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553章 黑暗的性格源自于悲傷的過去,但法律是且也應當無情

來美利堅,十幾個小時的飛機,只睡了一覺,栗可欣第二天便生龍活虎,有使不完的精力。

反觀新垣結衣,休息一夜後還有些軟綿綿的。

二十幾歲跟十幾歲就沒法比了,新垣結衣有些悲傷,她現在早已不扮老。

以前十幾歲的時候總喜歡裝老,說自己二十幾歲了。

現在想裝女敕也裝不了,太出名。

不認識她的人是多,但跟她沒交集。

認識的,又都知道她大概年紀。

「今天繼續待房間里,晚點我忙回來,我們一起出去逛街吃飯,看凌晨的電影。」早上出門前,王子安叮囑比他起床還早的栗可欣。

晚上凌晨以後,《蝙蝠俠》在北美公映。

王子安他們住的房間是好萊塢里的五星酒店總統套房,能住一家人,伊凡卡定的。

她說卡爹這麼要求她的,出遠門住店就要這麼住。

以前,卡爹沒這麼講究,這兩年開始講究起來。

「子安,我跟你去干活,我不想待房間里。」栗可欣央求道,衣服都穿好了。

當然,是出門穿的衣服,並不是說她平時在家不穿衣服。

她肯王子安還不肯呢。

睡覺除外。

「是不是嫌作業不夠多?」王子安問道,他自然不會帶個跟屁蟲去上班,影響工作效率。

「夠了夠了,我今天做作業。」眼見撒嬌沒用,栗可欣不再堅持。

王子安就這樣,撒嬌一次對他不管用,撒十次結果也是一樣的。

「那我們今天繼續休息,三三,我讓芊芊陪你出門吧,晚上早點回來,我也要去看《蝙蝠俠》。」新垣結衣還穿著睡衣,無精打采的樣子。

趕通告太緊很累人,趕完又馬不停蹄帶栗可欣過來見三三,她身體都有點吃不消了。

不過精神是愉悅的,因為見到了令人驚艷的三三。

顏控的女孩看到顏值超高的帥哥,幸福感滿滿的。

新垣結衣沒看過《蝙蝠俠》首映,挺想看的。

王子安沒打擊她,她在《蝙蝠俠》里只有一個兩秒的鏡頭。

吳倩倒挺多的,好幾個鏡頭呢。

只可惜英不落帝國一別,快一年半沒見到她了。

生活,不停向前,即便在同一個公司,常年不見一面也很正常,更別說路上遇到的一些有趣的人。

「我也去!」平香流櫻剛起床,听說這年紀多補覺,也有機率再長高,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你不是看過了嗎?」伊凡卡不需要補覺,負責早起出去買早餐。

