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天很快過去了。
冬天的第一場大雪降臨了。
在這寒冬臘月里,秦國山下所有的官署是前所未有的忙碌著。
咸陽王城的燈火徹夜大亮,郡守縣令被輪番召進咸陽秘密會談。
邊塞關城的將軍士兵頻頻調動,黑色的長龍無休止的盤旋在茫茫雪原之上。
夜里,咸陽城,章台宮中。
嬴政靠在爐火旁一邊取暖一邊和葉千秋說道︰「先生,姚賈和頓弱一個北上燕國,一個東去韓國。」
「明年一開春,我大軍將大舉東出,一舉滅韓。」
「不過,眼下,韓非尚在咸陽。」
「若是任由他在咸陽亂動,恐怕會讓韓國提前做的準備太多。」
葉千秋老神在在的坐在一旁。
自從來到咸陽之後,他基本上天天都會到章台宮來。
嬴政有不少事都會和他通氣,征詢他的意見。
藍田大營閱兵之後,秦國便猶如一架高速行駛的戰車,上上下下都更加快速的轉動了起來。
滅國大戰一旦開始,便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滅韓,讓其他列國反應不過來。
這是秦國朝堂自嬴政之下,不少君臣都已經知道的大方針。
听到嬴政再提韓非。
葉千秋便明白了嬴政的意思。
他入咸陽也有近兩個月的時間了。
從秋末到冬初。
韓非和他一樣,都已經在咸陽呆了差不多兩個月了。
咸陽城內,充斥著各國的密探。
韓非的到來,似乎並沒有引起多大的波瀾。
流沙,這個在韓國無孔不入的組織,到了秦國之後,好像就不太靈光了。
也許是因為韓非根本沒有動用流沙的力量。
韓非屢次三番的請見嬴政,嬴政都避而不見。
韓非也沒有離開,事實上,他也無法離開咸陽。
羅網的人一直在盯著他。
但凡他有出逃咸陽的跡象,便會被葉千秋第一時間知道。
「明日,我便讓逍遙先將韓非帶回太乙山去。」
葉千秋從旁說道。
嬴政聞言,微微頷首,道︰「他走之前,寡人還是見他一面吧。」
葉千秋道︰「那我明天,帶他來章台宮。」
嬴政點了點頭,將手上的書簡遞給了葉千秋。
葉千秋低頭看去,那是《韓非子》。
嬴政對韓非之才,還是很敬佩的。
一有時間,便會翻閱《韓非子》。
「韓非之才,天下罕見。」
「希望他能明白寡人之心吧。」
嬴政悄然說道。
……
翌日一早,葉千秋便帶著韓非進了章台宮。
這是韓非第一次進入章台宮中。
嬴政站在殿中,韓非進殿之後,朝著嬴政躬身拱手道︰「韓非見過秦王。」
嬴政緩緩轉過身來,看向韓非,悄然說道︰「九公子,多年未見,風采依舊。」
韓非看著嬴政,道︰「秦王比起從前,更加的意氣風發了。」
嬴政笑了笑,抬手道︰「坐。」
三人落座。
嬴政繼續道︰「九公子的來意,寡人早已知曉。」
「寡人的意思,不知九公子可否明白?」
韓非笑道︰「當我踏入秦國的土地時,我就已經知道,擺在我面前的有兩條路。」
嬴政道︰「哪兩條路?」
韓非道︰「一條生,一條死。」
嬴政微微一嘆,道︰「多年前,寡人在新鄭,便邀請九公子和寡人一同建立一個新的天下。」
「可是九公子並沒有答應寡人。」
「今時今日,九公子還是選擇不答應嗎?」
韓非道︰「在這個世上,我們時常會面臨很多選擇。」
「而有時候,既然選擇了一條路,那就要矢志不渝的走下去。」
