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4章 入世修行,咸陽風雲(萬更求訂閱!)

葉千秋看著那氣勢很足的中年男子,便知道此人乃是秦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相邦呂不韋。

听聞呂不韋之言,葉千秋微微一笑,朗聲道︰「若就《呂氏春秋》本身而言,確實算得上一部曠世奇書。」

「其書備采六百余年為政之成敗得失,以王道統合諸家治國學說,以義兵、寬政為兩大中心。」

「其宗旨在于緩和自商君以來之峻急秦法,使國法平和,民眾富庶。」

「以治學論之,《呂氏春秋》無疑煌煌自成一家。」

呂不韋聞言,轉過頭來,看向葉千秋,目光之中還是泛起不少驚訝之色,他朝著葉千秋道︰「先生所謂煌煌自成一家,卻是何家?」

葉千秋笑道︰「非法,非墨,非儒,非道。」

「亦法,亦墨,亦儒,亦道,可稱一聲雜家。」

呂不韋聞言,微微蹙眉,似乎在思考著什麼。

片刻後,呂不韋笑道︰「先生說不韋是雜家,倒也貼切。」

「不過,不韋以為《呂氏春秋》便是《呂氏春秋》,無門無派。」

「不在諸子百家之中。」

葉千秋笑了笑,道︰「秦相若是如此說,倒也無妨。」

呂不韋略帶好奇的看著葉千秋,身為一國之相邦,他年輕時為一介商賈,奔走天下,見過的人何其之多,但還從未見過像葉千秋這般人物。

這太玄子面貌如此年輕,卻能以一己之力,統合分裂近三百年的道家,這可是莊子也沒有做到的事情。

呂不韋問道︰「敢問先生貴庚幾何?」

葉千秋沒有正面回答,只說道︰「我曾觀百載春秋。」

饒是呂不韋早有了心里準備,但看著面貌如此年輕,又極富氣場的葉千秋,亦是忍不住驚訝無比。

他打量著葉千秋,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楮,經春秋百載,依舊有如此錦繡不老容顏,難怪可以成為道家新任掌門人。

