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婆那邊理由更充足。
他們只是佔了佔婆的王城,佔婆往南還有無數王族、大貴族,他們不服。
為了保護佔城以及佔城港,只有拼死作戰一個選擇。
看完信,在場的四個人都明白了。
也非常理解。
為什麼把司燈派回來當信使了。因為她的技能放在交趾眼下沒用,她管的事因為店鋪全是軍辦、官辦,所以她沒也什麼可管的。
其余的人,身份不夠肯定沒資格當信使。
身份夠的,這會都想盡辦法往前線沖,誰也不願意因為到臨安送信耽誤了自已掙軍功。
劉過哈哈的笑了幾聲,卻是神情沒落。
劉過說道︰「當年,同甫兄說過,老將唯淮上顯忠,關西唯吳拱。其余文臣諸子等,都是肉食可鄙之流;禁衛諸軍等,皆是海鮮啖飽之輩。若當年,軍有此戰意,怎麼會有靖康之難。」
韓絳在旁補了一句︰「是靖康之恥。」
「對,是恥。」
劉過很傷感,當年宋軍有此時南海軍團一半,或是三成敢戰之心,金國怎麼可能就攻入汴梁了。
韓絳把信抖了抖︰「我想,他們還有些事情沒有匯報。我推算了一下,眼下以交趾城為開端,紅河三角洲至少有一半的耕地沒有分配到戶,還有超過原有面積可開發的田地至少兩倍,這些也是沒有分配的。」
劉過反駁道︰「主君,這又如何。憑軍功換土地,又有何錯。」
韓絳說道︰「我的意思是,南海軍團執行了秦二十級爵這事,要議一議,這事影響挺大的。我的猜測是,這軍功的刺激有點大,要議的是會不會刺激的過火了,還有就是臨洮、宛城軍是否要同規則。」
這個確實需要議。
韓安這起身,對前司燈欠身一禮︰「請治商公事隨老僕到側院,已經安排了休息之所。」
「請等一下,還有一事。」
「沒事,坐下來慢慢講。」韓絳倒是很和氣的。
「報主君知曉,乳香可能會漲價。因為廣州主君處置的番商,就我等研究乳香樹有五種,相似但也不同。大部分是在番商所在的數萬里之外的地方,少數在天竺與錫蘭島,佔婆那里有少量的引種,但很差。眼下南海軍團在征戰,此事相比並不重要,只是我等原先宮中的非常在意。」
韓絳點了點頭表示明白。
韓安再次說道︰「請隨老僕這邊走。」
「謝過。」
乳香。
這是一味大宋絕對不能少的香料? 同時也是重要的藥材,眼下創傷藥中就有乳香的成份。
韓絳想了想後說道︰「有條路叫絲綢之路,海上有條商路叫海上絲路。但除此之外? 還有其他的商路? 比如乳香之路,早在羅馬帝國時代? 紅海的貿易就是被爭奪的,有一個大食人的傳說? 辛巴達傳說? 一個被稱為英雄? 我在看來是一個不能用好或者壞來定義? 喜歡冒險的人,他的母港就是乳香之路的核心。」
劉過說道︰「我才學會的知識? 篆香。其主料是檀香一兩、乳香一兩、沉香二兩。再加十幾種配料混合而成。此香出自易安居士。」
史達祖沖著劉過笑了笑? 很顯然他知道劉過這知識是從那里學的。
劉過卻沒什麼不好意思的,反而說道︰「話說當年,趙明誠當上鴻臚寺少卿,有點錢了,立即花了巨資給易安居士購買了龍腦香。」
韓絳沒好氣的懟了一句︰「要錢就明說。」
劉過搖了搖頭︰「非也、非也? 主君似乎沒給家里帶半兩香回來,這合適嗎?」
韓絳再懟︰「我沒事帶什麼香回來,讓人亂猜嗎?」
劉過再次搖頭︰「非也、非也,主君抄了廣州府那麼多番商的家,沒帶半點東西回來,臨安城的人怎麼看?這還是韓府嗎?事出反常必有妖,與其讓他們猜,不如大大方方帶些好東西回來。」
「我支持。」史達祖認可了劉過的話。
沒錯,韓家再說要作好人,可家風這事不能瞬間就改變了。
查抄了那麼多番商的家,卻兩袖清風?
這事太怪了吧。
韓絳輕輕一拍桌子︰「說正事,組織大食人合法商人與咱們的商人組成聯合商隊,允許佔婆、交趾有功的新貴族參與投資,這事要提上議程。」
史達祖開口說道︰「少君,就官冊記載,乳香是禁榷貨物,前年官方記載明州收四千七百余斤,臨安收六百四十斤,廣州府收三十四萬多斤,總算下來有三十五萬斤。依大宋香料定級,乳香分十三個等級,最高為**香一斤現價十貫。最低的水濕黑塌香僅值五百個錢。」
說完後,史達祖作了總結︰「總體來說,咱們需要的是藥,而不是這點利潤,所以說大量引種,才是上上策,請少君三思。」
史達祖說的沒錯,中品以上都是作為香料使用了,中品以下入藥。
而平民買最下下等,也就是第十三等的水濕黑塌香就是為了入藥的。
劉過說道︰「這事緩議,不是眼下的急務,只說南海軍團在打仗。以前朝廷總是限制武官的職權,為的是什麼不用說。眼下,主君只說在職責範圍內可調動本部兵馬,但這個職責範圍此時也不好再細分,軍心可用,此時若加限制怕是會傷及軍心,但若不加限制總會生出事非來,此事應該請李洱將軍參詳一二。」
「恩。」韓絳認可這個說法。
劉過拿起紙筆快速的把事件的經過寫了,然後把韓絳的意思也寫了。
這是一份要由軍方五大員,文官七大員共議的大事。
眼下,軍方五大員分別是李洱、吳廣、辛棄疾、翟笱、劉銳。原本應該有虞公著的,可虞公著放棄了自已的權利,把自已這一份投票權讓給了自已的岳父,也就是文官七大員新加入的一位,留正。
其余六人是,趙方、葛邲、劉過、錢皓桁、韓侂冑以及趙雪霞。
除了這些人,還有醫者三員、匠師三員、丹師三員等技術流的人才,他們只在自已的知識範圍內參與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