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流求,劉過倒是研究過,劉過抬起手開始數手指︰「這黑水、毒蟲、野人、瘴氣。中原天下地大物博,除了實在活不下去的人,也就是游寇、海匪,或是船中意外去了流求,有田有地、有工有屋的人,誰願意去?」
韓絳說道︰「但是……」
沒錯,就是這一句但是。
劉過也明白,劉過說道︰「流求島若只佔一城之地,年產鹽數萬萬斤的話,那便是金山一座,自然會吸引人前往。那麼這耽羅呢?」
「先生猜猜?」韓絳沒回答。
劉過這種智商碾壓韓絳的人,韓絳有時候不願意把什麼都直接說出來。
自已唯一能在劉過面前裝一把,就是靠自已後世海量的信息,以及知道部分歷史的進程。
韓絳原本還準備端一會,劉過已經想到了︰「耽羅島最大的價值,如果古絲綢之路上的水源地,北控高麗、西壓金國、東掌倭島、南通我大宋明州港。先秦之彭城、當下之宛城。為水師圖謀,或是……為了壕橫號。」
「先生高見。」韓絳不得不服。
這位劉過沒入朝為官,當真是南宋朝廷的超級大損失。
劉過想了想︰「那麼,我有兩計。兩計同出一策,咱們只說,海上遇了點風浪,被風吹過去的。高麗人……」說到這里,劉過反問︰「主君眼中怎麼看高麗人?」
韓絳哈哈一笑︰「高麗人生平只認兩樣東西。」
「何物?」
「拳頭、女乃。」
劉過不太明白,韓絳解釋道︰「誰拳頭大,高麗就跪舌忝誰。有女乃便是娘。」
劉過追問︰「主君,這個相矛盾了。如果說,一邊有拳頭,一邊有女乃,高麗如何選擇?」
韓絳聳了聳肩膀︰「看眼下。」
也對。
眼下,金人拳頭硬,高麗已經忘記了曾經北宋時期朝廷對高麗的好,不僅在關鍵的時候拒絕了使者的借道請求,還落井下石,把宋朝使者的國書賣給了金國。
劉過思考片刻︰「主君的意思是,送錢給他們?」
「對,就是這個意思。」韓絳笑的合不上嘴。
劉過明白了,繼續講自已的想法,劉過說道︰「同一策,咱們是意外到了耽羅。上策是拿錢買物,在耽羅建立一個經商的碼頭。下策是,鼓動耽羅星主獨立,或是轉投咱們大宋。這兩策的最終結果都一樣,就是要把壕橫號開到高麗王城去。」
韓絳想不明白了︰「為什麼喜歡耽羅星主不是上策呢?」
劉過解釋道︰「因為,咱們拳頭小。」
劉過說的一點錯也沒有,確實是這樣,眼下耽羅星主憑什麼相信自已,大宋還弱的天天跪舌忝金國的,自已本身就是跪著的,再去追隨一下也是跑著的?
這事真是讓人憋屈的很。
劉過繼續說道︰「主君玩錢之術,門下佩服。我多幾句嘴,高麗在咱們徽宋之前鑄過錢,但極少。只是貴族偽造唐錢鑄了一些,相當的劣質,怕是現在想找幾枚都不容易。而後在徽宗時期,也就是那麼八年時間,倒是鑄了許多錢,只能說,好了一些。」
「恩。」韓絳點了點頭,倒知道一些鑄幣史。
劉過又說道︰「眼下,市面上根本就不認他們自已鑄的錢,靠的宋錢在流通。我的想法是,若是想在高麗作些錢的事,若玩的小了不如不玩,要玩就玩大,大到唯壕橫號尊,可代替高麗戶部的程度。」
嘶……
韓絳心說,劉過果真是一個狠人。
但玩的這麼大,怎麼玩韓絳需要想一想,而且沒有海量的錢幣為基礎,這游戲也不好玩。
下載咪咪閱讀小說APP永久免費看書
劉過說道︰「主君,耽羅這次,只當是先探個路,往高麗那邊留條路。前期讓他們點佔便宜又如何?」
「沒錯,貪小便宜吃大虧。」
「正是,主君說的對。」
韓絳伸手一指遠方︰「全速,向太陽升起的方向,前進。」
好傻。
不過,這或許才象十七歲的年齡吧。
劉過突然想到一件事,看四下無人便開口問道︰「話說,主君要娶錢家姑娘,當真初見便萌生愛慕之情?」
韓絳回頭看了劉過一眼,黑著臉︰「劉改之先生,你應該知道我對虞大娘子有四個字。」
哈哈哈。
劉過大笑,很顯然他猜對了。
那四個字便是,難得糊涂。
劉過小聲問道︰「話說,主君當時圖的是什麼?」
韓絳想了想︰「怎麼說呢,一見鐘情就是見色起義,日久生情便是權衡利弊。這世上,還真沒有幾個純粹的。不過有件事是真的,我的老師真是吳越錢氏出身,老師對我最為嚴格的不是學術,而是對書籍、對知識的態度。」
「還有一事也是真的,老師說過,若他有個孫女一定嫁給我。」
劉過比韓絳看的深,這世上那有兩情相悅,只有門當戶對。
劉過問︰「主君,你最看重錢家的是什麼?」
「學術。」
「了解。」劉過懂學術二字,劉過又說道︰「當下宋軍最大的貨船是五千料,戰座船多為三百料與五百料,為的是靈活輕便。重戰船多為一千料,最大不過一千三百料,但這種船速度就慢了些。」
這些數據韓絳是知道的,他不明白劉過為何提這個。
五千料實際的運載能力就是五千立方尺,運載能力可以達到三百噸以上,若是裝米的話極限可以達到七千石。
劉過這時說道︰「主君怕是不知道,錢府船匠有一張巨船圖,這船是為了當年宋金大戰,錢家集上百位工匠研究了五年這才得到的船圖,但岳帥那事一出,錢家便將這圖封存。」
「巨船,多大的巨船?」韓絳對這個興趣極高。
劉過搖了搖頭︰「只听到傳聞,沒有人真正見過。傳聞中說,此船長四十四丈四尺四寸,寬十八丈八尺八寸。無需明輪,速度便可超過當下重軍船,九桅九帆。船上的船工水手為八百八十八人。」
這數據讓韓絳想到了一條船。
明代時鄭和下西洋的船似乎就這麼大。
難道說,這造船術在宋時就已經這麼出色,只是到了明代才造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