按理說這麼有錢,讓助理干這種事就行,她偏不,覺得自己親自出去買回來給三三吃才算是愛心早餐。

平香流櫻她們只是沾了三三的光。

「意思你不去嗎?」平香流櫻問伊凡卡。

「我當然去啊。」伊凡卡說道。

平香流櫻一時有些迷惘︰「你不是也看過了嗎?」

王子安沒管家里的姑娘牛頭不對馬嘴,出門干自己的活去了。

大宇那邊。

《蝙蝠俠》劇組主要演員已經開始在大宇宣傳。

看到宣傳組里沒有王子安,大宇影迷恍然醒悟一般,都認為之前北美公映時,北美的媒體言過其實,太過夸贊王子安了。

現在的年輕人,只要成熟點,都會對媒體產生不信任感。

有些媒體人,為了流量,為了賺錢,早已丟失職業道德。

就是這些人,讓整個媒體行業背負罵名。

「宣傳組里沒有平陽王,大概平陽王也不好意思回國,是北美的媒體捧他太高。」

「很顯然,大宇明星去好萊塢總會得到這種待遇,平陽王也不例外。」

「媒體總喜歡夸大事實,何況首映請的媒體,都是收了錢的,普通公眾沒幾個,自然要為電影說好話。」

「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軟嘛。」

大宇影迷並不買北美媒體的賬,無論北美媒體把《蝙蝠俠》和王子安夸得多厲害,沒親眼看過這部電影,他們保持懷疑態度。

然而,《蝙蝠俠》北美公映的第一天上午,北美網上就炸了。

「噢,我的天,王太帥了,不,太漂亮了。」

「是的,我愛上了女裝護士的王。」

「我覺得王以後可以飾演女主角的,萌萌噠。」

當然,更多人夸的是《蝙蝠俠》這部電影,和里面的小丑。

知名影評人大衛在公映的第一天就連刷前兩場,然後通宵達旦趕出劇透版影評。

【這部影片的背景是在黑幫和毒販橫行的哥譚市,蝙蝠俠不斷神出鬼沒地打擊罪犯,而他有一個眾所周知的規則——不殺人。

在蝙蝠俠這位「暗夜騎士」的幫助下,哥譚市警長戈登將黑社會老大們一網打盡,而哥譚市檢察長、有「光明騎士」之稱的哈維•登特試圖將他們全部送上法庭,證據確鑿,看來他們注定要住進監獄里了,而哥譚市似乎終于可以恢復平靜和光明。

就在這時,小丑出現。

他陰險狡詐,沒有任何底線,頭腦中也沒有任何教條,他以殺死蝙蝠俠為由而將黑幫團結在自己周圍,並帶領他們和他招募來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們隨心所欲地殺人,以此向市民們施加壓力,讓他們迫使蝙蝠俠月兌下面具公布身份。

這只是影片一條表面的脈絡,而影片核心的脈絡是,小丑不斷刺激哈維•登特和蝙蝠俠這兩個「正義的化身」,甚至希望哈維•登特將自己擊斃,蝙蝠俠將自己殺死。

因為這樣一來,他們就和他一樣了,他們所信奉的正義不過是一個表面上的表演而已,而真正掌握這個世界的,還是小丑的邏輯——沒有迫不得已的時候,誰不想正義凜然?

每個人都以為,他的邏輯是正確的,這個世界在按照他相信的那一套邏輯運轉,如果這個世界不是這樣的,我們就會以為,這不過是表面現象而已,真正的深層邏輯一定是自己掌握的那一套邏輯,要證明這一點,只需要將別人「輕輕推一下」,這些人就會陷入在自己的邏輯中。

例如,假若一個美女相信,男人都不是好東西,男人只是對她的身體感興趣而根本不會愛她。那麼,她會使用她的身體去勾引男人,而她會發現,她只需要這樣將男人們「輕輕推一下」,這些男人就會變成貪婪的色鬼。

例如,假若一個富人相信,每個人都是貪婪的,有錢能使鬼推磨。那麼,他會使用他的金錢將無數人「輕輕推一下」,這些人就會陷入他的掌握中。

小丑則認為,每個人都是邪惡的,沒有信任可言,他只需要將人們「輕輕推一下」,每個人都會放棄正義,變得很自私和丑惡,于是出賣別人甚至親自殺死戰友。

在影片中,小丑「輕輕推一下」的武器是人們心中的恐懼,他認為,每個人愛的都是自己和自己的親人,只要你去威脅他們的生命,那麼每個人都會放棄原有的底線,而變成惡魔。

影片一開始就展示了小丑的邏輯,他引誘幾個戴著小丑面具的匪徒打劫黑幫的銀行,並對他們說,殺死你的同伴,這樣你分到的錢更多。

于是,這些匪徒果真在搶劫過程中相互屠殺,那些稍有猶豫的人,立即會被同伙干掉,而小丑自己在這個過程中是最果斷的,所以他是唯一生存下來的人。

對此,這個黑幫銀行的頭目說︰「這座城市的匪徒向來有信念。」他是說,他們是有底線的,這就是「盜亦有道」的意思了,但小丑證明,他只需要「輕輕推一下」,就可以破掉黑幫們的底線。

