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7章 一場對話,長安閉眼

春風吹拂在山間。

葉千秋來到了老人的對面坐下。

棋盤上面,沒有棋。

老人和葉千秋笑了笑,道︰「之前打的酒喝完了,本來打算打兩壺酒回來的,不過,想了想之後,覺得那樣顯得過于刻意。」

「就這樣坐著說說話,應該也是極好的。」

葉千秋點了點頭,道︰「是啊,世上能說話的人太少。」

「好不容易踫見一個,自然得多說幾句。」

老人頓了頓,道︰「那該從何說起呢?」

葉千秋抬手指了指上空,道︰「在我的老家,人們喜歡談天說地,暢想在那星空之外的不可知。」

「直到有一天,我觸模到了那不可知,方才發現,其實很多東西,都是只可遠觀,不可褻玩。」

「就好像火焰在黑夜里很美,但可能會灼燒到自己。」

老人聞言,微微一笑,道︰「那你的老家一定很美。」

葉千秋笑了笑,道︰「如果單純說天和地的話,似乎和這里並沒有什麼區別。」

「當然,也有些不同,比如說這里的黑夜真的有點黑。」

老人道︰「難道黑夜不應是黑的嗎?」

葉千秋道︰「黑夜自然不可能如同白晝一般,但白晝之時尚且有些黑暗之地,為什麼黑夜之時,就不能有些光明之處呢?」

老人聞言,臉上露出思索之意。

片刻後,他微微頷首,道︰「很有道理。」

葉千秋笑了笑,道︰「其實也並非是什麼道理,只是陰與陽,陽與陰本就是共存的。」

「沒有什麼是必須的,應該的,但我們這些人的存在,本來就是為了這宇宙星河變得更完美。」

「這也是我在走了很遠的路之後,方才明白的道理。」

「人生處處有缺憾,但我們來了,缺憾總歸是要少一些的。」

這時,老人抬頭,看著那清晨的朝陽說道︰「這片天空,這一輪大日,我已經看了很多年。」

「這麼多年來,它好像一直沒什麼變化,一直都是東升西落。」

葉千秋笑道︰「說到這個,我突然想起了在我老家流傳了許久的一個故事。」

老人道︰「什麼故事。」

葉千秋道︰「在我老家的歷史當中,有個老夫子學問非常淵博,他門下有弟子三千,名頭極大。」

「有一天,這個老夫子去往東方游歷,看到兩個小孩在爭辯,便問是什麼原因。」

「其中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剛升起時離人近一些,中午的時候離人遠一些。」

「另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剛升起時離人遠些,而中午時離人近些。」

「前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像車蓋一樣大,到了中午卻像個盤子,這不是遠時看起來小而近時看起來大嗎?」

