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694章 淮北大捷

之所以選擇身材矮小的戰士,倒並非真因為北平已無人可用。

藍楓的考量是,身材矮小的戰士重心更低,在馬背上可以更穩定,使用三管火銃射擊時,準確性也更高。

他們在成軍後的幾個月中,已經歷了大量的射擊訓練,此時第一次實戰,又听到張仲杰的辱罵,無不是怒火中燒,憋著一股勁,要把眼前的四象軍打個落花流水。

神機營在行軍時,通常用一只布袋包裹著三管火銃,布袋上還設有肩帶,可將火銃斜挎在肩上,十分方便。

張仲杰遠看著他們手中的布袋,以為裝的是馬刀長槍一類的尋常武器,也沒在意,直到神機營的戰士們打開布袋,露出黑黝黝的銃口,才終于意識到不對。

但是已經太遲。

在路子亭的號令下,神機營的兩千五百名戰士從左右兩翼一起向四象軍沖殺過去,待奔到距敵人二十步以內,不再繼續沖向敵人,而是一拉馬韁,流水一般轉到和敵人騎兵平行的角度,同時舉起三管火銃,千彈齊發!

四象軍的戰士們雖然身懷內力,但遠還沒到能攻擊二十步外敵人的地步,他們未著重甲的血肉之軀抵擋尋常刀劍倒還好說,此刻面對火銃射出的高速鉛彈,卻是半點也不頂用。

就听大鍋爆豆般的連聲銃響,首當其沖的一排四象軍的戰士有八百多人中彈。

他們有的捂住鮮血直流的傷口,有的疼得拋掉了武器,還有更嚴重的則跌下馬背。

神機營的戰馬都經受過火銃開火的訓練,並無異狀,四象軍的戰馬卻因為火銃開火時發出的劇響,大量受驚,彼此沖撞者,放蹄狂奔者,人立嘶鳴者隨處可見,陣型瞬間亂作一團,更有不少落馬者被其他戰馬踩成肉醬。

「再打!」

路子亭再發號令,神機營的戰士們稍作調整,立時進行第二次開火,火銃的銃管里火舌齊出,又有千多名敵人中彈受傷。

藍楓雖是名義上的最高統帥,但因知道路子亭陪伴這些戰士的時間更長,一支軍隊在一次行動中最多听從一個最高統帥的號令,便將這次戰斗的指揮權完全交給路子亭。

路子亭也沒辜負他的信任,在戰士們攻出兩彈之後,下令調整陣型,把神機營的戰士們調整為最適合進攻的淺弧形,然後再次下令開火。

伴隨著第三波的銃響,四象軍的中彈者更多,幾近兩千之數,其他同伴相撞者,落馬遭踩踏者也是不計其數。

四象軍在一瞬間出現如此大的傷亡,張仲杰縱使武功再高,也知道難以憑借一己之力扭轉戰局,他狂呼一聲撤退,帶著他的四象使率先向東側突圍。

這時張輔和朱高煦的兩隊人馬趕到戰場,他們沒想到神機營出場的第一戰就取得如此喜人的戰果,興奮至極,同時在齊眉山中計受挫時攢下的窩囊氣也在此刻爆發出來,率領手下戰士拼命掩殺,將張仲杰的四象軍沖得潰不成軍。

最終,這場「劫糧」之戰以燕軍的全面勝利而告終,張仲杰的四象軍大部分被打散,落馬受傷者盡數被俘,他本人只帶了不到四千人沖出重圍,勉強苟存性命。

至此,靈璧城徹底斷絕了外部的糧草供應,危在旦夕。

何福與平安、藍道行等人一商量,決定與其被困城中活活餓死,還不如趁大軍尚有一定的戰斗力,集中突圍。

他們的突圍行動選在一日清晨,約定以三聲炮響為號,從東、南、北三座城門一齊突圍。

朱棣一方的斥候收到消息,得知徐州的陳暉連夜出兵,準備救援靈璧,于是也在這日清晨發動總攻。

南軍士兵備好雲梯、沖車、投石機等工程器械,營中三炮震響,眾軍如蟻群般沖向城下,對靈璧發起猛攻。

而守城方听到攻方炮響,竟誤以為是己方突圍的號令,從各處城門爭相逃竄。

朱能、丘福等燕將大喜,立時揮師猛攻,從城門殺入城內。還沒做好交戰準備的南軍將士此時只顧逃命,毫無戰意,很快被潮水般涌進的燕軍擊潰,除何福與蕭無痕等人突圍成功外,余眾如平安、藍道行等皆被俘。

(《明通鑒》卷十三︰于是南軍糧乏,乃下令,期以明日聞炮聲三,即突圍出,就糧于淮河。辛巳,燕師攻靈壁壘,發三炮,令軍士蟻附而登。福軍誤以為己號,爭門走,燕師乘之,人馬擾亂,遂大潰。)

朱棣取得靈璧尚不滿足,命張輔和朱能打起平安部的戰旗,向北去迎陳暉。

插一句,我最近在用的小說app,【  \\ 】安卓隻果手機都支持!

陳暉乍見友軍旗幟,還以為是從靈璧突圍出來的平安,大喜之下剛要過去會師,燕軍立刻趁其不備發起猛攻,不但再次將陳暉部打得潰敗,陳暉本人也在突圍時受傷遭擒。

靈璧之戰後,盛庸率領的南軍主力遭到重創,所倚仗的平安陳暉等大將也被燕軍俘獲,在全盤形勢中已居于下風。

朱棣乘勝南下,盛庸則尚不死心,率己部中軍于淮安鳳陽一線力阻燕軍。是役,盛庸部展現出卓絕的戰斗力,硬是阻得燕軍無法就地渡過淮河,不得不轉道東南,向揚州方向進兵。

此時揚州尚在南軍的掌控之中,手握兵權的監察御史王彬據城堅守,晝夜不解甲。

江都幫再次發揮作用,江別臨讓人賄賂王彬貼身侍衛的母親,使其在王彬解甲沐浴時將身為侍衛的兒子喚出。王彬無人守護,遂遭有意降燕的手下綁縛,揚州易幟。

隨後運河沿線的高郵等城也一齊歸降。

朱棣得到揚州後,下一步就是渡過長江。這時盛庸何福等人引南軍殘部退到瓜州,試圖佔據渡口,阻止燕軍渡江。

燕軍初戰不利,朱棣為激勵士氣,就對朱高煦道︰「再努努力吧,好孩子!世子可是常常生病啊。」暗示世子朱高熾體弱多病,朱高煦有機會取得儲君寶座,于是朱高煦大受鼓舞,率眾殊死作戰,終擊敗堪稱燕軍的宿敵盛庸。

盛庸再敗後不知所蹤,朱棣則一鼓作氣自瓜州渡江,攻鎮江,鎮江守將獻城投降。

至此,歷經三年的征戰和較量,燕王朱棣終于再次踏上江南的土地。

而作為他這次南征最後目標的京城,此刻已近在眼前。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