「秦王還記得當年我在紫蘭軒中和秦王說過的一句話嗎?」
嬴政挑眉道︰「什麼話?」
韓非道︰「我說過,我曾經穿過歲月長河,看到過自己的死亡。」
嬴政聞言,道︰「九公子的確說過這句話。」
韓非道︰「那相信秦王也一定記得我當時還說過,我並不畏懼死亡。」
「人終究是會死的。」
「但如果只是庸庸碌碌的死去,那便是白來這世上走了一遭。」
「我韓非的命運,或許是老天早就已經定好的。」
「而我一直在逆天改命。」
「事實上,直到今天,我才發現,這是一件很難很難的事情。」
嬴政道︰「所以,你的選擇是?」
韓非笑了笑,道︰「我不怕死,但我還想活著。」
嬴政聞言,眼楮微微一亮,道︰「這麼說,九公子是答應相助寡人一統天下了?」
韓非搖了搖頭,道︰「韓非不會幫助秦王。」
「可以幫助秦王的也不會是韓非。」
「秦王不是讓韓非前往太乙山嗎?」
「或許,從太乙山走下來時,我可以擁有另一個身份。」
嬴政听到這里,笑道︰「如此甚好。」
……
葉千秋帶著韓非離開了章台宮。
和嬴政的見面,是韓非來到秦國前,最想做的事情。
本來,他是打算向嬴政進言,讓嬴政放棄攻韓之事。
但自從听了葉千秋的勸告,他在思考了許多天之後,終于打算听從葉千秋的建議。
韓非透過歷史的重重煙霧審視了古今興亡,也審視了目下的戰國大勢,尤其縝密的審視了秦國。
韓非也知道,天下必將一統于秦,六國必亡于自身。
在這樣的滔滔大勢之下,他若再頑固不化,那可要被這滔滔大勢給碾壓的渣滓都不剩了。
葉千秋的「破而後立」四個字,給了韓非很大的啟發。
這世上,或許不缺少聰明人。
但一定缺少引路人。
韓非被葉千秋點醒,葉千秋成為了韓非的引路人。
在既定的命運之中,韓非終于走月兌了出來。
韓非會听葉千秋的建議。
但也不是全听。
如果韓非是一個老實人,那他也就不是韓非了。
從章台宮出來,葉千秋帶著韓非來到了咸陽城外的渭水河畔。
逍遙子已經在河邊等候。
葉千秋和韓非坐在了船上,朝著韓非說道︰「從今天開始,韓非已經死了。」
「你以後就叫無塵吧。」
韓非聞言,臉上泛起一抹笑意。
「無塵?」
「不著塵埃?」
「先生,你這是讓我加入道家了嗎?」
「你不怕將來,道家因為我而被誅連?」
韓非似笑非笑的看著葉千秋。
葉千秋老神在在的說道︰「有我在一日,便沒有人敢打道家的主意。」
「你不是說,你曾經穿越過歲月長河,看到過自己的死亡嗎?」
「現在,我告訴你。」
「你的命,現在屬于我了。」
「我不讓你死,你便死不了。」
葉千秋這話說的平靜無比,但又充滿了霸氣。
韓非聞言,不禁笑道︰「先生,你說這話,讓我好害怕啊。」
「若非你是個男子,我豈不是要以身相許了?」
葉千秋瞅了他一眼,道︰「你信不信我現在能把你踹到河里去。」
韓非急忙正色起來,深吸了一口氣,站起身來,朝著葉千秋深深一躬,然後說道︰「先生救命之恩,韓非多謝了。」
葉千秋擺了擺手,道︰「行了,去吧。」
「回到太乙山之後,按著我傳你的功法先好生修煉幾年。」
「一個大男人,還要靠一把劍里的殘魂保護,你不嫌寒磣,我還嫌丟人。」
「你現在既然是道家無塵,那自然該修行道家法門。」
「待我回到太乙山之後,可是要檢查你功課的。」
「若是你的功課讓我不滿意,那你這輩子就別想下山了。」
