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快!
這是萊利出擊的一瞬間,萊因哈特最直接的感受。
之前那種仿佛隨時會失去平衡的姿勢,發力後竟然起到了爆炸性的沖擊力,使得萊利整個人如同一只四足行走的魔獸,幾乎是一瞬間來到萊因哈特身前。
除此之外,萊因哈特從萊利身上既感受到了劍氣的流動,又捕捉到魔力波動的危險氣息,而且兩者強度皆達到了令他都有些毛骨悚然的地步。
萊因哈特二十歲加入「劍獅」,二十五歲兼任宮廷衛隊,三十五歲從病逝的老團長手中接過團長一職,在宮中度過的年歲已經不算短了。
所以對于這位大皇子殿下,或許萊因哈特說不上是看著他長大,但至少也目睹了他從少年到青年,再到現在這十幾年的成長。
原本威尼斯確實是將萊利當做合眾國下任皇帝來培養的,而雙皇子共存,又有互相督促、共同進步的良苦用心。
然而令人失望的是,萊利才智、武力上都不出眾也就罷了,從小錦衣玉食、高高在上的奢靡生活,讓他變得懶散不知上進,而弟弟凱威也沒有絲毫奪嫡之心,同樣碌碌無為,甘願將來成為一個閑散親王。
這兄弟倆不禁沒有起到相互促進的作用,反而自甘墮落,而且逐漸喪失了帝王家子嗣該有的自尊,所以他們才會在瓦倫丁起勢逼宮時直接倒戈,僅僅為了保住眼下的富貴,甘願將家族的榮譽以及整個合眾國拱手相讓,反過來對自己人下手。
威尼斯曾經請過無數文官,給兩位皇子當老師,從經濟到政治,從歷史到數算,可謂是將整個利亞能夠動用的文化資源,全部集中到兩人身上。
然而兩位皇子卻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擔任老師的幾位大臣,又不敢公然指責皇子們的惰性,私下里苦口婆心規勸幾句,還要受到白眼,無奈之下只能縱容再縱容,一來二去,算不上不學無術,但也距離不遠了。
威尼斯同樣頗為頭疼,不過轉念一想,文政方面可以慢慢培養,反正自己身體健康,再活個幾十年沒問題,倒也不急于一時。
既然不喜歡文,那去學武唄?
泰勒的第一位老師,同時也是利亞頗具傳奇色彩的魔法大師尼莫拉,最早也曾被威尼斯請求,教導萊利和凱威兩位皇子。
尼莫拉的魔法造詣毋庸置疑,在教人魔法方面,更是大陸最優秀的老師之一,能夠與她媲美的只有同樣名聲斐然的安東尼。
不過兩人之間還是有些不同,安東尼奉行的是「有教無類」,但凡有人登門拜師,只要人品過關,身份干淨,便會收其為徒,根據個人天賦以及當前的實力分層級教導,對待天才的弟子以及資質平平的弟子,可以說一視同仁。
尼莫拉收徒的條件就嚴格許多,基本只收那些資質極好的苗子,其他哪怕已經達到七八級、但資質太差的魔法師,幾乎全被擋在門外。
當然,並非是尼莫拉教不好差學生,只是她和安東尼的脾氣幾乎是兩個極端,安東尼與世無爭,儒雅隨和,尼莫拉則是個暴烈直爽的脾氣,早些時候她也收過幾個「笨」弟子,然後常常因為即便講述很多次,這些弟子卻始終學不會而抓狂。
可事實上這些弟子的確很努力,所以尼莫拉即便再憤怒,也只能怪自己無能,沒法將火發泄到弟子們身上,所以那些年光是學宮都不知道重建過多少次,都是因為尼莫拉一時沒忍住。
安東尼不要求自己的弟子未來要達到何種成就,尼莫拉則是太過希望弟子將來有一個很高的成就,兩人性格使然,決定了各自的教學風格與弟子選擇也大相徑庭。
當然,兩人的性格與教人方式沒有高下之分,只有因地制宜。
安東尼閑適淡然的性格更適合庫曼,與行事作風雷厲風行近乎到無情的瓊斯十三世形成良好制衡。
