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六三一節 不問政事的吳家

韓侂冑給韓絳的長子取名韓立宸。

這個名字有深意。

讀過書的,知道韓侂冑是什麼人的基本上都清楚。

比如留正。

在他眼中宸這個字代表的是紫薇星,又叫北辰或是北極星。

而葛邲呢?

他眼中這個宸字代表的是天帝宮。

也只有不了解韓侂冑的人才真正相信,所謂的宸就是屋檐的意思,代表韓家有後。

韓家,直接開了大宴。

大宴一個月。

臨安城的宗室所屬的商號哭聲一片,韓家開大宴,韓、吳、錢家所屬的商號開始打折促銷,壕橫號合作的店鋪也加入其中。

原始的信用卡此時成為了會員卡,有卡的就能享受打折促銷帶給的便宜。

之前只是白麻布降價,此時花布也開始降價。

第一批所謂來自廣州守法番商的香料開始進入臨安,而第一批江南西南燒制好,大約一萬擔的家用瓷器套裝也開始運到臨安準備換海船,運往所謂的大越國升龍城。

這天下,似乎又恢復太平了。

話說此時韓絳。

韓絳完成了他的南海大巡視,坐船北上,這一日韓絳到了夷南城。

劉彌正已經打包好行李離開,許子良接印。

在這里,韓絳遇到一個出海好久,根本不想回家的男人。

吳松。

吳松有點樂不思蜀了。

韓絳見到吳松的時候,吳松剛剛回到碼頭。

已經不再有臨安時那頂尖權貴,前任權知臨安府的高貴氣質,此時的他更象是一個海盜。

不過,他不是。

吳松看到韓絳,遠遠的就招手,樂呵呵的迎了上來。

「舅父。」韓絳先施禮。

吳松哈哈大笑︰「絳哥兒,我告訴你,這海上和山林里不一樣,卻是極有趣的。一群小人物自以為自已能夠在海上搞些事,那麼咱便教一教他們。」

韓絳這才注意到,吳松的船上用繩子綁著許多人。

男女老幼都有。

韓絳指了指,吳松輕輕一搭韓絳的肩膀︰「這些小賊玩的都是咱玩吳家祖上玩過的,絳哥兒你記住一句話,匪無民不生,任何一種匪不可能單獨存活,都需要有與他們有關的民或商。」

廣個告,【  \\ 】真心不錯,值得裝個,畢竟可以緩存看書,離線朗讀!

韓絳不太懂這個,只是在听。

吳松轉過身一指那些被綁的人︰「窮人就是好人嗎?錯。窮山惡水生刁民。為什麼這麼說,眼下從明州開始一路到廣州,之前他們所想的海匪都是在某個小島上盤踞,這想法本沒有錯,但卻沒找到根。」

「什麼是根,海島可沒辦法種糧食。真正的海匪窩子,其實都在沿海。許多個天然的小港灣都是海匪出贓、換錢、買糧、修船、購置軍械的地方。你可以說,海邊的漁村懂什麼,他們只知道有人能讓他們掙錢,就修船、賣糧了?」

韓絳搖了搖頭︰「不,窮可能是原因,但成為海匪的後勤基地確實是錯的。」

「對,這話就對了。你可知道,小商一年在海上丟多少貨,會有多少人丟命嗎?我不太懂大事,但作賊這事咱懂,賊一但勢大,最終毀的還是咱的生意,他們不敢動咱家的船,卻傷了和咱家作生意的人。」

韓絳听到這里就明白了。

吳家當年被收編成為大宋武官的,慈烈太後的父親一直到慈烈太後受寵這才給加了第四十二階的武翼郎,小官。

吳家曾經也是綠林中的人物。

賊、兵、盜、匪,這些復雜的關系吳家玩的很順。

吳松看的明白,海邊這些小規模的海匪若不收拾了,將來影響的是大業,他沒明說,可韓絳明白。

比起在臨安當一個官,這里帶兵收拾海盜、海匪,還有支援海盜的村子,窩點等等。

這事讓吳松更快樂。

但他明白,今個見到韓絳,自已就不得不回臨安了。

再不回去,朝廷總會問個原因。

而且朝廷那邊還有許多大事需要吳家的力量,他總是不在臨安,吳家上下會有意見的。畢竟家里當家的人總是不在,許多大事沒人敢作主。

一次、兩次,由韓侂冑作主可以,時間久了不合適。

韓侂冑只不過是吳家的姑爺,是外人。

韓絳和吳松閑聊了一會,韓絳提及︰「舅父,你感覺這夷南城怎麼樣?」

「哈,哈哈。暖和。」

韓絳听吳松的回答感覺有點怪,韓絳又問了︰「舅父,夷南城擴大紡紗與在廣州建立大紗坊,舅父怎麼看,我听說舅父近些日子不斷來往于廣州府與夷南城之間,可有什麼好的建議?」

吳松很認真的想了想後︰「廣州府的蟹黃包要比夷南城的正宗,夷南城這邊的廚子還沒學全,不過倒有一位也算是好廚子,自已研究了新的分支,也是很好吃的。」

這回答,韓絳懂了。

吳松的態度就是吳家的態度。

你們需要干什麼,咱們是一家人,支持。

但,我們不參與意見,也不會提出任何的建議。

韓絳雖然不理解吳松為何這樣作,卻能夠理解並且接受吳松的想法,想知道內情自已可以回去問老爹韓侂冑。

沒有再討論下去的必要的。

韓絳主動換了話題︰「舅父可有品嘗過另一種美食,佔婆那邊有一種水果飯,是混著各種果子和米一起蒸出來的,味道酸甜,很是奇特。」

「這個好,可以嘗一嘗。」

吳松並不是絕對的美食愛好者,他只是借了美食話題差開了韓絳要談論的敏感話題。

韓絳又問︰「舅父,一同回臨安嗎?」

吳松哈哈一笑︰「你先回,我再去掃兩個匪窩,二月底之前再回臨安。」

韓絳沒再勸。

受吳松邀請喝了點酒。

事隔多日,韓絳再見許子良的時候,許子良象變了一個人。

上次見,許子良綸巾、折扇、文士袍。

這次見到許子良,穿著簡單的棉袍、馬甲、布頭巾,最特別是他用上了韓絳發明的一樣特產,袖套。

見到韓絳的第一面,許子良就沒有客氣。

「劉彌正自然是個良官,但他對夷南城的治理之法是錯的。這里不是懷柔之地,要想教化蠻夷,先要讓蠻夷懂得什麼是規矩,他壓制藍海更是大錯特錯,既然不通禮教,全是野人行徑,先打服了再教化。」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