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53章 儒之隱患,東方之事

秦王和麗姬的故事是一個很俗套的故事。

彼時的嬴政作為秦國的王,因為嫪毐亂政一事,對于女人除了生理上的之外,一向是沒有什麼多余的感情的。

然而,這一切隨著他遇到了麗姬之後,就發生了改變。

因為無意中的匆匆一瞥,嬴政便覺得這個叫麗姬的女人好像將他心中某些最柔軟的部分給擊中了。

所以,他做了一件事,讓人不惜一切代價將這個叫麗姬的女人帶回咸陽宮。

而彼時的麗姬本來已經隨荊軻逃離咸陽,但麗姬最終還是被嬴政派去的人給帶了回來。

時間仿佛回到了許多年前,嬴政剛剛讓人將麗姬帶回咸陽宮時的時候。

那一天外表巍峨壯麗的咸陽宮偏殿之中的氣氛,陰森威嚴。

帷幕之後,嬴政高高在上的俯視著麗姬。

麗姬單薄的身軀在雄偉的殿堂上顯得愈發渺小,周圍的空氣森冷入骨,麗姬低垂著頭,面無表情。

秦王的目光冷若刀鋒,直盯著麗姬,良久,他才開口道︰「寡人已經找你很久了,麗姬,抬起頭來。」

麗姬木然的抬起頭,美艷絕倫的臉龐冷若冰霜,目光直直迎上大殿正中座椅上射下的目光。

四目相交,一束目光漠然無比,一束目光冷峻非常,但二者都是同樣攝人心魄。

兩人的心中同時一震。

嬴政看著麗姬,男人特有的征服欲漸漸高漲。

嬴政道︰「到寡人面前來,讓寡人好好看著你。」

彼時,嬴政的這個決定讓立于偏殿中的所有近侍,皆是驚嘆無比。

麗姬聞言,婀娜上前,挺身立于嬴政面前。

她的目光如水,卻非如水般溫柔,而是如冰水般寒冷。

一雙烏黑閃亮的明眸,死死盯住嬴政,毫無膽怯之意。

從未有這樣的目光出現在嬴政面前,這是第一次,也是嬴政能夠容忍,甚至暗自贊嘆的唯一一次。

此刻,仿佛有笑意,隱藏在嬴政目光的背後。

嬴政坐直身體,高聲道︰「來人,帶下去驗明正身。」

幾名侍女快步上前,立于麗姬左右。

麗姬面不改色,沒有任何掙扎,轉身走出大殿。

殿外和煦的陽光,映射出她美艷無雙的面容,輕輕舌忝舐著她臉上悄然滑落的淚珠。

嬴政看著她離去的背影,心中仿佛若有所失,這是十分奇異難解的感覺。

雖然只是匆匆一瞥,麗姬已經在不知不覺間佔據了秦王鐵石心腸之中的一方角落。

自從那時起,嬴政已暗下決心,一定要將這個叫做麗姬的女人給征服。

那是一個王的本性,更是一個男人的本能。

……

葉千秋听著嬴政的訴說,心湖之間平靜無比。

此時,只听得嬴政低聲說道︰「她來到咸陽宮時,已經有了兩個月的身孕。」

「朕本來是要將那孩子給拿掉的。」

「但是,她苦苦哀求朕,朕終究還是心軟了。」

「在這個世上,還從來沒有一個女人可以讓朕有過心軟的時候,但是,她的確做到了。」

「她在朕的面前含淚哀求,只要我放過那孩子,她即便用自己的生命來交換也在所不惜。」

「朕為了得到她的心,答應了她。」

「朕知道,她是為了孩子才甘心委身于朕,可是朕堅信朕可以征服她,就好像朕征服六國一樣。」

「事實上,朕做到了。」

「可是因為荊軻這個蠢貨,朕還是失去了她。」

「其實她本來可以不用死的。」

嬴政的聲音低沉,仿佛回憶起了很多事情。

作為一統天下的王者,在六國遺族的心中,他無疑是一個魔王。

王,分成許多種,魔王就屬于王的一種,而且要比人王厲害得多。

叫做魔王的王不一定是魔,很可能就是一個人,這才是真正讓人害怕的地方。

人們對嬴政的尊敬、畏懼、奉承更甚于一個魔。

但此刻,在葉千秋看來,嬴政只是一個失去了舊愛的男人。