「另一個小孩卻說︰太陽剛出來時有清涼的感覺,到了中午卻像把手伸進熱水里一樣,這不是近時熱而遠時涼嗎?」

「兩個小孩的這般言語,讓這位學識淵博的老夫子也無法判斷誰是誰非。」

「兩個小孩便笑那老夫子,誰說您十分有智慧呢?」

老人聞言,笑道︰「那位老夫子一定沒有生氣。」

葉千秋點了點頭,道︰「老夫子涵養自然是極好的,不會和兩個孩子生氣。」

老人感嘆道︰「無論什麼地方,都沒有全知全能的人啊。」

葉千秋笑道︰「別說是人,就是神也未必是全知全能。」

老人又道︰「那這兩個小孩到底是誰對誰錯呢?」

葉千秋笑了笑,道︰「誰也沒錯,只是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

老人若有所思。

過了一會兒,他悄然說道︰「那天之外,有什麼呢?」

葉千秋道︰「無盡的黑暗與光明。」

老人微微頷首,略有唏噓道︰「可惜,這光明可能不會永久的存續下去。」

「從天啟元年開始,天上的星星就一天比一天變得黯淡起來,凡人眼中根本看不到區別,但我知道它們在變暗。」

「其中有一次變暗的過程,被欽天監的官員看到,便有了那句夜幕遮星,國將不寧的批語。」

「我在想,如果黑夜終將來臨,那這白晝存在的時間,還有多久。」

葉千秋笑道︰「那重要嗎?」

老人道︰「不重要嗎?」

葉千秋道︰「重要的不是對方存在多久,而是自我存在多久。」

「如果自我消失,對方存在,那于自我而言,絕對是一件悲慘的事情。」

老人聞言,嘆息道︰「所以得活著。」

葉千秋點了點頭,道︰「沒錯,得活著。」

二人你一句,我一句的繼續聊著。

無論是何方世界,智者之間的對話,落在普通人的耳中,總會顯得有些雲里霧里。

老人是這個人世間少有的智者。

在很多人的眼中,老人已經是神話一般的存在。

因為他是書院的夫子。

和夫子的這一場對話,持續了大半天。

從朝陽初升,到日懸當空。

臨了,夫子告訴葉千秋,他將遠行,前往世間游歷。

去探求一些世間的變化。

葉千秋祝他一路順風。

葉千秋離開時。

晚霞,已經在書院的上空飄起。

金色的光線把書院後方那座大山變成了一座極高的神壇。

而葉千秋行走在天空之中,猶如神壇之上的神靈。

……

還在遠處下棋的僧人和道人還在為書院後方大山之中偶然泄露出的某種氣息而感到不安。

在大唐帝國的嚴密監視之下,有陌生的神秘強者進入了長安城的範圍,而他們又不知道這神秘強者的身份。

這是一個足夠危險的信號。

但二人轉念一想,書院的夫子尚且未曾去國。

那麼,這個神秘強者或許可能只是湊巧有事來找夫子?

當然這樣的可能或許也不成立。

……

書院里,暮色已濃,然而已經知曉入院試成績的考生們卻沒有離開,圍在石坪一角,打量著一名看上去極其普通的少年考生,偶爾會順帶注意一下他身旁的兩個人。

一個是黑漆漆的小侍女,一個是比小侍女還要黑的少年。

嗯,應該是少年。

寧缺站在書院石坪一角,看著影牆處的熱鬧,心中生出些淡淡悔意,覺得這一整天的考試實在是沒什麼意思。

如果不是為了出人頭地,不是為了進入書院,不是為了修行,不是為了報仇,把那些該殺的人都殺掉。

他不會在這里用一天的時間去做一些無聊的事情。

卓爾站在一旁,看著熱鬧的書院,心里多多少少有幾分感慨。

在東城臨四十八巷的小院里,恐怕是以後也不會有這麼多人同時考試的吧。

當然,如果說將來師父的名頭在天下間都傳揚開來,那也不是沒有可能。

卓爾又希望將來會有那麼一天,又希望沒有。

因為,他覺得眼下的小院才是最好的小院。

阿南、虎頭他們才是這個世上的大多數人。

而世上的大多數人是走不進這座長安城以南的書院的。

今日的書院入院試匯集了全天下極多青年才俊。

考生們的注意力除了放在自己的成績上,就是放在那些在入院試之前已經頗有聲名的那些名字上面。

比如那位由書院教習自偏鄉鄙野親手送回的臨川王穎,年齡雖然才十四歲,但他的禮科抒文在前些日子的長安城里已經引起一陣轟動。

再比如來自陽關著名學府門下的才子鐘大俊。

還有來自南晉汝陽謝府的三公子。

南晉謝府乃是千世大氏,以詩書傳世,這位三公子謝承運自幼聰慧過人,三歲能文五歲成詩,成長過程中交游多名士,謝府往來無白丁,府中長輩惜他才學,又不惜重金禮聘各國大才,西席仿似流水席般變換,才就今日之盛名。

