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那個女人,果然有故事,後面這兩句才是讓她哭的原因吧?」新垣結衣問王子安。

王子安想了想,說道︰「大概是吧,她或許在恨自己,或許在恨她初戀,怒其不爭。」

眾女思付,王子安這麼晚才回來,和那個女人應該是聊了很久。

那個女人的故事,三三應該都差不多知道了。

不過她們也不想問。

王子安忽然說道︰「其實這是一首長篇敘事詩,一共有一百二十句,你們只是看到了其中的四句,也是最後的四句。」

眾女眼珠子一瞪。

一百二十句,這才四句?

「表哥,你已經寫完了?」劉仙女吃驚問道。

新垣結衣等女也看著王子安。

王子安點頭︰「寫完了,不然你們以為我為什麼這麼晚才回來?」

眾女舒了口氣,這個理由很給力,把她們的懷疑全部打消了。

三三肯定是一晚上都在寫詩,沒時間跟那個女人干別的。

接著,王子安又問道︰「每四句四百萬,還有人要買嗎?」

眾女一愣,臉逐漸憋紅。

這個……也太多了。

死貴死貴。

再有錢也扛不住,何況她們自己是沒多少錢的,開公司,跟著王子安投資,自己的錢早就花光,還跟家里要了好多。

「要不……」平香流櫻試探問道︰「三三,我陪你,一個晚上四百萬,四句,怎麼樣?」

王子安白了她一眼︰「不稀罕,再說了,你的一個晚上是無價的。」

听到「不稀罕」,平香流櫻本來有點受打擊,再听到後面,心里美滋滋的。

劉仙女本來想說我不要四百萬,我只要一百萬,不行你可以砍砍價,多砍幾次,能砍到不要錢,可听到王子安這麼一說,她不敢開口了。

萬一表哥說那就一百萬怎麼辦?

我不要,我也是無價的才行。

新垣結衣和伊凡卡也差不多是這樣的想法,沒開口,眼巴巴望著王子安。

王子安指點江山︰「都說了身體的接觸只能得到一時的歡愉,埋藏的隱患卻可能是一輩子的悔恨,我們絕不能被下半身控制住,不能它想怎麼樣我們就任由它怎麼樣,控制住它,駕馭住它,不做它的奴隸……對不起,我實在控制不住了,尿急得不行,我先去趟洗手間。」

說著,王子安抓著毛巾,起身跑去洗手間。

「我差點信了。」伊凡卡張了張嘴,心底說道。

「表哥真可愛啊。」劉仙女心底開花。

「你怎麼不控制住它了?」平香流櫻心里哼哼道。

新垣結衣重新鋪好紙張,等王子安回來。

沒多久,王子安回來了。

他感覺自己越來越精神,還不想睡覺。

「三三,那個女人看完你寫的敘事詩了嗎?」新垣結衣問道。

「沒有,她走後我才寫,寫完才回家。」王子安說道。

「寫在哪里了?」平香流櫻興沖沖問道。

「忘了,寫得迷迷糊糊的,在手機上寫的,不知道發到哪去了。」王子安努力回想,回想不起來,那時的他酒勁兒上來,有點斷片。

新垣結衣她們立即查看群、微博等地方,有些無奈,沒看到。

王子安拿起筆,在紙上唰唰開始寫。

按理說,他是絕對不可能全部記住前世的這篇長篇敘事詩的,即便他再喜歡這首詩,也不可能做到。

可他就是能寫出來啊,他能怎麼辦,一點也不講邏輯。

一邊寫,王子安一邊說道︰「這首敘事詩叫《長恨歌》,作者叫白居易,是唐代一位著名的詩人,他是現實主義詩派的代表人物,被人們稱為‘詩魔’和‘詩王’,他的詩貼近現實生活,語言樸實易懂,一篇《長恨歌》更是名流千古。他的詩不僅是在當時的唐朝流傳甚廣,在鄰國太陽國也十分受歡迎,這與當時太陽國對唐朝的文化學習有關,與白居易詩歌的特點也有關系。」

這話一出,眾女立即知道,三三是真的喝多了。

別看他很清醒的樣子,其實那都是表面。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

眾女看著王子安筆下的詩句,都驚呆了。

好美!