韓非一听,臉上頓時變色,慘叫道︰「掌門,要不要這麼狠啊……」
「我的天賦不行啊。」
「練武不是我強項啊。」
「能不能通融通融。」
葉千秋道︰「沒商量。」
這時,葉千秋不再搭理韓非,而是和一旁的逍遙子說道︰「逍遙,你將無塵送回太乙山之後,順便去一趟新鄭。」
「將紅蓮給帶回太乙山。」
「順便把我的親筆信交給衛莊。」
「他看到我的信之後,便知道怎麼做了。」
逍遙子聞言,立馬點頭。
「我走了。」
話音落下,葉千秋的身影消失在了船上。
韓非見葉千秋離開,朝著逍遙子道︰「逍遙兄,有酒沒有?」
「長夜漫漫,不喝點酒,怎麼能入眠呢?」
逍遙子聞言,淡淡一笑,看著韓非,悄然說道︰「傳聞之中的流沙之主韓非很喜歡喝酒。」
「不過,從今天開始,韓非已經死了。」
「做了道家弟子,酒以後得少喝。」
說罷,逍遙子搖船劃槳去了。
小船從河畔緩緩離去。
夜空之中,傳來韓非的哀怨之聲。
「還有沒有天理了,連酒都不讓人喝了……」
「我的命怎麼就這麼苦啊……」
……
韓國特使韓非死了,死在了咸陽的大獄之中。
這一則消息短短幾日之內,便在七國之間流傳起來。
秦王詔書已經懸掛在了咸陽的城門前,說到了韓非觸犯了秦法,自縊于咸陽大獄當中。
韓非下獄,在大獄之中自縊而亡,秦國朝野一片嘩然,外邦在秦士人尤其憤憤不平。
韓非是天下名士,一卷《韓非子》,讓他成為天下間的大人物。
咸陽市集酒肆之間,有好事者在議論紛紛。
「喂,你們听說了嗎?」
「韓國的九公子韓非之所以死在了大獄里,是得罪了他的那什麼同窗好友李斯。」
「听說這李斯和那韓非都是荀子的弟子。」
「這兩人都推崇以法治國。」
「李斯那小子心胸狹隘,怕韓非被秦王所用,所以,在秦王面前說韓非乃是韓間。」
「在咸陽打探秦國情報,傳遞到新鄭去。」
「秦王大怒,便直接將韓非下了大獄。」
「結果沒兩天,這韓非便死在了大獄之中。」
「听說是被人毒死的。」
「唉,這韓非也算是一代大才,他寫的《韓非子》我還曾經拜讀過呢。」
「想不到居然會是如此下場。」
「真是可惜啊。」
白雲齋之中。
葉千秋坐在大堂的角落里,听著這些咸陽士子們議論紛紛。
基本上都是在說韓非的事情。
這個效果,正是葉千秋希望見到的。
……
韓國,新鄭城,紫蘭軒。
「什麼!」
「這不可能!」
「韓非……死了……」
紫女大驚失色的看著眼前的這個信使。
這是流沙在咸陽的一名探子,他探听到了韓非在咸陽身故的消息之後,便立馬飛奔出了咸陽,回到新鄭報信。
「具體情況到底是什麼樣的?」
紫女的胸前不停的起伏著,她深吸一口氣,朝著這名信使問道。
「九公子到了咸陽之後,一直想要求見秦王。」
「但是,據我所知,一連數日,九公子並未見到秦王。」
「九公子到處拜訪求人,就在他拜訪了李斯之後的第二天。」
「他便被秦王嬴政下了大獄。」
「沒過兩天,九公子死在獄中的消息,便傳了出來。」
信使朝著紫女詳細的匯報著韓非在咸陽的情況。
紫女仔細听著,听完之後,方才又問道︰「你可曾親眼看到了韓非的尸體?」
信使搖頭道︰「沒有,九公子所在的大獄,乃是咸陽守衛最森嚴的大獄。」
「我們的人,沒辦法滲透進去。」
「不過,根據從獄中看守嘴中得來的消息,九公子的確是死了。」
「被人毒死的。」
紫女聞言,身形搖晃,有些暈頭轉向。
