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83章 誰人為君,永定元年

齊陽龍這話一出,頓時讓屋子里的氣氛為之一滯。

選後繼之君,這可不是小事。

先帝要是有遺命也就罷了。

可是大行皇帝才繼位一年多,連兒子都沒生下,誰能想到就這麼意外身亡了。

既然不能父死子繼,那只有在大行皇帝的兄弟里邊兒找了。

但一時間,誰也沒先開口。

這事兒,不好辦啊。

齊陽龍將眾人神色一掃眼底。

他也明白眾人心里的猶豫,他再開口道︰「大行皇帝無後,後繼之君,理當從大行皇帝的諸位兄弟中定奪。」

「諸位以為如何?」

齊陽龍這話說的自然在理。

趙篆有好幾個兄弟,他排行老四。

他死了,從這幾個兄弟里選一個皇帝,自然是在理的。

齊陽龍定了這個基調,眾人也不再藏著掖著。

這時,只听得剛剛破口大罵徐鳳年的溫守仁說道︰「大行皇帝有五個兄弟。」

「除了最為年幼的趙純在京城之外,其余四位兄弟,都已經在外就藩。」

「但趙純年方十三,尚未加冠,所以,趙純就不考慮了吧。」

齊陽龍聞言,朝著溫守仁問道︰「那溫學士認為,該由誰來繼承大統。」

溫守仁緩緩說道︰「遼王趙武身為大行皇帝長兄,與大行皇帝一母同胞,當年若非太後更偏愛大行皇帝一些,先帝也不會立大行皇帝為太子。」

「遼王趙武身為先帝長子,于情于理,都是最合適的繼位人選。」

齊陽龍微微頷首,又朝著其他朝臣看去。

「諸位還有沒有其他人選?」

常山郡王耷拉著眼皮子,一副老神在在的樣子。

身為皇室宗親,他的輩分在趙氏宗親里,算是高的。

不過,眼下這定奪皇位之時,他卻是不想摻和。

反正不論是誰將來做了皇帝,他都還是皇室宗親。

若是在這個時候瞎比比,提議了不該提議的人選,將來被新君記恨上,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不過,一旁的燕國公和宋侯爺顯然沒老郡王這般想法。

只听那燕國公開口提議道︰「遼王趙武為鎮北將軍,在先帝諸子中得以獨掌兵權,可謂是位高權重。」

「但眼下的時局,趙武著實不宜回京。」

「趙武性情剛烈,為人勇武,與大行皇帝兄弟情深,若是知道大行皇帝和太後的死因。」

「難免不會沖動行事。」

「眼下,離陽內憂外患,禁不起太大的折騰了。」

齊陽龍道︰「那燕國公以為,該選誰為新君?」

燕國公稍微猶豫一番,說道︰「唐王趙文,溫良恭儉,辭藻華美,他娘親是江南出身的淑妃聶元貞,並非那豪閥世族的女子,在後宮恪守禮儀,一向與世無爭,是極為嚴謹溫婉的性子。」