尤其是劉仙女,她中文底蘊最好。

新垣結衣和平香流櫻次點,但也能感受到詩句的唯美。

伊凡卡則有點遲鈍,但也在認真觀看,體會。

王子安依然一邊寫,一邊說著︰「白居易的《長恨歌》我很熟悉,里面的每一句詩都十分經典。我很喜歡這一句,‘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不識’,這句詩寫的是楊玉環最初在大家眼中的印象,同時也寫出了古代無數女子的真實寫照。在古時候,女子是不能夠拋頭露面的,幾乎古時候的每一位女子都是大家‘閨’秀。你們喜歡古時候的大家閨秀嗎?我可喜歡了,好想回去抱幾個回到現代養。」

前世,這首優雅淒美的詩歌,和很多的傳統詩歌一樣被後人譜曲,成為了傳唱的內容。

詩歌的內容較長,導致這首歌曲足足有13分鐘。

歌曲的曲風優雅,歌詞更是不俗。

「哦,對了,詩里的漢皇指的是唐玄宗,楊家女指的是楊玉環,這首敘事詩寫的就是這兩人的愛情。」王子安解釋道,頭也不抬,繼續寫。

劉仙女目不轉楮看著一句句詩在王子安筆下流淌而出,就像小河流水,很美,很誘人。

《長恨歌》開篇句句華麗,馬嵬坡下花鈿無人收,最後魂魄相見。

一般的愛情故事總是有個美好的開頭,曲折的高潮,以及或聚或散的收場。《長恨歌》里的結尾最吸引人,明明兩人相聚了,仍然透露出一股哀傷。

不論夢中如何相見,不論許下的誓言多麼美好,他們都已天人兩隔,再恩愛也不能同以往一般如膠似漆。

「《長恨歌》當中有很多的名句和絕句,雖然這首詩是描寫和懷念唐玄宗和楊玉環的,但是對于這二人之間的悲劇愛情來說,真的是相當慘烈。‘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這句詩就是描寫兩人的思念之情,就算是上天入地,我也想給你找回來,但是這兩處地方都沒有你的身影。」王子安喝酒後話很多,雖然現在清醒了七七八八。

王子安寫得不快,劉仙女不得不回頭看了一遍又一遍,最後又看向王子安,心里默念︰「表哥,我願永遠與你相隨,無論天上人間。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如果可以,我們做一對這樣的戀人多好啊,兩人生死相隨,不離不棄,若在天上就要做比翼雙飛的鳥兒,如果在地上就要做並蒂連理的樹枝。

總之無論生死,這天上人間,我都願意陪你走一遭。

「對了,唐玄宗是個皇帝,你們應該看得出來了。可為了他的大唐,他忍痛拋卻心頭摯愛,可恨可悲可嘆。他與楊玉環的愛戀糾纏,令人津津樂道,‘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道出了他們之間無限的纏綿糾葛。唐玄宗是丈夫,也是愛護將士的君王,拋下楊玉環非他所願,是不得不為之事。人生在世有太多不得已,閑時定要做悠哉怡情之事,否則一朝起事便是無盡風波。」王子安為了加深劉仙女她們對《長恨歌》的理解,時不時透露故事背景。

平香流櫻忍不住開始點評︰「《長恨歌》朗朗上口,‘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可見玉環的美,‘春寒賜浴華清池’寫出皇帝對這位妃子的寵愛,一句‘此恨綿綿無絕期’不知道留有多少的遺憾和痛心。」

新垣結衣不服了,也說道︰「我覺得《長恨歌》的主題並不僅僅是贊美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我覺得三三在諷喻唐玄宗荒yin誤國。」