在小丑帶領下,他的爪牙們打劫了多個黑幫銀行,搶劫了6800萬美元,但他竟然堂而皇之地闖進了黑幫老大們的聚會所。

因為他明白,只要他「輕輕推一下」,這些黑幫老大們就會團結在他周圍。

果不其然,當他說,他可以殺死蝙蝠俠時,大多數黑幫老大都被打動了。

這既是誘惑,也是利用了恐懼的力量。

這個時候,黑幫老大們被蝙蝠俠、哈維•登特和戈登等光明力量逼到了絕路上,所以當小丑拋出這個誘餌後,哥譚市黑社會很快就整個投靠了他。

整個影片中,小丑經常利用人性的弱點給出選擇題,令我印象深刻的選擇題有三個,第一個是他拋給黑社會的。

一個黑幫頭子討厭他而發出追殺令,結果被他所殺,而他扔給了活著的兩個黑社會爪牙各自一截棍子,說你們只有一個可以活命,你們相互廝殺吧。

「盜亦有道」中的一個很重要的「道」是不得內訌,但這個底線,小丑輕易就令他們突破了。

黑社會的「盜亦有道」畢竟是不大可靠的,被突破似乎不算什麼。

那麼,那些最光明的正人君子呢?他們的底線能突破嗎?

接下來的故事顯示,這並不是非常難。

獲得了黑幫的支持後,小丑向哈維•登特、哥譚市警察局長和即將審判黑幫老大們的女法官三人同時發出了死亡威脅,並幾乎在同時炸死了女法官和毒死了警察局長。

警察局長是在和戈登對話時喝了一杯毒酒被毒死的,當時戈登說,你的周圍已有內鬼,你要小心。

但此時,警察局長毒酒已落肚。

顯然是內鬼給了警察局長毒酒,但內鬼為什麼會听從小丑指揮?

影片沒給出直接回答,但不難推測的是,小丑向這些警察本人及其親人發出了死亡威脅,這是小丑一直在使用的手段。

要殺死哈維•登特就沒有那麼容易了,因為哈維•登特的未婚妻瑞秋是蝙蝠俠的前女友,蝙蝠俠是哈維•登特的偶像,而哈維•登特則是蝙蝠俠心目中的救星。

兩個男人被一個女人愛上,這通常意味著,這兩個男人要麼很像,要麼截然不同。

這兩點綜合起來還有更復雜的情形,即他們要麼看上去很像但其實完全不同,或看上去不像但其實本質一樣。

蝙蝠俠和哈維•登特又有什麼相同和不同呢?

蝙蝠俠的真名叫布盧斯•韋恩,是韋恩企業集團的董事長,全世界最富有的男人。

他第一次和哈維•登特相遇是在他的一個餐廳。

哥譚市檢察官想和自己的同事未婚妻瑞秋約會,托了人才在這個餐廳定了一個位子,而恰好遇見了胳膊上挽著大蘇芭蕾舞演員的布盧斯•韋恩。

不知道布盧斯•韋恩就是蝙蝠俠的哈維•登特談起了蝙蝠俠,言辭中充滿著崇拜,他認為蝙蝠俠是英雄,而這個混亂的城市需要蝙蝠俠的看護,並擔心蝙蝠俠的壓力太大,「或是作為英雄戰死,或是苟活道目睹自己被逼成壞人。」

哈維•登特是布盧斯•韋恩的情敵,但韋恩還是被哈維•登特打動了,他想用他的財富幫助這位「光明騎士」,讓哥譚市民徹底「相信哈維•登特(這是哈維•登特的競選口號)」,他也渴望哈維•登特願望實現,將「看護哥譚市」的責任交給對方。

當然,這種無私藏著極大的自私。

因為,布盧斯•韋恩仍然愛著瑞秋,而瑞秋不希望嫁給「蝙蝠俠」,過著擔驚受怕的生活,她希望和布盧斯•韋恩過平淡而幸福的生活,所以此前對•布盧斯韋恩說過,如果你不再做蝙蝠俠,我就嫁給你。

所以,「暗夜騎士」是想將看護哥譚市的重擔交給「光明騎士」,那樣他就可以和心愛的人過幸福的生活。

女人是矛盾的,女人常做這樣的事情︰愛上一個英雄,但對英雄說,你要變成平凡人我才嫁你。

然而,這是真的嗎?

