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百六六章 歷國軍陣

而每個隊2個百夫長的統領方式是,當兩名百夫長都在時,資深的百夫長統領隊伍右半部,資歷較淺的統領隊伍左半部,只有一人在場時全部交由在場的百夫長指揮。

而騎兵則分為十個騎隊,每個騎隊30人,選出3位騎兵官,又依順序任命3名補給官,第一位被選出的統領整個騎兵隊,當第一位不在時,第二位接任騎兵指揮。

在改制之前的歷國,推行的是義務兵役,武器裝備全靠自備,所以就憑財產多寡評定兵種。

輕步兵缺乏訓練,盔甲簡陋,裝備標槍、木盾和近身用短刀,頭盔多為頭盔。

青壯兵缺乏戰斗經驗,組成軍團的第一橫列,裝備長槍短劍和盾牌。

精銳兵為軍隊的核心,組成軍團的第二橫列 武器與青年兵同,盔甲由于財產也許更好。

後備兵年齡最大,經驗最豐富,通常構成軍隊的後備隊,組成軍團的第三橫列,以傳統重步兵姿態上陣,裝備長矛與長盾。

騎兵在裝備都要靠自己準備的義務兵時代,只有最富有的人才能負擔起馬匹,這意味這他們數量稀少,通常只用來偵查與傳令。

而改制之後的歷國軍團 ,步兵大隊可以敏捷地對付敵人的大部隊,裝備的差別消失,全軍都裝備制式武器和護具。

當然最要的是財產限制的取消,任何歷國人均可參軍,在服完大半生的兵役之後,退伍的人可以獲得一塊土地和退休金。

軍團中最小的單位是由五人組成的伍,10個人則組成一個什。

十個什組成百人隊,五個百人隊則組成一個步兵大隊,10個步兵大隊組成一個軍團。

而每個軍團的第一個步兵大隊,多有雙倍的人數,盡管其戰斗力並不比別的大隊強多少。

每一個軍團另配備騎兵作為警戒部隊和信使,他們並不被編入正式的作戰單位但他們被安排在整個軍團中。

而所有軍團使用的武器,在整個歷國的不同地方,幾乎沒有什麼不同。

軍團的士兵攜帶兩種主要的武器,一種當然是短刀短劍,另一種是長槍。

刀劍主要用于近距離的刺殺,士兵將它放在右邊較高的劍鞘里以遠離自己的腿和護衣。至于長槍,軍團使用的是兩米長帶鐵頭的大槍,它的殺傷範圍很大。

歷國有大規模的生產中心,專門制造從武器裝備到軍用飯盒的產品。每一個軍團戰士有一個四方形的盾牌,

它有一個弧度以緊貼身體。

長形盾是由熟鐵條或是銅條制成的盾面加上一周的木制夾板圍框,在盾的中心地方有一個突起專為使用人準備的握把,在盾牌的里面有兩條皮帶,一條是在作戰是將盾牌固定在前面的手上的,另一條是為士兵在行進中攜帶準備的,向外的表面有時用皮革蒙上有時是雕花的,這種裝飾主要是出于附加法術的需要。

插一句,我最近在用的看書app,【 換源神器】書源多,書籍全,更新快!

而且戰士身上的防護裝備,則根據不同的等級有不同的設計。

一種由連接在橫向的皮上的六、七根金屬條組成的盔甲穿戴在士兵身上,穿著這種盔甲便于活動。

肩膀是用一些帶弧度的金屬條保護起來的,前後成對,這種盔甲被制成是可以分解的。不象上半身,對于雙腿的保護由于要保證機動性,只有從簡了。

頭盔是被仔細設計過的,最外層是青銅制的,中間是一層鐵皮,最里面是用皮革或是布料做的內襯,在後面,有一塊專門設計的弧板保護著頸部。

一般軍團兵中的精銳,會裝備鎖子甲,這是在皮革底料上縫上串接起來的鐵環而成。

並且還有一種標槍 ,這是一種遠距離武器,近戰也可用作短矛使用,其前端為四點五英尺的金屬長桿,附有一個鐵槍尖後端為四點五英尺的木制長桿,上面繞有一根繩索,在投射的瞬間拉動繩索,使標槍旋轉前進,可刺破盾牌或盔甲,扎上標槍的主要起到打亂敵軍陣型和削弱敵人的作用。