劉仙女不甘落後︰「我認為表哥既贊美了愛情,也譴責了唐玄宗。」

伊凡卡的表現也很強烈,但她的思考方向不一樣,說道︰「皇帝有很多妃子,這個楊貴妃是如何成功的呢?三三說的不多,但我們可以想象,楊什麼,玉環?她肯定有自己的獨特優勢,天生麗質,加上優越的教育環境,使她具備有一定的文化修養,性格婉順,精通音律,擅歌舞,並善彈琵琶等。成功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更離不開自身的努力,楊玉環應該出身不凡,但即使身世顯赫,她依舊精通琴棋書畫,所以人不能自傲。」

看到後面,劉仙女快要看哭了,這首詩歌真的好美,描寫唐玄宗和楊玉環的感情感天動地。

縱觀全文,再看到後面「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這句,多麼感人啊,短短十幾字,卻描繪出了無窮無盡的悲哀和惋惜。

恨的就是倆人無法終生相伴。

先寫兩人恩愛,從始是新承恩澤時開始,寫到三千寵愛在一身,再寫到可憐光彩生門戶,達到了恩愛的極點。

隨後,漁陽鼙鼓動地來,一直到婉轉峨眉馬前死,永失愛侶。

接著用大量文字寫唐玄宗如何思念。前後大量的對比,比如「翡翠衾寒誰與共,遲遲鐘鼓初長夜」,和前文的「春宵苦短日高起,芙蓉帳暖度春宵」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這就是恨!

恨不相擁,恨有情人難成眷屬。

寫到魂魄不曾入夢來,筆鋒一轉,開始寫楊貴妃也是在思念唐玄宗。

這樣就點明了兩人是互相思念,而不是單相思。

比如「玉容寂寞淚闌干」,比如「蓬萊宮中日月長」。

最後點題,「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從頭到尾就是愛情的恨。

前世,有人上升高度,恨唐玄宗重色,導致安史之亂,民不聊生,大唐遭到打擊,認為這也才是作者的恨。

據說,這部長詩可挖掘的東西很多,比如「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有人就認為這是說楊貴妃隱姓埋名到了太陽國,並沒有真的死亡。

而太陽國的確也有楊貴妃像。

不過大多人認為是假的。

說楊貴妃隱姓埋名到太陽國的說法,是在白居易作出這篇文章後才有的。

當時太陽國對華夏大唐文化很痴迷,仿造出來。

華夏人的仙山是八仙過海的蓬萊仙山,蓬萊仙山在山東半島,至于什麼在蓬萊就代指太陽國之類的,有文學常識的都會覺得這種說法很可笑。

白居易為什麼要放著華夏的蓬萊不說,而隱晦的用太陽國的語言習慣代指是太陽國?

以當時華夏詩歌文學的高度需要去模仿借鑒太陽國嗎?

而且為什麼太陽國早不說完不說,偏偏白居易寫了詩以後再說楊貴妃在太陽國?

這只是一首詩,詩人只是美好的希望是這樣,並無實據可查。

但也有人堅定認為,從《長恨歌》近結尾處發現,楊貴妃可能是被發配到了一個鮮有人知的宮殿,並且唐玄宗一直沒有去看過她,這個宮殿可能是在太陽國,也可能是在其他地方。

當事人也都知道此生再難相見,所以出此絕句︰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王子安寫到最後,長嘆一聲︰「《長恨歌》一出,關于其主題,便成為歷來讀者爭論的焦點。觀點也頗具分歧,大抵分三種。」

眾女無語,怪不得三三的演技這麼好,說得跟真的似的。

明明就是你今晚寫的,還各種編,編得我們差點就信了。

王子安看都沒看眾女,說道︰「其一為愛情主題。是頌揚李楊的愛情詩作,並肯定他們對愛情的真摯與執著。」

眾女豎起耳朵,雖然三三一直在編,但她們也想听,喜歡听。

就好比一本小說,跳出來的讀者都知道那是在編,但還是有一群熱衷的讀者,在佛系讀者在冷眼旁觀的讀者眼里,就跟個傻逼似的,在面紅耳赤爭論劇情、人物等。

等了好一會兒,眾女都沒听到王子安說話,不由得低頭一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