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三十三章 歸雁洛陽邊

「是故民心之所向,一國也;民心之所歸,一家也。」

「一家雖小,可明禮義而知孝悌;一國雖大,齊萬家之樂而不辨庶民之苦。」

「蓋曰︰以小家觀大家,以一家之務謀一國之事,是為社稷之本也。」

得到無字書靈授意的少年不敢有絲毫懈怠,步步登梯拾階而上,口中念念有詞,一字不差。

站在下方的鄭霖早已呆若木雞,驚為天人。

這小子還是人嗎?

莫非隱世宗族的儒家子弟都個頂個的如他這般天資不成?

看來回去之後有必要仔細翻閱一下藏書閣里關于趙氏一族的文卷記載了。

【升龍台四十九考,題二畢,耗時二十八息。】

第二道龍門前懸浮的文字光影碎成斑駁白芒,一部分歸于光幕之中,另一部分匯入少年手中所持令牌內。

「書爺,干得漂亮!」

少年心中暗自歡呼道,眉宇間喜色縈繞。

看來這次無字書靈果真不是在胡亂吹噓,而是實實在在的胸有成竹勝券在握。

「鄭公子,你也趕快啊!」

少年沖著鄭霖揮了揮手,會心一笑道。

「在下不急,公子盡管登台便是。」

鄭霖緩緩搖了搖頭,示意少年不用顧及自己。方才跨過第一道龍門,本就是為少年開路演示。以他在文道一途的造詣,能完成升龍台十考便已是極限,至于那虛無縹緲的鯉魚躍龍門,怕是學宮夫子也未必有十足的把握。

不過眼下他倒是更看好這位嶄露頭角的年輕公子,以其如今所展現出的本事,即便完不成那件僅存在于傳說中的壯舉,想來也不會太差。能親眼目睹這一過程,又未嘗不是一樁美事。

少年自然不清楚鄭霖心中打的小算盤,不過時間不等人,他確實需要盡快完成四十九考,拿到這一層文爭區的通行令牌。倒並非他有多麼十足的把握,實在是他信不過懷里那本隨時可能撂挑子不干的無字破書。趁著現在情況大好,少年恨不得一步跨過四十九道龍門,免得夜長夢多。

【升龍台四十九考,題三。】

【古來文人墨客,多有背井離鄉、四海求仕之舉,且以思鄉為題,賦詩一首。】

【八步八梯,一階三十息,逾期復始。】

【所作詩賦交由學宮夫子評定,得乙上者,方具登臨龍門之資。】

站在第一道龍門前駐足觀望許久的鄭霖在看到遠處那幾行碩大字跡後,徹底傻了眼。

「他的文道天資評定到底該有多高?」

鄭霖滿腦子里只剩下這一個問題。

按照升龍台慣例,最起碼也要到二十題後才能出現這種即興發揮的詩賦考題,時限更是無一例外在每階五十息開外。

像少年這樣第三道龍門就出現詩賦題的狀況,聞所未聞。每一階只給三十息的時限,更是前所未見。

「這是擺明了不給散修學子留半點出路啊。」

鄭霖輕嘆一聲,心中替少年暗自不平道。

學宮夫子自然希望自家弟子能在升龍台上大放異彩,至于這些天賦絕佳的旁門後輩,注定走不了太遠。

這是九雲軒不成文的規矩,更是天下間人盡皆知的規矩。

除非……

鄭霖腦海中忽然掠過一個大膽的想法,他正要開口呼喚少年,卻見那道清瘦身影在沉吟片刻後,毫不猶豫登梯而上,一如既往般健步如飛。

鄭霖徹底凌亂了。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兩步兩梯,兩句詩賦月兌口而出,耗時四息。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又是兩步跨出,八梯行程已然過半。

听到這一句的鄭霖猛然瞪大了雙眼,啞然失聲。

大江有大潮,水漲船高,兩岸平齊。

白帆隨風動,端直高掛,正懸船頭。

好一幅潮升帆揚的壯闊江景圖!

鄭霖雙目回神,正要出聲喝彩,耳畔忽傳來又跨過兩級階梯的少年不急不緩的聲音。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夜幕尚殘,旭日已冉冉漸起。

舊年未逝,卻是春入江南,一派生機。

僅此一句,暗含自然理法,妙不可言。

「好詩!好詩!」

鄭霖忍不住拍手叫絕,手舞足

蹈叫喊出了聲。

四周幾道零散人影也被這邊的動靜所吸引,紛紛投來目光。在看到光幕上少年所作的詩賦後,盡皆面露驚色。

「第三題便是詩賦!」

「此子是何來頭?」

「如此詩才,莫非是哪家學宮的師兄?」

「前三聯確為驚艷之作,只是與題意相差甚遠。若最後一句收官尚可,未嘗不是一篇傳世之作。」

四周響起低聲議論,無一不在期待著少年最後一句收官之筆。

最後兩步,最後兩梯,眨眼間少年已行至第四道龍門前。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第四句詩緩緩浮現在懸空光幕上。

歸雁寄哀思,鄉書傳所念。

洛陽城頭上,故園舊夢中。

此一句似有萬千思念縈繞其間,卻又言之不盡道之不明,余音未盡,回味無窮。

「點楮之筆,點楮之筆啊!」

不遠處有人失聲贊嘆道。

前三聯句句不離寫景敘事,卻在最後一句陡然抒情感懷,自問自答,以寄鄉愁別緒。

站在第四道龍門前的少年長出了口氣,心中默道︰「借前輩之作,鑄我華夏詩壇千古風流。」

《次北固山下》,唐代詩人王灣所作,嘗往來于吳楚之間,以江南盛景,寫就悠悠鄉思。

此刻九雲軒內不知名之處,幾道長衫素袍裝扮的儒士人影圍坐在一道巨大光幕前,神色各異。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好一句‘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一兩鬢斑白的學宮夫子反復吟誦著這一句詩作,兩袖間浩然氣息激蕩。

「此子當真並非我學宮弟子?」

另一儒士言語間暗含驚詫,似乎心有不甘。

「九雲軒二層中奪了文魁令,連登三階直上六層。」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俱是此子所作。」

負手而立站在正中背對眾人的一道身影不急不緩開口道。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