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傳召,韓絳只能趕緊回家換衣服入宮。
可以在臨安城穿著布衣四周亂晃,但絕對不能穿著布衣進宮,否則禮部要咬的韓絳全身都是牙印。
快到酉時的時候,韓侂冑正準備出宮,卻見自家的馬車進了宮,而且直奔後宮。
古怪。
韓侂冑想了想,原本想等等,最終還是先回家了。
後宮,韓絳是在慈烈太後宮里見到太娘娘的。
後世,慈烈太後的全稱應該是聖憲慈烈太後一長串,韓絳也記不住。
進了慈烈太後宮里,韓絳穿越過來之後,除上一次進宮送禮只見過當朝太後一面之外,對這位太娘娘沒什麼印象。
韓絳在慈烈太後宮內,施禮之後,視線飛快的掃了一遍。
少了一個人。
楊桂枝。
這個一點也不意外,自已爹爹不下黑手,韓同卿都忍不了,只是不知道,這黑手是怎麼下的,不過這事韓絳也不怎麼關心。
韓絳施禮之後,還有賜座。
謝太後只說想看看韓絳,韓絳大婚也沒有送什麼禮物,今日叫韓絳過來,送一串東珠給錢歆瑤,又說了些關愛的話,便從慈烈太後宮里離去。
韓絳糊涂了,就為這點事,專門叫自已跑到宮里來。
不過,皇家賞賜,卻也不算是小事。
慈烈太後也沒說什麼,只叫韓絳有空了帶錢歆瑤到宮里來,慈烈太後要親自給錢歆瑤賞賜點。
從宮里出來,韓絳腦袋也沒想明白,這是怎麼一回事。
回到家,一進門就見韓安等在門口,果不出意外,韓侂冑等著見自已。
進了韓侂冑書房,劉過與劉仙倫都在。
韓侂冑沒等韓絳問就主動開口說道︰「當今太娘娘,早在年少時是宮婢,是姨母的近婢。听說幼年時是孤兒,被人收養。有一弟叫謝淵,現為果州團練使,其余受她的身份蒙蔭的也沒什麼人物。」
「謝淵,不認識,沒听過。果州,我也沒打過交道。」
韓侂冑點了點頭︰「我查過,在最初入宮的時候,當今太娘娘記載的是焉姓同,這個姓很少見,最早在汴梁城鄢邑有流傳,是周時的分封小國。」
說完後,韓侂冑又總結了一句︰「太娘娘,沒什麼背景。若說背景也是姨母。」
韓絳倒是心大︰「人家對咱一份好,咱回報著就是了,每次往宮里送好東西,多備一份也不勞什麼神。爹爹以為呢。」
多源小說APP: 咪咪閱讀
「恩,這樣便好。但,肯定有原因,眼下卻不是深究這原因的時候。」
「是。」
韓家父子並不知道,韓絳也沒有讀過關于太後謝蘇芳的傳記。
歷史記載,這位謝太後幼兒時代是孤兒,收養她姐弟二人的其實是……翟氏。就是翟笱的娘,用的是翟笱母親的姓氏。
但這事沒聲張過,因為翟氏當年也不是什麼大人物,那時正和金軍血戰。
將謝太後姐弟二人一直放在翟笱母親身邊,一邊撤退,一邊四處躲藏。又怕金人下黑手,更怕大宋朝廷中有人出賣了他們,所以身份就一直沒挑明。
一直到謝太後年齡到了,完顏構也不用逃了,皇宮開始需要宮女。就被選入宮,當了一個小宮女,後被慈烈太後看中,作了幾年近婢,然後高宗退位,光宗看中封了一個郡夫人,從此一步步,婉容、貴妃、皇後、太後。
等翟興受封的時候,謝太後才剛進宮。
所以這層關系,就一直沒有挑明過。
但養育之恩,謝太後怎麼可能忘記,翟笱寫信來,只說翟簡與韓絳之間的一切是誤會,韓絳這個人不錯,雖然沒有見過,卻是忘年交。
話說這份上,謝太後自然要親自看一眼韓絳,好好看一眼。
翟笱給謝太後的信,一直是弟呈,宮里人都以為是謝淵的信,自然也沒有人敢查了。
這事,韓家父子是不知道的。
翟笱也不打算在短時間內把這事挑明,因為沒必要,在宮里慈烈太後的面子要比他這個姐姐大太多了,而且他這位姐姐也是受慈烈太後照顧的。
這事說完,韓侂冑說道︰「今天朝堂之上不對味,謝深甫與王藺翻臉了,不是作假,而是真的翻臉了。」
「原因有二,一是謝深甫認為,既然朝廷已經認定了方圖是賊,並且下了懸賞,那麼大宋就作好了自已這邊的事情,沒必要再派人前去金國所謂的請罪,王藺卻堅定的認為,必須去請罪,因為方圖是秀州的販私鹽起家的,是宋人。」
「其二,便是你引出的禍事。」
「我?」韓絳指了指自已︰「爹爹,我最近一個月老實的很呢,連門都很少出,就是在西山親自監工給自已蓋別院。」
韓侂冑無奈的搖了搖頭︰「是天和稻田法。」
「什麼天和稻田法?」韓絳表示,自已完全沒听過這個名字。
韓侂冑解釋︰「錢家,已經將你的新式稻田法整理成冊,有了初步的意見,準備以下一季稻米種植的時候,選至少十萬畝進行深度嘗試,同時引入錢家一位客席的稻種改良後的新稻種。」
「叫天和的原因是,並沒有追加施肥,也沒有人為使用什麼手段增長。靠稻田養魚,魚吃雜草可增產,魚排糞可肥田,此法便是天和。錢家農匠預測,農戶可增收三至五成,魚也是收益之一。所以。」
韓絳就問了︰「所以什麼?」
「所以,謝深甫認為,應該增加至少萬畝,多達三萬畝官試。王藺不同意,理由不用說為父也能猜到。」
韓絳尷尬的一笑︰「爹爹,我猜不到。」
韓侂冑只是笑笑。
劉過在旁說道︰「若沒有官試,韓、錢、吳三家花多少錢試了,是不是傳給兩浙、兩廣的百姓,這便是民間的事,與朝廷無關。若是官試了,這事若真的好,朝廷就需要官方推廣,同時承擔失敗的責任,並且要有包產保產的條例。」
劉過說完,劉仙倫補了一句︰「我看,是另一個原因,官試之後並加封,論功行賞,官宣天下。無論這傳天下的官宣寫的是韓府,還是韓絳這個名字,王藺都不想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