因為有蝙蝠俠保護,哈維•登特一直是安全的,但別人就沒那麼幸運了,哥譚市市長都險些喪命于小丑的陰謀下,其他血腥的殺戮則不斷刺激哥譚人脆弱的靈魂。

最終,蝙蝠俠決定屈從小丑的要求。

小丑說,只要蝙蝠俠自首(哥譚市警方一直在追捕這位「暴力義警」),他就停止殺戮。這其實是在離間蝙蝠俠和哥譚市民的關系。

大眾比較容易被離間,他們紛紛呼吁蝙蝠俠現身。

哈維•登特質問民眾︰「你們真的要犧牲這位一直保護你們的英雄嗎?」

民眾紛紛回答說,是的。

這時,哈維•登特說,他就是蝙蝠俠。

也就在這一刻,瑞秋第一次真心痛恨起布盧斯•韋恩來,她斥責他讓檢察長背黑鍋,並決定嫁給哈維•登特。

然而,她到底想嫁給誰呢?

顯然,她是決定嫁給那個最英雄的人,那個最正確的人。

那麼,她是真的想讓蝙蝠俠變成平凡人嗎?

被捕的哈維•登特要被送進監獄,小丑則在路上設計殺死他。

自然,「暗夜騎士」會來保護「光明騎士」。

經過一番激烈的大戰後,小丑最後剩下了孤家寡人,而蝙蝠俠則開著高科技摩托車向他撞去。

但小丑並不躲閃,而是獰笑著自語︰「撞我啊!撞我啊!」

一開始,對這一情節我有不解,但隨即明白,他是想用自我犧牲來引誘蝙蝠俠突破自己「不殺人」的底線,以此來證明,他才是唯一正確的。

「只有我才是正確的」,這種感覺的誘惑力真是強大,為了「捍衛」這種感覺,小丑不惜一死。

蝙蝠俠也明白了這一點,在千鈞一發時刻,他躲閃,並被摔暈,但小丑還是被詐死的戈登被捕了。

孰料,被捕也是小丑的一個精心設計的圈套。

他知道,戈登沒死,而且戈登一定會把他送進戈登自己的特別牢房,那里還關著一個掌握著黑幫所有財富的特殊人物。

圍繞著這一點,他還設計了許多圈套。

但蝙蝠俠和警方不知道這一圈套,他們以為逮捕小丑就可以萬事大吉了。

但他們很快發現,這是幻覺,小丑的人抓走了哈維•登特和瑞秋。

而在監獄里,小丑給蝙蝠俠出了影片中的第二道選擇題︰一個地方關著哈維•登特,另一個地方關著瑞秋,時間有限,你只能救一個,你救誰?

蝙蝠俠選擇了救瑞秋,這恰恰中了小丑的圈套。

小丑故意說錯了地點,他說關瑞秋的地點其實關的是哈維•登特。

所以,蝙蝠俠救出的是哈維•登特,而瑞秋葬身于火海中。

對此,布盧斯•韋恩反思,他做了一次「不正確的決定」,終于知道了「蝙蝠俠也有力不能及的事」。

這一次也仿佛驗證了小丑的邏輯「沒到迫不得已的時候,誰不想正義凜然?」

這不只是蝙蝠俠「力不能及的事」,也是影片中所有好人變壞的原因。

小丑的人沒拉一個警察下水,都是通過脅迫警察親人的生命而實現的。

譬如瑞秋之所以被綁架,是因為戈登屬下的一個女警察受到了這種威脅,而哈維•登特被綁架也是如此,小丑能夠肆無忌憚地制造炸死女法官、毒死警察局長、槍擊市長、炸掉哥譚綜合醫院等一系列事情,也都是因為他利用這一威脅突破了一個又一個好人的底線。