盛名之下必無虛士,謝承運今年不過十八歲,卻已經是南晉今回科舉探花郎,科舉結束之後,他堅辭南晉朝廷官職,千里迢迢北上大唐,目的便是要考進書院。

書院雖說招生苛刻,但若說南晉探花還不能考進來,那便有些太過匪夷所思,所以沒有人會懷疑謝承運能否過關。

只關心他能否拔得頭籌。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天之驕子。

在今日的考試之中有三科被人超過了。

而這個人就是寧缺。

卓爾扭頭看了一眼表面風輕雲淡的少年。

這個和他相識于微末的少年,身上有一種常人難以辨別清楚的東西。

雖然這些年,他們之間一直不在一起,但是,他知道,十幾年過去了,這少年比起從前,更加厲害了。

雖然,他依舊不能修行。

或許別人會因為寧缺在入院試里考出三科甲上,超過了南晉謝三公子而感到驚訝。

但是,卓爾不會。

因為,他的腦子里有太多古怪的想法,而他也有著很多人難以企及的長處。

這也是當初,在他瀕臨死亡的那個夜晚。

他為什麼會選擇拼死去給寧缺傳遞消息。

因為卓爾相信,只要寧缺活著一天,那個名單上的名字,就總有一天會全部消失在這個世間。

不過,寧缺這個在人們眼中普通的少年考了三科甲上,甚至超越了大多數人眼中的天之驕子。

這對于他們來說是難以接受的。

所以,很多人開始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不過這些疑惑隨著一個老婦人的出現,全部消解。

然後,書院教習開始點名。

「謝承運,王穎,寧缺,陳思邈,何應欽……到術科房報道。」

書院教習點名七個人。

這七個人很快都一起離去。

過了一會兒。

寧缺回來了。

卓爾問道︰「咋樣?」

寧缺一攤手,道︰「你知道的,我不能修行。」

卓爾一听,便明白了,想了想,道︰「沒事,實在不能,大不了和我回去,找我師父。」

「不能修行也不見得就是廢柴。」

寧缺從桑桑手里接過水壺喝了一口。

「我考上了,又不是沒考上。」

「走吧,該回去了。」

話音落下,一行三人在暮色下向書院外走去。

……

夜色降臨時。

卓爾回到了小院里。

看到師父在屋里打坐,卓爾躡手躡腳的也不敢弄出太大動靜。

等他洗漱完畢,才發現師父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坐在了屋檐底下。

卓爾撓了撓頭,跑到屋檐下坐下,開始絮叨起來。

絮叨的無非就是今日在書院里發生的事情。

听卓爾吹噓寧缺的事兒,葉千秋只是笑笑。

卓爾絮叨了大半天,突然問道︰「師父,寧缺真的能修行?」

葉千秋道︰「怎麼突然想到問這個了。」

卓爾道︰「寧缺比我有腦子,如果他能修行,一定能變得很強。」

葉千秋笑了笑,道︰「有時候有腦子的人未必能比得過沒腦子的。」

「修行,講究的是一個心無旁騖。」

「特別是我們這些修道的,在紅塵中修行更需要心境的歷練。」

卓爾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師父,我是不是太笨了。」

葉千秋笑道︰「你覺得自己笨還是聰明?」

卓爾想了想,有些頹然的說道︰「大概是很笨的那種吧。」

葉千秋則道︰「能認清自己的人,也算是一種聰明人。」

卓爾一臉迷糊的問道︰「那我到底是笨還是聰明?」

葉千秋聞言,不禁搖頭失笑。

過了一會兒,葉千秋悠然說道︰「凡事不要過于追求答案,笨還是聰明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沒有一顆向道的心。」

