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三零節 本將只是去看看

孟宗政說要去看看。

怎麼看。

孟宗政干了一件驚天下的事情。

只見孟宗政披掛上馬,就往金軍戰陣沖了過去,一箭之地很近,金軍看著孟宗政越過第一道、第二道、第三道戰陣,繼續往前。

金國的主將有點懵,這是什麼情況,為什麼有一個人騎著馬就陣中亂跑。

仔細看看,這穿的是金軍的甲。

不對,這甲穿的極亂,頭盔是高級金軍將領的,肩甲卻是下等武官,身上的甲卻只是一個領軍五百的普通武官,身上穿的不倫不類。

「射下他。」金軍主將發令了。

可孟宗政繼續跑,一直穿過了金軍這一支兵馬的全部戰陣,然後從後陣出去,並且離開。

金軍有低級將領開始相互問︰「剛才是誰過去了,誰讓射的,也沒射中。」

「不知道。」

孟宗政就這麼過去了。宛城軍這一邊的將領與士兵都看呆了。

這還不算完,孟宗政到了另一邊,見到秘密潛行的宛城軍兵馬,是畢再遇帶隊。

孟宗政迎了上去︰「你們慢了。」

畢再遇沒抱怨,他為了潛行過來已經費了很大的力氣。

孟宗政又說道︰「休息一刻鐘,現在就算金人發現也變不了陣,我們那邊一開打,你們就上,我最近學了一個新詞,就暴他娘的菊花。」

畢再遇點了點頭,叫身邊的人整理裝備。

孟宗政一抱拳,拉轉馬頭又回去了。

此時,天色已經到了即將全黑,卻還有一絲亮光的時候。

孟宗政再一次直穿金軍。

金軍士兵一個個呆呆的看著孟宗政,他們有點不明白。

金軍主帥已經反應過來了︰「給本將射死他。」

晚了,已經晚了。

孟宗政亮了刀子,殺穿了金國最前面的兩層戰陣,回到了宛城軍這邊,然後高高一舉戰刀︰「弟兄們,隨我沖殺。」

「殺!」

金軍完全懵逼了,剛才發生了什麼。

宛城有人在自已戰陣內輕松的跑了一個來回,然後帶兵又殺了回來。

一輪火箭起之後,金軍許多人才反應過來發生了什麼。

因為他們背後,也是一輪火箭襲來。

瞬間,金軍外圈的散兵亂了。

金軍主將帶身邊精銳迎面殺了過來,指著孟宗政就問︰「來將通名!」

「啊,吾乃宛城拼命小三郎。來將通……」孟宗政還沒有喊完,就見金將的腦袋沒了,然後一人大殺四方,身邊一百多好手如切瓜砍菜一般殺的金軍主將身邊的精銳一片片倒下。

「殺,殺。」孟宗政趕緊叫自已身邊的人往上沖,這他喵的是誰這麼不講理的搶功。

很快,提著金軍主將腦袋的畢再遇就從金軍主將的馬身上取下水袋,灌了幾口水之後說了一句︰「黃泉路上報本將之名,本將宛城殺狗大二郎。」

孟宗政一把搶過畢再遇手上的水袋︰「你這個這麼不講究,這是我的。」

「順手,他注意力都在你身上,這會不下手等會就是惡戰,咱們怕要多死傷些才能拿下。」

畢再遇講的有道理,戰場上有機會偷襲絕對不能放過機會。

孟宗政四下看看,想尋找新的獵物。

很遺憾,他沒什麼機會了。

趙放為了布置圍殺這支金軍研究很久,地形、時間都計算過多次。暗底里埋伏的兵力是明面上的五倍,是金軍這支兵馬的八倍兵力。

這便是圍點打援戰術。

劉仙倫這時過來了,站在兩人身旁︰「昨天消息傳來,獵物已經出林,你們把手中的軍務交了就出發,話說到明面上,若有失,沒有人替兩位將軍收尸,也留不下姓名。」

畢再遇默默的點了點頭。

獵殺金相胥持國。

無論成敗都不會留名,將來史書上只會寫一句,金相胥持國南下賑災遇亂民,死于亂民之手。

除非,金國被滅國。

否則,這件事情永不會讓人知道。

但,此事卻許多人願意拼上性命。

揚州的瞎狗,原秀州、現在宛城的方圖,金國境內太行山匪王牛三刀,金國境內河東水匪楊天行。

這四位在官府記載,皆是匪類。

瞎狗︰身份是行錢、私鹽販子、水行首領等等。

方圖︰原私鹽販子,現宛城義軍活著的五大王之一,惡匪。

牛三刀︰原本不姓牛,其祖父只一個小人物,他冒用了岳飛部下牛將軍後人之名在太行山聚集了數萬人對抗金國。

楊天行︰傳說是楊再興的後人,集結了一票人馬聚集在原水泊梁山對金國對抗。

牛三刀與楊天行接到了辛棄疾的信之後,沒提一點條件,義無反顧的帶著自已最精銳的人手參與了執行獵殺胥持國的行動。

甚至于他們願意在胥持國死後,扛下殺死胥持國這件事。

讓金國的怒火沖著他們來。

胥掛國,是漢人,在金國為官幫著金國貴族欺壓漢人,這樣的人,應該殺。

再說金中都。

疲憊的韓侂冑回到迎賓苑之後,連手都不想再抬一下。

談判是一件非常辛苦的活。

縱然大方向已經確定,可接下來卻還有許多細節要討論,細節討論完了之後,兩國盟約可以說是一個字一個字扣出來的。

別以為一個字不重要。

想當年宋金第一次談判的時候,是貢還是幣,就爭了數日。

韓安為韓侂冑送上一杯參茶,然後小聲說道︰「主君,有消息傳來,獵狼行動已經正式開始了。」

「恩。」韓侂冑點了點頭接過茶碗。

瑯琊郡公,這是胥持國的爵位,所以這一次行動韓絳命名為獵狼行動。

韓安低聲問︰「主君,老奴想來想去,殺胥持國扶朱熹上位,對我韓府似乎沒什麼好處,相比胥持國,朱熹更有才干。」

[咪咪閱讀]

這是一個很中肯的評價。

放開朱熹的品德,作人雙標不提,在政務特別是民政上朱熹還是有才干的。

韓侂冑喝了半碗參茶後放下了茶碗︰「我也想過這個問題,咱們韓家需要有一個交好的金國權貴,絳哥兒選的是李喜兒,但我卻認為完顏襄更合適。不是說絳哥兒有錯,也並非我選的更好,我只是想嘗試一下押雙寶。」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