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九十九節 韓絳的答題

寫在前面的話︰話說,作者慌的一逼,看過留言嚇的手都發抖,我估計接下來,劇毒等等的評價就來了.

可沒辦法改了.這個章節二十天前就寫好了。

認命了,你們罵吧。

——————————————————

思考了足足一柱香時間,看著一個個面容慈祥,實則要狠狠收拾自己的老夫子們,韓絳明白想混過去顯然不可能。

陳亮這會也回過神了,他意識到今天來的不是時候。

這是錢府考女婿。

又一柱香時間過去了,沒有人催,可不代表壓力沒增加。

陸游看墨要干了,親自加了點水,還磨了兩下。

這比催要可怕的多。

老師親自給磨墨,那怕只是形式上的,這意義也大不同。

怎麼辦?

只有靠不要臉了。

韓絳的筆粘上了墨,提筆寫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這是逼出來的,韓絳也實在是肚子沒貨了。

若讓他寫一篇論大宋經濟對周邊七國的影響,他能寫十萬字不加思考的,可當下卻真的沒東西可寫。

只有用這個了。

原本,韓絳這三字經是留給錢歆瑤的。

六百多字寫完,韓絳長身一禮退到門口︰「晚輩告退。」

錢蕁逸擺了擺手,示意韓絳可以離開。

從韓絳寫的時候,在場的那個不是當世大儒,當世大賢,寫的好不好他們看得出來,當然,字還是很丑的。

韓絳離開後,錢蕁逸搖了搖頭︰「這字,還是看不下去。」

其子錢泓宣上前準備再抄一份,楊萬里卻先一步拿起筆來,一邊寫一邊對陸游說道︰「放翁,你這學生的字,要從頭開始練。」

「是,沒錯。」陸游也看出來,這字寫的沒有一點章法,連形都沒幾分。

一篇抄好,錢蕁逸吩咐自家高僕︰「原版的送到西樓,給大丫頭。」

「是。」

楊萬里抄完之後問︰「這最後寫有,原著浙東慶元王公、廣南東路順德區公、新會黎公、修撰浙東余杭章公、解讀這一處,只有錢字的一個起筆劃。」

韓絳沒讀過原版的三字經,他讀的三字經是後來在百家講壇上看到的。

當時那期節目就叫,錢說三字經。是復旦大學教授解讀,應該是章太炎的版本,不過韓絳在三字經的歷史部分背寫的時候也肯定不會超編的。

關于原著是誰,歷史有爭議,所以韓絳都給寫上了。

關于解讀者這個名字,後來想想寫出來不合適,所以只寫了兩筆就停下了。

楊萬里還有一句沒說,那就是錢蕁逸找了一個借口,將韓絳手書原版給了自己的曾孫女,這點小心思不用說穿,隔輩親誰都理解。

不過。

這文章,可稱得上極佳作。

周必大提筆,自己也抄了一份,然後說道︰「此經為蒙學第一經,著書者大才、編撰大才。怕是能注解此經的,也不是尋常之士。沒有十年功夫,編不出此經,我想問老師,可曾听聞?」

錢蕁逸不是周必大的老師,周必大稱師是尊敬。

錢蕁逸搖了搖頭︰「初見。」

周必大說道︰「這麼好的文章,無人听聞,只給一個人讀?」

錢蕁逸沒接話,他心內有一種猜測,之前他就想過,他錢家沒有子弟能教出韓絳這麼一個人,因為韓絳年齡太小,學習的時間有限。

現在,他認為,集多位大賢之力,教了韓絳這麼一個人。

只是,在兩浙,還有自己不認識,或是不知道的大賢。

莫非是隱士?

楊萬里在旁也說道︰「好文,好經,越讀越感覺此文好,若問好在何處,此經可蒙天下孩童,而非士族中的孩童。」

以前的千字文不錯,可卻很難懂,也只能是貴族家才有可能教。

三字經。

卻是給天下普通人用的蒙學之書,這書是不是經典,韓絳不用考慮,上千年來都說這書是經典,怎麼可能不是經典。

原本是打算拿來忽悠錢歆瑤的,若不是錢老太公逼的自己沒辦法下台,巴結一個老頭子有什麼意義,巴結自家沒過門的媳婦才是正道。

為什麼說姜還是老的辣。

韓絳那點小心思在錢蕁逸看來,也就是小孩子的心思。

所以,錢蕁逸把韓絳寫的原版讓送到了西樓。

西樓內,錢歆瑤看到這東西,思考片刻之後,將這紙讓人收了起來。

因為是錢蕁逸叫人送來的,所以也沒誰會多想。

韓絳離開之後,並不知道陳亮給錢蕁逸說了什麼,不過這位狀元公的身體真的很差的,已經差到隨時都會死掉的程度。

很快,今天宴會的正戲開始了。

韓絳是主辦人,可今天最開心的自然是他那位三十多歲的佷子韓俟。

听聞開戲,韓俟立即吩咐所有人準備。

韓絳上了台,想了想把韓俟推到前面︰「今個是你露臉的時候,我上台就不合適了,咱們這戲怕是將來宮里都會安排演的,今天是頭一場。」

「叔父放心,這事我辦的可認真的。」

韓俟沒胡說,無論是當官,還是管家里的事他興趣都不大,能磨就磨,不能磨這才勉強應付一下。

唯獨讓他操辦這戲的事,他可是真上心了。

韓絳對看戲興趣不大,或許是因為前世娛樂業過于發達,可以選擇的太多。

戲曲只是真正的愛好者才會喜歡。

演的好不好,韓絳也不關心,相信這麼多觀眾會給出一個答案來。

好不容易可以歇一會,韓絳一個人靠後堂一間空屋的軟榻上閉著眼楮,說睡肯定也是睡不著的,但總是可以讓自己休息一會。

宴席擺上,酒打開。

戲開演。

一個多時辰之後。

北側二樓上,映月出演白娘子,正演到西湖借傘。

有位國夫人開口說道︰「年少時曾在宮中讀過一個話本,名《白蛇記》是相州一帶流傳的民間故事,當年官家非常喜歡,與此時的故事倒有幾份相似。」

另又有人說︰「民間話本口口相傳,同一個故事若有十多種版本,今個的劇唱的好,演的也好。听聞原本是在韓府預演,想來怕是新年之時給太娘娘獻禮的。」

「有理。」

眾位夫人猜測,這戲就是給慈烈太後新年獻禮的。

因為當年高宗在禪位之後喜歡讀話本,而且還是一個特別懷舊的人,在他龍興之地的相州一帶民間流傳的許多故事就是他喜歡的。

其中就有一個名為白蛇記故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