬兩,奧匈400萬兩);改變《南京條約》「協定關稅」條款規定的5%固定稅率,國提高5%關稅;天津周圍20里內允許中國暫時駐軍,以防範德奧僑民。

這樣,北洋政|府不僅獲得《凡爾賽和約》中有利于中國的條件,還從德國獲得約8400萬元的戰爭賠款。加上中國戰時所獲德國船只,以及被免去的庚子賠款,中國總收益達2.5億元。

總體來說,中國參加一戰,不僅成功地融入世界格局,還以較小付出收獲了豐厚的回報,堪稱是一次輝煌的外交勝利。

中國雖然是參戰國,但並沒有向歐洲派出作戰部隊。1917年9月14日,中國政|府正式宣布願意派兵到法國參戰,提出中國可以在6周內向法國派遣2萬至3萬士兵。但是,由于日本沒有為協約國向歐洲戰場派去一兵一卒,因此日本也不想讓中國派兵。在西方列強包括日本極力阻撓下,中國最終沒有能夠派兵參戰。

由于中國未能派兵參戰,被稱為「宣而不戰」。協約國方面,有人嘲諷中國「參戰不力」,是「理論參戰者」。後來日本參加巴黎和會的代表更是據此指責中國「未出兵,宣而不戰,應不下請帖,不為設座」。

中國雖未派兵參戰,但卻「以工代兵」,派出了大量勞工到歐洲戰場,並給協約國一些國家送去大批糧食,為戰爭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大貢獻。說中國是一戰的特殊參戰國,還在于作為戰勝國卻沒有獲得戰勝國應有的尊重和待遇,中國參戰的目的也完全沒有達到,是一個屈辱的參戰國,更是一個屈辱的戰勝國。

在中國近代史上,日本始終扮演了極其惡劣的角色,是列強中欺凌中國的首惡,也是中國最危險的敵人。一戰爆發後,日本趁火打劫,以對德宣戰的名義奪取了山東權益,實現其擴張野心。在中國參戰問題上,日本屢加阻撓,是中國參戰的最大障礙。中國試圖通過參戰解決山東問題,為一戰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而在巴黎和會上受盡屈辱,未能收回山東主權,根源也在日本。今天的中國,仍要警惕日本,防範日本。

任何一個主權國家,面臨戰爭何去何從,理應有權作出選擇。而中國參加一戰,卻不能由自己決定,而是被列強所左右,命運掌握在別人手中。求戰之路曲折、艱難、漫長,令人心酸,使人感嘆,發人深省。弱國無外交,弱國在國際事務中無話語權,我們必須永遠銘記。歷史昭示我們︰富強是硬道理,國弱遭人欺,落後就要挨打。中國只有成為一個強國,才能維護領土主權和國家統一,才能與世界各國平等相處,才能在世界舞台上有自己應有的地位。

中國參戰雖然含有從強從眾的因素,在巴黎和會上未能受到平等待遇,也未能實現預定的目標。但是,中國這一抉擇本身是積極的,具有開創性意義。通過參戰,廢除了與德奧之間的一切不平等條約,開了近代中國廢除帝國主義在華特權之先河;停付或緩付了庚子賠款及其他對德借款的息金,一定程度上減輕了中國人民的負擔。從廣義上看,參戰使中國贏得了進入國際社會的入場券,首次以戰勝國的身份參與國際關系體系的重新安排,成為國際聯盟的創始會員國,與國際社會建構起更加緊密的制度性聯系。

圍繞中日關于一戰的參戰前後,實質是中日之間力量、北洋中|央政|府直皖兩系的角逐。

既然宣戰了,那自然要有能夠代表中國對同盟國進行作戰的軍隊。靠現有的軍隊,那是不用想了。比較下後來陸地上日本與蘇俄的差距那不是一般的大,而蘇俄比之德國在陸軍上的劣勢也是不可同日而語的。至于中國,到二戰時的武器還不如日軍一戰時的配置。這樣的部隊,到機械化作戰的歐洲和列強相會,不是去找虐送死是什麼?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