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366章 太孫駕臨!

永樂十六年,太孫朱瞻基十九歲了。

再有一年,大明的皇太孫便要及冠。

但對于朱瞻基本人來說,及冠不及冠,都不影響他那顆沙場征伐的騷動的心,沒去成亦力把里,朱瞻基已經很不爽了。

當初陛下讓靳榮搭配方賓征討亦力把里,然後準備以朱瞻基、火真、王聰為輔,只不過瓦剌那邊走不開,火真和王聰又被朱瞻基調去巡查金帳汗國和瓦剌邊境的防務去了,所以亦力把里之戰,朱瞻基沒摻和進去。

朱瞻基和朱棣一樣,雖然沒有那麼鋼鐵直男,但還是熱衷于沙場舞劍,喜歡黃沙漫天仗劍對穿千軍萬馬的人間快意事。

對不能西征亦力把里很有些遺憾。

朱棣和朱瞻基這對爺孫,也是個傳奇,給康乾這對爺孫做了個榜樣。

朱瞻基出生于洪武三十一年二月初九,也就是1399年,嗯,實際上這是洪武末年,主要是朱棣把建文四年抹了,加到了洪武年號上。

朱瞻基是朱高熾與太子妃張氏所生的長子。

在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燕王朱棣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的父親洪武帝朱元璋將一個大圭賜給了他,在古代,大圭象征著權力,朱元璋將大圭賜給他,並對他說︰「傳世之孫,永世其昌」。

朱棣醒來以後正在回憶夢中的情景,覺得十分吉祥,忽然有人報告說孫子朱瞻基降生了,朱棣意識到難道夢中的情景正映證在孫子的身上,他馬上跑去看孫子,只見剛出生的小伙子長得非常像自己,而且臉上一團英氣,朱棣看後非常高興,忙乎︰「此乃大明朝之福也」。

這件事對朱棣下決心發動靖難之變有著很大的作用。

《明史•本紀第九•宣宗》里面詳細記載了此事。

當然,自唐李世民這位太宗以後,各朝代的史書可信度都有些降低,倒不是說《明史》不可靠,明史是清朝編寫的。

但你清朝的人編修《明史》,是不是要借鑒明朝保存下來的資料?

而有些事的資料是當事人留下來的。

比如這件事,就是朱棣著人記錄下來的——鬼知道是不是朱棣早就想造反了,然後在朱瞻基出生的時候故意這麼造勢。

又或者是朱棣登基後,才故意這麼讓史官記錄的。

更甚……搞不好這個事還是朱瞻基搞出來的,以證明他父親和他的繼位是何等的偉光正,但不管怎麼說,有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朱棣是真的特別喜歡太孫朱瞻基。

而另一個事實就是朱瞻基的性格也確實和朱棣差不多。

所以朱瞻基一到北固城,和方賓的火急火燎一樣,找到黃昏,兜頭罩臉就是一句︰「好你個黃侯爺,這一次征討金帳汗國要是還沒我的份,你就等著餓死在那邊罷!」

十九歲的朱瞻基,基本上發育完全了。

已經是完全體的宣宗模樣。

高大,魁梧,英俊,這身材外貌,黃昏看著都有點自慚形穢——不管太祖朱元璋長得怎麼樣,反正朱棣長得不錯,長得不錯的朱棣加上徐皇後的基因,朱高熾如果不肥胖,肯定差不到哪里去,而用太子妃的基因美化一下,朱瞻基的基因能差?

後世人只看了清朝皇帝,就覺得皇帝也不過那樣,看了清朝的妃子,就覺得皇帝的後宮也不怎麼樣,其實是想多了。

只有那種弱雞皇帝才會被權貴階層綁架,導致選妃都是各種權貴家的女子,像明朝皇帝選的妃,基本上沒有丑的。

強強聯合下的基因,生出的下一代怎麼可能太丑。

別的不說,明熹宗懿安皇後張嫣,這可是從五千名美女中選出來的第一美女,論姿色,估計還在徐妙錦這種美人兒之上——嗯,因為選妃的程序問題,皇帝一般是看畫像來決定,而這個畫像有可能經過畫師別有用心的「加工」,加上皇帝有自己的審美,所以這個美肯定有待商榷。

但再怎麼著,也不敢弄個丑女去當皇後。

朱瞻基是長得英氣勃發,不過小伙子這些年一直在外征戰,曬得皮膚黝黑黝黑的,像個黑塔似的跑到黃昏黃昏面前這麼一怒,還真有點嚇人。

黃昏笑眯眯的,好整以暇,示意阿如溫查斯倒茶,慢條斯理的示意朱瞻基先坐下,道︰「其實相比于侯爺,我更喜歡別人叫我黃進士。」

讀書人,如果不能被稱為大學士,進士听起來也爽。

侯爺這個一般是武將。

朱瞻基沒好氣的坐下,橫眉,「卵的進士,你這個進士是恩賜進士,一點也沒說服力好麼,在其他正兒八經進士眼中,喊你黃進士,會有種諷刺的感覺,你是蠢還是蠢,這都感覺不出來?」

黃昏聳聳肩,「管他恩賜還是正兒八經的科舉進士,反正進士就對了,再者,也就是你家老爺子不讓我去科舉,要不然我考不中一個進士?」

簡直笑話。

五年模擬三年高考老子都熬的過來,何況你區區一個八股。

死記硬背填鴨式教學,老子最是擅長。

朱瞻基嘿的一聲,「你別瑟,真以為進士那麼好考麼,再者說了——我說個屁,趕緊說一下,你這一次征討金帳汗國,到底是怎麼打算的。」

老子差點就被你忽悠瘸了。

黃昏還是不急著說這事,道︰「進士不好考,那是以前,我估模著打下金帳汗國之後,咱們大明的教育改革應該已經開始實施了,教育改革都操作了起來,那麼科舉考試應該繼續深化改革,到時候就不再是那什麼依靠科舉中第來當官,或者說,科舉中第不再是當官的唯一途徑,還應該有一個面對全國的公招,嗯,就是公開招考官員,這個扯得有點遠……」

說到這里,黃昏沉默了起來。

教育改革和科舉改革,這玩意兒非常復雜,而且不能差池,必須有一個萬全的計劃,現在就怕朱棣把教育改革的事情全部交給吳與弼。

而吳與弼雖然是個教育家,但不是改個家。

就怕弄個四不像出來。

也就是說,自己還得在出征金帳汗國之前,弄一個教育改革的全套計劃出來,然後送回應天交到吳與弼手上。

首先第一步,是推廣新式字典。

這個難度無比之大。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