呂不韋不禁長長一躬身,朝著葉千秋道︰「先生真乃世外仙人也!」

「不韋有怠慢之處,還請先生海涵。」

葉千秋見呂不韋如此作態,也是淡然處之,笑道︰「秦相並無怠慢之處。」

呂不韋抬手道︰「請先生到閣中一敘。」

葉千秋微微頷首,大步流星的踏入了前方的暖閣之中。

呂不韋朝著後邊的綱成君蔡澤道︰「綱成君,請。」

蔡澤笑道︰「相邦無須多禮。」

片刻後,三人坐于暖閣之中,有侍者在一旁給三人添茶倒水。

呂不韋已然知曉葉千秋就是當日在新鄭城憑借一己之力,格殺羅網黑白玄翦、韓國大將軍姬無夜之人。

昔年道家莊子《齊物論》傳習天下,其人更是神功蓋世。

如今,道家再出一位太玄子,且不說學問之高低,單單是功力之深厚,便遠勝前人。

此時,只听呂不韋笑道︰「太玄先生此番入咸陽,不知有何打算?」

葉千秋微微一笑,只答四個字︰「入世修行。」

呂不韋細細咀嚼這四個字,很快,眼中閃過一抹精光。

只听呂不韋朗聲笑道︰「道家自老子和莊子以來一向神秘、淡泊,不涉足世事。」

「太玄先生出任道家掌門,是打算涉足這天下之爭了嗎?」

葉千秋笑道︰「莊子不入世,並非是不贊同入世,只是他個人緣由,不能入世而已。」

「值此天下大爭之世,諸子百家,又有哪一家可以獨善其身。」

「出世、入世,本就是因勢而動,因勢而為。」

「我身為道家掌門,自然要為道家謀算。」

呂不韋聞言,笑道︰「先生所言,確實是深諳天人之道。」

這時,只听得在一旁沉默許久的蔡澤道︰「昔年,老夫入太乙山,拜訪北冥子,對道家天人之道便有所領略。」

「今日,得見太玄先生,老夫便知曉,為何分裂了近三百年的天人二宗可以重歸于一了。」

「太玄先生之胸懷氣象,令老夫嘆服。」

「先生所著《道經》十二篇,老夫也已經拜讀。」

「當今之世,似乎唯有荀子可與太玄先生一論高低了。」

呂不韋在旁道︰「荀子學究天人,貫通古今,有儒家之根基,有法家之銳氣,有墨家之愛心,有道家之超越。」

「然又不同于諸子,卓然自成一家,堪稱當今天下學派之巔峰!」

「不過,荀子學問雖然厲害,但在楚國時,不過屈做一個小小縣令,後來入了齊國,方才坐到了稷下學宮祭酒之位。」

「古往今來,治學巨子皆難見容于仕途。」

「孔子一生顛沛流離,孟子漂泊終生,老子西出函谷流沙,莊子隱跡山野。」

「他們都曾做過官,老子做過周室史官,孔子做過魯國司寇,孟子做過稷下客卿,莊子做過漆園小吏。」

「無論大小,最終皆是辭官而去。」

「不知,太玄先生此入秦國,想要在仕途之上有何作為?」

葉千秋聞言,听著呂不韋這綿里藏針的文化,微微一笑,道︰「仕途于我無關緊要。」

「我欲做之事,乃是利在千秋之大事。」

呂不韋一听,心中一動,利在千秋之大事,倒是好大的口氣。

呂不韋不在此事上面詳談,只見他站起身來,從那邊的架子上取過棋盤來,放在桌前,和葉千秋道︰「飯時將至,太玄先生今日晌午便留在不韋府上用飯吧。」

「趁著還未開席,咱們不如手談兩局如何?」

葉千秋笑道︰「自無不可。」

蔡澤在一旁笑道︰「老夫可是有眼福了。」

葉千秋和呂不韋坐立兩旁,一旁的桌案上一尊煮茶的銅爐,正悠悠然蒸騰出一片異香。

片刻後,二人落子。

葉千秋執黑,呂不韋執白。

下棋也是一種試探對方的方式,呂不韋請他下棋,未嘗不是存了這樣的心思。

大半個時辰過去,二人落下數子之後。