影片的高潮中,小丑將這一招數發揮到極致。

他威脅整個城市的人,要麼「成為我的人」,要麼離開這個城市。

最後一批逃離這個城市的人乘坐了兩條船,一條船上是好人,一條船上是那些黑社會老大及其屬下。

等這兩條船開到河中時,突然停下了,並傳來了小丑的威脅︰每條船上都裝有大量炸藥,還有一個起爆器,但起爆器控制的是另一條船,只有一條船上的人可以生還,條件是12點前必須引爆另一條船。

這是小丑在影片中出的第三道選擇題,而且選擇範圍是民眾。

民眾曾經選擇拋棄蝙蝠俠,他們還會選擇拋棄別人嗎?

結果,小丑失敗了(其實我並不認為失敗,因為投票的結果就是拋棄別人,只是被「上層」的人硬生生扭轉結局)。

載有普通人的船,引爆起爆器被摧毀,而載有罪犯的船,起爆器被一個黑社會老大扔到了河里。

傳說,魔鬼撒旦贏得世界的方式是捕獲人類的靈魂,而小丑使用的是同一邏輯,他對金錢絲毫不感興趣,他曾將堆積如山的錢付之一炬,說「這個城市配得上一個有品味的罪犯」。

他還對蝙蝠俠說︰「你應該知道,我對錢沒有興趣,我不是那種人,你不要把我降格成那種人。」

小丑感興趣的是,將他的邏輯——「沒有迫不得已的時候,誰不想正義凜然?」——強加給周圍的世界。

對這一點,布盧斯•韋恩的管家阿爾弗雷德一開始就發現了,他給蝙蝠俠舉例說,曾經有匪徒劫走了他們的寶石,但他們卻將這些寶石隨處丟棄,他們其實對寶石並不感興趣,他們這麼做,僅僅是因為「他們覺得有意思。他們不會被收買,不會被恐嚇,不會講道理,也不會接受談判,有些人就是想看著這個世界燃燒。」

在我看來,這也是所有最邪惡罪犯的共同,他們感興趣的不是錢權名利等看得見模得著的事物,他們要的是影響力,他們想將他們的意志強加給這個世界,讓這個世界隨著他們的而戰栗,用普通的邏輯看待他們是行不通的。

在這一點上,匪徒和英雄也常常是一個硬幣的兩面,他們要的其實都是影響力,而不是正義、公平、普世道理或「絕對正確的事」。

哈維•登特就是這樣的例子。

影片的高潮是第三個選擇,在這個選擇上,小丑輸了。

但小丑仍哈哈大笑,因為他認為他在「哥譚靈魂之戰」上贏了。

小丑的意思是,他用他的邏輯擊敗了哈維•登特,最終讓這位「光明騎士」服膺了他的邏輯。

這是真的。

瑞秋喪生後,哈維•登特絕望了。

盡管蝙蝠俠救了他,但他的左半邊臉被汽油燒爛了,皮膚月兌落,肌肉和牙齒**,無比疼痛,但他拒絕接受任何去痛治療。

這可以理解,因為,比起失去愛人的心痛來,這種的痛更容易承受,而且它可以讓自己的注意力從心痛上轉到的痛上來。

雙重的痛讓哈維•登特放棄了「對公正的狂熱追求」,轉而變成了一個徹底的機會主義者,他追蹤並拷問所有牽涉到瑞秋之死的人,並通過拋硬幣來決定對方的生死。

「光明騎士」變成「雙面騎士」,這看起來令人心痛,但這並非偶然。

影片顯示,他很早就有一個綽號「雙面人」,而他一直喜歡拋硬幣,他表現出的「對公正的狂熱追求」不過是一面而已,而他的另一面早就存在,小丑的邏輯「沒有迫不得已的時候,誰不想正義凜然?」可以不折不扣地用在他身上。