一旁的弄玉趕緊將紫女給攙扶住。
這些年來,紫女和韓非一直都是最親密的戰友。
他們二人之間有著微妙的情愫,那層窗戶紙雖然沒有被捅破。
但是,二人之間的感情自然不必多說。
眼下,韓非突然死在了咸陽。
紫女實在是有些難以接受。
腦海之中,不自覺的就浮現出了韓非的音容笑貌。
「不行,我要咸陽!」
「活要見人,死要見尸!」
「他不可能死!」
「他不可能就這麼輕易的死了!」
紫女的臉上滿是悲傷。
遇事一向從容的她,也有些慌張起來。
這時,紫女身旁的弄玉說道︰「姐姐,此事是不是再斟酌一下。」
「咸陽乃是龍潭虎穴。」
「九公子若是真的……」
「那僅僅憑借姐姐一個人前去,也是無濟于事啊。」
「要不,姐姐還是等張良公子和衛莊大哥回來,再從長計議。」
紫女聞言,臉上泛起堅定之色,搖頭道︰「等不了了。」
「張良前去列國,游說諸侯,合縱抗秦一時半會兒還回不來。」
「衛莊也有要事要辦,都已經消失了三個月了,誰知道他什麼時候回來。」
「我要去咸陽。」
「明日一早,便啟程。」
「我走之後,紫蘭軒的事情,就先由你掌管。」
弄玉一听,也知道紫女一旦決定的事情,除了韓非能讓她有所改變之外,其他人還真的做不到。
想到這里,弄玉也就不再多勸,而是說道︰「姐姐,咸陽太危險了。」
「既然你堅持要去咸陽,不如將天澤他們一起帶去。」
「有天澤他們幫你,到了咸陽之後,辦事也要方便許多。」
紫女聞言,微微頷首,道︰「我這就去聯系天澤。」
話音一落,紫女急匆匆的破門而去。
弄玉見狀,微微一嘆,朝著還在一旁站著的信使說道︰「你也跟著姑娘回咸陽吧。」
信使聞言,悄然退去。
……
就在韓非身亡的消息傳入紫蘭軒之時。
身處韓國王宮之中的韓王安,也收到了這個消息。
韓王安的面色有些蒼白。
他雖然一向不待見老九韓非,但突然听到韓非死在了秦國的大獄之中。
一時間,還是有些難以接受。
這背後隱藏著的還有對秦國的恐懼。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韓國連一次像樣的朝會也無法召開了。
韓國的國土已經是支離破碎,河東留下兩三座城池,河內留下三五座城池,都是當年出讓上黨移禍趙國時在大河北岸保留的根基。
西面的宜陽孤城與宜陽鐵山,在秦國滅周之後,已經陷入了秦國三川郡的包圍之中。
大河南岸的都城新鄭,土地只剩下方圓數十里,夾在秦國三川郡與魏國大梁的縫隙之中動彈不得,幾乎完全是當年周室洛陽孤立中原的翻版。
南面的潁川郡被列國連年蠶食,只剩下三五城之地,還是經常拉鋸爭奪戰場。
西南的南陽郡是韓國國府直轄,實際上便是王族的根基領地,也被秦國楚國多次拉鋸爭奪吞吐割地,所余十余城早已遠非昔日富庶可比。
如此國土從南到北千余里,幾乎片片都是難以有效連接的廢地。
世族大臣們紛紛離開新鄭常駐封地,在自己的城堡里享受著難得的自治,儼然一方諸侯。
他作為韓王,想要召集一次君臣大朝會,當真比登天還難。
縱然他是韓王,又能如何呢?
韓王安的心頭浮現著恐懼之意。
他有些不安的坐在大殿之中,發現今天的夜是前所未有的黑暗,寢殿之中的燈光也無法驅散這黑暗。
他想起了韓非離韓之前,曾經對他進言,秦國即將大舉東出,東出要滅的第一國,便是韓國!