「若是由唐王繼位,那將來可保後宮不亂,也可保朝局不會有太大的動蕩。」

齊陽龍微微頷首,道︰「燕國公所言,也有些道理。」

「諸位,還有什麼提議?」

「盡管開口便是。」

「眼下正是暢所欲言的時候。」

其余人听到齊陽龍這般說,也紛紛開始出言。

但總的來說,都是在支持遼王趙武和唐王趙文。

其余幾位的支持者寥寥無幾,也都不太合適。

趙雄封漢王,就藩于邊境薊州,其母德妃彭元清,是北地世子集團執牛耳者之一遼東彭家的女子。

趙雄還是皇子的時候就是最不讓皇室省心的一位,市井傳言曾多次為難皇子趙楷。

越王趙鴻,其母不在妃嬪之列,僅是一名婕妤,家世平平,在趙篆的幾個兄弟里,屬于第二不起眼的那個。

所以,也沒什麼人支持。

到了最後,也就只剩下趙武和趙文。

屋里的朝臣也分為兩撥,將趙武和趙文的優點缺點使勁兒的說。

到了後邊兒,和吵架沒什麼兩樣。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雙方反倒是僵持不下。

身為離陽朝廷不倒翁的桓溫一直沒有開口。

齊陽龍也沒有定調子。

所以,這樣的吵鬧始終是吵不出一個結果的。

眼看著亂成了一鍋粥。

這時,只見齊陽龍抬抬手,示意眾人停下。

眾人見狀,也都停了下來。

齊陽龍說了一句。

「此事茲事體大,還需要請太後斟酌。」

「諸公,請先回府,今日之事,就不要往外傳了。」

眾人聞言,便不再爭議,一個個的退出屋去。

最後,只留下了桓溫和齊陽龍二人。

桓溫和齊陽龍對視一眼。

齊陽龍道︰「文還是武?」

桓溫微微一嘆,道︰「中書令大人,既然到了這里,咱們就打開天窗說亮話吧。」

齊陽龍故作滿頭霧水,環視四周,道︰「這兒哪來的天窗?」

桓溫吹胡子瞪眼,就要跟中書令大人算賬。

桓溫沒來由感慨道︰「時局不同了。」

齊陽龍道︰「怎麼不同了,坦坦翁看起來不樂意到這里來。」

桓溫怒道︰「放你的臭屁。」

齊陽龍裝模作樣聞了聞,道︰「秋高氣爽桂花香,沁人心脾啊,哪來的臭屁。」

桓溫冷哼一聲,扭過頭去。

齊陽龍肅容下來,道︰「眼下,的確是時局不同了。」

「葉千秋強大,已經超出了一般世俗所見的高度。」

「他的介入讓事情變得無比復雜起來。」

桓溫道︰「連那位與國同壽的年輕宦官都走了,離陽恐怕是救不回來了。」

齊陽龍道︰「救不回來,也得救。」

「這個時候,若是我們也走了,那這離陽可就是真的沒救了。」

「坦坦翁,你給我交個實底,是選文?還是選武?」

桓溫微微一嘆,道︰「遼王手中可是有兵的,他當日能和大行皇帝和睦相處,除了兄弟情深之外,那也是因為先帝和太後都在。」

「可如今,卻是大不一樣了。」

「若是唐王繼位,遼王未必會心服口服。」

齊陽龍亦是微微一嘆,道︰「可若是遼王繼位,以他的性子,這朝局定然是穩不住的。」

桓溫道︰「眼下京城之中,暗流洶涌。」