可以說,哈維•登特並不是在追求「光明」,而是他發現,他可以通過追求光明來追求影響力,他通過「對公正的狂熱追求」成為哥譚市民的偶像,他也通過替蝙蝠俠背黑鍋而終于獲得了瑞秋的愛。這是極大的好處。

然而,瑞秋死了,他的生存邏輯也隨之一下子被顛覆了。

從這一點看來,他與蝙蝠俠只是「形似而神離」,通俗說來,就是他看上去與蝙蝠俠很像,但本質上有根本差異。

這一差異是,蝙蝠俠對影響力沒有興趣,他追求的是正義。

影片最後,蝙蝠俠甘願替哈維•登特背黑鍋,將這位「光明騎士」的殺業承擔在自己身上,不惜令人們以為他已破了殺戒。

但他願意承擔這一切,而讓哥譚人去迎接光明,這不是一個表現出來的英雄,而是一個真實的英雄。

重要的不是形式,重要的是靈魂,這是小丑和蝙蝠俠的共同之處。

並且,盡管小丑似乎沒有任何底線,並說自己是「混亂的代理人」,說他憎恨秩序,但他想營造的世界仍然是有秩序的。

他想讓世界恐懼,這不過是他的「內在的暴虐的父親」折磨他的「內在的受虐的小男孩」的外化而已。

他曾服膺于父親的邏輯,認同了那個「內在的暴虐的父親」,而他也希望整個世界和曾經的他一樣,屈從于這種暴力之下。

但是,他的內心深處的那個小男孩又懼怕這一點的實現,因為這意味著他的所有世界都將陷入黑暗,將不再有任何光亮。

所以,當有人真的想暴露蝙蝠俠的真實身份時,他卻向這個人發出了追殺令。

甚至,我想,即便蝙蝠俠真的沒有了抵抗能力,任他宰割時,他會放棄。

或者,他會殺掉這個蝙蝠俠,然後再去找下一個蝙蝠俠。

如果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蝙蝠俠的話,他會舍不得殺的。

這不只是為了不斷斗下去而活在「一個不那麼無聊的世界」,也是他內心深處那個小男孩的一點微弱而堅定的呼聲。

他,「無惡不作」,但,我喜歡他!】

影評發完之後,得到無數影迷點贊,大衛志得意滿。

但很快,他發覺,自己好像是推波助瀾的幫凶,在參與並推動平陽王部署的深淵計劃。

看過首映的影評人詹姆斯也把自己的第二版影評發了出來。

【我在此不是想否認大家對于這部電影的看法。

只是我看的角度和大家不一樣。

其實小丑在電影里說的話並不是重點,什麼兩個對立,什麼光明陰暗面,只是電影要表現的戲劇化而已。

很多人沒有看出來,小丑說這些話真正的目的。

縱觀全局,這只是小丑在玩一個心理戰而已。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經過精心布好的局。

他的目的,並不是像他說的一樣,這才是這部電影吸引我的地方。

他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哈維.登特。

這是到了最後小丑才告訴蝙蝠俠他最後的一張牌。

不得不佩服導演隱藏的如此之深。

小丑為什麼要四處破壞?到處殺人?你們認為他只是為了去殺這些人?

這樣想,其實你們已經和蝙蝠俠一樣中了他的套路了。

小丑這麼做的目的,是要混淆所有人的視線,來隱藏他的目的。

最重要的是,他和蝙蝠俠說的那些話,你們覺得就是真的?

