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七九節 主和、求和

崔嵬並沒有太把韓絳當回事,畢竟韓絳的年齡擺在那里。

他要去見韓絳是為了讓韓絳改變主意,也算是給韓侂冑一個面子。至于自己被說服,他不信。

正如,韓絳討了泉州的一港以及三千畝荒地、千畝碼頭倉庫用地。他接收這些東西,但卻未必認同韓絳的作法。

他眼中,韓絳有點過于理想化了。

一句話,韓絳還是太年輕。

年輕就代表沒經驗,而且學識不夠深。

面對韓侂冑問的這種幾乎不可能存在的問題,崔嵬回答︰「若是我被說服,我便承認絳哥兒是少君,反之,他是韓府少君。」

「好,一言為定。」韓侂冑很欣賞崔嵬這種作風,有什麼事就挑明了講。

同樣是少君。

這差別就大了,前者是代表韓侂冑勢力的少君,後者只是韓家的少君。

楊大法站了起來︰「韓公,我同去。身為御史,若有什麼事也可以抵擋一二。」

「好。」韓侂冑沒反對。

蘇師旦也站了起來︰「我就不去了,論智謀達祖在我之上,有他在遇到緊急事態也可保全身而退。」

「好。」韓侂冑依然是用一個字回答。

再說王藺府。

王藺手中有一份公文的復抄件,以及給王希呂給他的信。

信中的內容是,淮南東路的官場可能會有大震動,雖然韓絳代表韓侂冑表示,韓家要改變作風,但他不是完全相信,所以請王希呂支持他復職,同時拿到淮南東路轉運司使一職,重整淮南東路官場。

這是大事。

王藺也把謝深甫還有自己一脈的人召集過來商量。

謝深甫人沒來,只叫人代話,說自己完全支持,王希呂是什麼人,同朝為官多年謝深甫是了解的,而且又是王藺的族兄,這事王藺沒有理由不幫,所以自己也支持。

禮部右侍郎對王藺說了自己的想法︰「王公,這公文怕是不全。」

「為何這樣講?」

「秀州大倉官糧虧空之事,魏家若說是主犯也不為過,說是從犯中的重犯也可以。公文上講,魏家抓了主犯,交待了虧空之事以功抵過。但就公文上寫的內容,這功過相抵不相稱,沈正言有簽名,那麼並非韓家絳哥兒保魏家三房,定是另有隱情。」

王藺听懂了︰「你的意思是,還有事沒有報上來。」

「是。」

王藺又拿起了王希呂的信看了看︰「仲行兄長信中也沒有提及,他知道還是不知道呢?」

「不如寫信詢問。」

「好。」王藺也認為應該問問。

要說支持王希呂復職任淮南東路轉運使還真不是一個難事。

依王希呂罷官前兵部尚書是從二品官,轉運使若不掛其他的官職是三品或是四品官,淮南東路轉運使因為屬于前線,高半級,是正三品。

所以沒什麼難度。

只要韓侂冑配合,王藺相信讓找個借口讓王希呂復職,只要淮南東路確定要換轉運使,十天之內就可以搞定,並且發出正式的公文。

但王藺也疑惑,韓絳隱瞞了什麼事呢?

這事,周必大知道。

周必大沒找任何人商量,只是看過王希呂的信,還有夾在信中韓絳的信後,將兩封信一起燒掉。

韓絳的信中只有一句話︰有證據讓我懷疑,有人想讓淮南東路變成偽楚。

周必大為什麼要燒信。

因為王藺屬于為保大宋平安,放棄汝州、放棄楚州北部等,一些州府的那類主和派。

周必大其實也是主和派,但成為相公之後,他看事物的角度也有所不同。

主和,不代表就要割地。

主和,不代表就要喪權辱國。

淮南東路若變成偽楚,朝中有些人或許會說,這正好讓大宋與金國之前多了一人緩沖,金宋便不會再有戰爭。

可這些人有沒有想過,偽楚或只是一個跳板呢。

金人的大軍以後可以直撲建康軍,然後就是臨安府了。

周必大是主和派,但不是求和派,他的主張是國家停止戰爭,民眾才能安心從事生產。

自從成為左相以來,他的作法確實是可圈可點,他整軍備提升士兵作戰能力,督勸農耕增加生產,提倡節約減度,而且擴大官學為朝廷儲備人才。

他的交友很特別。

他和陸游是至交,同時與朱熹也是好友,對趙汝愚更是有提攜之恩。

但此時,他收了韓絳的信,卻沒打算和任何人商量。

因為他知道,這事的誰都沒辦法商量,包括韓侂冑,因為他相信韓絳的判斷,沒有原因,就是相信了。

所以,周必大給韓絳回了一封信。

只有六個字,意思很簡單。

你韓絳往前沖,看看是不是你猜測的這樣,若真的是有人想分裂淮南東路,那麼本相在後必會出手。

至于王希呂為轉運使一事,他只字未提。

寫完信,周必大叫可靠的人送信,而後坐在書桌後翻開一本書,書名是巾幗英雄冼夫人,這一本書錢泓宣的親筆手抄本。

周必大翻開書︰「好一個巾幗論。」

作為此時大宋文壇名譽上的老大,周必大相信文如其人,從一個人的文章中就可以看得出來這個人的性情。

下載咪咪閱讀小說APP永久免費看書

但這一本冼夫人讓周必大迷惑了。

反而讓他看不清,韓絳是主和、求和、主戰還是求戰了。

因為這本書,完全站在一個旁觀的立場,極客觀的講述了冼夫人這位巾幗英雄,沒有夾雜一絲個人的情感在其中。

再說韓絳。

韓絳坐在船上,拿出了自己早就預備好的一件神器。

秀州到平江府有多近。

順水,順不順風都是半天路程,水路直線不過一百多里,或是繞到太湖看看景,一天也能到。所以是白天出行,也不用連夜趕路。

坐在船上大半天,好無聊。

這秀州之行,滿載而歸。

嘉王趙擴得了十箱書,其至有一箱是孤本,別說出倉,誰和他說話他就和誰急。

韓絳呢,得了幾十只茶杯,悄悄的收了起來。

然後,土特產裝了足有半噸,這還是合法可以收的禮品,其中以吃的東西佔多數。

當然,有些比較珍貴的海產,也屬于土特產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