「只要有心,早一點到和晚一點到,又有什麼呢?」

卓爾細細咀嚼著師父的話,心里只覺得有層膜要被破掉了。

但,還是差那麼一些。

……

時間過的飛快。

轉眼間,已經是大半個月過去。

葉千秋的日子依舊過的平靜。

在市井間,無人打擾,做個普普通通的教書先生,其實也挺好。

普通人的生活是生活。

因為這生活之中沒有顯得特別大的事情。

正因為小,才顯得真實。

很多時候,太過高大上的東西,太過縹緲。

葉千秋時常在想,道究竟是個什麼東西。

是縹緲無蹤,高高在上。

還是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

後來葉千秋大概想清楚了。

道本是無,道就是我要你是什麼形狀,便是什麼形狀。

但這僅僅是我道,還遠遠算不上眾生道。

夜里,葉千秋看著識海之中的那幾片永生之葉,突然感覺到了一種造化的美感。

世間生命,無論強弱,皆有造化。

這一刻,葉千秋睜開了眼。

整個長安城閉上了眼。

……

長安城南城有座黃磚砌成的舊塔,塔身破損不堪,又有青蔓纏繞其間,看上去似乎隨時可能倒塌,然而這般多年過去,舊塔依然立于小小寺廟之間。

每年春時有無數大雁自南歸來,大雁往固山郡潯陽湖度暑之前,總會飛經長安城,然後在這座舊塔四周盤旋多日,其時雁影遮天,鳥鳴陣陣,場景蔚為壯觀。

沒有人知道為什麼這些飛行高天,夜宿水畔的大雁會出現在熱鬧的長安城內,會對這座舊塔如此感興趣。

但時日久了自也看習慣了,近些年萬雁飛舞的場景更是成為了長安百姓賞春的又另一勝景,而那座舊塔也有了一個名字︰萬雁塔。

如今的萬雁塔塔頂住著一位和尚,與龕內青燈佛像,桌上經書筆墨相伴,極少下塔,更少與那些後園里的好禪婦人相見。

這和尚自號黃楊,是大唐御弟。

此刻,在黃楊的面前坐著的是大唐國師李青山。

李青山看著桌旁抄經的僧人,說道︰「昨夜……朱雀醒了。」

黃楊僧人頭也未抬,平靜回答道︰「前代聖人留下來的神物,動靜之間自有真義,哪里能讓我們這些還困在紅塵中的凡夫俗子知曉,青山道兄何必自擾?」

李青山淡然應道︰「既在紅塵之中,如何能不被紅塵氣息所擾?」

黃楊僧人緩緩抬起頭來望向他,忽然開口說了一句毫不相關的話︰「陛下既然在宮中,你為何不在宮中?」

李青山道︰「規矩乃死物,人不能被死物所拘。」

「陛下大部分時日都在宮里,難道我就要天天被拘在宮中?」

「你可以日日躲在萬雁塔內修經,我這個昊天道南門之主,也有很多事情要做,更何況長安城內誰能對陛下不利?」

「昊天道南門……」黃楊僧人輕聲重復了一遍,臉上泛起一絲說不清意味的笑容。

隨即,他輕聲感慨說道︰「我大唐硬生生從昊天道里分了個南門出來,真不知道每年你回西陵時,怎樣才能抵擋住那些大神官們眼眸里噴出的怒火。」

李青山傲然說道︰「閉了雙眼,坐在神殿之上,不去看那些師叔師伯的老臉,聾了雙耳,站在沒有桃樹的桃山里,不去听深山莊嚴鐘聲。」

「南門每年該繳的銀子一分不少,他們還想怎樣?」

「難不成還真能把我定成叛教逆賊誅殺?」

「那西陵上那些老道們們必須得先滅了我大唐帝國。」

黃楊僧人笑了笑,沒有再說什麼。

昊天道南門是大唐帝國與西陵神殿之間平衡的產物,實際上代表著大唐帝國在世俗宗教戰爭中獲得的最大勝利,存在世間每多一日,西陵那些道家高人們臉上便要難堪一日,他修行的是佛門本領,對這種事情實在不適合發表太多看法。

「昨夜朱雀醒了。」

李青山把談話拉回最先前的話題,冷冷看著黃楊和尚說道︰「不論願不願意自擾,已經驚擾了很多人,我身為大唐國師不可能面對朝廷的疑問卻給不出答案。」

黃楊和尚看著身前案上的佛經,看著經書上那些用朱砂心血潤成的鮮紅墨跡,沉默片刻後應道︰「所以你來尋我找答案?」

「朱雀醒之前,南城有一名劍師被人砍掉了腦袋。」

「而且朱雀在醒了之後,很快便又沉睡過去,什麼都沒有留下。」

「死的劍師曾經是軍部的文書鑒定師。」

「沒有幾個人知道他師承西陵,一手劍訣來自我昊天道門。」

「這不是問題的關鍵,我沒有替西陵師叔伯們向帝國興師問罪的興趣,我感興趣的是,劍師死之前馭劍破了凶手外衣,但那凶手卻沒有流血。」

听著這話,黃楊僧人若有所思,緩緩應道︰「武道巔峰的強者?」

李青山轉過頭來,納袖于身後,靜靜看著僧人說道︰「帝國的武道強者都不可能出手,南晉大河燕國等地的武道強者都在朝廷的監視之中,所以這種可能性極小,所以我懷疑是不是月輪國那些苦修和尚潛進來發瘋。」

