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三九節 不對等商戰

今年,棉花會大跌,棉布與麻布其實都是布,對普通百姓來說,麻布便宜到這種程度了,今年肯定沒有幾個人會買棉布制外衣,細麻的內衣其實也挺不錯的。

別說棉布,就是絲綢都會銷售量下降。

韓絳已經準備了大量的錢,一直等在絲綢因受到麻布價格暴跌而引發的連鎖降價。

一但降價,韓絳會在臨安城內海量購買,然後在各絲綢織戶那里加半成至一成價收。

這些絲綢運到南洋,全是錢。

韓侂冑回了韓府,坐進書房後對韓安說道︰「安兄,派人去告訴錢寬。讓人控制一下第二批布料到臨安的時間,等他們把這一百船的布搬回倉庫的那天,那怕帶空船,也要給我擺開二百條船。」

韓安在旁听完,低聲說了一句︰「主君,少君說夷南城那里的新船全是八百五十料新式海船,麻布數量這半年來存了大約四百萬匹。」

韓侂冑眼楮都瞪圓了︰「不是說,一台水力織機一日夜能織一匹半嗎?」

韓安解釋道︰「夷南城一匹是一百尺,也就是十丈。還就是,新式的織機只管織,不管長度,一直到料斗堆滿了才會有人去量尺寸打包。」

臨安城的一匹是四十尺,韓侂冑就問了︰「那你說的是四百萬匹是百尺的,還是四十尺的?」

韓安是知道的︰「運往軍中的是百尺一匹的,往市面上的賣的是四十尺一匹的。夷南城在四個月前,一台大水車就能帶動二十架織機,有大水力約二百三十架。而後還在不斷的建新的水車,也就是說織機數量早就超過五千架織機了。」

韓侂冑懂了︰「也就是說夷南城一日夜就能織出來八十萬尺布料?」

「差不多,但老奴知道不應該全是夷南城的,眼下還有夷東城與夷北新城,老奴說的應該是那里全部的,眼下織坊超過五十個。」

韓侂冑原本想要二百艘五百料的船給嗣秀國公一個難堪。

可眼下按照韓安這麼一說,來三百條八百五十料的船裝滿布,這事會不會太過份了呢?

在韓侂冑思考的時候,韓安又說道︰「老奴忘記說了,布雖然存的多,但染料好象不夠用,雖然說交趾有大量的染草,可草變成染料至少要一百天,要想成色好,還要多加二十天,夷南城的布,大部分是沒染的。」

「無所謂,染不染不重要。」

「是,不染的也能用,白細麻布每年在臨安的需求量也是巨大的。更何況,咱們的細白麻布成本是原先咱嚴州麻布的七分之一。」

韓安這一句並沒有什麼其它的意思,他原本以為韓侂冑知道。

可韓侂冑听完後差一點把茶碗給扔了。

只是嚴州麻布的七分之一。

這混帳小子,韓侂冑心里開始罵韓絳了,這麼重要的事情竟然沒有告訴自已,依臨安市價砸下三成算得了什麼,直接砸個半價你這臭小子都有得掙,還有兩三倍的利。

韓侂冑心里罵了一會韓絳,輕輕一拍桌子︰「安兄,既然如此,便不要留情面了。接下來就是看誰會哭,會裝可憐。傳話給錢寬,還有咱們各店鋪,這一百船六十萬匹布嗣秀國公府搬完的時候,新來的布不是沒染嘛,再降價一成。」

「是,老奴這就是去辦。」

沒染,肯定要減去染的成本的,白細麻布原本就是一樣單獨的產品。

這一比布料比原先臨安的更寬,可以直接作被里子,對于普通人說來這是省下許多了,原先都是兩幅布拼接布成,一條被子里需要十四尺,眼下只需要七尺了。

猛然間韓侂冑想起了韓絳的一句話。

行業的頂端是定規矩、制定標準的。

那麼,布料的幅更寬了,原先的布料幅面不夠就憑這一點,原先的布料就不好賣,而且不是誰都能夠制作寬幅織機。

其實這場臨安布市之爭,沒打之前勝負已經有了分曉。

月色當空,夜已深。

李潽還是沒找到韓絳,無奈只有回家去了。

話說宛城、襄陽一帶。

棗陽軍所屬三座軍營火光沖天,距離棗陽軍約二百里的信陽軍接到了加急救援信,整軍出戰,準備救援棗陽軍。

大軍正在軍營集結,四周出現了無數的火把。

信陽軍,駐地在光州,屬于抗金的絕對前線,原所屬四縣,在四十年前,新息縣、褒信縣被劃歸了蔡州,屬于金國。

宛城軍打下了蔡州,自然也不會放過這兩縣。

棗陽軍被圍攻,西側的襄陽軍、東側的信陽軍自然要派兵去救的。

襄陽軍派了多少人信陽軍不知道,信陽軍派出了約三成的兵力,正準備出營,四周無數的火把讓信陽軍放棄了出營的計劃。

嗚……

這聲音!

大號的聲音,這是軍中所用,又叫招軍。長一丈,需要兩個人在前面扛著,後面一人負責吹。

低于一萬兵力的情況下,軍中不會使用大號。

緊接著,又是一聲長的號聲,在黑夜之中這聲音傳的極遠。

一聲連著一聲,連綿不斷的大號聲響起。

突然,大號聲驟然停止,四周陷入一種可怕的安靜。

咚、咚咚!

信陽軍西北方向出現了鼓聲。

在軍中待過三個月的新兵都能夠听出來的,這是行軍鼓。老兵甚至能听出這鼓聲的距離。

而後,正北、東北、正西四個方向開始出現鼓聲。

信陽軍的一個老兵不由的抓緊了手中的槍桿︰「八百,八百面戰鼓,至少……」

不用他猜了,因為人已經出現在可視範圍內了。

清一色的黑漆順水山文甲。

一個又一個的方陣,每一步的前進腳步聲都如同一人。

僅憑這行軍,任何一個老兵都不敢輕視對方,這是精銳,絕對的精銳。

在距離一百五十步的位置上,這只兵馬停下了腳步,方陣所有人坐下休息,無數的人影開始跑動,推著投石車、床弩車開始上前。

腳步聲沒有停下。

另一支部隊還在靠近中。

又是超過五千人的大陣,清一色的朱漆山文甲。

信陽軍的守將上城頭觀看了片刻後吩咐︰「派人去隨州求援。」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