世上大多數男人的心中好像都有白月光和朱砂痣。

即便是嬴政這樣的天下之主也不例外。

嬴政的故事講完了。

故事的結尾他沒有細說,但葉千秋也能猜得到一二。

嬴政派人追殺蓋聶和荊天明,是正常的。

作為一個王者,面對背叛,自然是不能容忍的。

尤其蓋聶這個人曾經還是他最親密的伙伴。

至于荊天明,嬴政好像並沒有要殺他的意思。

葉千秋從嬴政的口中听出了一些言外之意。

這時,只听得嬴政說道︰「陰陽家的月神曾經告訴朕,那個孩子與蒼龍七宿有關系。」

「而蓋聶也最終會死在那個孩子的手上。」

葉千秋點了點頭,沒有在陰陽家的事情上多說什麼。

從墨家機關城回到咸陽的路上,葉千秋便已經捋順了他閉關的這幾年,陰陽家的人在嬴政面前扮演的角色。

東皇太一想要讓陰陽家的人取代他的位置,想要讓陰陽家的人成為大秦的國師。

可惜,一直都沒有如願。

東皇太一可能不知道,嬴政對陰陽家很早之前,就有了疑慮。

東皇太一這個陰陽家的教主,一向鬼鬼祟祟,藏頭露尾。

凡事都要通過月神來告知嬴政。

嬴政若是能信任這樣的人,他也就不會是一統天下的王者了。

若論帝王之術,嬴政可謂是運用的爐火純青。

葉千秋和嬴政聊了許久,或許是多年未見。

這一次相見之後,葉千秋發覺比起九年前,還是發生了些許變化的。

這種變化也在葉千秋的意料之中。

這世上的人和事,就沒有一成不變的。

此時,嬴政說道︰「先生既然已經有了決定,就放手去做。」

「朕定然是支持先生的。」

「先生若是有什麼需要差遣的人,盡管去找李斯便是。」

「在先生沒有下山之前,這些事一向是他在負責。」

葉千秋笑了笑,道︰「有需要的話,我不會和他客氣的。」

「陛下,今日進宮,我把韓非也帶來了。」

嬴政聞言,只說道︰「先生以為,今日之韓非可還記得自己的身份?」

葉千秋道︰「自然記得。」

嬴政道︰「那朕還是不見他了。」

「很多人和事,相見不如懷念。」

「就讓他做好一個道家弟子的本分吧。」

葉千秋聞言,微微頷首,他本來覺得嬴政是會見韓非的,但沒想到嬴政竟然直接拒絕了。

看來,這幾年六國遺族之事,給嬴政留下了不小的陰影。

對于韓非這樣的人,用又不能用,殺了又覺得可惜。

索性,眼不見心不煩,把他丟在太乙山上,最合適。

葉千秋明白了嬴政話中的含義。

便不再提這茬子事,而是和嬴政說起了燕丹。

「燕丹中了陰陽家大司命種下的六魂恐咒。」

「不過,我已經暫時封了他體內真氣。」

「他的性命暫且無憂。」

「此人我已經交給了趙高,如何處置此人,陛下親自決斷便是。」

嬴政聞言,點了點頭,沒有多說什麼。

燕丹策劃了荊軻刺秦,他注定是沒有活路的。

葉千秋在宮里呆了大半天,方才又帶著韓非出了宮城。

離開王宮,葉千秋和韓非走在咸陽城的大街上,二人一邊走一邊說著話。

葉千秋道︰「我本來以為他會見你一面。」

韓非道︰「他不見我也是應有之理。」

「其實,我也不太想見他。」

「這麼多年過去,終究是滄海桑田了。」

葉千秋聞言,微微一笑,對韓非突然生出的感慨不多做評價。

二人先去了白雲齋,然後葉千秋帶著韓非幾人一起到了太玄學宮。

葉千秋這個學宮大祭酒雖然多年不在咸陽。

太玄學宮卻是一直未曾荒廢,反而是愈發的充滿了勃勃生機。

這其中少不了嬴政的安排。

自從嬴政一統天下以來,太玄學宮就漸漸成為了咸陽,乃至于整個大秦的文化樞紐中心。

在這里匯聚了許多來自天下間的百家名士。

這其中以儒家之人最多。

這就是嬴政的高明之處。

