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書童橫刀立馬擋在他身前。

北辰映雪細細打量,只見這書童甲冑裹身威風凜凜,手中一把六脈偃月刀,寒光爍爍,而胯下坐騎更是重鎧鐵甲。

看來大狗子這幾年在外面還真學到不少本事,不說他,單看這個書童就夠了。

「北辰映雪,你殺了我家主人的弟弟,你就是死有余辜。」

北辰映雪不屑于他的身份,道︰「就你個小小書童狗仗人勢?」

書童大怒,他平生最恨的就是這句話。

「哼,明年今日就是你的祭日。」

催馬輪刀,一人一騎一道追雲黑風,飛雲掣電般大刀凌空劈下,瞬間刀中的六脈靈氣被激發,光芒四射,寒氣逼人。

北辰映雪見勢不妙,這若放在他以前修仙學院的本事,就這樣不可一世的又如何,還不是他一個彈指間。但今非昔比,他不敢硬來,只能躲其鋒芒,再尋戰法。

好險,大刀劃過,碎發斬落,只一刀,就令他差點兒人頭落地。

如此了得,這是什麼境界。

但也顧不上看境界了,眼見刀過處,那重鎧鐵甲的馬兒欺來,只有閃身匍匐在地上,才算又饒幸從鬼門關過一回。

趁著對方策馬回轉之際,北辰映雪不敢停歇,翻身著手中螞蟻分身打出。

螞蟻好似早已懂得他意,不打人不打馬身上的鎧甲,就沖著馬兒的眼楮而去。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縱然他書童隨大狗子身經百戰,驍勇善戰又怎樣,還不是乖乖臥槽。

霎時馬兒驚起,卻是什麼也看不見,一頭撞在了大樹上,將個馬背上的書童一個子甩到。

人且在空中,北辰映雪卻人已到,他哪能給對方喘息,不待對方身子落下,他知道,一旦落下,對方必然有了立足之地,就會反撲,自己就死定了。

不待落下,他人已到,一腳再次將其踢飛,然後不待其落下,騰空而起。

戰技灌注于雙膝,縱然這里魔功不能用,縱然丹田沒有了靈力,但是魔功淬煉過的身體本力也不小。

凌空而下,泰山壓頂,雙膝咚的一聲巨響,壓塌在書童的胸膛之上,令其一口鮮血如箭一樣噴出,手中刀也不自覺地滑落。

滑落,一把拿起,嘩的一聲,一刀砍下。

一片血光,旁邊那匹戰馬被一刀斬為兩段,大片的鮮血如噴涌一樣嘩哧一聲澆注在書童的身上臉上,只嚇得他渾身顫栗,瞳孔發直,再無戰力。

「暫且饒你一命,回去對你家主人說,他弟二狗子犯下滔天罪惡,罪當死,勸他,不要執迷不悟。」

言罷,甩了那刀,直奔家門。

……

高處,一少女正正俯視著他的一言一行,見到頃刻間竟然連克三員,不禁在心里驚呼︰「這才眨眼間,難道他又精進了。」

此少女不是別人,正是他的學友「綠衣綠劍綠紗巾」。

……

單槍匹馬,直奔家門。

眼見要到家了,旁邊又閃出一人,卻是自己的堂*/*弟*黑剁頭。

黑剁頭一把拉住他,道︰「不可回去,族長正派了大量的守衛將你家包圍,你這樣回去必然被抓。」

北辰映雪不屑道︰「被抓了怎樣,難道我怕了嗎。」

黑剁頭道︰「你知道為什麼抓你。」

北辰映雪道︰「還不是因為那二狗子,我殺了他,大狗子要報仇,而族中二長老也要報仇,他族長能偏向我,肯定會派兵來。」

黑剁頭卻擺手道︰「非也、非也,抓你並不是因為二狗子。」

「那是為誰?」

「為草。」

「為草被我插上威武樓。」

「是的。」

原來今天早上……

……

原來,今天早上,那族長在家吃過夫人親手做的棕子和大蒜後,就拖著疲憊的身子來到了威武樓。

之所以疲憊,是因為昨晚出了一件事。

昨晚,族中一對夫婦失蹤在幾個月後忽然歸來,結果被慕容家族駐北辰堡的執事「慕容蛇」抓住。

慕容蛇不知從哪里得來消息,說這對夫婦與同樣幾月前失蹤的幾十名北辰堡族人有關,而這些人很可能是背著他們慕容家族的監督而去私自開礦了。

但礦在哪里,他們不得而知。

嚴刑拷打,要他倆交待。可這對夫婦守口如瓶,無計可施的慕容蛇就將這對夫婦的兩個孩子擄來作威脅,脅迫他倆招供。

得知這個消息後,族長與北辰堡五大長老聯名去救那兩孩子,結果孩子總算救出來了,可兩夫婦卻依然命懸一線。

一夜的折騰,他無精打采,拖著疲憊的身軀來到威武樓。

今天是端陽節,族中有龍舟賽和端陽節比武的風俗,他作為族長,是主心骨,豈能不來。

一邊走一邊習慣地在手中轉動著一對「把靈球」,那「把靈球」是一對很黑很黑的鐵球,據說能吸收光線,且還十分沉重,而且里面還有靈力陣法,所以名曰「把靈球」。

「把靈球」是歷屆族長代代相傳的衣缽,是權力的象征,因為它一個就重達五千斤,兩個就一萬斤,不是尋常人能把*玩的了的。

把靈球佔滿了他的右手掌,雖然他人高馬大手掌也很大,但因為那球球很重,所以把*玩起來也不是那麼得心應手,偶爾也會有鐵球掉落的時候,可是他的手腕很靈活,在鐵球剛掉下時就手掌一翻,一把握住,然後繼續玩。