葉千秋開口道︰「秦相,此局應該是我勝了。」

只見呂不韋手中夾著白子,看著棋盤,悠然一笑︰「此局確實是太玄先生勝了。」

蔡澤在一旁卻道︰「秦相棋子未落,棋局尚未結束,如何太玄先生就勝了?」

呂不韋卻是搖頭道︰「不用落子了,我敗勢已定。」

「妙!」

蔡澤在一旁盯著棋盤上的黑白子,看了大半天,突然鼓掌大笑。

「太玄先生落子實在是妙啊。」

呂不韋端詳盤面,笑道︰「我輸大半子,太玄先生果然聖手!」

蔡澤在一旁細細數著那棋盤之子,嘖嘖稱奇道︰「太玄先生和相邦余子未落,最起碼還有二十余子可以落下。」

呂不韋笑道︰「太玄先生謀算得當,不韋佩服。」

葉千秋看著呂不韋道︰「秦相也不差。」

呂不韋道︰「久在商旅,不韋粗通心算之術。」

蔡澤在一旁聞言,不禁問道︰「二位都是謀算方略之大才,我給二位出個題目如何?」

呂不韋笑道︰「綱成君請說。」

蔡澤道︰「見方三路,九子布棋,可演多少局數?」

呂不韋和葉千秋對視一眼,二人分別手中蘸著水,在一旁的桌面上同時寫下了一行數字。

「一萬九千六百八十二局。」

蔡澤看著桌面上二人同時寫出一模一樣的局數,更是嘖嘖稱奇,于是又開口問道。

「見方五路,二十五子布棋,可演化多少局數?」

葉千秋和呂不韋又同時在桌上寫下一大串字來。

「八千四百七十二億六千八百八十萬九千四百三十局。」

蔡澤見狀,目光一閃,不禁笑道︰「二位厲害,老夫服了。」

葉千秋對呂不韋的心算能力還是頗為佩服,能做到一國之相邦,青史留名之人,果然不是泛泛之輩。

呂不韋和他不一樣,呂不韋只是一個普通人,並沒有踏入修行道,單憑心力計算,便可以算的如此之快,著實是天賦異稟之人。

而他元神有成,心力自然不是等閑人可以比得上的,謀算之術,自然常人難及。

這時,有侍者端著飯食而來,酒菜擺置在三個桌子上,三個人各自坐在桌前,對飲起來。

一番暢談對飲,讓葉千秋對呂不韋其人有了更加深厚的了解。

觀其言行,便可知其行事如履薄冰,但對于權利的執著亦是不曾退卻半分。

到了後半天,葉千秋方才從相府離去。

自從一統道家天人二宗,決定要給道家找到一條光明未來之後,葉千秋便決定了要助嬴政一臂之力。

當今之天下,不同于唐宋之後。

七國之間,雖然都是華夏之人,但想要一統七國,並不能如同唐宋之後那般。

如果沒有百年的經營,很難一統天下之民心。

他要做的事,就是讓短命的王朝不再那麼短命,讓天下在歸于一統之後,不要在很短的時間內分崩離析便是了。

這樣,道家百年無虞,道家之人可安心在太乙山修行。

更關鍵的是,借助秦國之勢,或許他可以找到許多憑借個人力量難以找到的關于神冥兩界的東西。

江湖,廟堂。

從來都不是分開的。

特別是在這樣的大爭之世。

江湖之人入主廟堂,也是常有之事。

在這方天地之中,諸子百家分門分派,就連儒家之人,亦是劍術高明的劍客。

墨家就更不必多言,墨家營造的機關城還潛藏在大山之間,墨家之人個個都是身懷絕技的高手。

在這個特殊的時代,注定有許多人,會因為國破家亡流血消失。

他不希望道家弟子淪為這樣的犧牲品。

……

傍晚,斜陽西下。

咸陽城外的河道之中。

河岸便都停滿了舟船,風燈搖曳,大船小船層次不齊,在這斜陽余光之下,讓人感覺到了一種撲朔迷離之感。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

