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七八九節 攻下平安宮

憑空編一部史,這個難度實在很大。

韓絳敲了敲腦袋︰「改之先生,不是憑空編的,根據倭史的資料,改,往過改。史就是人寫的,然後咱們聲稱,讓倭人語言標準化,就是從發言讓再改他們說話的方式,慢慢來,咱們有大把的時間。」

劉過重重的點了點頭︰「既然主君下令,那我就想想怎麼把這事辦好。」

「恩。」

韓絳應了一聲後,劉過問︰「門下能否問一句,主君為何在意倭人,當然殺光他們不可能,畢竟幾百萬人口呢。但為何不能象對越人那樣對待倭人。」

「沒原因,就是想這麼作。」韓絳給了一個不是答案的回答。

劉過知道這不是真的。

但他卻只能相信這個答案,他明白現在韓絳不說,肯定有原因,既然錢家太公都支持,那麼肯定有什麼非常深遠的理由。

劉過又問︰「主君,剛才下船的時候听說倭王都還沒有拿下,要不要調火帝軍?」

韓絳搖了搖頭︰「不用。」

區區一個倭王都,韓絳相信前線的將軍們能夠辦到。

事實上,此時,倭王都平安京外,已經有變化了。

並非有強軍前來,來有只是一個人。

一個中年人,身體也有些瘦弱,穿著文士長衫,手中還拿著一本書。

就在陣前,中年人月兌去了自已的長衫,換上了一身很舊的鎧甲。

他不會穿甲,身邊的長隨也不太會。

領軍出征的有幾位小將遠遠的看著,他們不明白是什麼人在這個時候來到陣前。

當這一主一僕笨拙的披甲時,一人上前。

韓武。

韓家原汝州軍都指揮使之子,相州韓氏子弟。

他認得那甲。

在家中圖譜中有畫師專門為這副甲留過畫。

韓武上前,三兩下就把那文人系上甲。

那文士這時說道︰「我來這里,一來是拜見宗族少君,二來是帶族人前來軍中助戰,而我只是一個讀書人,手不提,肩不能扛。但在來的路上,听到許多士兵在爭論是不是請火帝軍前來使用鳳凰天舞。」

「火帝軍雖不知是什麼,但卻能夠想來,必是戰力極強之軍。我姓韓,不知將軍姓什麼,既然我宗族少君要征倭,身為韓氏子弟,必身先士卒,大宋六十萬韓,必追隨少君,萬死不辭。」

宗族少君!

這個稱呼是頭一次出現。

要說有錯,韓絳只是韓家一個分支的少君。

若說沒錯,韓絳的力量已經可以將大一統定為目標了,所以升格為整個宗族的少君也不不過。

韓氏一族,有人為大義,有人為粘上這同族的光。

很顯然,此時這個中年人不是。

韓絳躬身一禮︰「相州韓武。」

宋時,韓氏分為兩大宗,相州韓,又叫梅花韓。以韓琦為代表的大支。

另一個,靈壽韓,又叫桐木韓。以韓億有代表的大支。

其余的韓氏,要麼是小支,要麼就是小戶。

此時來的中年人,祖上曾經是小戶,三代之前卻不再是。

中年人側身一禮,卻因為甲重,他有些站不穩︰「在下韓文呂。」

韓武退後三步,再次恭敬的一禮。

韓文呂,不是嫡孫,也不是長房,只是韓世忠眾多孫子中的一人,武官有多苦,武官有多悲,韓世忠自已還有他的四個兒子無比清楚,再往後的子孫們,全部從文。

就是因為武官的悲劇。

韓文呂問︰「當年,汴梁城失陷,汝州軍死守的勇氣何在?」

韓武很想反駁一句,時代變了,現在不是當年拼命的時代了,先用火炮轟一遍,然後再用箭雨洗地,接著再進攻,這樣可以減少傷亡。

但念在對方是長輩的份上,他不能。

韓文呂又問︰「這征倭可是大義?」

這話韓武能回答︰「自然是大義,誅邪。」

「既然是大義,何俱?」

雖然這韓文呂有些文人倔強,但他的態度倒是讓韓武有些明白,打仗這事,誰心里先慫誰就贏不了。

而此時,還有金國漢軍、金人先頭的精銳騎軍看著呢。

明白了。

有威懾力不應該只是個火帝軍。

韓武開始召集人馬,其他的將軍們商議。

僅僅半個時辰後,一萬士兵開始列陣,論勇氣,宋軍不弱。

宋軍弱的只是後勤,只是裝備,只是補給,只是他們的頂頭上司,還有頂頭上司的頂上。

對峙這幾天,沒有采用火攻,沒有采用大規模的投石車攻擊,事實上還是想保留這座五層高的王都內城,外城的莊園倒是沒太大難度。

要怪,就怪孟宗政沒在。

孟宗政在,扈再興一定也在。

有扈再興的戰場,早就開始瘋狂攻城了,沒他在,尋常的將軍不會那麼沒把握就瘋狂攻城。

戰鼓開始敲響,城中的倭人守軍開始緊張起來。

然後。

罵戰。

這是攻城戰的習慣,宋軍雖然已經多年沒有真正打過攻城戰了,但攻城前先罵這是常規操作,之前打仗,沒有遇到真正的攻城戰,所以誰也沒罵過。

此時,真正的攻城戰就要開始了。

先罵一罵,一來是提升自家士氣,二來嚇唬對方,對于許多士兵來說這是給攻城戰壯膽。

可讓人萬萬沒想到的是,倭人不經罵。

雖然听不懂這邊罵的時候,但聲調,氣勢,倭人受不了。

呼啦啦的,大半的倭兵就沖出來了,也不列陣,開始與攻城的軍隊對罵,然後拿起竹弓、竹槍開始準備準備。

這一舉動,反而讓領軍攻城的幾個小將軍有點懵。

倒是有年長的老兵,呼喊著就讓身邊的人放箭。

亂了。

完全亂了。

亂戰,那麼拼的不是戰陣,就是看誰更狠。

一米八身高起步,舉石鎖至少要達到一百斤才有資格成為正規軍。

再看倭兵呢。

平均一米四左右,最高不超過一米五的身高。

拿著竹槍,竹弓。

誰更狠已經沒意義了,大砍刀揮開,一刀斬三首。

鋼制強弩,可以一弩射穿三上沒有穿甲的布衣倭兵。

僅僅接戰不足一柱香時間,對戰就變成了一面倒了屠殺。

山坡上的平安宮一戰拿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