來到威武樓前的廣場上,那里的龍舟隊水手們都精神抖擻地在龍舟前恭候著他,龍舟細長,船身雕飾得非常華麗,而龍頭則是引頸亢奮,威風凜凜,羈傲不遜。

見他來到,龍舟隊員們馬上站列的整整齊齊,而一旁的鼓樂隊也行動起來,大鼓「   」地敲了起來,震耳欲聾,好不熱鬧。

不由得他喜形于色,疲勞一掃而光。

典禮正式開始,第一步——祭祖。

祭祖,只見香案前供著一尊面龐祥和仁厚的神靈,這人不是三皇五帝,也不是天上的哪位神仙,而是當今皇室李家的先祖——「西涼國」的開國皇帝李暠。

李暠,三百五十年前的「十六國時期」,在這涼州建立了「西涼國」,為當代的皇室李氏鑒定了夯實的基礎,如果沒有這位先祖,就沒有後世的李洲、李世民,更沒有現在的大唐王朝。

族長祭典完這位祖先,然後放聲吟唱起當代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詩歌《端午》,之所以吟唱這首歌,一是對現世皇帝李隆基的尊敬,二是,這北辰家族也是李氏旁系的子孫啊。

李氏旁系?

是的,雖然姓氏不同,但他們確實是李氏的子孫。

原來,在這聚寶鎮上世代居住的三大家族「北辰、南宮、慕容」,三大家族都是「西涼國」李蒿指派的守陵人後代,世代守陵,世代為李家人。雖然外界不知道,但他們三大家族的心里卻都很清楚,秘而不宣。

至于他們守陵,是為誰守陵?守的是誰的陵?這連他們也不是很清楚,因為眾所周知,西涼開國皇帝李蒿的陵墓不在這里,而在另一個城市肅州,肅州城西15里處,那里才是皇家祭祖之地,才是李家的風水寶地。

既然這里不是李蒿的陵墓,那他們在給誰守陵呢?

其實這連他們都不清楚,只知道,三大家族分別據守了三條通往後山的「龍脈」險道,而後山里則傳說有「龍穴」,龍穴就是李家王朝的發跡之源頭,就是大唐王朝秘密的「吉壤之地」,但這「龍穴吉壤之地」具體在後山哪里,卻從未有人找到過。

雖然沒有找到過,但聚寶鎮卻一直是大唐王朝秘密的重點保護之地,而世代在這里居住的聚寶鎮三大家族當然也秘密與大唐有著微妙親戚的關系,只是這層關系離得太遠,扯的也有些離譜,因為姓氏完全不同啊,所以三大家族無臉也無證據去認,但大唐李家皇室卻因為這個傳說,對三大家族也是另眼相看,所以才積極扶持和幫助三大家族,以至于在財力物力上對三大家族有些偏袒,但這一切都是暗箱操作,三大家族卻無從知曉。

然而三大家族也是忠義之輩,他們信守著祖先的遺言,在這里傳宗接代、繁衍生育、守衛陵墓,不曾離開半步。

現在,祭祖中的北辰族長放聲吟唱《端午》,這是當今皇帝李隆基的詩作︰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鹽梅已佐鼎,曲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

他一邊吟唱,一邊順著詩意眯起了眼楮,仿佛完全陶醉于其中。

陶醉中,他仿佛看到了大唐盛世,人民安居樂業,端午、仲夏,梅子、佳肴,萬眾共慶,舉杯遙祝祖國大好河山。

其實族長也是半個詩人,他在修仙修道之外,還有個愛好就是作詩,雖然詩作的不怎麼的,但在北辰堡還算小有名氣。

正因為喜歡詩,所以他對當今皇帝李隆基也是敬畏有加,佩服有余,只要是李隆基的詩,他都會吟誦。

同時,他還佩服李隆基的書法和曲。

書法上,李隆基造詣很深,書風雄秀,結體豐麗,用筆遒厚,豐潤渾茂,是典型的唐風佳作。

曲,李隆基一曲《霓裳羽衣曲》膾炙人口,令無數風流才子自愧不如。

李隆基,皇上,試問,這樣英明且多才多藝的皇上,古今有幾人!

佩服、佩服,他陶醉其中,崇拜之中,感嘆開元盛世的繁華,感嘆人民安居樂業的祥和,這樣的盛世古今又有幾回!

但是,樂極生悲…

吟唱之後,他悠然想到了現在的三大家族各自為政,心懷鬼胎,尤其是慕容家族,借著族中英雄輩出,對另兩大家族進行白色恐怖式的統治,以至于像昨晚那種令人發指的事時常發生。

推薦一個app,媲美舊版追書神器,可換源書籍全的\咪\咪閱讀 \\ !

昨晚為了那對夫婦,為了那兩個孩子,他整整煞了一夜,到現在都疲憊不堪。

不由得,他心情不好了起來,看來大唐也並非只有表面的繁榮穩定,而背後的黑暗和腐敗也與時俱進。

「慕容家,慕容家族,我們同為李氏子孫,同為英明的皇上效力,相煎何太急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