葉千秋按著和蓋聶約定好的時間,已經來到了城外。

此時,河岸邊,人來人往的,還有不少行人。

待天色完全黑下去的時候,人影漸漸沒了幾個。

葉千秋在河岸邊走著,只見前方岸邊,孤零零的停泊著一艘黑篷快船。

這只船風燈不大,帆桅不高,老遠看去,只不過是尋常的一艘商旅快船而已。

只見蓋聶站在船頭之上,迎著夜風而立。

夜風將他的衣衫給吹拂而起。

葉千秋出現在了蓋聶的面前。

蓋聶見狀,朝著葉千秋恭敬的側身虛手,道︰「先生,請。」

葉千秋微微一笑,上了船。

正在此時,船艙皮簾掀起,一個身著黑色斗篷,挺拔偉岸的身軀走了出來,朝著葉千秋肅然一躬身,道︰「嬴政恭候先生多時了。

葉千秋聞言,微微一笑,道︰「一年未見,看來秦王之勢孕養的不錯。」

嬴政笑道︰「先生傳嬴政煉氣煉神之法,確有奇效。」

葉千秋微微頷首,道︰「修行不是一日之功,要經年日久的堅持下去方可。」

嬴政點頭稱是,然後抬手道︰「先生請入艙說話。」

葉千秋也不多禮,直接先進了船艙之中。

嬴政朝著蓋聶說了一句「起船」,然後也跟著葉千秋進了船艙之中。

蓋聶站在船頭,吩咐人開船,快船在水中飄蕩,迅速的消失在了沉沉的夜霧之中。

船上的風燈映出粼粼波光,船上情形一目了然。

船艙寬敞,厚實的毛氈鋪在地上,三張大案不分尊卑席次按品字形擺開。

葉千秋在臨窗的案前坐定,嬴政在側案前入座。

這時,只見一名年輕的清秀內侍捧來了茶盅放好,又將熱氣蒸騰清香撲鼻的釅茶給二人倒上,然後躬身輕步的朝著外面去了。

葉千秋看著那清秀內侍,突然心頭一動。

嬴政注意到了葉千秋在觀察那清秀內侍,便指著那清秀內侍的背影笑道︰「這是我身旁的內侍,小高子,不是外人。」

「小高子?」

葉千秋看著那內侍離去的身影,淡淡一笑,沒有多言。

這時,嬴政道︰「一年未見,先生已經是道家掌門人,可喜可賀。」

「先生此番入咸陽,可有要事?」

嬴政的目光之中,略帶期許。

葉千秋微微一笑,開門見山,道︰「我此番入咸陽,是為助王上而來。」

嬴政一听,心頭一跳,雖然早有預感,但真從葉千秋的口中听到確切消息。

嬴政還是忍不住有些激動。

「先生此話當真?」

嬴政再問一句。

葉千秋微微頷首,道︰「自然當真。」

嬴政聞言,頓時站起身來,朝著葉千秋躬身道︰「嬴政多謝先生相助。」

葉千秋也站起身來,道︰「王上不必多禮。」

「我早就說過王上有伏羲之骨,乃是天生的王者。」

「我既為道家掌門人,便要為道家的未來考慮。」

「自然當助王上完成一統天下之大業。」

嬴政道︰「寡人親政之後,定然拜先生為上卿。」

葉千秋卻是微微搖頭,笑道︰「輔政之事,並非我之強項。」

嬴政道︰「先生想做什麼官?盡管說來便是。」

葉千秋笑道︰「我什麼官也不做,此事無須多提,眼下,最重要的是如何破解王上目前的危機。」

嬴政聞言,心頭一動,道︰「先生指的是什麼?」

葉千秋道︰「昨夜我夜觀星象,正好看到天降流火。」

「不久之後,咸陽城內,恐怕是要有亂將起。」

嬴政道︰「不知先生指的是何亂?」

葉千秋緩緩開口道︰「嫪毐。」

