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十三章 逾禮

大秦建元二年,五月初,唐老太太離世。

夏氏跟杜縝夫妻倆一起回金州奔喪,在姨母的靈堂竟然沒有看到女兒杜寧月,夏氏便向長子杜文全問起。

杜文全在母親改嫁後,就由舅父夏榮接去了夏府照顧,偶爾回府,也是向祖母請了安,就回書院,很少過問府中之事。

楊老太太告訴他,妹妹因祖母過世悲傷過度,守靈時又染了風寒,現在起不了床,正在靜養。

他也沒有多問,身為二房唯一的男丁,他要幫忙操辦祖母的身後事,根本無暇顧及其他。

夏氏可不像兒子那麼天真,姨母的靈前,守著的竟沒有一個熟識的奴僕。

她離開杜府,滿打滿算不過六年的時間,楊老太太再厲害,也不可能把服侍姨母的老人都打發了。

畢竟是在門閥里模滾打爬過的女人,她很清楚內宅里的門道,稍微用了點手段,很快就得知了消息。

說是服侍過二房唐老太太的奴僕都被關了起來,理由是那些奴僕偷奸耍滑,沒有盡心照顧好老太太,致使老太太病情加重,驟然離世。

待老太太的喪事辦完之後,便要處置他們。

夏氏不禁心生疑慮,姨母臥床多年,身體早已是油盡燈枯之象,拿這個理由處置二房的奴僕,楊老太太想干什麼?

肯定有她不知道的原因。

經過一番細細的打听,終于弄清了原委,竟然與女兒有關。

有老僕向唐老太太稟報,說是三房的郎君與他們二房的姑娘,兩人相處的樣子過于親密,一點也不像隔房的叔叔與佷女。

老太太嚇了一跳,趕緊派人把孫女叫來跟前,細細盤問。

杜寧月年幼懵懂,唐老太太與她說起杜緹,她眉目含笑,雙頰生暈,完全一副情竇初開的模樣,而不自知。

唐老太太很是難過,這些年她只顧著靜養,卻疏乎了對孫女的教導。

亡羊補牢,未為遲也!

她以侍疾為借口留下了杜寧月,準備帶在身邊親自教導。

這麼個一天有一多半時間都在昏睡、一只腳已經踏進棺材里的老人,突然間要親自教養孫女,這動靜鬧得實在是有些大,杜三老爺不放心,便前去二房問了問。

饒是杜三老爺精明似狐,把能想到的由頭都猜了個遍,也沒想到竟與自己的兒子有關。

叔叔與佷女行為舉止過于親密。即便沒有血緣,可一旦傳出逾禮的名聲,他們杜家也就算完了。

不能讓這兩人再待在一個府里了。

正好前兩天,京城長房杜縝來信,想讓杜緹去京城讀書。京城乃人才匯集之地,提前過去多參加一些文會,對兒子以後的科舉也是大有助益的。

楊老太太卻不肯,她求神拜佛到了二十八歲,才有了杜緹這個心尖尖,總覺得兒子還小,不能離了她的眼。

這次,杜三老爺直接向她說明了原因。

「這個喪門星。」

楊老太太大怒,當即吩咐管家把杜寧月關起來,準備送到郊外的庵堂。

如此糟踐她的孫女,唐老太太知曉後,拖著病體到三房找楊老太太理論,被氣暈了過去,當夜,便病情加重離世了。

氣死寡嫂,這事要是傳了出去,楊老太太就算不被休,余生也只能待在庵堂了。

不愧是掌家的太太,當下就把二房知情的老僕全部關了起來,準備在唐氏的喪事辦完之後,找個為主子盡忠的理由,神不知鬼不覺的把這些人都打發了。

只是她機關算盡,就是沒料到,夏氏再嫁成為盧家婦,還能親自回金州送喪。

沒等她反應過來做遮掩,夏氏已在柴房里見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女兒,心痛憤恨之余,不顧規矩沖進了杜家的祠堂。

既然杜家作踐她跟杜純的女兒,那就是沒把杜純當作杜家二房的繼嗣人,如此,她便去祠堂把杜純的牌位給砸了。

要不是杜縝夫妻得知消息趕過來的快,那是真要出大事了。

在杜三老爺和杜緹的求情下,楊老太太雖沒被休,卻逃不了進庵堂的命運。

夏氏守到唐老太太五七過後,就把屬于二房的產業,全部收回整理好,分成兩份,給了杜文全和杜寧月。

再把知道內情的一些僕人,好好的安置了起來,遂帶著兩個孩子回到了建鄴城。

杜文全乃是杜家二房的長孫,自是住進杜縝的尚書府,杜寧月便被夏氏直接帶回了盧府。

對外就說,是上了盧氏族譜的,這些年一直留在金州,代母親在祖母跟前盡孝。直到祖母離世,守完五七,方才回到母親身邊。

……

樂水道︰「夏氏真的很聰明,為女兒搏了個‘至孝’的好名聲。有了這樣的名聲,杜寧月何愁以後的婚事。」

千年也隨聲附和︰「的確是聰明,就算東窗事發,也有說辭,畢竟不同宗了。」

千月卻不解︰「夏氏既有這個想法,那她當初再嫁,為何不帶女兒同去魯地?齊州盧氏,家大業大,既然願意求娶寡婦,也不在意多養一個小姑娘吧。」

推薦下,我最近在用的小說app,【 \咪\咪\閱讀\app \\ 】安卓隻果手機都支持!

樂水道︰「據查,夏氏當初是打算把杜三姑娘帶走的,盧二郎主也願意。可杜家三房的楊老太太卻不同意,說什麼杜家雖不如盧家乃詩禮傳承的大閥,卻也是金州有些頭臉的人家,怎麼也不能把杜家的孩子養到外姓人家里。」

「這話,你們信嗎?」

周九如眸色沉冷,漫聲道︰「她這個隔房長輩,跳出來多管閑事,可不是為了杜家的臉面,而是盯上了二房的家業。」

別人不知道,她可是听外祖母講過,唐老太太陪嫁豐厚,夏氏雖然父母雙亡,夏家卻是金州當地的富戶,所以夏氏再嫁,才有那麼多的嫁妝。

三房的楊老太太,閨名楊九兒,家里有五個阿兄,三個姐姐,臨著她這個幼女,根本沒嫁妝傍身。

「楊老太太確實貪婪。」

樂水說道︰「二房的田莊鋪子,自從杜縝去了西北,就由杜三老爺接管,多少收益,唐老太太也沒精力過問。

這楊老太太瞞下收益也就算了,還把唐老太太指明要留給杜寧月做嫁妝的首飾鋪子,厚顏轉到了自己的名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