如今,韓非身死。
韓王安本能的想到了韓非的預言。
「唉,天要亡韓國了嗎?」
韓王安長長的一聲嘆息,在空蕩蕩的大殿之中回響起來。
這時,寢殿之中的燈光突然在一剎那間,全部都熄滅了。
一個人影出現在了大殿之中。
韓王安看到了這個人影,嚇了一大跳,當他看清楚來人的面容之時,方才稍微定了定神,隨即又感覺到了一絲不對勁。
「衛將軍!」
「你深夜到寡人宮中來,所為何事!」
韓王安看著那個從黑暗之中走來的男人,那是自從姬無夜死去之後,韓國的新任大將軍。
這個大將軍叫做衛莊,是鬼谷派的傳人。
黑夜之中,這座幽深的宮殿里,寂靜無比。
韓王安突然感覺到了一絲不太對勁。
他終于反應過來。
在他的寢殿之外,是有護衛的。
若是有人來拜見他,定然會有護衛前來通稟他一聲。
現在,衛莊進來了。
但是,通稟的護衛卻是沒人進來。
韓王安有些不安的看著衛莊,再一次大聲的問道︰「衛將軍!」
「你深夜到寡人的寢殿來,到底有何事!」
衛莊身著一身盔甲,他的一頭白發已經及腰,他的面容冷峻無比。
眼中,滿是寒意。
衛莊一步一步的走在殿中,森然開口道︰「韓非死了。」
韓王安瑟瑟發抖,道︰「寡人知道。」
「老九死的不明不白。」
「一定是秦狗害了老九的性命。」
衛莊一臉平靜的說道︰「害死韓非的,不是秦人。」
「而是你。」
韓王安听到衛莊的話,登時反駁道︰「衛莊,你胡說八道什麼!」
「老九是寡人的兒子!」
「寡人便是再不喜歡他,難道寡人還會害他性命不成!」
「你要做什麼!」
「你想干什麼!」
「你下去!」
「你不要過來!」
韓王安驚恐的看著朝著他不停走來的衛莊,床榻上不停的後退。
他已經退到了牆上。
韓王安渾身癱軟的看著衛莊,他從衛莊的身上感覺到了一股滔天的殺意。
衛莊一臉冷漠的看著韓王安,緩緩說道︰「你知道嗎?」
「你在很久之前,就該死了。」
「但是,你活到了現在。」
「你知道是為什麼嗎?」
韓王安被衛莊身上散發出來的強大氣勢嚇的魂兒都飛了。
他結結巴巴的說道︰「你想做什麼?」
「我是韓王!」
「你不能殺我!」
「你是要謀逆篡上嗎!」
衛莊冷笑道︰「從前,因為韓非在,我想著留你一命。」
「但是,現在,韓非死了。」
「因為這個破落的韓國,有你們這些人,所以,他死了。」
「而你,就是害死他的罪魁禍首!」
「如果不是你的昏庸,他不會去秦國赴險。」
「如果不是你的昏庸,現在的韓國,會比任何時候都要好!」
「你該死啊!」
韓王安被衛莊的這些話給嚇到了。
「你不能殺我!」
「你不能殺……」
韓王安的聲音在這里戛然而止。
一道劍光劃過了他的脖頸間,韓王安死死的捂著自己的脖間。
失神的望著那遠去的身影,抬起胳膊來,想要抓住什麼,卻是什麼也抓不住。
最後,他的手臂無力的垂落下去。
「這一劍,是替韓非刺的,也是替我鄭國的亡魂所刺!」
「韓非曾說過,黑夜終將遠去,白天終究會到來。」
「但,從今往後,我將置身于永夜之中。」
夜風吹進了這座寢殿之中。
衛莊月兌下了身上的盔甲,眼神之中充滿了冷漠。
他才剛剛離開新鄭三個月,就發生了這樣的大事。
若非他在魏國突然听到了韓非身死的消息,恐怕現在,他還不知道韓非已經不在這個世上了。
很多年了。
他已經有很多年沒有感覺到心痛了。
「韓非……」
「我一定會調查清楚你的死因!」
衛莊的身形消失在了夜幕當中。
當衛莊離去之後,血腥味從韓王的寢殿之中四散而去。
不多時,有一道曼妙的身形來到寢殿之中,看到了已經死在了床榻之上的韓王安。