而為了使飛出去的標槍不會被扔回,用過前端使用軟金屬,以及連接部分使用木釘固定,投中時木釘會飛散開來使槍頭月兌落等辦法。

而軍團戰士不僅僅是一個士兵,他也必須是一個工程師和建築師,每個人除了要攜帶武器以外還要帶工具和炊具。每個軍團戰士都有一把小斧子掛在腰帶上,快口用青銅鞘保護著。每人還要帶一把鋸、一個柳條編的籃子、一個青銅的儲物罐、壺、繩子或皮革、鐮刀和一個皮包用來放衣服和私人用品以及3 至15天的口糧。

所有的軍團軍官的身上,都穿一塊青銅制的壓花胸甲。他們的制服的顏色和普通的士兵一樣,但是質地要好一些,而且有漂亮的裝飾。

軍官的頭盔、武器的懸掛帶和劍鞘通常根據不同的軍餃用黃金或是白銀裝飾。

百人隊長的斗篷顏色和他們手下是一樣的,但軍團指揮中高級將領的斗篷則是白色和深紅色的。

改進後的歷國軍團戰術,總體來說采用「拖」與「耗」字訣。

由第一橫列首先推進,將標槍擲出,同時,軍團開始疏散,往往在標槍擲出之後完成疏散,第一橫隊的士兵開始沖鋒,前兩列士兵與敵人用短劍進行格斗,後面幾列士兵投擲標槍。

然後,第二橫列替換,第一橫列後撤休息,輕步兵負責掩護軍團的兩翼與背後,同時還要找回可使用的標槍,補充給撤回的第一橫列,一場戰役通常進行數輪替換。

後備兵為軍團的後備隊,一般在戰斗不需要他們時坐在地上休息,只有在戰局僵持不下與軍團撤退時才用得上這些老兵。

歷國軍團的宿營地一般為正方形,當軍團進入接近敵人的區域,副統領和幾個負責選擇宿營地的百夫長被派往前方,檢查地面狀況並選定宿營地。他們要尋找一塊開闊地,最好是高地,這塊地必須靠近水源並且據敵軍有一定距離。

在決定宿營地後,他們接著選定一個對營地的其余部分有最佳視野的地點,插上旗幟。

在指揮帳最適合采集水和草料的一側插上一面紅旗,這一側將作為軍團的主要宿營地。在同樣一側,距離指揮帳邊線處再插上一面紅旗,標出繞領的營帳位置,這些帳篷背朝著指揮帳。

普通情況下,行軍營的壕溝只挖一米深,挖出來的土作為營壘的地基,在挖壕溝築營壘時,每個大隊負責一邊。

如果附近有敵軍,所有的輕步兵、騎兵和一半重步兵在營壘和敵軍之間列陣,另一半重步兵挖工事,所有的後勤車隊排在營壘後方,工事構築過程中,指揮官通常會將警戒的步兵以兩個百人隊為單位一個個調回,騎兵則要等面對敵軍的工事全部完成後才撤回。

頁每個士兵都會攜帶兩三根木樁,這些木樁插在營壘上就組成一道柵欄。

這些木樁是從樹上砍下的,通常有分叉,所有的分叉都削尖並指向同一方向,排成柵欄時所有這些分叉纏結在一起,攻擊者從外部很難將木樁拔起而不傷到手。

在所有的防御工事完成後,士兵們開始搭自己的帳篷。

而所有帳篷的相對位置都是固定的,每個人都知道他的帳篷應搭在那里。

每個百夫長的帳篷,都搭在離指揮帳最近的位置,從上到下順序排列。

扎營全部完成後,營地的衛生和雜務由雜兵負責,每個大隊抽出兩個百人隊隊負責道路的通暢和清潔,剩下的每3天一個循環,輪流平整地面、守衛牲口欄和輜重。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