這些其實是要讓對方猜不透他的想法,這是第一步。

第二步,在他準備刺殺幾個重要的人物時,同時他在準備他的第二步,也就是為接下來綁走哈維.登特和瑞秋做準備。

這兩個都是蝙蝠俠最重要的人,為的就是讓他能在牢房里讓蝙蝠俠完全失去理智,然後他在蝙蝠俠情緒最激動的時候,巧妙的說出他們的位置。

這里注意,他故意說出相反的位置,讓蝙蝠俠救下哈維,因為這就是他的底牌,所以他肯定要留下。

這里又是小丑的一個伏筆,當所有人都去救人的時候,這個時候為他逃出監獄創造了機會。

第三步,小丑想辦法接近哈維,這個時候哈維還沉浸在失去愛人的悲傷中。

小丑剛好拿捏好時機,將他的痛苦放大,然後離間他們的關系。

小丑前面所有的事情都是為了他的這一步做鋪墊,小丑拿走了他最重要的東西,然後把這些東西包裝成正義的後果。然後他真真假假,徹底扭曲了哈維的想法。這才是他最終的目的。

蝙蝠俠也不過是他的棋子,被他利用而已。

這部電影諾蘭詮釋的非常好,小丑不是什麼邪惡的化身,他是個非常厲害的心理戰玩家。

你們表面上看他說了很多很多精闢的話,其實你們都被他蒙蔽了,他做的每件事不是沒有目的,如果在現實一個人真的做什麼都沒有目的亂搞破壞,早就被有計謀的人弄死。

小丑對付的人,是高智商,有計謀的團隊。

而他要做的,不可能沒有布局,而且他的每一步都是讓別人層層走進他的陷阱,招招打中要害。

……】

有大宇網友把北美網上一些關于《蝙蝠俠》和小丑的點評截圖並翻譯成中文發出來。

「看過《蝙蝠俠》首映的一些影評,我一開始是不信的,直到昨晚。上帝,怎麼會有小丑這麼令人崇拜的反派?」

「我一向不喜歡首映禮上的那些媒體,他們收錢辦事,不問節操,但這次我要說,他們干了一件問心無愧的事。我晚上還要跟朋友去一趟影院,刷第二遍《蝙蝠俠》,我不為蝙蝠俠而去,為小丑。」

「如過江之鯽的惡人中,只有小丑,把破壞當作自己的事業和理想,並奉行一生。且不論反派,就連正派們大都渾渾噩噩,順從主流思維價值,優雅的反派甚至會用高尚賦予自己意義,和正邪無關。只有小丑跳了出來。他清楚自己做的是什麼,他謀劃不為自身,他把自己當成燎原的火種,要燒出全新世界,就算明知往前是絕路,依然孤身上路。理想派從來是最容易的職業,他們往往嘴上大段論述,現實骨感帶過。而小丑卻是一個超絕的行動派。當一個人用行動而不是PPT闡述理想的時候,我們都會覺得他牛逼,小丑的故事是牛逼中的牛逼。」

「電影史上最有魅力的反派角色,一方面因為這個角色本身的出色,另一方面則是源于演員王非凡的演繹。小丑是蝙蝠俠這個超級英雄生平最大的對手之一,他沒有規則可言,蝙蝠俠早期恪守著從不殺人的原則,而小丑視生命如草芥,蝙蝠俠維護者哥譚的穩定,而小丑生平最喜歡的就是搞破壞和制造恐慌。王所扮演的小丑智商超群,魅力非凡,他永遠戲謔的看待著所有的一切,說著你為什麼那麼認真,他有著自己完整的一套超月兌于任何人的世界觀,而且你無法反駁他。他是蝙蝠俠的另一面,甚至比蝙蝠俠更迷人。」

「紅唇和油彩是小丑的戰妝,犯罪和斗智是小丑的消遣。一個懂得人性弱點的罪犯是最可怕的,因為稍加利用整個世界都會在談笑間灰飛煙滅。小丑正是這樣一個攻心的高智商罪犯,這也正是他最迷人的地方,他不會簡單粗暴地用拳頭來玷污自己的智商,而是從精神上把你折磨到生不如死。蝙蝠俠到最後都沒能挽回劣勢,扭轉敗局,如果沒有王所獻出的猶如‘將靈魂出賣給魔鬼’換來的神賜演技,小丑的形象也就無法樹立,更別說留名史冊了。」

「路過一個房間,頓了一下,後退兩步,一腳踹飛房門。看了一眼,他再次朝醫院外走去。這個細節你們發現了嗎,小丑應該是在看那名護士逃走了沒有。就沖這個細節,我要粉小丑。他無惡不作,但他是有目的的,只是想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往他希望的方向走。」

