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日一早, 裴濟趁著天還未亮,匆匆起身穿戴,沾涼水抹一把臉, 又回去吻了吻仍在深睡的麗質,便從窗邊翻出,悄悄往九仙門附近的營中去。

九仙門附近仍是一片沉寂,他迅速回屋中, 打了水來仔細熟悉一番,重新換上潔淨的官服, 便先騎馬往駐于城外的羽林衛營中趕去。

陛下近來罷朝, 因此清晨都不必往延英殿去赴朝會, 眾臣皆是直接到衙署中處理政務, 只有兩位宰相、幾位尚書、侍郎和其他有要事要稟的官員, 才會單獨入延英殿稟奏、商議。

裴濟昨日已面過聖,今日便直接處理離開兩個多月里堆積的事務。

好在左右羽林衛兩萬余人,早因他的一力整頓而變得紀律嚴明,即便大將軍暫離,每日也能照常操練、布防、換防, 將京城與皇城內外守衛得如鐵桶一般。

他自幾處城門中選了兩處, 騎馬仔細檢視, 又听新提上來的副將將這兩月的事務大致說了說, 留出一個時辰來,將堆積的文書批閱後,便接著趕去兵部。

兵部不同左右羽林衛, 從尚書、侍郎到底下的小官吏,辦事者眾多,如今雖尚書已被下獄查辦, 公務卻依舊能運轉自如,少了他一個並無大礙,是以他過來,便只先將近來的公文都翻閱一遍,理清各項事務的進展。

只是看到各地送來的軍報時,他格外留了個心眼,將盧龍、義武、河東三地的軍情仔細梳理過一番,果然發現如張簡先前在心中說的一般,這幾個月時間里,突厥的幾次小範圍擾邊,都集中在幽州一帶,與從前的分散各處有些不同。

然而因這幾次侵擾都是一擊即退,除搶掠百姓財物外,未有大的沖突,因此送上的奏報皆輕描淡寫,一帶而過,似乎沒有引起眾人的關注。

他暗暗思忖,總覺這其中,與蒲州才發生的事定有什麼關聯,只是他暫還未能想透,只好將情況暫都一一記在心里。

傍晚,天色漸暗,裴濟自兵部衙署離開,婉拒了幾個同僚往平康坊去為他接風洗塵的邀約,帶上石泉騎著馬等在丹鳳門外,欲與父親一同回府。

昨日陛下的一番話如一塊巨石一般始終壓在心頭,他得盡快同父親商議。

恰是中樞的官員們離宮回府的時,四下往來者眾多,裴濟等了整整兩刻,待大多官員都已離開,才見父親沉著臉騎馬過來,見他等著,也不停留,只揮手道了聲「回去說」,便騎馬小跑在前。

回到府中,父子二人神色都不大好,見過裴老夫人與大長公主後,便一前一後進了書房中談事。

裴濟立在一旁,先沖裴琰行禮,問︰「方才在宮中出了何事,令父親面色這樣不好?」

裴琰將外袍擱在一旁,飲了一口涼茶,又深吸一口氣,這才將一腔不滿暫時壓下︰「今日同蕭相公議陳應紹與範懷恩案,我主張嚴查、詳查,不能漏掉半點蛛絲馬跡,眼下呈上來的證據,雖基本能斷定,此二人私下勾結,串通一氣,趁朝廷征鐵礦鑄鐵牛時,以權謀私,暗中牟取暴利,然其中仍有細節不甚明晰,得一一核實。可蕭相公卻道要盡快處置,不必大費周章。」

裴濟聞言,也跟著蹙眉︰「兒子先前讓人送回那個叫芸娘的歌妓,可是已審過了?」

裴琰揉著眉心,點頭道︰「審了,你回來前一兩日就已在審,今日出了結果,據她供述,是個陌生郎君將她買下再送到蒲州的,畫師依她的描述作了畫像,果然與範懷恩府中的管事模樣有八分相像。」

他又飲了口茶,將茶盞重重放下,道︰「問題恰就出在這兒,那歌妓供出了範懷恩的管事,管事亦對此事供認不諱,偏範懷恩,半點也不承認罪行,堅稱自己一無所知,是遭人構陷。」

裴濟沉吟片刻,道︰「兒子也以為,此事並非只是樁貪腐案這樣簡單。範懷恩乃幽州刺史,近十年的調動多在地方,而陳應紹則已在兵部任職多年,此二人從前應當稍有交集,觀其履歷,也無同窗、同鄉之誼,怎會在這時暗中勾結?若不了解陳應紹一貫的為人,範懷恩憑什麼斷定他一定會為色與利所誘?」

裴琰听罷,深以為然,直點頭道︰「為父也是此意。可偏蕭相公力排眾議,要求從速查辦。哼,他當旁人不知他打的什麼主意,分明就是要趁這個時候,暫代職權的別駕還未坐穩,安插他的人過去填補這二人的位置!」

蕭齡甫從數年前就開始利用手中的權柄一力提拔自己的人,先前因陛下的幾番敲打,還知收斂,近來卻是借著杜相公的隱退,漸有了獨斷專行的趨勢,可偏偏到陛下面前,又十分收斂,一味的恭敬、順從,著實長袖善舞。