「流沙的衛莊殺了韓安。」
「看來韓國的天,終究是要變了。」
「你準備好了嗎?」
「白亦非?」
隨著這道聲音的落下。
血衣侯白亦非的身形也出現在了寢殿之中,他看著韓王安的尸體,一臉淡漠的說道︰「秦國的大軍已經在頻繁調動。」
「你我,不應該為韓國陪葬。」
……
咸陽,昌平君府,大書房之中。
昌平君羋啟正在招待葉千秋。
這是葉千秋第一次來到昌平君府。
昌平君羋啟已經穩穩當當的做了秦國丞相多年。
不過,葉千秋一到咸陽,他還是第一時間,就邀請葉千秋到府上做客,不過,葉千秋一直都沒顧得上來。
一直拖,就拖到了今日,方才到昌平君府做客。
昌平君羋啟這個人,葉千秋還是不想過多接觸的。
此人一直在暗中扶持農家的人。
農家在七國之間的勢力很大,尤其是在楚國一代,更是根基深厚。
這一切都和昌平君羋啟月兌不了干系。
這些年,他一直都讓道家弟子暗中盯著羋啟。
前兩年,趙高送扶蘇到太乙山的時候,他還叮囑過趙高兩句,讓趙高注意昌平君羋啟。
也不知道趙高掌握了羋啟多少事情。
不過,羋啟和農家勾結背秦一事,是極度隱秘的事情。
若非葉千秋早知道羋啟這個人有反骨,提前做了安排。
單憑平時的接觸,也察覺不到羋啟在暗中反秦。
「國師一到咸陽,就和大王日夜相伴,促膝長談。」
「在藍田大閱兵時,本相也沒顧得上和國師多多交流。」
「還望國師見諒。」
只見昌平君羋啟一臉笑意的和葉千秋說著話。
葉千秋微微一笑,道︰「丞相政務繁忙。」
「我和丞相比起來,那可就是閑人一個了。」
「只是進了咸陽,王上相邀,我才月兌不開身。」
昌平君笑道︰「國師和大王的情誼,還真是令人羨慕。」
「天下間的君臣,能像大王和國師這般的,可是再也沒有了。」
葉千秋笑了笑,沒有多言。
昌平君羋啟一再相邀他前來府上做客,應該不僅僅是簡單的拉關系才對。
這老小子可能有什麼事情。
這時,只听得昌平君說道︰「這幾日,咸陽城中,因為韓非之死,可是泛起了不小的波瀾。」
「外邦在秦的士人尤其憤憤不平。」
「長陽街,尚商坊的山東士子們已經在鼓噪著要上書大王質詢此事,大王拘拿韓國使臣韓非下獄,開了天下邦交的惡例,失了公道啊。」
「此舉一出,引得六國嘩然。」
「若是六國之君往後皆效仿大王之做法,秦國豈非大大難堪?」
「眼下,六國士子們,都想要大王給個交代。」
「國師乃是秦國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此事,還需要國師勸解大王一二,讓大王出面解釋解釋這件事。」
「以免事態再度擴大,造成更多的不良影響。」
「若是因為此事,讓大王背上了殺賢大罪,在青史之上留下了罵名,那可是就不妙了。」
「不知國師以為,羋啟所言,對否?」
只見昌平君羋啟的臉上滿是一副為秦國憂心忡忡的神色。
若非葉千秋知道這老小子背地里辦的那些事。
說不定還真相信他是一心為秦。
葉千秋一臉平靜的說道︰「相邦的意思,我明白。」
「不過,此事王上自有計較。」
「我雖然是大秦國師,但王上要做的事情,我也不能干涉。」
「況且,此事既然都已經發生了,即便王上再多做解釋,也是無濟于事。」
「既然如此,何必庸人自擾?」
「由得他們去吧。」
「時間久了,也就沒人鬧了。」
昌平君一听葉千秋這話,也不好多說什麼,只是做出一副長吁短嘆,憂國憂民的樣子。
推薦下,我最近在用的小說app,【 \\ 】安卓隻果手機都支持!
