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
應天府位于長江下游,東倚鐘山為屏障,西則據長江天險,氣勢磅薄,有虎踞龍蟠之勝,更握水陸交通要樞,乃古今兵家爭戰必取之地。
遠在春秋戰國時代,吳王夫差派人于此城冶煉青銅器,稱之為「冶城」。越滅吳後,範蠡在秦淮河邊另起一座土城,稱為「越城」。楚滅越後,楚威王熊商又在清涼山上築金陵邑,金陵之名始源于此。
三國時孫權遷都金陵,改稱建業,翌年在石頭山金陵邑原址築城,取名石頭城。建業傍依山城,因江為池,形勢險要,故又有「石城虎踞」之稱。
此後東晉改建業為建康,南朝的宋,齊、梁、陳均相繼在此建都,使建康城超越古羅馬城成為世上首個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
金陵六朝古都之名,由此傳遍天下。
當年朱元璋一統中原,在定都的問題上請來群臣商議。眾臣紛陳己見,提出洛陽、關中、汴梁、北平等地。
朱元璋听罷做出決定道「所言皆善,惟時有不同耳長安,洛陽、汴梁實周、漢、唐、宋故都。但平定之初,民未蘇息。若建都于彼,供給力役,悉資江南,重勞其民;若就北平,宮室亦不無更作。建業,長江天塹,龍蟠虎踞,足以建國。有險可恃,有水可漕,朕欲建為中都,如何」
眾臣惟有稱善,就此以金陵為都,易名應天府,以示上應天德,成立大明。北平則改名順天府,封與軍功最大的兒子燕王朱棣。
應天府城區面積廣闊,長江自西向東橫穿城北,名聞天下的秦淮河則由城南流入,繞城西再北流入江。江河兩岸平原千里,東有寧鎮山脈與富饒的長江三角洲相連,房舍連綿,名勝古剎,說不盡的千古風流。
秦淮河入江前的河道兩旁青樓林立,將「南朝金粉」的繁華景象盡集與此。這里有朱元璋開國時敕令建造的輕煙、淡粉、梅妍等六樓以容官妓,又有另外十座早在開國前便已存在的歷史悠久的秦樓楚館,二者合稱秦淮十六樓。
除此之外更有數不清的河房畫舫密布秦淮河上,從武定橋到利涉橋,再延伸到釣魚巷,迤邐至水關臨河一帶,密簇簇地一家挨著一家,住的莫不都是艷驚江南的名妓,一家家一個個鳳閣鸞樓都構築得極為精巧華麗,雕欄畫檻,絲幛綺窗,宛如仙家境界。
其中規模最大,聲名最響者,莫過于花語夕的神女樓。
秦淮河在過了釣魚巷後分出一條不足三丈寬的支流,稱胭脂河,神女樓就坐落在這為其單獨開闢出來的胭脂河上。
神女樓佔地極廣,外院中隨處可見紅花綠柳假山游廊,既有園林之勝,亦不乏春光旖旎,一步一景,讓人目不暇接。
其主樓呈標準的正方形,分三層如豆腐塊般建在胭脂河的正上方,內含大小雅室六百余間,綺容玉貌的各色「神女」近四百人,各類玩法花樣任君選擇,各式精彩表演應有盡有。
游客若想進入,須乘船由胭脂河駛入樓下,在碼頭上岸後再從樓內的天井拾級而上,享受無盡的風流滋味。
藍楓和本雅莉走陸路來到京城,不及吃飯便直奔胭脂河而來。
此時天色尚未黑透,正是尋花問柳的良機,藍楓坐上船,難掩激動心情地欣賞著秦淮兩岸的風光,問坐在身邊的本雅莉道「尋花問柳這種事說到底並不光彩,你又何苦定要隨我同行」
「怕你跑了唄。」已換作一身男子打扮的本雅莉白了他一眼道,「你也知道是不光彩的事,總算有點自知之明。」
「還用上成語了。」藍楓搖了搖頭,似笑非笑地道,「青樓可不是你這種女孩子適合去的。」
本雅莉聳了聳肩,若無其事地道「有什麼不適合的大不了到時我也找個姑娘來陪便是。」
兩人有一搭無一搭地扯著閑話,小船在河面上一轉,已蕩入胭脂河,駛向神女樓下的小碼頭。船剛一停穩,早有兩個妙齡少女朝他們伸出柔弱無骨的玉手,把他們兩位客官拉上了岸。
藍橋任由那迎客的少女拉著,抬頭打量這紅粉世界的大門。
只見這神女樓大門的兩邊用女孩子娟秀的字體寫著一副對聯,上聯是神女歸心,紅袖作傾心一笑;下聯曰襄王尋夢,夜燭照醉夢三生。
插一句,我最近在用的追書app,【 \咪\咪\閱\讀\A\P\P \w\w\w\.\m\i\m\i\r\e\a\d\.\c\o\m 】緩存看書,離線朗讀!
藍楓默念一遍不禁心中叫好,嘴上則侃侃言道「人道是神女無心襄王有夢,到了此地卻變成了神女歸心,好一個神女樓,原來竟還暗指這一層意思。」
身邊拉他手的少女眼中露出崇拜的迷醉神色,把整個香軟的身子都貼在他的身上,嬌聲道「公子真個是博學多才哩,卻不知公子這位襄王,今天要找哪位神女尋夢呢」她眉目含情地凝望著藍楓,說到最後還朝他眨了眨眼。
藍楓感受到神女樓的厲害,看了眼身邊花枝招展的少女,想了想仍堅持道「我想見楚星雨。」
少女眼中失望的神色一閃即逝,表面卻是熱情不減,道「公子真是來對時候哩,今天來見楚姐姐的客人很少,公子只要好好表現,相信一定能被楚姐姐選中,奴家看好公子哦。」
藍楓這才明白原來去青樓也不是有錢就能為所欲為的,他微一皺眉,正想就這里「妓女挑客人」的規矩自嘲兩句,已被少女拉進了寬闊的天井大堂。
這大堂位于神女樓回字形三層建築的正中,抬頭可看到二樓三樓走廊上來來往往的神女和恩客,琴瑟聲、鼓樂聲以及女孩子們的歡笑聲混合著脂粉香氣在樓間飄傳開來,讓人僅是駐足在此,已能深深體會到神女樓的風流韻味。
大堂中擺著十幾張供客人等待用的四方桌,東西南三個方向分別立著綠紅藍三塊告示牌般的大木板,板上密密麻麻地釘著很多小竹牌,每塊竹牌上都寫著一個姑娘的芳名。
藍楓和本雅莉被身旁的少女拉著坐下,早有小廝殷勤地奉上香茗和茶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