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珍珠?」宋時初眼眸動了一下,不懂沈珍珠那麼一個愛好富貴的人,怎麼去了京城還回來。
這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嗎?
「是啊,大娘子您說她們是不是就是那個什麼來著,狗皮膏藥,擺月兌不了那種。」
「對,就是狗皮膏藥。去忙你的。」宋時初瞧著院里新來的小丫鬟又是掃地又是給狗子梳毛,伸手在銀瓶額頭上彈了一下。
銀瓶正要往廚房去,外院的狗子叫了起來。
汪唔汪唔的……
往外看去,銀瓶眼楮瞪圓。
什麼叫說曹操曹操到,這人都經不起念叨啊!
剛才才說沈珍珠回來了,現在人就出現在跟前了。
「你來這里干什麼?」銀瓶往宋時初前面一站,看沈珍珠的時候眼里帶著提防。
沈珍珠苦笑一聲︰「不請屋里做做嗎?」
見銀瓶不動彈,宋時初也沒有呵斥,沈珍珠也沒生氣,嘴角的苦澀收了回去,淺淺笑了一下,自說自話︰「回村了得跟鄉親鄰居見見面,這是一點兒薄禮,以後大概還會來往,宋姐姐你不要介意。」
話落,眼神往身後丫鬟瞥了一下。丫鬟立馬捧著木質托盤往前走。
銀瓶盯著托盤瞧了幾眼,上面的東西看不真切,用一塊紅布蓋了起來。
扭頭看向宋時初。
「不用這麼見外,都是同村的,送來送去的,多不合適。」不喜歡的人送的東西,宋時初會要?
她缺這個?
沈珍珠見宋時初連東西都不要,臉上的笑有些繃不住。
但是想到來這里的目的,突然咳嗽一聲,說道︰「我有些喝了,可以喝點水嗎?」
「……」若是換成其他人過來討水喝,銀瓶或許就答應了,但是是沈珍珠,銀瓶搖搖頭︰「誰知道你會不會自己吞了毒藥,喝了我家的水就死了,到時候我們可洗不清。」
沈珍珠噎住了。
她是那麼想死的人嗎?這家人的丫鬟怎麼回事,主子還沒發話呢,丫鬟就開始嘰嘰歪歪,規矩都沒。
「那算了,我不喝水了,可以說說話嗎?」沈珍珠很想往內院走進去。
看看里面住著什麼人,有沒有跟大將軍有關的東西。
如果可以……
宋時初這樣帶著孩子的將軍都能喜歡上,那自己呢?
京城有傳言的,戰神將軍是煞星,會克妻,已經有兩個跟將軍定親,但是意外死了的。
跟大將軍門大戶對的姑千金小姐金枝玉葉可能不會嫁給顧將軍,但是還有不少的小家碧玉想要一步登天嫁給大將軍呢,即使大將軍凶名在外,也擋不住少女懷春。
然而大將軍都沒有要,跑來一個村子跟一個未婚先孕的女人攪和一起,是不是證明大將軍就喜歡生過孩子的女人。
當然這種想法也只是一閃而過,沈珍珠可不覺得現在的自己比宋時初長得好看。
「有什麼好說的嗎,時間不早了,我改睡了,再見!」宋時初丟下擋在身前的銀瓶往里面走了進去。
銀瓶冷哼一聲,轉身往里跟去。
沈珍珠眼神變化一下,跟在銀瓶身後。
這不要臉的模樣,跟在沈珍珠身後的兩個長相極佳的丫鬟都震驚了。
眼神里同時露出對沈珍珠的鄙視,不過一瞬間就收了回去,在靠山村這個地方,她們還得靠著沈珍珠生活。
王妃給她們的任務就是勾.引顧景垣,破壞世子跟這位村姑的感情。
雖然目前來說,沈珍珠這個人有些不頂用,但是總比她們兩個跟個沒頭的蒼蠅亂撞的好。
沈珍珠剛勁內院,就被一只黃狗給攔住。
黃狗長相極為凶殘。
跟在沈珍珠後面的兩個小丫鬟瞬間花容失色,這麼凶殘的狗子,很少這麼近的初心在她們的眼前。
「沈夫人,咱們先回去吧,以、以後再找機會過來。」丫鬟說著話慢吞吞往後退去。
求助下,【咪咪閱讀】可以像偷菜一樣的偷書票了,快來偷好友的書票投給我的書吧。
沈珍珠有什麼辦法,她也害怕狗子啊!
于是三個人轉身倉皇的離開了小院。
小院再次恢復安靜。
宋時初樂呵呵的從廚房拿了一根骨頭獎勵給凶殘的大狗子,果然在村里養狗是正確的選擇。
伸手在狗子腦袋上模了一下。
「好好干!」
宋時初回頭瞧見銀瓶靠在樹上做沉思狀。
「大娘子,你說沈珍珠回來是為了什麼,奴婢總覺得她不安好心。」銀瓶說完,篤定的點頭。
宋時初笑了笑︰「怕她嗎?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咱們小院現在住著這麼多人,你可別小看那些墨家的,據說所知,他們每個人手臂上都綁著**,就連睡覺都會綁著,如果你半夜敢推開他們房間的們,小心變成刺蝟。」
「什麼?」
銀瓶受到了驚嚇。
那些墨家人看著明明很好相處的樣子。
怎麼能那麼凶殘呢。
「防人之心不可無,害人之心不可有,你呀,墨家人敢千里迢迢來這邊,你以為他們是吃素的。」教導一下銀瓶。
宋時初就往學堂走去。
學堂有女子班級,現在女子班級代課的是縣城一商戶的夫人,琴棋書畫都會,想要給自己博一個好名聲。
這才不辭辛苦每日過來。
當然,這位夫人教學質量也還行,沒有趁機夾帶私貨,這讓宋時初很滿意。
來學堂的目的是找祁老先生。
沈珍珠從京城回來的原因,她有些猜測,得跟祁老先生打探一下京城的情況,才能更好的做計劃。
祁老先生听見沈珍珠回來,微微愣了一下,隨即笑了起來︰「王家跟顧家是姻親,沈珍珠現在是王家人,再次回來,可不就那位王妃的意思,女人心思狹隘起來,能夠做的事情多的是,你可得注意了。」
「跟袁氏合作的也是王妃的人,看來,顧大將軍對那邊還有些感情,敲打的力度還不夠啊。」宋時初手指落在桌面,一下一下敲擊著。
祁老先生沒插話。
這就是別人的家事兒了,他一個外人不能多管。
宋時初跟齊老先生談了會話,就站在女子班級外面,听著里面講述的課程。
無非是一些簡單啟蒙文字。
四書五經的知識沒有,千字文百家姓有。
甚至還會抽查班級學生的刺繡,在這位夫人看來,女人應該認識字,更應該有個一技之長,甭管是做飯也好,繡花也罷了,如果是養雞養豬養的比較出挑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