儒家的那一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理論,是大一統王朝需要的倫理綱常。

所以,儒家之人這些年在太玄學宮之中才會越來越多。

事實上,自從孔子離世,儒家的政治主張就一直未能得以伸展。

孟子之後,這個學派似乎已經筋疲力盡,奔走仕途矢志復闢的精神大大衰減,漸漸的儒家學派的人便專務于治學授徒。

然而這種無奈的收斂,卻使儒家意外的發展為天下最為蓬勃的學派,各郡皆有儒家名士之私學,堪稱弟子遍布天下。

與此同時,孔氏一門穩定傳承繁衍頗盛,至秦一統天下,孔門已經傳到了第九代。

九代之中,除第八代子慎做過幾年末期魏國的丞相,其余盡皆沒有做官,都在治學。

秦一統天下之後,帝國一力推行新政創制,大肆搜求各方人才。

凡六國舊官吏之清廉能事者,盡皆留用。

凡天下學派名士,各郡縣官署都奉命著力搜求,而後直接送人咸陽太學學宮。

在此大勢之下,嬴政與帝國重臣們在開始時期的見識是一致的。

四海歸一,當以興盛太平文明為主旨,盡可能少的以政見取人。

也就是說,搜求人才不再如同戰國大爭之世那般以治國理念為最重要標準,允許將不同治國理念的學派一起納入帝國的海洋。

這也是葉千秋當初和嬴政提過的,一個大一統王朝應該擁有多元文化的存在。

當然,這里有一個不言自明的標尺,凡這些百家士子必須擁戴帝國新政。

基于此等轉變,嬴政皇帝與李斯等一班重臣會商,決意以對待儒家為楷模,向天下彰顯帝國新政的納才之道。

天下皆知,秦儒疏離,秦儒相輕,自古有之。

當年,孔子西行不入秦,後來的儒家名士也極少入秦,即或是游歷列國,儒家之士也極少涉足秦國。

其間根源雖然很難歸結為某一種原因,但是儒家蔑視秦人秦風,認為秦為愚昧夷狄是不爭的事實。

在秦孝公之前,秦人對儒家的這種蔑視是無奈的。

自孝公商鞅變法崛起,秦國搜求經世人才,對主張復闢與仁政的儒家,是打心眼里蔑視的。

戰國百余年,山東六國的士子大量流入秦國,儒家之士依然寥寥無幾。

而大秦帝國一旦能敬儒而用,則無疑是海納百川的最好證明。

于是,這個顯學流派,便被嬴政隆重而顯赫的推上了帝國政壇。

孔子的後代孔鮒被皇帝任命為可以比擬舊時諸侯的高爵——文通君,官拜少傅。

在葉千秋不在咸陽的這些年,統領學宮的人便是文通君孔鮒。

當葉千秋這個學宮大祭酒回到太玄學宮的時候,這個孔鮒帶著一票儒家弟子前來拜謁。

葉千秋既是太玄學宮大祭酒,又是當世舉足輕重的名士大家。

于情于理,這些人都該前來拜謁葉千秋。

在學宮的小樹林中。

葉千秋親切友好的接見了這些儒家弟子。

和小聖賢莊的儒家弟子不同,太玄學宮的儒家弟子幾乎都是孔鮒的門生故舊。

這個叫孔鮒的中年人身上刻板的體現著儒家的規矩。

葉千秋並沒有和這些人多聊。

這些年,道家弟子也有在太玄學宮駐扎的。

當然,比起浩浩蕩蕩的儒家弟子來說,其他學派的弟子要少的太多。

今日,葉千秋見了這些儒生,便覺得這些儒生之中大多都是死板教條,刻板之輩。

儒家的那些詩、書六藝倒是搞的門清兒,就是沒有幾個能干實事的。

葉千秋對學宮的現狀很不滿意。

所以,愈發的想著早日將天下間真正的百家之才給收攏起來,讓太玄學宮成為名副其實的天下文化樞紐中心。

百家爭鳴的時代已經過去,百家的輝煌不可能再重現,但是百家的延續還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儒家要用,但並不是眼下這個用法。