而利亞則需要尼莫拉這種態度強硬的堅定派,所以瓦倫丁只能隱忍數十年,直等到尼莫拉病逝後多年,才敢揭竿而起。
原本已經決定再也不收「笨」弟子的尼莫拉,在威尼斯再三懇求下,終于破例收下兩位皇子。
萊利和凱威的天賦測試結果,無論是「劍魂」還是「魔法之心」都不容樂觀,萊利的魔法天賦最高,也不過黃色,跟後來魔法天賦和劍術天賦皆為最頂級紫色的泰勒完全沒有可比性。
而在此之前,即便算上尼莫拉最初沒有「限制」收入的弟子,這也是最低等級的魔法天賦了,說句不好听的,這點魔法天賦跟普通人之間,差的也就一層窗戶紙,隨時都可能捅破。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尼莫拉前所未有的投入心力,想無論如何也要將兩人拉到五級這個門檻,這樣一來也算是不負重托了。
然而兩位皇子的表現,卻一再刷新尼莫拉容忍的底線。
其他天賦差的弟子,最起碼知道勤能補拙,然而兩位皇子仍舊維持著慵懶的生活態度,在魔法一道跟「努力」二字根本掛不上鉤,整天只知道流連于花紅柳綠之間,心思全部放在玩樂身上。
不過尼莫拉畢竟跟其他大臣不同,再三忍耐後,終于徹底爆發,將兩位皇子狠狠打了一頓。
這也是尼莫拉有史以來,第一次真正對弟子下手。
尼莫拉的想法是想嚴師出高徒,兩人自己不上進不要緊,由她握著教鞭,只要敢停下,那就由不得她狠心了。
結果沒想到吃了一頓毒打,兩位皇子一溜煙跑回宮中,到皇帝面前一把鼻涕一把淚,控訴尼莫拉心狠手辣雲雲,反正再也不要去那種地獄受罪了。
安東尼心疼歸心疼,但也知道兩個兒子的尿性,加上尼莫拉脾氣再差,這麼多年還是知道尺度的,對于皇室絕對可以說是盡心盡力鞠躬盡瘁,所以只能再次登門拜訪,看看能不能用更加「溫和」的方法教育。
尼莫拉最後還是給了皇帝面子,承諾之後不會再動手。
然而萊利和凱威回到學宮,依舊我行我素,不僅自己的魔法課業不用功,還喜歡拉著其他師兄弟出去瘋浪,這些同門既害怕老師發火,又不敢拒絕兩位皇子,夾在中間十分難受。
後來尼莫拉耐著性子,規勸了好幾次,加上威尼斯私底下也訓誡過,兩位皇子總算收斂了一些,不過也只是不去找其他師兄弟而已,自身仍舊得過且過。
到了最後,尼莫拉對兩人算是徹底失望,向威尼斯請罪,實在是交不了這兩位大爺,還是另請高明吧。
威尼斯一邊挽留求情,一邊去找兩個兒子談心,想讓他們主動認個錯,結果兄弟倆都哭喪著臉,表示實在是沒什麼魔法天賦,就算努力學幾十年,一輩子封頂也就是個五級魔法師,有這些時間,還不如用在其他更有意義的事情上。
威尼斯也從尼莫拉那里得到了差不多的回應,大致意思是兩位皇子本來就資質差,就算比其他人努力百倍,未來的魔法成就也有限,所以最後這件事就算不了了之,也不再強迫兩個兒子學習魔法。
不過至此兩位皇子「不學無術」的名頭算是打響了,利亞上下對于皇室的未來都深表憂慮,瓦倫丁派系倒是樂見其成,金家族下一代越無能,對于他們的謀劃便越有利。
好在不久之後,泰勒漸漸嶄露頭角,又重新給那些忠于皇室的大臣帶來希望,至于對兩位皇子的規勸,也漸漸偃旗息鼓。
萊因哈特算不上絕對的皇室派,他出身自貧寒家庭,從小經歷過饑荒與小規模戰亂,知曉底層人民的困苦,因為劍術天賦出眾,加上異于常人百倍的努力,才一步步走到今天,所以對威尼斯時期的一些政策,其實心底有不少怨懟。
不過在其位忠其事,萊因哈特當時已經成為「劍獅」副團長,而「劍獅」可以說是伴隨金家族一步步走到今天的皇氏公會,所以對于未來主君的培養,同樣也是他們需要關心的事情。