嬴政一听,面色有些不太好看。

「先生如何知曉此事。」

葉千秋道︰「有些事既然發生了,便難以瞞得過有心人的眼楮。」

「我道家既然決定相助王上,自然會了解清楚王上所處的危局。」

嬴政聞言,正色道︰「太後欲封嫪毐為長信侯。」

「若是此事成了,那來日定然是一大禍患。」

「以先生飛劍之威,能否將嫪毐此人神不知鬼不覺的給除去。」

葉千秋笑道︰「殺一個嫪毐,不過是輕而易舉之事。」

「不過,凡事都有兩面性,嫪毐之事看似是危局,但其實亦是機遇。」

嬴政一听,道︰「怎麼說?」

葉千秋道︰「嫪毐曾是文信侯的門客,文信侯執掌大秦朝堂多年,權柄極重。」

「王上在位已經七載,已經到了加冠之時,若要親政,必須要跨過文信侯這道坎兒。」

「但王上和文信侯的治國之道有分歧。」

「文信侯為施展其道,恐怕不會輕易交出權柄。」

嬴政一點就透,他沉吟道︰「先生的意思是,借助嫪毐之亂,牽扯仲父,趁勢將仲父從秦國相邦的位子上拉下去。」

葉千秋微微頷首,道︰「正是如此。」

嬴政聞言,陷入了沉思之中。

良久之後,嬴政道︰「多謝先生提點,嬴政已經明白該如何做了。」

葉千秋點了點頭,道︰「我觀王上身邊可用之人甚少。」

「此番下山,我帶了六名弟子,可交于王上差遣。」

「這六人皆是我道家的杰出弟子,可以為王上充當耳目。」

嬴政一听,面色浮現出大喜之色,道︰「先生當真是解了寡人的燃眉之急。」

葉千秋又道︰「羅網在秦國的根基甚大,去歲王上在新鄭遇刺一事,還有王叛殺一事,皆有羅網的身影。」

「羅網若是不能為秦國所用,便當除之。」

嬴政點頭道︰「先生所言極是。」

「此事交給先生,最是穩妥。」

葉千秋點了點頭,道︰「我會查清楚羅網在秦國藏匿的有多深。」

「還有一事,王上可否听說過陰陽家東皇太一?」

嬴政聞言,點頭道︰「我從祖母太後那里听過此人。」

「听聞,此人是祖母太後的座上賓。」

「先生突然提到此人,是有什麼事?」

葉千秋一听,心中一動,嬴政口中的祖母太後便是華陽太後。

華陽太後是楚國人,而東皇太一又是華陽太後的座上賓。

看來,陰陽家的手早就伸到了秦國的王室之中。

「哦,也沒什麼,只是听聞陰陽家的總壇在秦國,卻是一直不知在秦國何處,所以,想問一問王上是否知曉。」

嬴政聞言,開口道︰「這個我倒還真是不知,不過寡人听聞陰陽家和道家似乎有些關聯?」

葉千秋點了點頭,道︰「五百年前,陰陽家月兌離道家,劍走偏鋒,自成一派,追求天人極限。」

「陰陽家世代也有俊杰輩出,我雖然沒有和這一代東皇太一見過,但听聞歷代陰陽家首領東皇太一,都是道法高深之輩。」

「若是能將陰陽家也收攬在王上手中,那很多事做起來自然也就更加順手了。」

嬴政聞言,不禁說道︰「先生莫不是想將陰陽家重新收攏回道家?」

葉千秋卻是搖頭道︰「陰陽家能自成一派,自有其道理。」

「陰陽家月兌離道家,和天人二宗的分裂,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我對收攏陰陽家的事,一點興趣也沒有。」