裴濟道︰「除了此事,兒子近來又發現了些別的端倪。」

他遂將突厥的事一並說了。

「先前給張簡的回信里,兒子已讓他悄悄派些人到幽州,將冶鐵之所都暗查一番,不可放過。」

裴琰的面色又嚴肅了幾分,聞言問︰「你懷疑這事與陳應紹的案子有關?」

裴濟點頭。

二人相對沉默片刻,裴琰點頭︰「你做得不錯,既然模到了這條線,一定不能放過。」

他說罷,心底慢慢涌起感慨︰「三郎啊,你如今真是大了,不但心細如發,做事也愈發有主張了,為父為官數十載,恐怕有時也及不上你思慮周全。」

裴濟听了父親的夸贊,卻沒感到欣喜,只勉強扯嘴角笑了笑,慢慢說起昨日入宮後的事情。

他說得極慢,幾乎將從面見太後,到離開紫宸殿中間的事事無巨細都復述了一遍。

裴琰好容易有些松動的面色,隨著他的話又漸漸沉了下去,尤其至最後,听到陛下那句別有深意的話時,更是悲從中來。

「陛下——當真這樣說?」

他一向炯然有神的雙眸里閃動著幾分不敢相信,可待話問出口,又覺多此一舉︰「罷了,為父知道了。」

裴濟跪坐榻上,垂著頭低聲道︰「近來御前議事,父親定要謹言慎行,萬不可觸陛下逆鱗。」

父親雖懂收斂鋒芒,不如杜相公一般一貫直言,可到底是武將出身,為人亦是正氣凜然,倔強時半點不肯讓步的作風比杜相公並不遜色多少。

「為父知道了。」裴琰不禁笑了聲,不知是自嘲還是嘆惋,連一貫挺得筆直的脊背也略微佝僂起來,「早該料到的,陛下不喜已久,逐了杜公,下一個便該是為父了……」

裴濟望著父親的模樣,不由心底一痛,擱在膝上的雙手悄悄收緊,不知怎的,就問︰「父親這樣忠心不二,卻遭陛下如此對待,可會覺怨恨?」

裴琰沒說話,佝僂下來的身軀卻狠狠一震。

他出身河東裴氏,曾祖乃大魏開國功臣,爵位襲至他這一代,也仍舊保持著將門榮光。他年輕時跟著父親在北方征戰,殺退過吐蕃,擊退過突厥,甚至還同回鶻數度交手,能位極人臣,也是憑著一路拼殺得來的。

那些年里,他浴血奮戰,早已在身上留下無數傷痕與頑疾,直到如今,多少好藥都無法治愈。

可他始終堅定不移,無論面對先帝,還是今上,都一心要為朝廷效忠。

就連娶了公主,生下獨子,他也不敢因私心而溺愛嬌慣,明知三郎幼時體弱,仍硬著心腸將才十二歲的他一同帶去河東,模爬滾打整整四年。

推薦下,我最近在用的看書app,【 \咪\咪\閱讀\app \\ 】書源多,書籍全,更新快!

皇宮里養大的孩子,本就體弱,好容易與父母團聚,轉頭便被無情地扔進軍中,與將士們同甘共苦,他這個做父親的,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卻一點不曾後悔。

裴家的兒郎,生來就該如此。

這麼多年來,他自問光明磊落,問心無愧,對得起君主與百姓,亦對得起父母與妻子。

哪知到頭來,卻被猜忌、厭惡至此?

盡管早在去歲,他便已有這樣的擔憂,去溫泉宮時,還同三郎私下說過。後來又見杜衡先遭驅逐,自然也隱隱料到了自己的下場。

可擔憂是一回事,真正確信又是另一番感受。

眼看半輩子的榮光很快就要崩塌,他不禁悲從中來。

怎會一點怨恨的心都沒有?可他不能——

「‘為人臣子者,固有所不得已。行事之情而忘其身,何暇至于悅生而惡死。’」他黯淡的眼神慢慢恢復做炯炯有神的模樣,「三郎,你可還記得這句話?」

裴濟動作一僵,慢慢垂下眼,點頭道︰「記得。」

話出《莊子》,是他年幼時,便听祖父與父親教過的,意指為人臣者,當公而忘私,安于天命,將生死置之度外。

父親是在提醒他,謹守臣子本分。

可何為「天命」?為君者的好惡便是所謂「天命」嗎?

他第一次對多年來堅定的信念產生懷疑——如祖父、如父親一般,兢兢業業一輩子,究竟是為了什麼?

為天下,為百姓?還是為家族,為君王?

他心底動搖不已,下意識就想反駁︰「可是父親——」

話未說完,裴琰已厲聲打斷︰「三郎,莫再說了!」

父子二人四目相對,裴濟住了口,黑沉目光里的抗拒與疑惑卻未消退。

良久,裴琰輕嘆一聲,拍拍他的肩,語重心長道︰「為父對你寄予厚望,將來還盼你能代替為父,做陛下的左膀右臂,留一段君臣間的佳話。」

他眼神沉重,含著殷殷期望︰「為父早就說過,逆耳之言,自交給為父來說,而你,要守好陛下。別讓為父失望。」

裴濟心底一片茫然困惑。

陛下要他與父親劃清界限,父親要他守好陛下,二人都要他別令人失望。可眼下分明是他自己有些失望了。

「三郎,想想你母親。」裴琰一聲嘆息,拿出最情真意切的話來。

裴濟眼神一滯,隨即垂下眼,低聲道︰「兒子明白了。」

母親是公主,流著李氏皇族的血脈,與先帝兄妹感情極深,與陛下亦是血緣至親,自然是盼著他能輔佐在陛邊,做一個賢臣的。

「明白就好。你去吧。」裴琰慢慢松懈下來,背後的佝僂愈發明顯,「別讓你母親知道陛下的話,她會傷心的。」

實則也算不得什麼大事,他想。年歲大了,總也有隱退的一日,如今不過提早一些罷了。陛下仁慈,至多也是向對杜衡一般,令他回府修養,不理朝政罷了。

沒什麼大不了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