葉千秋已經感覺到將來儒家的一部分人必然會被嬴政所惱,成為霸道之下的炮灰。

因為儒家除了講究君臣父子這些綱常倫理,還一向講求復闢、復禮、復古、仁政。

若是將來六國遺族復闢,必以恢復諸侯舊制王道仁政為主張。

否則,便沒有號召天下之大旗,則名不正言不順。

想到這里,葉千秋就不禁想到了桑海城的小聖賢莊。

小聖賢莊是儒家的主要所在之地,名聞天下。

小聖賢莊的儒家弟子,也遠遠要比太玄學宮里的這些孔子後代要強的多。

桑海遠在齊魯之地,遠離咸陽這樣的權力中心。

他現在似乎明白,為什麼張良會拜入儒家,成為儒家弟子了。

這其中的緣由,恐怕並非是因為韓非曾經是荀子的徒弟。

而更多的是因為儒家乃是天下正大學派,公然自立于天下。

六國遺族被嬴政的人不停追捕,朝夕不保,只能秘密活動于暗處。

而小聖賢莊,便正好可以成為庇護這些六國遺族的一個合適地點。

在墨家機關城,葉千秋將墨家之人放走的同時,也已經讓衛莊派人嚴密監視這些人的去向。

蓋聶和端木蓉的確帶著天明回到了鬼谷。

而範增、項梁、項少羽和墨家一眾殘余則是隨同張良一同前往了桑海。

葉千秋放他們離去,自然是打算讓這些人鬧出點大動靜來,然後借機將這些人給一鍋端掉。

所以,他暫時沒有動身前往桑海的意思。

葉千秋就暫時在咸陽落腳,在太玄學宮住了下來。

道玄子、北冥子、紫陽子在咸陽待了幾日,便結伴歸山去了。

葉千秋把韓非給留了下來。

平常沒事的時候,就在學宮里下下棋。

這一日,嬴政派人來請葉千秋入宮,說是有事相商。

入宮之後,葉千秋卻是在嬴政的書房里見到了許久未見的蒙恬。

多年不見,蒙恬已經成長為了帝國的將星。

三人在書房里追憶了一下當年在武遂大營誅殺王的往事。

蒙恬道︰「國師神威,蒙恬至今記憶猶新。」

葉千秋淡淡一笑,不可置否。

一番客套之後,嬴政方才說出了今日的正題。

「今日請先生前來,朕是想問一問先生,世上是否真的有長生不老藥?」

葉千秋聞言,有些意外,不知道嬴政怎麼突然問起了這個。

「長生不老藥的傳說,我是听過,但還真沒見過。」

葉千秋如此回道。

嬴政聞言,微微頷首,不禁說道︰「實不相瞞,陰陽家的雲中君在多年前就向朕進言。」

「說在那東海之濱的海外,有瀛洲、方丈、蓬萊三座仙島。」

「在那島上有長生不老藥,他願意前往那三座仙島為朕求取長生不老藥。」

「但需要朕準備一艘大海船,方便他出海求藥。」

「如今公輸家已經將這艘大海船的最新圖紙呈上,朕已經準備派蒙恬帶兵護送這個雲中君前往東海之濱,順便督造這艘「蜃樓」海船。」

「先生以為如何?」

葉千秋聞言,稍微一琢磨就明白了嬴政話里暗藏的玄機。

嬴政想要求取長生不老藥是真的,但他未必相信這個雲中君。

所以,才會想著讓蒙恬護送。

名為護送,實為看守。

想到這里,葉千秋道︰「有蒙恬將軍護送這位雲中君,應該沒什麼問題。」

「不過,我听聞這雲中君精通陰陽妙法,蒙恬將軍此去,還是應該小心為妙。」

蒙恬聞言,微微頷首,道︰「多謝國師美意,蒙恬自會小心。」

嬴政在旁說道︰「陰陽家的東皇太一前兩日派月神來,給朕寫了一個字。」