嬴政听了,也就沒有在此事上多說什麼,而是換了個話題。

「昨日寡人听聞,《呂氏春秋》公然懸賞求錯,先生也曾在南城出現,看過了《呂氏春秋》。」

「實不相瞞,仲父已將《呂氏春秋》整本送我觀看,但寡人想不通他為何要以此非常之法,將《呂氏春秋》公諸于天下。」

「不知先生覺得相邦此舉,意欲何為?」

此時,艙外風聲流水聲清晰可聞。

嬴政也不說話,只在幽幽微光中專注的盯著葉千秋。

葉千秋沉吟片刻,開口道︰「文信侯此舉之意,在于以《呂氏春秋》誘導民心。」

「民心同,則王顧忌,必行寬政于民,亦可穩固秦法。」

嬴政道︰「先生此言,莫非是說秦法不得民心?」

葉千秋笑道︰「六國之人,皆言秦法嚴苛。」

嬴政道︰「先生也如此認為?」

葉千秋道︰「秦法的確嚴苛,然則,確實是適合秦國。」

「治國之道,不在于某種固定成法,而在于適合不適合國之運行。」

「秦法固然得秦人民心,但是庶民對秦法,更多的是敬而畏之。」

「文信侯行寬政緩刑之舉,也是為了秦國所計。」

「文信侯圖天下,意在徐徐圖之。」

「而王上圖天下,意在盡快圖之。」

「不知我說的可對?」

嬴政聞言,微微頷首,道︰「先生所言,確實是寡人心中所想,天下戰亂已久,寡人若是依照仲父之言治國,不知何時才能一統天下。」

葉千秋笑道︰「凡做事欲速則不達,但一統天下之事,不能以常理度之,快刀斬亂麻,亦不是不可。」

「王上之志,在強兵息爭,一統天下,但王上要明白,商君之法的作用在今時今日要勝于《呂氏春秋》。」

「但若是天下一統之後,《呂氏春秋》的作用便要勝于商君之法。」

「滅六國容易,但要讓六國之人心盡數歸于秦國,則大不易。」

嬴政听到這里霍然起身,肅然再朝著葉千秋一躬身,道︰「請先生教我。」

葉千秋微微一笑,開始給嬴政講起了治國之道。

河風蕭蕭,長槳搖搖,風燈在夜色之中猶如螢火一般。

這一夜,葉千秋和嬴政相談甚歡。

葉千秋雖然是道家掌門,但他並不會拘泥于道家之學,而是結合後世治國之道,總結出了最適合眼下這個時代的國策。

最關鍵的是,葉千秋所提國策符合嬴政的治國理念。

這個年輕氣盛的秦王和呂不韋不同,他迫不及待的想要建立不世之偉業。

如果你讓他徐徐圖之,縱使你說的花團錦簇,他也不會采用。

葉千秋最擅長的就是識辨人心,嬴政縱使是王者,在他面前,依舊還只是稚童而已。

黎明之前的黑暗中。

黑蓬船上,傳來了嬴政的大笑之聲。

只听得嬴政朗聲道︰「先生一言,盡掃我心頭陰霾!」

「小高子,掌燈上酒!」

「蓋聶,你也進來,我等與先生浮一大白!」

……

清晨,呂不韋剛剛醒來,沐浴更衣後進得廳堂之中。

呂不韋沒了食欲,隨便吃了一些飯菜,便不由自主的走進了書房之中。

這書房,是他這個領政丞相處理公務的地方,也被秦國的吏員們稱為大書房。

多少年來,清晨卯時前後的丞相府都是最忙碌的。

各署屬官要在此時送來今日最要緊的公文,人來人往如穿梭。

長史將所有公文分類理好,再一案一案的抬入這間大書房,讓他落座便能立即開始批閱公文,部署政務。

但是,今日清晨的大書房卻是少見的安靜了許多,無人來送公文。

已經到了秋天,早晨起來,還是有些清涼。

書房里,已經生了火爐,火爐里的木炭火通紅透亮,只有幾個書吏依然在整理公文。

除了書吏衣襟擺動的聲音,火爐里木炭燃燒時,時不時發出的呲呲聲。

整個書房很是安靜。

就在這時,一道身影出現在了書房當中。

那是一個身著秦軍甲冑,臉上帶著黑鐵面具的人。

「掩日,你來了。」

呂不韋看著掩日,揉了揉眉心。

「稟報相邦,昨日太玄子從相府離開之後,在城外上了王上的船。」

掩日朝著呂不韋躬身道。

「太玄子上王船了?」

呂不韋愣怔了許久,然後又說道︰「看來太玄子是要助王上一臂之力了。」

掩日道︰「相邦,太玄子的實力深不可測,我還要繼續監視下去嗎?」

「我怕繼續監視下去,我的行蹤會被他發現。」

呂不韋揉著眉心,停頓了半晌,方才說道︰「暫時不用管他了。」

「你先去吧。」

掩日聞言,倏然消失在了原地。

待掩日離去,呂不韋看著握著桌上的杯盞,呆立了許久。