「對啊,縱觀歷史上的那些正面人物,打著正義的旗號,可誰又看到,他們手上一樣沾滿無數無辜的人的鮮血。敵軍?呵呵,當兵的,有幾個是有罪的?他們不過是服從命令,與正方為敵,然而古往今來,慘死正義人士手上的無辜士兵,沒有幾百億,也有幾十億啊。所以,我認為小丑並不是真正的惡。真正的惡,是那些為錢為色謀財害命的罪犯,那才是真正的惡。」

北美網上關于《蝙蝠俠》和小丑的評價,幾乎都是正面的,且鋪天蓋地。

水軍沒那麼大的能力,只能推波助瀾,但日久終究見人心。

一連幾天,《蝙蝠俠》的好評絡繹不絕。

票房更是接連破掉以往類似的超級英雄票房記錄,僅僅三天,票房就破億,單位美元。

五天後,更是破兩億。

之後票房的上升趨勢才開始降下來,而在這個時候,美利堅出現了一些騷動。

有一些犯罪人員帶著小丑面具搞事,首當其沖的受害者,是當初那些拒絕並辱罵王子安的商家。

當初,他們不僅拒絕跟王子安合作,給服裝等廣告費,還在社交賬號上嘲笑他。

「小丑也是你能侮辱的嗎?」

那些商家受到小丑崇拜者的威脅,屁都不敢放。

當你跟他們講道理的時候,他們耍流氓。

當你耍流氓的時候,他們就偃旗息鼓了。

「我不是王的粉絲,我只是看不慣這些人的嘴臉,我所做的事跟王無關。」有些行凶者被抓後,第一時間撇開自己和王子安的關系。

雖然有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意思,但王子安的黑粉又能奈何?

甚至非常時期,喜歡黑王子安的媒體都不敢發聲,怕自家飛來橫禍。

大衛擔心的事終于發生了。

才幾天,小丑這個角色就誘發一些人內心潛藏的惡,讓他們不再壓抑,甚至無所顧忌。

從前有很多粉絲效仿偶像,但沒一次像這樣的。

英不落帝國對槍支管理比美利堅嚴,但並不禁槍,發生了不少槍擊案。

這還是《蝙蝠俠》還沒在歐洲上映的情況下,凶手沒被逮住,但警方已經懷疑凶手是從美利堅回國的英籍人,因為戴著小丑面具。

「王是想讓這個世界亂起來嗎?」大衛冷汗直下。

《Beat It》和《Smooth al》打前站,《蝙蝠俠》引爆。

粉絲效應,引起一連鎖反應。

大宇網友目瞪口呆,《蝙蝠俠》魅力這麼大嗎?

王子安飾演的小丑這麼恐怖,已經影響到現實了?

不行,《蝙蝠俠》馬上就要在大宇上映了,非得親自去感受一下。

已經退隱山林的寧雲沖雖然身在山間,但也會經常上網。

他不特意關注娛樂圈,但最近《蝙蝠俠》和王子安的新聞太多,他不想知道都不行。

「一場游戲一場夢,大魔王又搞事了?」寧雲沖決定等《蝙蝠俠》在大宇上映後去看看。

「無聊,北美人果然是下等人,還能被一部電影影響?那邊的媒體也太沒節操了,這麼宣傳一部電影。」吳韜搖頭,身在此中,她最清楚,為了發行一部電影,發行方絞盡腦汁,無所不用其極的各種宣傳方案和策略,只為能讓電影被更多人知道,從而去影院掏錢觀看。

「表哥的演技那麼恐怖?」遠在大宇一個劇組里的黃廷飛也被最近鋪天蓋地的《蝙蝠俠》顯性和隱形宣傳驚到了。

嗯,看來得去支持表哥一波,上映後看看去。

看之前,黃廷飛沒去看那些從北美傳過來的劇透的影評。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