「所以你來問我。」

黃楊僧人微笑著重復了一遍先前說過的話。

李青山道︰「世間傳說,你曾去過荒原上那處不可知之地,我知道這並不是傳說,而是真事。」

「既然如此。關于月輪國那些苦修僧人的事情,我當然要來問你。」

「我是大唐平州府人。」黃楊僧人斂了笑容,靜靜回答道︰「而且我並不相信月輪國的僧侶們會無緣無故冒險潛入長安城殺人。」

「那你怎麼解釋凶徒衣上無血之事?」李青山看著他的雙眼問道。

黃楊僧人眼眸寧和,緩聲回答道︰「還記得書院開學那天,你曾感覺到的「道」的氣息嗎?」

李青山蹙眉道︰「可是,夫子已經離開了長安。」

黃楊僧人卻道︰「那日,你我猜測,那是一位不可知的神秘強者。」

「如果真的有這麼一位不可知的神秘強者在長安。」

「甚至可以讓朱雀在頃刻之間沉睡。」

「那你覺得還有什麼事情是他瞞不過去的呢。」

李青山聞言,緊緊握住了雙拳。

「你這個猜測太過可怕……」

「世上除了夫子,還有這樣的人嗎?」

「要知道,縱使你我全力施為大概也只能令那朱雀懶懶睜開眼楮看上一眼。」

「而這世上能讓朱雀在怒火之中頃刻間沉睡的人又有幾個?」

「若真是那些傳說中的前輩,他為什麼要來長安城殺人?」

黃楊僧人微笑道︰「還是那句話,前代聖人留下的神物,動靜之間自有真義,哪里是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所能體悟?」

「那位神秘的前輩既然身具聖人之姿、天啟之能、無距之念,那他的目的也不是你我所能猜想。」

塔內,陷入了平靜。

片刻後,李青山輕嘆道︰「天啟十三年……真的不大平靜。」

「雖然不是什麼大事,但我在想我是不是應該起一卦。」

黃楊僧人道︰「我雖然不信這些東西,但我還是要奉勸你一句。」

「這種事,最好不要起卦。」

李青山蹙眉道︰「雖然天機不可測,但我還是想看看是誰遮住了長安城的天。」

黃楊僧人在心中輕輕嘆息一聲,不再試圖阻止對方,將桌上佛經筆墨移開,自匣中取出黑白棋子與一方棋枰,放在書案之上。

李青山走到桌案旁,隨意抓起兩把黑白棋子,隨意的扔到棋枰之上。

數十枚啞光棋子在木制棋枰上撞擊滾動旋轉,發出清脆的聲音。

然後,突然在剎那間,所有的棋子,全部化為灰燼。

下一刻,李青山整個人仿佛如同受到了重錘一般。

面色一白。

噗的一下,吐出了一大口鮮血。

鮮血吐在棋枰上。

順著棋枰的縫隙緩緩流動。

彎彎繞繞,阡陌縱橫。

像一條條血色的蚯蚓蠕動著。

……

清晨,臨四十八巷的小院里。

一股茶香彌漫。

如果仔細去聞。

茶香里,夾雜著幾許血腥氣。

一臉焦急的卓爾跪坐在門前,眼中充滿希冀的看著葉千秋,他的身前,是一個渾身是血,陷入昏迷的普通少年。

「師父,他還有救嗎?」

葉千秋一手按在了少年寧缺的胸口,然後他蘇醒了過來。

寧缺面色蒼白的看了一眼葉千秋,想要說話。

葉千秋抬手,打斷了他。

只說道︰「危機往往伴隨著機遇。」

「你現在的情況很不好,但這也是你的機會。」

「我現在問你。」

「還要去書院嗎?」

寧缺神色堅毅,點了點頭。

葉千秋微微一笑,道︰「好。」

隨即,葉千秋一揮手,寧缺消失在了卓爾的身前。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