葉千秋笑道︰「什麼字?」

嬴政從一旁拿了一小截綢緞過來,上面只寫著一個字——東。

「東?」

蒙恬見狀,有些疑惑。

嬴政道︰「國師可知此字何意?」

葉千秋道︰「無非是東邊有亂將生,我這些日子夜觀星象,發覺東方凶煞之氣凝結。」

「恐怕會有一場大的動蕩出現了。」

嬴政微微頷首,道︰「東皇太一的確是讓朕留意東方之事。」

葉千秋道︰「陛下無須擔憂,一切都盡在掌握之中。」

「眼下,我們要做的事,便是等。」

嬴政道︰「需要多久?」

葉千秋笑了笑,看向蒙恬,道︰「按照我的計劃,最起碼需要一年半載方可讓這些人聯手,不過,蒙恬將軍此去桑海,或許可以讓這個時間大大縮短一些。」

「有半年時間足矣。」

「不過,半年後,還需要陛下親自東巡一趟。」

嬴政道︰「這沒什麼問題。」

葉千秋點頭,朝著蒙恬看去,囑咐蒙恬前往桑海之後,該做哪些事情。

……

陰陽家,地下宮殿。

月神站在殿中央,欠身道︰「月神辦事不力,請東皇閣下責罰,」

東皇太一站在其間,張開雙臂,面朝穹頂,緩緩說道︰「你可知道你錯在了何處?」

月神道︰「我不該對太玄子出手。」

「在見到他的那一刻,我就該將自己的真實意圖隱藏。」

東皇太一悄然說道︰「看來你還不是太蠢。」

「太玄子提前下山,的確打亂了我們的計劃。」

「本來應該到手的寶盒也落入了太玄子的手中。」

「最關鍵的是高月,她可是我陰陽家很關鍵的一環。」

「現在,卻是不能歸位了。」

「罷了,眼下單單憑借我們的力量並不足以與太玄子抗衡。」

「看來只能是兵行險著了。」

「你去將星魂叫來,我有重要的事情要吩咐他去辦。」

「至于你,你該去好好反省一下你的過錯了。」

月神悄然退去。

片刻後,星魂出現在了宮殿之中。

「東皇閣下,您找我?」

東皇太一緩緩說道︰「星魂,現在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交給你去辦。」

「你隨著雲中君一起前往桑海。」

「蜃樓計劃不可有失。」

「一定要找到那個地方,將我們需要的東西帶回來。」

星魂聞言,朝著東皇太一躬身拱手道︰「明白。」

片刻後,星魂消失在了宮殿之中。

東皇太一呢喃道︰「熒惑守心,死亡降臨。」

「太玄子也定然是感覺到了什麼,才提前下山了。」

「只是不知東海中那頭可怕的蜃究竟是敵人還是朋友……」

「看來,我得親自動身了,不然,一切可能會來不及。」

話音一落,東皇太一的身形消失在了大殿當中。

……

幾日之後,太玄學宮之中。

葉千秋正在垂柳之下,水池畔釣魚,和他一起釣魚的還有韓非。

就在這時,葉千秋手中平靜了許久的魚竿終于晃動了起來。

葉千秋笑道︰「魚兒終于上鉤了。」

韓非道︰「水池里的魚,在沒有找到河流汪洋之前想上岸,那就只有死路一條。」

葉千秋笑道︰「那是自然。」

就在這時,逍遙子的身形悄然出現在了一旁,只見他朝著葉千秋躬身拱手道︰「掌門,一切都已準備妥當,該動身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