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一六節 黃河大決堤

韓絳回府,不入後院直接到書房。

一副巨大的地圖已經掛在這里,史達祖指著地圖說道︰「少君,依我等推測,渦河在一天之內便會有黃河水涌入,而後受災最重應該是泗州,泗州地勢低窪,依古典籍記載唐李天師建城的時候,就說過泗州有覆盆之憂。」

「那麼,開始吧。」

「好。」

預案早就有,黃河一但決口。最北邊的李洱控制的淮南東路各軍、王希呂掌握了淮南東路各州府,第一時間準備自救,然後開始救助北邊金國逃難過來的災民。

而後開始搶人計劃。

韓絳不要文,要匠。

各類工匠給屋、給衣、給糧食、給鹽。

此時,已經是三更天,子時末。

揚州城內許多屋子、院子都亮著燈,揚州大明寺。

高僧空見。

當然,這家伙是假和尚,剛才啃了一只雞腿呢,廟里還有幾個勾欄的姑娘。

韓嗣也在這里。

空見進來躬著腰,低聲對韓嗣說道︰「淮鹽鈔已經跌破半價了,要怎麼辦?」

韓嗣問︰「你在這里多年,淮鹽鈔能跌到什麼價?」

空見回答︰「我感覺兩成是底,不可能一文不值。我的意思是等,等淮東鹽場給沖了再下手,也不知道這水會有多大,或是當年那樣的,怕兩成都兜不住底,會到一成半,但肯定不會到一成。」

韓嗣點了點頭。

他沒有跟著韓絳回臨安就在等這一天,等黃河大決堤。

再說揚州府衙。

李洱到了,沒有直接坐下,來到王希呂耳邊低語幾句。

王希呂點了點頭後吩咐︰「傳本官的話,各州府準備糧食八十萬擔,鹽五萬擔。而後八十萬擔糧食往里摻雜物,樹葉、土塊、砂子什麼的,本官要糧食數量達到二百萬擔。」

王希呂的話說完,立即就有官員站了起來大聲反駁︰「轉運使,朝廷一定會下令開倉放糧救助災民,但這摻砂子的事,下官作不到。」

「作不到就留下官印。」王希呂也不解釋,當真是一點面子也不給。

升了職的林采站了起來︰「下官等一定依照轉運使的吩咐去辦。」

「恩。」王希呂點了點頭。

這是韓絳給支的招。

當然,靈感來自千古第一大貪官的電視劇演繹劇情。

淮南東路許多好官很不理解,但命令就是命令,他們不理解也要執行,各州府開始在給官倉中的糧食混入各種雜物,把八十萬擔糧食變成二百萬擔。

受韓絳控制早就屯積大量糧食的商人,還有軍方也是同樣的作法。

他們手上的糧食更多。

給糧食里摻砂子,同樣的事情也開始在臨安城的皇宮內上演。

出演這一幕的是蘇師旦,他是從史達祖處得到的消息。

蘇師旦出例︰「官家,臣以為準備百萬擔糧食,對外宣稱二百五十萬擔,然後救災,往北運。就在平江府、秀州、明州開始往糧食里摻砂子,到揚州的時候二百五十萬擔就好。」

「胡鬧。」王藺站了出來,蘇師旦是韓府的人。最近韓府明顯與趙汝愚開始和談,而且有互助的行動,王藺感覺自已的存在感受到了影響,所以第一個站了出來。

蘇師旦看了一樣如同木雕一樣坐在上首的趙擴,大聲說道︰「官家,臣以為每一次賑災的糧食都會有接近一半流入糧商的倉庫,這成為了許多官員謀利的工具,所以臣才要摻砂子,糧食不會買這樣的糧食,而災民有一口吃的便好,不會在乎是什麼糧食。」

趙擴沒反應,因為他听不懂。

蘇師旦轉過身︰「周相公、趙相公,下官認為甚至可以用麩皮、陳米、糙殼。這些東西一樣可以填飽肚子,是災民需要的,是官員不好貪,糧商不敢買的。這樣才能保證救活更多的人,而不是肥了一些官,一些商。」

「還有,下官以為,在災時謀利者,抄家問斬。」

周必大听完思考片刻,點了點頭︰「可以,確實是良策。但卻不可公議,也非朝堂之論。可選一人辦此事,與朝廷無關,朝廷只是下令救災。」

「下官願往。」蘇師旦還沒開口,崔壹葉就搶著出頭主動接下了這活

而後,沈羽然也跟上︰「下官也願往。」

兩人淮南東路回來升官了,一個正七、一個從六,辦這件事情也算夠級別,但還差點。崔壹葉再進言︰「下官以為,淮南東路王轉運為求災正使。」

周必大與趙汝愚低聲交流之後,認可了這個建議。

災中必須要救的。

無論是大宋,還是金國。

一但不救災,先不說財產損失有多少,僅說人心,必會失。

有大災必有大反。

這是歷史告訴當權者鐵一般的事實。

相比大宋這邊是李洱六百里加急把消息送回來,只說黃河決口,金中都得到正式的公文更早,比臨安城要早兩天。

金國皇帝已經連續兩天都在朝堂議事,這會正拖著疲憊的腳步回後宮。

李師兒。

一位深受金國皇帝寵愛的妃子,她已經準備好了一切,藥浴、美酒、美食、美人。

金國皇帝回到後宮,李師兒親手捧上一盤海參。

這東西好,但這一盤是黑色的。

金國皇帝看到這一盤海參眉頭不由的一皺,李師兒趕緊上前,沒等她開口金國皇帝就說道︰「宋使韓節夫之子,世人皆稱其行過百萬里,見過天下無數奇珍。他對養生之道深有研究,就臨安那邊傳來的消息,他說過此海參紫色才是帝皇參。」

李師兒當然知道,因為劉過在她背後。

李師兒立即回答︰「我弟弟鐵哥已經親赴高麗,想來入冬前陛下一定能見到帝皇海參,不過臣妾听聞還有一種,可遇可不求,捕百萬只海參得一只。」

「噢!」金國皇帝來了興趣,李師兒趕緊說道︰「是宋使與我兄弟閑聊之時提及,此參為刺參,通體雪白,名為白玉海參。百萬只海參出一只,集百萬參之精華為一體。依我們漢人的傳說,這是修成精的海參。」

「這事,好好辦,鐵哥若辦的好,必有重賞。」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