前任團長也是位響當當的大劍聖,在尼莫拉之前,曾經擔任過兩位皇子的劍術教師一段時間,不過很快便失望而歸,私下里甚至跟萊因哈特這個寄予厚望的後輩直言,如果未來利亞皇位真的落在這兩位皇子手中,危矣。
當時萊因哈特年輕氣盛,對待任何事情都保持樂觀態度,所以主動找到威尼斯,想要擔任兩位皇子的劍術指導兼劍侍,威尼斯欣然應允。
在得知「劍獅」年輕有為的副團長願意成為自己的劍侍,兩位皇子自然也是歡天喜地,然而卻不是因為身邊多了一位明師,而是多了一個厲害的打手,之後做事可以更加肆無忌憚了。
在經歷了一系列惡心的事情,苦苦相勸又無效,甚至還被因為袖手旁觀被兩位皇子漸漸記恨,向來樂觀對待世事的萊因哈特,終于失望至極,認同了亦師亦父的老團長觀點,甚至一度有離開利亞的想法。
之後萊因哈特仕途不順,都有兩位皇子從中作梗的跡象,好在泰勒及時干預,這才給利亞挽留了一面堅挺的盾牌。
所以在萊因哈特心中,效忠的並非皇室,甚至也不是現在的皇帝,而是未來那位值得自己奉獻一切的君主。
所以面對現在的萊利,萊因哈特沒有絲毫壓力,也不會有任何留手的心思,更何況對方展現出的氣息甚至還帶給他極大的危機感。
魔法方面萊因哈特不太了解,不過萊利的劍術天賦,萊因哈特曾經擔任過他一段時間的劍術指導,可以說知道的不能再清楚了,的確是平凡到極點,與普通人之間只差一道線。
可現在從他身上散發出的劍氣與魔力,為何如此強盛?
難道在軟禁的這半年中,萊利終于醒悟,開始刻苦努力?
就算真是這樣,萊利忽然覺醒了某種天賦,甚至比泰勒殿下更出色,學習劍術與魔法一日千里無師自通,也絕不可能在短短六個月的時間,達到一擊擊退麥哲倫的程度。
當然,在對方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萊因哈特也能做到同樣的程度,然而他的劍術可是兢兢業業刻苦訓練幾十年,萊利自然無法比較。
從萊利現身,感受到他身上不同尋常的氣息時起,萊因哈特心中就隱隱有了某種想法,直到剛剛萊利瘋魔般舌忝食那個大魔導師「融化」後的液體,便越發肯定了這種猜測。
既然那些神使掌握著獻祭生命,從而獲得某種能力提升的魔法陣,同樣也有可能掌握能夠賜予別人力量的能力——即使受術者是個普通人。
所以萊利現在擁有的爆炸性力量,一定來源于「不滅信仰」,甚至于背後的神使。
看著萊利越來越近的猙獰面容,萊茵哈特心中輕嘆一聲,抽出藏于身後鎧甲之中的巨劍「獅心」,這把歷代「劍獅」團長身份的象征,同時也是心地正直之人才能掌握的秘劍,在萊利爪風襲來的瞬間,驟然迸射出洶涌的劍意。
一道無形劍氣屏障,將兩人隔絕開來。
萊利攻擊已至,雙手宛如鋒利的劍刃,在劍氣屏障上切割出「鏗鏗」響聲,不過任憑他如何揮擊,都始終無法突破這層防線。
「獲得不屬于自己的力量,終歸是要付出代價的,萊利殿下,如果你不想死的太快,還請現在就收手,我會請求恩斯萊特大人想辦法挽救你的生命。」
屏障對面,萊因哈特語重心長的規勸道。
能讓普通人獲得堪比劍聖與大魔導師的力量,這種手段可以說驚為天人,然而若沒有代價,「不滅信仰」和那些神使不早就普及了?
這種事用腳後跟想想都能猜到,所以萊因哈特估計,甚至不用自己出手,用不了多久,萊利就會嘗到獲取力量的代價。
「別裝模作樣了。」
然而令他沒想到的是,萊利竟然咧開嘴角,不僅沒有絲毫懊悔之意,反而笑的更加猙獰——(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