葉千秋沒有在昌平君府上多留。
他從昌平君府上出來之後,便回了太玄學宮。
當年,呂不韋將文信學宮交給他,讓他掌管,還將文信學宮主動改名為太玄學宮。
七年過去了。
呂不韋也死了。
但太玄學宮尚且還在。
《呂氏春秋》雖然不為嬴政所用,但還是存放在太玄學宮的藏書閣之中,供後來的新進入學宮的士子們研讀。
這冬天是越來越冷了。
葉千秋雖然對這等寒意沒什麼反應。
但是,學宮的士子們,卻基本上都穿的厚實的很。
扶蘇回到咸陽之後,在王宮里呆了沒幾天,便也搬到了太玄學宮,和士子們同吃同住,開始學習了。
葉千秋讓扶蘇牢記一個道理,讀書要活學活用,不要被書上的那些東西,把思維給僵化了。
基本上每天,葉千秋都會親自教導扶蘇解讀一些書簡。
無論是道家的,還是儒家的,亦或者是墨家的,法家的,諸子之學。
葉千秋都會給扶蘇講到位。
當然,他的年紀還小,想要學完這些,還需要很長的時間。
每日讀完了書,扶蘇會在葉千秋居住的小院里練功。
一般都是在反復練習他的那天地人三劍。
葉千秋入宮的次數也變得越來越少。
直到逍遙子回到咸陽,帶回來了韓王安身死的消息。
「你沒在新鄭見到衛莊?」
書房中,葉千秋正在詢問著逍遙子。
逍遙子道︰「我到了紫蘭軒時,按照您的指示,找到了流沙的人。」
「可惜,他們並沒有人知道衛莊身在何處。」
「我在新鄭等了幾日,也沒有等到衛莊回來。」
「韓王安的死訊傳了出來之後,我立馬便去找了紅蓮公主。」
「卻是發現,紅蓮公主也不在新鄭。」
葉千秋聞言,微微頷首,揉了揉眉心。
這事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不過,他轉念一想,倒也知道這一切不可能盡如人意。
韓非的死訊傳的很快。
逍遙子縱使是快馬加鞭,將韓非送到太乙山之後,再趕往新鄭,也是需要時間的。
而韓非的死訊傳回新鄭,一定是比逍遙子的速度要快的。
他本來是希望逍遙子帶著他的親筆信將紅蓮和衛莊帶到咸陽來。
他將紅蓮安置一下,畢竟紅蓮是他在此方天地收的第一個弟子。
以前他之所以好幾年沒管紅蓮,是因為有韓非和衛莊在,她出不了什麼大事。
但現在,韓非名義上已經死了。
依著紅蓮和韓非的關系,肯定會想著為韓非報仇。
最後肯定會在仇恨之中越陷越深。
這是他不希望見到的。
只是眼下,找不到衛莊,也找不到紅蓮。
葉千秋也只好靜心等待了。
他猜測衛莊為了調查韓非的死因,一定會到咸陽來。
紅蓮或許會跟著衛莊一起來,也說不定。
葉千秋沒有在這件事上多做糾結。
他經歷的生死多了去了,有些事,盡過心意,便算是過了心里的那道坎兒。
他不會鑽什麼牛角尖。
修行,修行,更多的是在修心。
而生離死別,便是修心所要經歷的事情。
葉千秋將逍遙子給打發走了。
他現在有兩重身份。
如果沒事,葉千秋不會叫他前來。
……
冬天的又一場雪落下了。
平靜的日子,好像越來越少了。
臨近年關的時候。
衛莊終于出現在了咸陽。
而衛莊到了咸陽之後,第一時間,便被羅網的人給發現了。
逍遙子將衛莊在咸陽的藏身之地告知了葉千秋。
葉千秋聞言,微微一笑,叫上了蓋聶,一起前往了衛莊的藏身之地——長陽街的尚慶坊。
這里是六國之客商聚集之地。
來往于咸陽的客商,基本上就沒有沒到過尚慶坊的人。
衛莊到了咸陽之後,在這里居住,倒也不是什麼令人意外的事情。
尚慶坊的一間上房之中。
長發飄飄,一臉冷漠的衛莊正坐在屋子里,仔細觀看著咸陽大獄的地圖。
他打算今夜潛入咸陽大獄之中,查探一下。
就在這時,門突然被敲響了。
衛莊的心頭突然一跳。
他突然感覺到了一股十分熟悉的氣息。
「師兄既然來了,那便進來吧。」
衛莊到了咸陽之後,本來沒打算找蓋聶,但卻是沒想到蓋聶自己找上門來了。
衛莊的聲音剛剛落下,門便被推開了。
蓋聶走了進來,一臉平靜的說道。
「小莊,你還是那麼敏感。」
衛莊抬頭,看了蓋聶一眼,很是淡漠的說道︰「看來,你很關注我。」
「怎麼?不在你的秦王身邊護衛,來找我做什麼?」
蓋聶對衛莊冷漠的語氣,絲毫不以為意。
這時,一道笑聲從門外傳來。
「小莊,你這樣待人,可是會沒朋友的。」
衛莊听到這聲音,臉上不禁有些動容,他站起身來,看著門口,聲音有些嘶啞的說道︰「先生……」
「小莊,好久不見了。」
下一刻,葉千秋的身形緩緩出現在了門前。
衛莊見狀,冷如冰山一般的面容之上,終于有了不一樣的神采。
只見衛莊朝著葉千秋躬身拱手道︰「衛莊,見過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