良久之後,他低聲嘆息道︰「王上終究是長大了啊。」

平心而論,呂不韋對嬴政是欣賞備至的。

他入秦以來,立太子,督新君,定朝局,輔國家,處處呵護嬴政,事事督導嬴政,從來沒有任何顧忌,自然是無愧于天地良知。

嬴政不是尋常少年,對他這個仲父也是極為敬重的。

只是,嬴政顯然已經知曉了嫪毐之事,現在是愈發的和他這個仲父疏遠了。

太玄子入咸陽,與嬴政在船上夜談。

這可能預示著,他呂不韋在秦國中樞的時間,不會太久了。

呂不韋的心頭不免生出些許唏噓。

「太玄子……你要成為帝師嗎?」

呂不韋悄然嘀咕一句,不再多言。

……

咸陽城中,一座幽暗的地宮之中。

漫天星斗垂列于穹頂之上。

地宮的兩側石壁上,雕刻著各種各樣的奇獸。

一個渾身籠罩在黑袍之中的人,帶著黑色面具正在負手觀看著那穹頂的漫天星斗。

他的身上有著一種陰森詭異,無論是什麼人看到他,都會感覺到他的神秘。

這時,有兩個容顏絕倫的少女走了進來。

兩個少女各有風姿,其中一女身著暗藍色長裙,長發低束,其中一女身著淺藍色短袍,有一頭淺紫色的長發,長發盤起,兩側各垂下一縷發束。

二女進得殿中,如同日月爭輝一般,讓人側目不已。

只見兩個少女在殿中央朝著那黑袍人躬身齊聲道︰「拜見東皇閣下。」

黑袍人就是陰陽家首領東皇太一。

東皇太一依舊抬頭看著穹頂,負手道︰「你們來啦。」

他看著穹頂的漫天星斗,繼續說道︰「蒼龍七宿,又有了動靜。」

「鬼谷子趙一那個老家伙出現在了不該出現的地方。」

「我夜觀星象,發覺帝星愈發明亮,看來嬴政已經有了幫手。」

「你們兩個也是時候出去歷練一番了。」

「你們能否順利成為宿命之中的人。」

「還要看你們自己的造化如何。」

「去吧,你們要見的人,就在咸陽。」

「他是道家新的掌門人,太玄子。」

「你們去請他,到這里來。」

兩個少女聞言,朝著東皇太一躬身道︰「明白,東皇閣下。」

……

清晨,長陽街的客棧之中。

葉千秋正坐在客棧大堂里,喝著冒著熱氣的茶水。

逍遙子和葉千秋一起坐著。

其余五名弟子,早在昨日就已經隨蓋聶一同入宮了。

而逍遙子是葉千秋暫時留下的。

葉千秋道︰「讓你查的事情,查的怎麼樣了?」

逍遙子道︰「掌門,我與那人交過手了。」

葉千秋道︰「如何?」

逍遙子道︰「他不愧是羅網天級一等殺手。」

「武功之高,確實是令人嘆服。」

「我留不下他。」

「不過,可以確認的是,他的確是進了相府。」

葉千秋點了點頭,道︰「羅網天級一等殺手掩日听命于呂不韋。」

「這一點,應該是沒錯了。」

「那黑白玄翦到底為什麼要刺殺嬴政呢?」

「難道黑白玄翦並非听命于呂不韋?」

葉千秋心中疑惑不少。

羅網的觸角遍布七國。

掩日這羅網天級一等殺手,在位次上還要略高于黑白玄翦。

而掩日听命于呂不韋,按照常理來說,新鄭城中,玄翦和姬無夜合作刺殺嬴政,是受命于呂不韋。

但葉千秋早就分析過呂不韋不可能指掘根基。

而且,他前兩日剛剛見過呂不韋。

憑借他對呂不韋的觀察,呂不韋也不會像是做出那種昏頭之舉的人。

玄翦刺殺嬴政,不一定是受到呂不韋的指使。

那指使玄翦的就另有其人。

這個人,應該也是羅網中人。

羅網的勢力遍布七國,無論秦國是否一統天下,這樣一個龐大的刺客組織時刻有可能將手伸到任何地方,這都是令人感到極其不舒服的。

葉千秋想要將羅網的人和事給弄清楚,還得從這個掩日身上下手。

其實一進入咸陽,他就察覺到了有人在暗中窺探他們的行蹤。

故而,他才指點逍遙子去打草驚蛇。

「掩日……」

葉千秋的手指在桌面上敲打著。

就在這時,只見客棧外突然走進來兩個少女,一個身著深藍衣裙,一個身著淺藍衣裙。

兩個少女大概十七八歲的年紀。

身著深藍衣裙的少女雍容華貴,身著淺藍衣裙的少女清冷無比。

只見兩個少女進了客棧大堂,在大堂之中左右瞅了瞅。

最後,將目光落在了葉千秋的身上。

這時,只見兩個少女朝著葉千秋款款移步而來。

「閣下可是道家掌門太玄先生?」

只見那身著深藍衣裙的少女朝著葉千秋欠身道。

葉千秋微微頷首,道︰「是我。」

少女繼續說道︰「我家先生讓我們二人來請太玄先生到府上一敘。」