「新君早一日定下,早一日才會安穩。」

齊陽龍道︰「為長遠計,還是唐王更穩妥些。」

桓溫點頭道︰「確實如此啊。」

「若是遼王繼位,矛盾繼續激化。」

「曹長卿、葉千秋未必不會再來一次太安城。」

「如今,太安城,已經無人可擋這二人的劍芒了。」

齊陽龍道︰「我已經派人去讓唐王火速進京了。」

「不過,我相信也已經有人將消息透漏給了遼王,若是遼王先進京,那這事兒可就不好辦了。」

桓溫嘆了一口氣,道︰「大廈將傾,盡人事,听天命吧。」

齊陽龍亦是微微一嘆,連連搖頭。

一手好牌,讓趙氏祖孫三代打的稀爛。

眼看著,這離陽天下就要硝煙四起了。

……

京城,九九館中。

徐鳳年和紫衣軒轅青鋒坐在一桌上吃著火鍋。

九九館的老板娘坐在一旁的躺椅上,晃來晃去。

時不時的朝著徐鳳年問上一句。

「趙稚真死了?」

徐鳳年不厭其煩的回道︰「真死了,就死在我面前。」

「骨頭渣子都沒了?」

「嗯,沒了。」

風韻猶存的老板娘臉上一陣感慨。

「唉,死了,死了也好,死了就不能作妖了。」

「這些年,她作的孽多了。」

「這是遭報應了。」

「什麼一國太後,不一樣是多行不義必自斃。」

徐鳳年听著老板娘的碎碎念,給對面的軒轅青鋒夾了幾條羊肉。

軒轅青鋒津津有味的吃著。

徐鳳年道︰「你和以前不一樣了。」

軒轅青鋒道︰「有什麼不一樣?」

徐鳳年瞅了軒轅青鋒一眼,道︰「不知道,就是一種感覺而已。」

軒轅青鋒瞥了徐鳳年一眼,道︰「等你滅了北莽,我一定要和你打一架。」

徐鳳年習慣性的說道︰「床上還是床下?」

軒轅青鋒立馬眉眼一挑,殺氣騰騰。

整個九九館的溫度瞬間就下降了一個大台階。

徐鳳年見狀,急忙打個哈哈,道︰「開個玩笑,別那麼較真兒嘛。」

軒轅青鋒冷哼一聲,道︰「你給我等著。」

徐鳳年立馬閉口不言,扒拉起了料碗里的肉條。

一旁的九九館老板娘見狀,一臉感慨道︰「年輕……真好啊。」

……

祥符二年秋。

年輕的離陽皇帝趙篆在離陽皇宮之內薨逝了。

離陽朝廷對外宣稱,皇帝死于疾病。

但坊間早已經在大肆流傳。

是一位少女將皇帝的心給掏沒了。

皇帝死相極慘。

越來越多的流言在太安城中飛起。

有人說南邊的西楚大軍已經快打到太安城了。

有人又說,西北的北莽也已經把北涼給端了,要直入中原了。

一種國破家亡的感覺就這麼籠罩在了太安城上。

又過了一些日子。

從太安城的皇城之中又有一些流言傳出。

說是唐王趙文和遼王趙武在宮城內為了搶皇帝的位子打起來了。

遼王趙武比唐王趙文晚到宮城小半個時辰。

唐王趙文在以齊陽龍、桓溫為首的一干重臣擁戴之下,成為了新的離陽皇帝。

而遼王趙武不服,大鬧金鑾殿,非要和已經坐在皇帝寶座之上的唐王趙文分個高下。

趙文性情溫和,看遼王趙武這個架勢,也是急忙好言相勸。

甚至打算讓位給趙武。

趙武卻是放言,什麼叫讓?

這皇位本來就應該是我的!

讓個錘子!

