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009章 木得感情的戰爭狂人

「誒,你們看牆上。」

狄天厚忽然有了新發現。

大家就立刻將照明燈和手電筒都齊齊對準了牆壁。

相比隔壁的黃金屋,這個屋子的牆壁已經很「樸素」了,沒有任何金銀裝點,只有壁畫!

壁畫佔據了整個牆面,蔚為壯觀、瑰麗多彩。最令人側目的是,明明這些壁畫已經年代久遠,但依舊保存得很好!

「這些壁畫,跟阿爾寨石窟的倒是很相似啊。」葛教授沉吟道。

阿爾寨石窟,是鄂爾多斯高原上的石窟遺跡」,俗稱「百眼窯」,是全世界碩果僅存的晚期佛教石窟遺跡。

而在阿爾寨石窟群內,有著近千幅歷史悠久的壁畫,其中就繪制有成吉思汗的御容圖。

據說當年成吉思汗征討西夏的時候,總指揮部就設在那里,《蒙古秘史》就詳細的記載了成吉思汗在此養傷、召集眾將開會,並不顧傷痛初愈率軍在賀蘭山大敗西夏軍的全部過程。

由于成吉思汗在阿爾寨石窟內留下的故事,蒙古人長期在這里祭奠成吉思汗,在整個蒙古帝國時期,阿爾家石窟寺和八白宮一樣,一直是祭奠成吉思汗的幾個不同性質的紀念堂之一。

而現在呈現在大家眼前的這幾組壁畫,雖然風格特征相似,但畫中的內容卻截然不同。

比如第一張,繪制的內容就是在山嶺里的戰斗畫面!

「這個山嶺里的戰斗……怕是野狐嶺戰役吧。」葛教授推測道。

「就是蒙古人跟金國女真人的決戰?」狄天厚對這段歷史也有些了解。

蒙古人和女真人的仇怨可謂血海滔天。

在金國女真族強盛的時期,對蒙古人施行了慘無人道的壓榨和欺凌,比如成吉思汗的先祖俺巴孩汗就是被金國以反叛罪釘在「木驢」上處死。除此之外,金國不僅要蒙古納貢,還每三年遣兵向北剿殺,謂之「減丁」,這激起了蒙古人的無限怨忿。

當鐵木真被選舉為蒙古的成吉思汗之後,蒙古部落統一,經過幾年的實力積蓄之後,成吉思汗即借為祖先報仇之名,決計攻金,蒙金戰爭爆發。

在野狐嶺,兩軍發生了決定雙方命運的關鍵性戰役!

在這次戰役中,成吉思汗指揮十萬大軍集中打擊近五十萬金國大軍的中路十萬精銳軍隊,再趁勝擴大戰果,蒙軍大勝。金國傷亡二十余萬,余眾逃散,從此再也沒有能力抵抗蒙古鐵騎。

野狐嶺戰役之後,雙方此消彼長,金國連連挫敗,導致金國內部發生政變,加速了金國的滅亡。

而蒙元勢力就此崛起,成為當時北方的最大霸主,就此開始了懟天懟地懟世界的宏圖霸業!

眼前的這幅壁畫,生動的描述了當時戰爭的情形。

雖然有刻意「美化蒙元」、「丑化金國」的嫌疑,但基本能看出戰役中,金國被蒙元大軍碾壓的局勢。

「你們看那里,蒙元大軍的中間,那個畫得特別高大彪悍的男人,會不會就是成吉思汗?」狄天厚用手電筒的燈照到了這幅壁畫的中心點。

那個騎馬射箭的男人,在蒙元大軍中儼然是主心骨的C位位置,而且相比其他臉譜化的角色,這個男子的五官和身形都描繪得縴毫畢現、精致細膩,無形中彰顯著一股舍我其誰的霸氣!

就此,大家基本都明白了,眼前這一幅幅壁畫,描繪的皆是關于成吉思汗生平的功績!

「第二幅壁畫,畫的是圍攻城池……應該是成吉思汗幾年後率軍包圍金朝首都中都,在這里,成吉思汗受降了一代名臣耶律楚材,靠著耶律楚材提出的各種施政方略,為蒙古帝國的發展和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第三幅畫、第四幅畫還有第五幅畫的背景是沙漠和雪山,我猜測應該是成吉思汗的西征史,在這個過程里,成吉思汗先後滅了西遼、花剌子模,最終打到了高加索,滅了數個國家……」

「而是這還遠沒完,下一步,成吉思汗將兵鋒揮向了烏克蘭基輔、伏爾加河,將當時歐洲的幾個國家幾乎給踏平了,要不是後來瘟疫爆發,恐怕成吉思汗真會征服整個歐洲……」

照明燈將這些壁畫逐一照耀過去,葛教授根據壁畫的內容,將成吉思汗這彪悍的人生一一道來,讓大家的心情幾乎也融進了這段叱 風雲的戰爭史,心境一片波瀾起伏。

這些描繪戰爭的壁畫,足以囊括了成吉思汗南征北戰的傳奇經歷,和煌煌戰績。

可以說,成吉思汗簡直就是一個木得感情的戰爭狂人!

誰不服他,或者他看誰不爽,打便是了!

專治各種不服!

「嗯……最後一幅畫。」葛教授看到了最後面的壁畫。

這幅壁畫也是描繪的攻城經過。

不過相比圍堵金國大都,這個攻城畫面卻慘烈了不少。

無數士兵手持兵器正在攻打一座巨城,而城池城門緊閉,城牆上箭如雨下,在空中還不時出現大石塊的影子,攻城者死傷慘重。

距離城門不遠的地方,有兩棵十分高大的樹木,在樹木的中間,被綁縛了很多的繩索,許多人不斷向後拉著連接兩棵樹的繩索,將兩棵樹拉成了弧形。

在那些繩索中間,有一根巨大的粗木,兩棵樹之間的相距大概有八米左右,如此一來,等于將兩棵樹組成了一個巨大無比的彈弓,而中間的粗木,則是一根巨大的「弓箭」。

從兩棵樹彎曲的程度來判斷,只要後面的那些人一松手,相信那根「弓箭」將會以雷霆萬鈞之勢射向城池,而「箭頭」的方向,則正是那個久攻不下的城門。

「這應該是成吉思汗最後的戰役,西夏戰役!」宋澈已然看出了端倪。

西夏戰役,也是成吉思汗人生中最偉大的戰役之一,但同時也是他的「折戟之戰」。

之所以說偉大,是因為將樹改造成攻城利器的辦法就是成吉思汗抖機靈想出來的。

至于為何是「折戟之戰」。眾所周知,西夏國是成吉思汗所有對手里最難啃的骨頭。

這個西北小國,在抵抗蒙元的過程中展現出了驚人的韌性和悍勇。

從帝王到平民,都充滿了誓死奮戰到底的意志,可謂全民皆兵,這讓蒙元大軍吃足苦頭、損失慘重,甚至讓成吉思汗把命都搭在了這里。

正因為如此,在西夏滅國之後,蒙元大軍為了報復,對西夏人展開了史無前例的瘋狂屠殺,這也導致了現今西夏的考古幾乎沒多少線索可尋。

猶如看完了一段戰爭大片,大家的心境久久無法平復。

宋澈又默默的全部回看了一遍,忽的,他注意到了很多幅畫中,除了成吉思汗被描繪得最具體,還有一個畫中人,顯得比較特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