葉千秋挑眉道︰「你家先生是?」

身著淺藍衣裙的少女說道︰「是東皇太一閣下。」

「陰陽家首領東皇太一!」

「你們是陰陽家的人!」

逍遙子听到淺藍衣裙少女的話,面色微變。

五百年前,陰陽家月兌離道家,自成一派。

身為道家弟子,對于陰陽家的人可是沒什麼好印象。

天人二宗雖然分裂,但是依舊承認自己都是道家之人。

但陰陽家的人相對于道家來說,可是十足的叛逆。

三百年來,道家天人二宗的人可是沒少和陰陽家的人發生沖突。

如今,道家重歸一統,逍遙子作為道家弟子,猛的看到這陰陽家的人,還是有些詫異的。

他和道家別的年輕弟子不一樣,他歲數大,經歷的事情多,不會像一般道家弟子一般,見到陰陽家的人就想著動手。

更何況,眼下有掌門人在,更輪不到他來表態。

「東皇太一要見我?」

葉千秋看著這兩個少女,臉上泛著笑意。

這兩個少女是陰陽家中目下最杰出的兩個傳人。

當葉千秋的目光落在她們二人的身上時。

二人都感覺到身上驟然多了一股磅礡無比的威壓。

盡管這股威壓只是一閃而逝,也讓二人感覺到了恐怖。

這時,葉千秋笑道︰「東皇太一要見我,也不是不可以。」

「不過,今天不行,而且見面的地方,也不能由他來定。」

「陰陽家月兌胎于道家,東皇太一若是懂得道理,就不該讓你們兩個小輩過來。」

「回去吧,告訴東皇太一,想要見我可以,讓他本人親自來。」

葉千秋身為道家掌門人,自然不可能是誰都請得動的。

兩個少女見狀,互相對視一眼,都從葉千秋的話語當中听到了不容置疑的味道。

身著淺藍色衣裙的少女有些不甘心的說道︰「東皇閣下好心相邀。」

「太玄先生縱使是道家掌門人,也未免架子太大了一些。」

葉千秋看了那少女一眼,淡淡說道︰「如果我沒看錯的話,你應該是陰陽家的下一任月神繼任者。」

緊接著,葉千秋又將目光落在了深藍衣裙的少女身上。

「而你,則應該是下一任東君的繼任者。」

兩名少女被葉千秋一口道出了身份,臉上倒也不見慌亂之色。

淺藍衣裙少女道︰「既然先生知曉我二人的身份,便應該知曉,在陰陽家,我們二人的地位如何。」

「我二人前來相邀先生,已經是東皇閣下最大的誠意。」

葉千秋卻是微微一笑,道︰「別說你二人尚未承繼東君和月神的封號。」

「便是你二人承繼了東君和月神的封號,在我面前,依舊什麼也不是。」

「我不為難你們兩個小輩,回去告訴東皇太一。」

「想要見我,讓他自己親自來。」

「去吧。」

說著,葉千秋隨手一拂。

一股清風在大堂之中吹過,下一刻,兩個少女的身形已經消失在了客棧大堂當中。

好在此時,大堂之中,沒有幾個客人,不然,普通人看到這一幕,定然會大吃一驚。

逍遙子在一旁看著葉千秋將兩個少女送走,不禁開口道︰「掌門,傳聞東皇太一的實力深不可測。」

「他突然派人來相邀掌門,不知是何用意。」

葉千秋道︰「道家和陰陽家雖然有些淵源,但是,陰陽家追求的東西,和我道家追尋的大道,完全不一樣。」

「我雖然沒有見過這東皇太一,但他在這個時候,突然邀請我相見。」

「應該是已經察覺到了什麼。」

「陰陽家的佔星術還是有點東西的。」

逍遙子道︰「那依掌門的意思,是見還是不見?」

葉千秋微微一笑,看向客棧外面,緩緩說道︰「東皇太一若是親自來,我自然要見上一見。」

「就怕他不敢來見我。」

……

陰陽家,地宮之中。

東君和月神站在殿中央,低頭無言。

「好一個太玄子……」

「五百年的糾葛,終于是到了見分曉的時候了嗎?」

「本來不該是這樣,你到底想要做什麼呢?」

「千年的王朝亦會如同風雲一般消散。」

「道家又如何呢?」

「太玄子……一個渾身籠罩在迷霧之中的人。」

「你到底來自何方?」

「神界、冥界……」

「錯誤的地方,錯誤的人。」

「帝星愈發明亮,道家成為了帝星的護法。」

「早已經注定好的一切,又有了新的波瀾。」

「陰陽家難道終究還是掙月兌不了道家的桎梏嗎?」

東皇太一微微一嘆,抬頭看著那穹頂的星斗,漸漸入迷。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