于是,朝堂之上亂成了一鍋粥。

有人支持趙文,有人支持趙武。

饒是有齊陽龍和桓溫這兩個很有威望的老人坐鎮,一時間也難以理清頭緒。

離陽朝局之上的動蕩,直接讓在前線打仗的廣陵道水師也亂了陣腳,被曹長卿親自率軍大破于陣中。

半個月後,太安城中的皇帝寶座終于由唐王趙文坐了上去。

而遼王趙武,很不幸的在這一場爭奪大位之中,失去了性命,據說那日皇宮內血流成河。

就在唐王趙文剛剛登基十多天之後。

燕剌王趙炳、靖安王趙衡和蜀王陳芝豹居然同時舉起了清君側的大旗。

一口咬定唐王趙文身邊有小人鼓動,得位不正。

趙文為了皇位殺害了兄長趙武,同室操戈。

其中,以燕刺王趙炳,和靖安王趙衡兩人鬧的最歡。

三大藩王同時舉旗,不服中央節制。

離陽天下,頓時就亂了套。

西楚兵鋒一路向北,如入無人之境,在一個月之內,就連破數城,如果這樣下去,不出三個月就可以兵臨太安城下。

一時間,天下狼煙四起。

而蜀王陳芝豹也帶兵出蜀,直指太安城。

中原大地,戰火不休。

離陽新帝緊急調將軍許鞏、大將軍顧劍棠,前來京師勤王,但這兩人卻是沒有動靜,反而是擁兵自重。

好在將軍盧生象,兵部尚書盧白頡,對離陽王朝忠心耿耿,急忙帶兵回京守衛太安城。

與此同時,北莽和北涼之間的大戰也再一次開啟。

北涼關外平地起雄城,一座名為拒北城的新城下,戰火再起。

整個天下都亂成了一鍋粥。

……

離陽皇帝換了又換,新帝趙文在秋末冬初繼位,年號卻是依舊沿用著祥符。

等到了冬天。

新年伊始之際,新皇帝趙文更換了年號,換為永定。

年號自然不是瞎起的,而是飽含著某種期盼。

在亂局之中繼位的皇帝趙文,希望這天下永定。

而不是像現在這樣一團亂麻。

……

永定元年剛剛開啟。

青城山上,瑞雪便至。

又是一年大雪封山,又是一年花落去。

在青羊宮調養許久的溫華終于又成了全乎人。

本來,以葉千秋的本事,給溫華恢復身軀是簡單的一件事。

但葉千秋並沒有那麼做。

苦難能給一個人帶來極大的蛻變。

溫華需要這樣的一次蛻變。

破繭才能成蝶。

曾經的木劍溫小二正式拜了葉千秋為師,然後走下了青城山,只身前往劍冢。

他去取劍了。

……

大雪壓青松。

但山里的小溪卻沒有上凍,依舊在簌簌而流。

葉千秋的清閑時光,依舊是那般閑雲野鶴。

小山楂也長大了。

這幾年他的功力見漲,葉千秋打算讓他下山去歷練歷練。

時值天下大亂,此時下山,正是長見識的時候。

小山楂下山了。

但小雀兒卻是沒走。

她在等陳漁出關。

兩個人商量好了,等陳漁出關了,要去北涼關外走一走。

短短幾年的光景。

孩子們就長大了。

葉千秋倒是沒多少感慨。

反倒是曾經佔廟為寇的老孟頭他們唏噓不已。

葉千秋現在雖然是掌教真人,但也時不時的和他們聊天。

老孟頭、劉蘆葦桿子、孔跛子在青羊宮住了幾年,精氣神都不一樣了。

今日,和往常一樣。

葉千秋坐在山林間和幾人聊聊天,說一說道理玄妙。

老孟頭听的仔細,但也不是全都能懂。

他的歲數已經不小了。

自己知道自己的事兒,雖然這幾年在青羊宮里吃的好,穿的好,但前些年落下的病根子,終究還是對身體有影響的。

但人都貪生,特別是現在還過的這麼好。

老孟頭自然想著多活幾天。

掌教真人的厲害和神奇,他們自然是知道的。

如今,天下間誰不知道天下第一葉真人。

老孟頭不知道天下有多大。

但能做到第一的,那肯定是非常牛逼的存在。

他能在這樣的仙人身邊听听道理,多活幾年應該沒啥問題。

葉千秋給老孟頭他們講道講了沒多久。

李義山來了。

葉千秋讓老孟頭他們回去自己多參悟參悟。

老孟頭三人便先回宮去了。

葉千秋帶著李義山在山間行走。

一邊走,一邊听李義山匯報最近的各方局勢。

李義山如今接掌了本來由吳靈素掌握的神霄派靖安司。

很多大事,便由李義山來和葉千秋直接匯報。

神霄派這幾年迅速擴張,如今戰亂四起,弟子更是遍布天下。

北莽、北涼、西楚、離陽、西蜀到處都有神霄派的耳目。

凡大派崛起,定然缺少不了情報來源。

不然如何在各方局勢下平衡自身位置。

如今,葉千秋在,神霄派自然無憂,將來葉千秋不在,神霄派如何保全道統,屹立世間。

葉千秋算到了八百年後,也給神霄派留了一條八百年不倒的路。

李義山一邊走一邊說道︰「如今,天下局勢看似復雜,但卻也能抽絲剝繭。」

「北莽那邊死撐下去,最後只能落一個死傷殆盡的結果。」

「可西楚這邊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將這些離陽藩王給平定。」

「所以,我想親自去見一見陳芝豹,若是他能與北涼合兵一處,互為臂膀……」

葉千秋聞言,微微頷首,道︰「你若是想去,那就去吧。」

「不過,謝觀應在陳芝豹身後站著,他可不會坐視不理。」

「如今天下大亂,我看最高興的就是這個謝觀應了。」

李義山道︰「陳芝豹能用他,也能棄他。」

葉千秋笑了笑,道︰「那倒也是。」

葉千秋和李義山說了一會兒話。

李義山便自行離去。

葉千秋獨自一人走在山間,听著大山之間回蕩的聲音,在思考著一些事情。

這時,又有人從山間小道走來。

是吳靈素來了。

吳靈素最近兩年一直都是紅光滿面。

他這輩子能走到什麼高度,他也不知道。

但他卻是知道,被迫坐上葉千秋這艘大船的他,絕對要比他自己一個人走路走的遠。

不對,從前他是在走路,現在,是在登天。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